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史传部
- 往生集
往生集
惟恭
唐惟恭。住法性寺。慢上凌下。亲狎非类。酒徒博侣。交集于门。暇则念佛。寺僧灵岿者。同恶相济。里人为之语曰。灵岿造恶。惟恭继迹。地狱千重。莫厌双入。恭闻曰。我虽积业罪无所逃。然赖净土教主。悯我愆尤。拔我涂炭。岂复堕恶道耶。乾宁二年病革。岿自外还见伶人数辈。少年丽服问所从来。答曰。西来迎恭上人耳。一人怀中出金瓶。瓶中莲花其合如拳俄顷增长。如盘盂。光彩交映。望寺疾驰而忽不见。岿至寺闻钟声。恭已逝矣。
莹珂
宋莹珂。受业霅川瑶山。酒炙无所择。忽自念梵行亏缺。恐从流转。令同住取戒珠禅师所编往生传读之。凡读一传为一首肯。既而室中面西。设禅椅绝食。念佛越三日。梦佛告曰。汝尚寿十年。且当自勉。珂白佛言。设有百年。阎浮浊恶。易失正命。所愿早生安养。奉事众圣。佛言。汝志如是。后三日当迎汝。至期命众。诵弥陀经。乃曰。佛及大众俱至。寂然而化。
仲明
宋仲明。居山阴报恩寺。素无戒检。因感疾。谓同学道宁曰。我今心识散乱。何药可治。宁教以随息念佛。明如所教。至七日力已困惫。宁又令想目前佛像。久之忽见二菩萨。次复见佛。瞑目而逝。
吴琼
宋吴琼。临安人。先为僧。退道返俗。前后两娶生二子。屠沽之事。靡所不为。常庖厨杀鸡鸭等。则持而唱云。阿弥陀佛子。奸脱此身去。连称佛号。乃施刃。每切肉。念佛不辍。后目上生瘤。如鸡卵。遂大忧怖。构草庵。分散其妻子。念佛礼忏。昼夜如不及。绍兴二十三年。告人云。琼来日戌时去也。人皆笑之。次晚以布衫换酒饮毕。书颂云。似酒皆空。问甚禅宗。今日珍重。明月清风。端坐合掌念佛。叫云。佛来。即化去。
金奭
宋金奭。会稽人。网鱼为业。忽猛省。持戒精进。日课佛号万声。久而弗替。后无疾。语家人云。阿弥陀佛。与二菩萨俱来迎我。我归净土去也。焚香端坐而化。邑人闻异香天乐。终日不散。
赞曰。奭之事与善和钟馗异。彼则生平造业。临殁输诚。此则预革前非。久修善业。往生品位。必过于二人矣。
总论
无边苦海。岸在回头。积劫幽宫。明存一炬。净土之不遗恶人无惑也。虽然悟迁善之有门。而痛自怨艾可也。恃带业之犹生。而安心造恶。侥幸于万一不可也。古之恶人。以此为药。今之恶人。执此成病。是故古之恶人。恶人之善人也。今之恶人。恶人之恶人也。悲夫。
畜生往生类
龙子
菩萨处胎经云。有一龙子。谓金翅鸟曰。我自受龙身。未曾杀生。触娆水性。寿终之后。当生阿弥陀佛国。
赞曰。慈心不杀。净业正因。龙受佛言。往生固其宜矣。
鹦鹉
唐贞元中。河东裴氏。畜鹦鹉。常念佛。过午不食。临终十念气绝。火化之得舍利十余粒。炯然耀目。僧慧观者。用陶甓建塔。以旌其异。成都尹韦皋为之记。有了空相于无念。留真骨于已毙之句云。
鸲鹆
宋黄岩正等寺观公。畜鸲鹆。能言常念佛不辍。一日立化穴上葬之。俄而舌端出紫莲花一朵。灵芝律师尝为之赞。有立亡笼闭浑闲事。化紫莲花也太奇之句焉。
又
潭州人。有养鸲鹆者。常念佛既毙。以棺葬之。忽生莲花一朵。自其口出有颂之者。云有一灵禽。号八哥。解随僧口念弥陀。死埋平地莲花发。人不回心争奈何。
赞曰。鹦鹉鸲鹆。人教以念佛。盖常事耳。今胡不见往生。噫譬诸世人。均闻念佛之教。有信心念者。有轻心念者。是以念佛人多往生人少。彼鹦鹉鸲鹆。何独不然乎。
