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氏稽古略

    庚寅 晋 太元十五年  前秦苻氏太初五年  后秦姚氏建初五年  西秦乞伏太初二年  吕氏 麟嘉四年
      后燕 建兴六年  魏 登国五年  

  庐山净土念佛 始起此年详见远法师下。
    辛卯 太元十六年  太初六年  建初六年  太初三年  麟嘉五年
      建兴七年  登国六年  
    壬辰 太元十七年  太初七年  建初七年  太初四年  麟嘉六年
      建兴八年  登国七年  
    癸巳 太元十八年  太初八年  长卒太子兴立  太初五年  麟嘉七年
      建兴九年  登国八年  
    甲午 太元十九年  符崇灭 延和元年  后秦兴 皇初元年  太初六年  麟嘉八年
      建兴十年  登国九年


  前秦

  符健。略阳氐人。父洪仕后赵为都督。因石氏之乱据有关右。东晋穆帝永和六年洪卒。十一月第三子健入长安。秦雍夷夏皆附之。次年正月健即天王位。国号大秦。称大单于。建元皇始。分遣使者问民疾苦。搜罗俊异。宽重敛之税。罢无用之器。凡赵之苛政民不便者皆除之。壬子年正月健即皇帝位。甲寅年东海王雄卒。雄子坚袭爵。坚至孝博学多能。乙卯年六月健卒。谥曰景明皇帝。庙号高祖。太子生即位。改元寿光。生暴虐饮酒无昼夜。乘醉视事多所杀戮。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丁巳年六月太史令康权言于生曰。昨夜三月并出。孛星入太微连东井。将有下人谋上之祸。生怒以为妖言。扑杀康权。生夜对侍婢曰。阿法兄弟亦不可信。明当除之。婢以告坚及坚兄清河王法。法与特进梁平老及特进强汪帅壮士数百。潜入云龙门。坚与尚书吕婆楼帅麾下三百人鼓噪继进。宿卫将士皆舍仗归坚。坚兵引生置别室。生犹醉寐。废生为越王寻杀之。谥曰厉王。坚以位让兄法。法曰。汝嫡嗣且贤宜立。坚乃去皇帝之号。称大秦天王。改元永兴。追尊父雄为文桓皇帝。母苟氏为皇太后。世子宏为皇太子。以兄清河王法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诸王皆降爵为公。弟融为阳平公。子丕为当乐公。举异才修废职。课农桑恤困穷。礼百神立学校。旌节义继绝世。秦民大悦。己未年改元甘露。己丑年改元建元。癸未东晋武帝太元八年秦建元十九年也。大举攻晋。坚大败而归。乙酉年五月西燕慕容冲攻长安。坚自督战。飞矢满体流血淋漓。冲纵兵暴掠关中。道路断绝千里无烟。坚出奔五将山。后秦王姚苌遣骁骑将军吴忠执坚。谥之于新平(邠州也)佛寺。坚子丕自邺奔长安至晋阳。始知长安不守坚已死。乃发丧即皇帝位。改元太平。追谥坚曰宣昭皇帝。庙号世祖。丙戌年九月燕之慕容永遣使于丕假道东归。丕弗许。丕永战于襄陵。丕败谋袭洛阳。时为扬威将军凭该自陕邀击杀丕。十一月秦南安王符登。为丕发丧行服即皇帝位。改元太初。谥丕曰哀平皇帝。至是甲午年实晋武帝太元十九年也。七月后秦主姚兴自陕西泾州如泾阳。与登战于山南。执登杀之。登太子崇奔湟中。即皇帝位。改元延和。谥登曰高皇帝。崇为后秦姚氏所灭。合四十五年。
    乙未 晋 太元二十年  后秦姚氏皇初二年  西秦乞伏太初七年  三河王吕光 麟嘉九年
      后燕慕容 建兴十一年  魏 登国十年  
    丙申 晋 太元二十一年 六月帝被弑  皇初三年  西秦乞伏  后凉即大王位龙飞元年
      慕容宝 永康元年  魏建天子旌旗 皇始元年  


  安帝

  讳德宗。武帝太子。大元二十一年九月即位。在位二十二年。寿三十七岁 隆安(五)元兴(三)义熙(十四)。
    丁酉 晋 隆安元年  南燕 慕容德  南凉秃发乌孤  后秦姚氏皇初四年  西秦乞伏
      西凉李高  后凉吕光龙飞二年  后燕 永康二年  北凉沮渠神玺元年  魏 皇始二年
    戊戌 隆安二年  武帝德 元年  据广武 太初元年  皇初五年  西秦
      西凉 据箴  后凉吕氏龙飞三年  后燕盛 建平三年  北凉 神玺三年  魏即帝位天兴元年


