释迦氏谱

  四以水源征之。窃以四海为壑水趣所极也。阎浮州中有大香山。即昆仑之别名也。此山独高州中最极。山南有池。名阿耨达。此名无热恼也。具八功德。大龙所居名为水府。方出一河以注四海。所以水随高势以赴下流。彼高此下中边定矣。此土黄河源出于彼。故尔雅云。河出昆仑墟色白。郭璞图赞云。昆仑三层号曰天柱。寔维河源水之灵府。禹贡导河自积石者。据其伏流涌出为言也。故知水随高来高为中矣。又河图云。昆仑山东南方五千里。号曰神州。亦称赤县。昆仑名为天柱理非偏隅。号此东南明知非正。又李夐西奔昆仑。抑亦朝宗有据。黄帝梦游华胥。于事从中又显(如王邵解云。花胥国者。即天竺国也)。
  五以荣胜征之。天下大宝。君人之尊者。轮王是也。含灵大圣。四生之导者法王是也。洲中央座此二王升。居中制远理义然也。自余小圣小王随机匡牧。任土作化未论偏正。何以然者。土地山川并是人之依报。人之胜劣报必精粗。今中天竺国处既高花。明知二王福报之所感也。此土圣帝亦有所尊。五帝三王不及鸡田之地。秦汉以后方闻西域之方。遂使甘英博望。相从雪岭。霍公定远前后登践。多历葱河之北。少出香雪之南。所以铁门西屏。实惟大宛月支。本是猃玁之乡无文之国也。何得滥称中土有教之方乎(是以河西四郡休屠所居。汉武所开方为今有)。
  六以文字征之。此土方言讨寻无本。文字开俗肇自古皇。或鸟迹垂文。或科斗程字。或史籀制篆。或程邈造隶。六文纷其昭哳。八体焕乎斯彰。勘诸史册难得定指。详于顾氏之论。亦附宝公之篇。所以三苍三雅总会说文。字本九千字源极矣。字林字统字宛桂宛。世增二万浇流渐繁。抑惟人情无可凭据。天竺音字一准上天。天分二十八部。并尊梵王为主。所以世界初立人物俱空。梵天来下遂有情品。故梵天有生之元始。音字亦随彼而族之。今则梵音梵文五天同轨。若凡若圣今古一同。故一音所演唯指梵言。群生各解乃随方类。此方有述胡书胡语者。此曲指岭北三十六蕃。实惟戎胡不参大夏。故大宛月支书语各别。不于天竺佛生之地。相去数万无得混同。大雪山南五天之国。书语承天万代恒定。所遵既胜明知非边。震旦文言下方虫鸟或出凡情。曾无典据。义非中矣。

  四明法王下降迹

  原夫释谱所兴。止在法王下降。所以大仙分血泮合成形。由斯绍嗣。方延释种。自法王降迹。照临忍方。群生何幸仰兹陶诱。使夫二十五有。绝生死之因。九十八使。断牵连之业。并超三界。俱载一乘。含育蒙大造之恩。至人引勤劳之虑。故有垂兹圣迹。布此灵仪。今重昏动其玄机。浪识静其漂怒。方为入道弘辙。亦乃出有初门。而事总冥缘。义符神运。抑非天授。谅寔人谋。但祯瑞氤氲。嘉祥杂沓。辉焕天地。引辉幽明。然则文物光乎万古。声明高于视听。所以簿列鸿猷。用观弘范。至于经传八相。迹示五生。自结教门今存盖阙。此但约缘通举。以示谱源。
  初处兜率天迹  二降阎浮洲迹
  三现生灵诞迹  四集艺举能迹
  五出家寻教迹  六乘时成佛迹
  七转法悟物迹  八迁神化掩迹


  处兜率天迹第一

  因果经云。释迦如来未成佛时。为大菩萨名曰善慧。功行满已位登补处。生兜率天名曰圣善。为诸天主说补处行。亦于十方现身说法。期运将至当下作佛。

  降阎浮洲迹第二(初兴念。二入胎。三住胎)