总论
或谓。人灵而物蠢。云何禽畜而得往生。是不知。凡厥有情。皆具佛之灵觉。迷有厚薄。而分人畜。非灵蠢之不侔也。雉听法华。而再世为僧。牛睹金容而死生天上。历历载诸传记矣。况地狱鬼畜。皆生我刹。固法藏比丘之本愿乎。所恨人见禽畜之往生。而恬无警悟。甘心五浊。束手轮回。一息不来。易形于鳞羽。而不自知也。独何为哉。
续录
今时往生者。随闻见续入。故另附二卷末。不分门类。不别先后。
僧明本
大明明本。通州静嘉寺僧。素有高志。梵行清白。勤于讲业。后辍讲专心净土。六时礼念。年久弗替。忽微恙。自知时至。告众安然而化。异香七日。
朱纲少府
大明朱纲。京都人。业儒中乡举。三上春官不第。乃就职官二府致仕。专修净土。日课佛三万。十五年无少怠倦。临终坐榻上。两手擎珠。念佛不辍。异香满室。乃云佛来也。连声称念而逝。
于媪
大明于媪。北京昌平州邵村民于贵之母。久积念佛。一日浣衣甚洁。谓其子曰。予将生净土。子未信。至期取几置庭心。坐几上脱去。异香天乐。乡人皆闻。
顾居士
大明顾源。金陵人。自号宝幢居士。幼能诗善草书。中年一志净业。后微疾。集僧俗道友。十念阿弥陀佛。唱和相续。语人云。我决定往生矣。人问何故。曰我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世界金色。佛以袈裟覆我。我身已坐莲花中。时一众闻莲花香。诸子悲恋不已。居士曰。汝谓我往何处。何处即此处。此处若明何处不了。乃屏人曰。毋多言乱我心。空中诸佛迎我。三鼓行矣。至期怡然含笑而逝。少宗伯殷秋溟先生。为之传云。
赞曰。身已坐莲花中。生则决定生也。何处即此处。去则实不去也。居士之生。当不在中下品矣。
方氏
大明方氏。诸生吴应道室也。三十而寡。守志归佛。专修净土。一老媪亦斋戒。相随逐二十年。万历乙酉。时年五十矣。小疾呼老媪相对念佛不辍无一语及他务卒前一日。沐浴更衣。明晨然香礼佛。还坐一榻而逝。有子用先。第进士不妄语人也。为予道始末如此。
张母
大明张母。陶氏。为长水守约居士继室。居士奉佛。母化之。日课诵无间。居士出礼普陀。母谓二子曰。吾平日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今始悟初四日吾行矣。及期端坐而逝。次日居士归成殓。俄而棺上出青莲花五朵。居士大骇异。自愧恒常与俱。不知其道行如此。远近见闻。靡不叹慕。
祖香
大明祖香。江西新喻人。于山东龙潭寺。精修净业。有居士王杰者。筑庵延之。未几语杰云。某日当归家。众苦留。香云。归安养家耳。及期敷座西向坐逝。举龛八山。化火自焚。
郭大林
大明郭大林。汤阴人。平生端洁雅素。出世为怀。遇僧教以念佛。遂一心净土。年七十六。一日无疾。与子别云。明午当去。至日坐脱。
刘通志
大明刘通志。京都人。精恳念佛。年五十二得疾。念益切。邻人李白斋先卒。通气绝。自旦至午复苏。谓家人曰。适见一舟。云往净土。乘舟三十六人。白斋与焉。我亦一数。但衣未鲜洁。又忘带念珠。命我易衣取珠。舟舣相待。家人急为易衣。珠挂其项须臾而逝。
孙氏母
大明中官孙名之母。一生斋戒念佛。年老微恙。自知时至。告其子。欲坐脱。子哀泣止之不得。乃为作龛。至期入龛。安坐化去。