  魏

  太祖下诏曰。佛法之兴其来远矣。济益之功冥及存没。神踪遗法信可依凭。敕有司于京城建饰容范修整寺舍。令信向之人有所依止(魏史)。太祖于虞地造十五级浮图。又造开泰定国二寺。写佛经论。造千金像。每日法集三百名僧(弘明集)。
    己亥 隆安三年  据广固  南凉 太初二年  后秦隆帝号称王 弘始元年  西秦乞伏
      西凉  后凉篡 咸宁元年  后燕长乐元年  北凉 天玺元年  魏 天兴二年
    庚子 隆安四年  南燕即帝位建平元年  南凉利鹿孤建和元年  后秦 弘始二年  西秦乞伏
      西凉皓元年  后凉 咸宁二年  后燕 长乐二年  北凉 天玺二年  魏 天兴三年
    辛丑 晋 隆安五年  南燕 建平二年  南凉 建和二年  后秦姚氏弘始三年  西秦乞伏
      西凉皓二年  后凉隆 神鼎元年  后燕熙 光始元年  北凉蒙逊永安元年  魏拓跋 天兴四年


  后凉

  吕光。略阳氐人。仕符秦为左将军。东晋武帝太元十一年元有将曰王穆。据肃州酒泉。自称凉州牧。光进攻酒泉克之。光即三河王位。建元太安。据姑臧(甘肃省凉州也雍域)。改年曰麟嘉。晋太元二十一年六月。三河王光即天王位。是为武帝。国号大凉。改元龙飞。以世子绍为太子。至是晋隆安三年十二月光卒。太子绍即位。大原公纂杀之。纂即天王位。是为灵帝。改元咸宁。纂嗜酒好猎。隆安五年吕超杀之而立吕隆。改元神鼎。明年隆降于后秦。姚氏三主合一十七年。
  鸠摩罗什法师 龟兹国人。初东晋武帝太元七年。前秦主符坚遣骁骑将军吕光伐龟兹国取师。光回闻秦乱。遂据姑臧。至是后秦主姚兴灭吕隆而迎师。师少时日诵三万二千言。随母出家遍游西域。淹贯群籍尤善大乘。在龟兹日。邻国诸王会同。每请师说法。必跪伏座前。命师践其肩而登座居后秦。大阐经论。秦主以师为国师。奉之如神。亲帅群臣及沙门。听师讲经。又请师翻译西域经论。凡震旦宣译师出者三百八十卷。大营塔寺。坐禅者常以千数。公卿以下率皆奉佛。州郡化之。癸丑晋帝义熙九年秦弘始十五年也。四月十三日师入灭。寿七十岁。师之弟子曰生.肇.融.睿。谓之什门四圣。加昙影.慧严.慧观.僧[契-大+石].道常.道标谓之什门十哲。又有僧导.僧因。皆当世名匠也。师入灭日谓众曰。所译唯十诵律未及删繁。若义契佛心。焚身之日舌不焦坏。言讫而逝。阇维舌果不坏若红莲色。师名鸠摩罗什。翻曰童寿(高僧传)。
  山神请戒 释昙邕。初仕符秦为卫将军。坚南败。遂从道安法师出家。次事庐山远公。后于庐山之西营立茅茨。偕弟子昙果沉思禅门。忽有男子丰姿端雅从者二十人。来请五戒。邕知是山神。乃为秉炉授之三归五戒。为说法要。神嚫邕外国七箸礼拜辞别。倏忽不见。三归者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五戒者不杀不盗不淫不饮酒不妄语也(高僧传)。
    壬寅 晋 元兴元年  南燕 建平三年  南凉傉檀 弘昌元年  后秦 弘始四年  西秦乞伏
      西凉皓三年    后燕 光始二年  北凉 永安二年  魏 天兴五年
    癸卯 晋 元兴二年  南燕 建平四年  南凉 弘昌二年  后秦 弘始五年  西秦乞伏
      西凉四年    后燕 光始三年  北凉 永安三年  魏 天兴六年
    甲辰 晋 元兴三年  南燕 建平五年  南凉 弘昌三年  西秦 弘始六年  西秦乞伏
      西凉五年    后燕 光始四年  北凉 永安四年  魏 天赐元年

  晋隆安三年。南郡公桓玄(大司徒温之子)豪横既克荆雍。表求领荆江二州。朝廷不能违。元兴元年朝廷以尚书令元显镇北将军刘牢之谯三尚之。将兵讨玄于江陵。玄大惊。长史卞范之为玄定议。整兵至新亭。元显兵溃。玄入京。总百揆斩元显等。二年二月以玄为大将军。九月侍中殷仲文散骑常侍卞范之阴撰九锡文及册命。命玄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楚王。加九锡。十一月诏楚王玄行天子礼乐。卞范之为禅诏。使临川王宝逼帝书之。司徒王谧奉玺绶禅位于楚帝。出居永安宫。百官诣姑孰(江东道太平路扬州之城)劝进。十二月玄即皇帝位。国号楚。建元永始。封帝为平固王。玄入建康宫登御座床忽陷侍中殷仲文曰将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载。玄大悦。玄迁帝于浔阳(江州也)。元兴三年二月下邳太守刘裕何无忌刘毅。青州主簿孟昶兴复晋室。进兵罗落桥。玄潜使殷仲文具舟于石头。浮江南走。裕入建康。帅百官奉迎乘舆。诛玄宗族在建康者。玄至浔阳逼帝西上。四月刘毅何无忌袭破浔阳城。玄挟帝单舸西走入江陵欲奔汉中。城内乱。玄仅得至船。荆州别驾王康彦奉帝入南郡府舍。太守王腾之帅文武为侍卫。玄入蜀至枚回洲。遇宁州刺史毛璠丧迎玄战。矢下如雨。益州督护凭迁抽刀击玄斩之。义熙元年二月留台备法驾。迎帝于江陵至建康。以刘裕都督中军事。刘毅左将军。何无忌豫州刺史。刘道规荆州刺史。四月裕旋镇京口。义熙十二年十二月诏以刘裕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裕不受。
    乙巳 晋 义熙元年  南燕超 太上元年  南凉 弘昌四年  后秦 弘始七年  西秦乞伏
      西凉李皓 建初元年    后燕 光始五年  北凉 永安五年  魏 天赐二年