  普曜经云。菩萨住兜率天有六十六亿诸天。共议言今菩萨将降当生何国。父母真正宗族和穆。威德雄猛志性弘雅。各言诸国皆有。便问菩萨何国降神。菩萨答言。其国种姓有六十种德。
  一生补处尔乃降神(文多不载)。
  今此释种炽盛五谷丰熟。人民滋茂相承德本。父性仁贤母怀贞良。前五百世为菩萨母。应往降神处彼胞胎。因果经云。又观五事。一观众生受道熟未。即知皆是。初发心来所成熟者。二观时者。即知堪受清净妙法。三观何国处在地心。即知此三千世界。阎浮提中。迦毗罗国最在地中。四观何族贵盛即知释迦第一。甘蔗苗裔圣王之后。五观往缘。即知白净王过去有缘。正真可为父母。又知其母寿命足满。十月生已。七日便即命终。菩萨尔时为欲广利诸天。故现五衰相(文如诸天退相)又现五瑞一光照大千。二地十八相动。三魔宫隐蔽。四三光不明。五八部震骇。于时诸天见是两相。具问菩萨。菩萨尔时答言。当舍此天生阎浮提。诸天闻已咸慕久住。菩萨答曰。生无不死爱合必离。诸行无常寂灭为乐。我生释种出家成佛。当为众生建大法幢。竭烦恼海净八正道。设大法会请诸天人。汝等亦当同餐法食。诸天闻已咸喜愿生。

  二现入胎相

  普曜经云。菩萨问天。以何形貌降神母胎。梵天强威白言。梵典所尊象形第一。何以故。三兽渡水。兔马未知深浅。用譬二乘不达法本。象步尽底。以譬大乘解畅三界。便以春末夏初(中国以十二月十六日为春初。四月十六日为夏。三时各四月)树始花茂。沸宿应下化为白象。诸根寂定现从日光。所行不左降母右胁。瑞应修行二经皆云。化乘六牙白象。冠日之精发兜率宫。诸天翼从满虚空中。作乐散花大光普照。以四月八日明星出时降神母胎。夫人眠梦见人乘象入右胁内影现于外如在琉璃。身安心乐。觉已具说王睹瑞相。召明占者。皆曰。此胎圣子当为轮王。若出家者必成正觉(疑入胎月太早)尔时诸天。皆见菩萨已生王宫。当成佛道。我等当为眷属及受法化。于时凡有九十九亿诸天下生人间。又有从他化以下生于人中其数无量。又有色界诸天为受道故。下生人间而作仙人。

  三明处胎相

  本起云。菩萨处胎夫人修行六度。天食自然。三千世界常光明朗。病者除灭三毒停息。菩萨自身支节相好皆悉具足。行住坐卧无有妨碍。又于晨朝。为色界诸天说法。日中欲界日晡鬼神。夜亦三时说正法要。利益众生。普曜经云。在胎十月。开化三十六载天人。使立三乘圣道。

  现生诞灵迹第三(初往林 二正诞 三发号 四天侍 五现瑞 六入寺 七仙名 八仙相九母崩 十养育)


  初往林严饰相

  普曜经云。时王思惟怀妊将满。作此念时夫人白王。欲往园观即敕庄严。蓝毗尼园花果泉池。栏楯阶陛七宝庄饰。鸾凤众鸟翔集其中。幡盖乐伎香花备满。十万宝辇四兵外备。婇女姿妙八万四千。给侍夫人。又择童女八万四千。赍持香花先往彼园。又敕臣妇皆令侍从。夫人尔时即升宝舆导从往林。满空八部亦同随往。大华严云。林中现瑞凡有十种。乃至十方诸佛脐中放光。普照此林现佛方来。

  二正诞灵仪相

  普曜云。王后临产乘云母车。游怜鞞树坐师子座。六反震动三千国土。四天挽车梵王前导。树为屈枝。经云。十月满足。于四月八日日初出时。于无忧树下花叶茂盛。便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胁出。佛所行赞云。古昔王生或从股生。手生顶生腋生。我从右胁而生。大善权经。菩萨欲不由胞胎一顿成佛。为防人疑恐是变化。不受法故现受胎生。经中前后所现皆灭疑生信。文多不载(今以四月八日入胎。亦以此月八日生。则十二月在胎也)。