唐体如文学
大明唐延任。浙之兰溪人。号体如居士。孝友醇悫。出自天性。少游黉校有声。已而觉世无常。倾心至道。参云栖。受念佛三昧。遂力行之。凡十三年如一日。唯笃志以西方为归。万历癸卯。值耳顺。仲冬之旦。忽谓诸子曰。新春十有一日吾行矣。数日前礼诵如平时。至期盥漱整衣端坐。手结印。口称佛名。含笑而逝。如入禅定。
赞曰。居士将入灭。诸子请曰。大人临终一段因缘。当闻之云栖。入往生传否。居士谓。必以报吾师。然勿为装饰。据事直陈。至于入传不入传。师自有见。切勿以不入传而有愠色而有愠意。嗟乎。即是可以观所养矣。平生于净土谛信不贰。含笑而逝。往生何疑焉。
杨嘉祎文学
大明杨嘉祎字邦华。泰和人。世家子也。年十三持不杀戒。蚤虱无所伤。二十三肄业南雍。俄疾作。以万历乙巳仲冬十九日卒。卒之先梦游地狱。见地藏大士于冥阳殿。觉而放诸生命。延僧诵经念佛。谓人曰吾将逝矣。青莲花现吾前。得非净土境乎。遂昼夜念佛不辍。命息烛曰。汝辈假烛为明。吾不须烛。常在光明中耳。问何所见。曰莲开四色。问见弥陀否。曰见弥陀现千丈身。问观音。曰身与弥陀等。问势至。曰不见也。言讫忽跃起拈香。连声语曰。弥陀经功德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吾已得上品矣。寂然而逝。
赞曰。邦华好学天植。书无所不读。已独潜心于内典。又独加意于内典之净土法门。其临没也。谓弥陀经功德不可说。而三称之。见之真故。言之切也。仲兄嘉祚。传其事。而矢之曰。予所诳语堕拔舌狱。其亦见真而言切欤。不信净土者可思已。
郝熙载文学
大明郝熙载。钱塘人。法名广定。生平忠信不欺。以德行称于黉校。晚归佛。禅诵夙夜匪懈。万历辛亥春二月得疾。每睡觉云。吾梦于山中求见佛。佛未见。见百鸟丛集。如是累日。至二十七食时。忽举首视窗外。谓其子世翰曰。今日别是一乾坤矣。顾家人为置银钱。俄而曰。吾向恐见官备用。今无用此。三鼓云。有二童子来迎。佛坐莲花台现吾前。吾往矣。吉祥而逝。
朱氏
大明陈母朱氏。吴郡嘉定人。浚川居士室也。孝慈天植。素向三宝。年八十一。其子参云栖归。导以念佛往生。遂笃志净业。越二载示疾。卒之前三日。堂前大呼母名者三。母云。有二青衣在此。时病久孱困。忽跃起竖脊端坐。诸子劝其寝息。乃吉祥而逝。迎尸中堂。仰卧之。尸自转西向。一时骇异。以为精诚所感致云。
赞曰。郝父陈母。俱有青衣童子之祥。当生人天。既而一则佛现莲台。一则不忘西向。又当生净土。二相俱时。生方未可定也。即不生。生且不远矣。
徐氏
大明陆母徐氏。嘉定人。孀居刻志净业。夫昔有千金出贷。焚券不取。奁饰罄以施人。恒于佛所礼诵不辍。如是者十载。一夕忽呼侍人曰。看东方光发否。我往生时至矣。汝辈可助我。遂高声念佛。合掌而逝。
戈广泰居士
大明戈以安。法名广泰。钱塘人。性至孝。素积善行。而深自韬晦。不求人知。晚岁精诚奉佛。与灵芝僧玄素。结春秋二社念佛。诵华严五经。忽谓人曰。吾大限将至。当为西归资粮。遂自室课诵。昕夕不辍。预定归期于腊月二十一日。前二夕。母子环视悲哽。居士笑曰。生必有灭。奚悲为。吾方凝神净域。面觐弥陀。若等慎勿以情爱乱我正念。谆谆惟嘱玄素。助念无间杂语。至期寂然而逝。
赞曰。僧入冥见居士。晏坐静室。经籍盈几。庭多紫竹石峰。清绝如洞天。夫居士宜生极乐。胡为尚在冥境。意者平日志切诵经。经愿未满。满愿而后往生欤。