  僧正悦众僧录后秦法师道[契-大+石]罗什弟子。奉律精苦。秦主重之。自什公入关僧尼以万数。遂置僧正诏曰。大法东流于今为盛。僧尼寖多。宜设纲领宣授远规以济颓绪。[契-大+石]法师早有学諠。晚以德称。可为国僧正。给与吏力资侍中秩。传轺羊车各二人。又以僧迁禅慧为悦众。以法钦慧斌为僧录。班秩有差。日加亲信。仗身白从各三十人(僧史略)。
    丙午 义熙二年  太上二年  弘昌五年  弘始八年  西秦乞伏
      建初二年  夏赫连 龙升元年  后燕 光始六年  北凉 永安六年  魏 天赐三年

  华严经 天竺北印度罽宾国尊者佛驮跋陀(此云觉贤)来游华夏。至是丙午岁抵长安。鸠摩罗什倒屣迎之。以相得迟暮为恨。秦太子姚泓。延至东宫。对什公论法。什公问曰。法云何空。答曰。众微成色。色无自性。故色即空。又问。既以极微破色空。复云何破一微。答曰。以一微故众微空。以众微故一微空。沙门宝云译出此语不省其意。皆谓跋陀所计微尘是常。更申请之。跋陀曰。法不自生。缘会故生。缘一微故有众微。微无自性则是空矣。宁当言不破一微乎。不契。跋陀既渡江入匡山。见远公议论远高之请出禅数诸经。义熙十四年戊午。因适江陵。宋王刘裕请归京都止谢司空道场寺。三月吴郡内史孟顗等请尊者于寺译华严经成六十卷。宋高祖永初元年庚申六月毕。译经之时。感二青衣童子每且自庭沼中。出炷香添瓶水不离座侧。暮则潜入沼中。译经毕绝迹不现(秀紫芝编年华严感应记)。
  法华经 是年五月。罗什法师译出成七卷。什又出维摩经三卷。华手经十三卷。又于草堂寺译出梵网经二卷(译传)。
    丁未 晋 义熙三年  南燕 太上三年  南凉 弘昌六年  后秦 弘始九年  西秦乞伏
      西凉 建初三年  夏勃勃 龙升二年  后燕云 正始元年  北凉 永安七年  魏 天赐四年  


  后燕

  慕容垂。前燕主慕容皝第五子。在燕封吴王。聪敏智勇。威名日振。太傅慕容评与垂廷争怨隙。太后与评密谋诛垂。东晋废帝太和四年垂与子弟侄俱奔秦。秦主符坚大喜郊迎。以垂为冠军将军。封宾从侯。东晋武帝太元八年。秦主坚为晋败归至渑池。垂言于坚曰。北鄙之民闻王师不利。轻相扇动。臣请奉诏书以镇慰安集之。垂至安阳(邺郡古相州也)。潜与燕之故臣谋复燕祚。会丁零翟斌叛秦。次年正月斌等奉垂为盟主。乙酉年吴王垂始定都真定中山府(古定州也冀域)。即皇帝位。建元建兴。是时拓跋魏叛燕侵逼附塞诸部。丙申晋太元二十一年也。三月燕主垂亲伐魏。四月卒于上谷之沮阳。还至中山乃发丧。太子宝即位。曰闵帝。改元永康。戊戌年武帝慕容盛即位。年曰建平。次年改曰长乐。辛丑年昭帝熙光始元年。至是丁未年懿帝高云。年曰正始。国乱为凭跋篡灭之。合二十四年。凭跋号北燕。
  天竺佛驮耶舍(此云觉明)尊者 至姑臧(今肃州路雍州之域)。后秦弘始九年遣使请至长安。秦主郊迎别创院处之。供设如王者。尊者一无所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自行乞而食也)善毗婆沙论而髭赤。时号赤髭毗婆沙。后至晋游匡山。为远公所重。甲寅晋安帝义熙十年也。尊者躬自负铁于紫霄峰顶铸塔。以如来真身舍利藏其中。是时佛驮跋陀尊者。亦以佛舍利五粒建塔于庐山东林寺北之上方。逮今皆存焉(高僧传庐山记)。
    戊申 晋 义熙四年  南燕 太上四年  南凉 嘉平元年  后秦 弘始十年  西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