  三发号显德相

  经云于时树下。生七茎七宝莲花。大如车轮。菩萨堕莲花上。无扶侍者自行七步。大善权云。为应七觉故行七步。涅槃经于十方面各行七步。经云。便举右手言。我于一切天人中。最尊最胜无量生死尽矣。利益一切天人。大权云。举手现相者。为除外道自尊必堕恶道。故本起云。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

  四诸天奉侍相

  经云。时四天王以天缯接侍。置宝几上。帝释执盖。梵王执白拂。左右侍立。难陀龙王兄弟于空吐水。温凉沐身。普曜云。释梵雨香。九龙下香水浴身。修行云。水左温右冷释衣裹身。

  五现大瑞应相

  经云。太子身黄金色。三十二相光照大千。天龙八部空中作乐歌颂佛德。烧香散花雨衣璎珞纷缤乱坠。尔时夫人安止树下。忽生四井具八功德水随次洗漱。诸夜叉王围绕守护。一切天人赞叹种智。速成佛道早转法轮度脱众生。惟有魔王不安本座。尔时瑞应又降三十有四。文多不述。于时婇女以天缯[疊*毛]裹。抱太子至夫人所。又二十八大神四角奉护青衣。还宫白王说奇特相。王严四兵与亿释姓导从入园。见相殊异喜惧交怀。诸释一日生五百男。修行云。国中长者八万四千各诞是男。厩马生驹八万四千。其一特异毛白发朱。本起云。奴名车匿马名犍陟。象马生白子。牛羊生五色。羔犊各有五百头。青衣五百各生苍头。普曜云。生五千力士。五百伏藏自然发现。又八国王同日生男。时为嘉福。

  六入天祠相

  经云。时白净王将礼天神。前抱太子置象舆上。群臣婇女诸天作乐。随从入城往诣天祠。梵释天像皆从座起。礼太子足言。此太子者天人中尊。如何今欲礼于我耶。群臣内外。见此事已叹未曾有。将太子出还入本宫。

  七立名建号相

  经云。王欲立名。广请婆罗门集已。抱太子出请为作名。即共通论云。太子生时。宝藏皆现诸瑞吉祥。可立名为萨婆悉达(唐言顿吉)空中天神击大天鼓。烧香散花唱言善哉。因立此名。

  八召仙占睹相

  经云。王召善相者五百人。于大宝殿令占太子。咸言出家成佛在家轮王。又曰。香山大仙阿私陀者。具五神通能断王疑。彼仙应念腾空到宫。将太子出欲令致敬。便止之曰。此乃三界中尊。即起合掌礼太子足。便具相已忽然悲泣。便言至年十九为转轮王。若出家者成一切智然必成佛说法度人。以相明显皆得其处。我今已年百二十矣。不久生无想天。不睹佛兴故自悲耳。

  九保傅随侍相

  经云。王时闻仙决定说已。虑恐出家选五百青衣。为依乳母种种供奉。起三时殿七宝庄严。城门开闭闻四十里。五百婇女宿卫殿宇。花果池鸟不可称计。尔时姨母乳养太子。年渐长大王作宝冠璎珞玩好之具。无不给与。举国仁惠安乐难言。

  十母氏升遐相

  太子本起云。菩萨本知母人之德不堪受礼。因其将终而从生焉。普曜云。太子生七日后。母便命终生忉利天。五万梵天各执宝瓶。二万魔妻手执宝缕。而共侍卫。三世佛母皆同此相。大权经云。福尽生天非菩萨咎。前处兜率观后余命。十月七日故托神来。