杜居士
大明杜居士。顺天府宛平县人。隐西山瑞光寺侧古斋堂中。置家事不问。三十年专志念佛。予乡人童广策诣之。居士问所从来。答曰杭州。曰君杭人。识云栖宏公否。策答曰。吾师也。居士合掌念佛。更无他语。将终礼忏九日。至忏文恳切处。辄流涕哽咽。遂绝食惟饮水少许。忏毕坐脱。浃旬颜貌如生。人望见有五色彩云。盘旋屋上云。
孙大玗居士
大明孙叔子。法名大玗。自幼警敏端确。年十二随父镜吾居士。奉四十八愿弥陀像。入云栖。因受五戒。归而断荤血。息交游罢呫哔。矢志念佛。誓取金台。而勤苦不惜身命。俄而见两比丘持莲花以一心净土印可。复见化人。诵金刚经一昼夜。乃矍然起坐曰。弥陀观音皆来迎我。结金刚拳印。大呼阿弥陀佛数声。泊然而寂。时万历辛亥十一月十一日也。有净土十二时歌传世。详具吴太史西生传中。
赞曰。吴太史观我居士。称玗室岁产瑞芝。卒之岁。有大如斗者。如金如玉。如赤白轮。往生之祥可征矣。为作孙叔子西生传。太史长者。言无虚妄。因录之。
吴居士
大明吴居士。仁和人。讳大恩别号仰竹。生平孝友诚笃。好行阴德。放生救苦。恤邻代逋。遂感阴霾遇光舟危返风种种善报。而虔心内教。晨夕诵经。称念阿弥陀佛。精进无倦万历四十年五月初三日别众。跏趺端坐而逝。室有香气神色焕然。详具印持严君所作传云。
吴居士
大明吴居士。新安世家也。讳继勋字用卿。别号十如居士。赋性沉毅质如木。直如矢。好行种种善事。嗜之而不厌如甘露。晚岁耽心内典。持往生咒。称念阿弥陀佛洪名。日有定课。历寒暑纯一无间。尝堕江中足若有物凭借。漂十里跃而登舟。众以为佛力所感。忽患背疽危。甚人不堪其忧。居士陶然谈笑。自如若无疾苦者。俄而正念示寂。厥子[企-止+言]章子舆氏所谓善信人也。言无虚妄。其所述行状如是。
往生集卷之二
往生集卷之三
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辑
诸圣同归类
择生极乐
观无量寿佛经云。尔时韦提希。号泣白佛言。世尊愿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浊恶世也。于是世尊放眉间光。遍照十方世界。诸佛国土皆于中现。时韦提希见已向佛言。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惟愿生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往生无数
大无量寿经云。弥勒白佛言。于此世界。有几菩萨。往生极乐。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二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小行菩萨不可称计。不但此国。他方佛土。如远照佛刹。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乃至十方佛刹。往生者甚多无数。我若具说。一劫犹未能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