  集艺历试迹第四

  经云。太子七岁。王召选友为太子师。起学堂以书校之。普曜经云。手执金笔檀隶珠床。问师曰。书有六十四(文多不载)如何但二种。而相教耶。即为分别本末。师不能达反启其志。凡诸技艺典籍射御。天文算术自然知之。至年十岁从弟调达。与五百释童相谓曰。太子聪慧善明书论。至于筋力讵胜我等请共捅之。声鼓唱令欲讲武艺。有象当门。调达搏头躄地。难陀足挑路侧。太子手掷城外。还接著地不令苦痛。又入园中。施列金银铜铁等。各有七鼓。调达先射彻三。难陀亦尔。太子取先祖轮王弓。放箭彻过诸鼓。入地泉出过大铁围。调达难陀相扑力等。太子徐执二弟躄之。

  立为储后相

  经云。时王会议应立太子。以二月八日具物盛四大海水。诸仙诸人各各顶戴已。授与父王便灌太子顶。以宝印付之。击鼓宣令言。今立萨婆悉达以为太子。空天八部同声赞言善哉。诸八国王所生太子。亦同时立。

  观耕生厌相

  经云。太子出游前至王田。息阎浮树日光辉赫。树为曲枝荫太子身。看诸耕人净居天化为死虫乌随啄吞。见已起慈逮得四禅。王寻后至慰引将还。虑其出家更增妓女娱乐众具令其心止。

  示纳妃孕相

  经云。太子十七王乃访婚。释种婆罗门有女。礼仪备举便迎至宫。行卧同俱无世俗意。静夜禅观妓女疑之。修行瑞应经云。诸人咸疑太子不男。便指妃腹曰。却后六年尔当生男。遂以有娠。大权经云。菩萨无欲为断非男疑。故纳瞿夷。罗云于天没化生。不由合会。又是本愿所致。

  出游四门相

  经云。太子闻妓歌咏园林。便欲游观导从出城东门。观者如云。净居天化为老人。御者答曰云云。又闻一切皆老。便念我身老至如电。身安足恃。回车还宫厌心益增。迦毗四面各有一园。林池楼观庄严无异。太子出游南城门外。净居诸天化为病人。见便愁思即回车还。
  有婆罗门子名忧陀夷。聪辩绝伦王召为太子友。解喻忧愦不得辄离。又经少时出城西门。路见死人四人舆之。室家共送。净居所化。唯太子及友见。便问答已。益怀战怖。一切皆死吾岂久存。即回在宫。更入余园。思昔禅观久怀厌离。又游北门下马息树。除侍思禅。净居化为比丘。法服持钵执锡。视地徐行而过太子前问。答云。我是比丘能破结贼。不染六尘便现通力。腾虚而去。官属皆睹。深会本怀。太子曰。善哉。惟此为快决心修道。即回车马大生欣庆。

  出家寻教迹第五(初启出家相 二天神接送相 三剃发舍俗相 四寻仙非夺相 五王师追迹相 六同邪苦行相 七浴身受食相)


  初启出家相

  经云。至年十九。思出家时将已至矣。到父王所头面作礼。王抱令坐。白言。思欲出家。必愿听许。学于圣道。王执其手流泪言曰。宜息此怀国未有嗣。普曜云。欲不老等四愿故出家耳。王言古今难免汝何预忧。

  二天神接举相

  普曜云。相师白王。今不出家过七日已。转轮王位自然来应。王闻益喜。即严四兵一由旬内。以防守之内外警严。因果云。我年十九。今二月七日出家时至。又留国嗣满父王愿。便放身光照四天王。乃至净居不令人见。诸天即下礼足白言。无量劫来修行今熟。答曰。如汝。等言。然内外防卫欲去无从。天以神力悉令淳昏而卧。普曜云。诸天遥白。沸星适现即命车匿被揵陟来。四天王与夜叉龙等。皆被铠甲从四方来。于时马鸣奴泣。总安抚已。见明相出光照十方。太子即师子吼言。过去诸佛出家亦然。于是诸天捧马四足。并接车匿。释天执盖从北门出。太子又云。不断八苦不转法轮。不成菩提要不还此。天赞善哉。至晓便止。已行三由旬。诸天便没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