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史传部
- 南岳总胜集
南岳总胜集
[会善寺]
岳之西南九十里。乃晋咸和年重理旧寺。乃岳中十八高僧禅会之所。在会善峰下。唐沙门惠日撰十八高僧传。即陈惠思.梁惠海.隋智颖.大善.僧照.惠成.大明.惠勇.惠稠.惠诚.惠亶.善伏.昙楷.义本.义颢.悟实.道伦.智明。
[普济寺]
在庙之西南八十里。古龙王寺也。
本朝太平兴国中赐额。
[寻真观]
去庙九十里。在衡阳城北。观镇大江有石鼓。后洞是朱陵之西门。乃唐白真人董炼师飞升羽化之地。仙人石恪有送殿直雷承昊奉命衡阳诗全篇云。衡阳去此正三千。一路程途甚坦然。深邃门墙三楚外。清风池馆五峰前。西边市井来商客。东嶷汀洲簇钓船。公退只应无别事。朱陵后洞访神仙。按湘川记。此石鼓有时自鸣则兵革起。或云。卢龙推鼓入潭中。卢龙名字未详。今验以鼓。亦云。是卢龙庙不知立时年代。至龙朔元年八月。敕使道士郭行真醮岳。因毁庙不祀。从此之后。为郡人灾患。今时百姓重祠之。至贞观五年。故齐相公于此山头建合江亭。唐杜荀鹤有题寻真观诗云。寂寂白云门。寻真不遇真。只应松上鹤。便是洞中人。药圃花香异。泉沙鹿迹新。题诗留姓字。他日此相亲。又大中祥符年。有桂林栖霞洞畅玄先生石仲元字庆宗住持。道行超伦。诗才振楚。经营一新。重建白云轩。下瞰青草渡。前有白云堂白莲池。愚自绍兴丙寅度夏于是堂亦留。四十字虽不足以仿佛。其前贤但识朱陵之事。尔诗云。我爱潇湘境(观对潇湘门)朱陵后洞天。白云堂里客。青草渡头眠。小艇率红鲤。幽池种白莲。颐真堪此地。风月两依然 本朝景德中改赐今额。
[石鼓寺]
在石鼓洞上。下瞰大江。与袅德比邻。今改为书院。景定辛酉。宪使俞公重建。规模宏壮。
[东林寺]
近衡阳界。乃唐徐安贞(名犯庙讳)避朝廷事隐名诈喑居寺。以之因起佛殿。无人题梁。安贞手作书势。以视众人寺僧令书之。字迹遒劲。观者骇然。后李邕游岳。观字惊而召出同归京。此其故址也。侍郎卢骧题诗云。秋山山脚一招提。名与匡庐晋刹齐。天地洗根飞败叶。云霞留影落鸣溪。野藤交坞萦牛角。翠茁粘烟湿马蹄。犹记采薇时节路。柔桑鸣雉寺田西。
[普贤观]
在岣嵝峰南。下当衡阳道左。齐永明中。道士许嗣先张志昙开山。至梁周静真住持。武帝师之。云水奔凑。俱是海上。奇人讲堂如市不虚过日帝。赐名普贤。至唐。陈法明先生居之修行因献。麟得中召入内。不受荣宠。乞还山。封悟真先生。本朝宣和元年赐冲真。
[无碍寺]
在庙之西南。传云。晋末所建。
[福昌寺]
去庙西二十里。侧有龙潭。与西明接邻。
[西明寺]
在石廪峰下。北有西明洞。旧有庵宇。今废。
[玉清观]
在石廪峰南去庙登山一十五里。齐永兴初建。陈真人讳惠度。颖川人也。初居茅山。采灵异草。著货之饮酒不食仅数年。南游挑两笈尽是金石之类。至南岳。选其幽胜。乃告天而盟炼丹。深夜破屋所扰。三揭丹炉。运石搉压。唯冥心蟠石上诵黄庭经。佩五岳真形图。其志愈恪。阴有感格。道力潜扶。获擒魑魅。妖气渐散。其鬼战剽悲号。真人复令竖石誓免戮。鬼形远逐地界。后丹成。光气满山明彻远近。后服之。以永明三年五月十三日冲天。重和元年。徽宗皇帝赐号冲虚元妙真人。今观基顶有丹台.鬼栽石.雷泓风穴.诵经坛.丹泉。近代有僧。于观基创寺号光明。不久复废 本朝乾道中。有道士邓时永道人黄守正二人。发心开山。伐木芟茅。募化贤善之士。新创殿宇。祈雨禳灾并有感格。野人庵居。重洽道化。
[洞阳宫]
在石廪峰西北。乃施真人伏鬼会真之所。唐陈法明应诏回于此峰下。开岩建坛。山神为之阴助。南望云阳。旦夕朝真诵洞经。后服丹而玄化。今尚存基。旧亦有庵宇。
[洞门观]
在石廪峰西石榴峰南下。去庙二十里。昔施真人讳存。自号胡浮先生。或云婉盆子师黄卢子。得三皇内文。役御虎豺之术。遁变化景之法。或隐或显数百年。慕石廪洞门。是吾冲真之地。乃居之。又于峰西石室造阁。亘空十余丈。出乘白豹。或步还山。豹即迎之。海岳神仙时来聚会。里域有景慕之者。罕得观近。以晋永康元年四月七日。乘豹升天。重和元年。 徽宗皇帝赐号冲和见素真人。又有蜀人李昌利先生。栖隐数年。而游天宝洞。今但有控豹岩。余基见在。唐张九龄游洞门题陈氏丹台诗云。鸡头西畔便门开。陈氏丹升却仞台。[車*鬼]鬼昔年诚誓否。至今犹说鬼肩栽。
[太平观寺]
庙西二十五里瀑布山下。齐褚伯五诵太平经。兼行太平之道。奉敕建太平观。今废久。旧亦有庵宇。
[岫峰寺]
在碧岫峰下。亦废久。
[西台观]
在岫峰西北。传云。周穆王所建。陈改为太初观。又云。后为寺。亦废久。
[白云兴国寺]
在庙之西二十二里。正明年建太平兴国中。只以旧额为赐。
[楚宁寺]
在庙西十五里。乃南台迁禅师瘗骨处。唐宣宗谥无际大师。见相塔二碑墨迹乃唐裴休相国建。
[楚安寺]
在庙之西二十里。在双峰之上。古禅僧宴坐处。记云。山北有石室。有逸人隐居。但闻诵经声。广明中值乱。北入大酉山。
[多宝寺]
在庙之西南十八里。古曰资福本朝太平兴国中。改赐今额。
[双峰禅寺]
在庙之西二十五里。峰峦回合。如城郭之状。登山屈曲行一二里。林木掩映。颇拯幽致。在拾穗岩之西。古有高僧惠亶。居岩中每拾穗自给。故号拾穗岩。常有二虎。名大空小空。每拾穗斫薪汲水。二虎负归岩。如人驱役远近。人不敢往。开元中建。太平兴国中赐额依旧。北有瀑布。景色可观。
[云龙寺]
在云龙峰下。已废久。又有西真观基。
[承天禅寺]
在庙西十五里。本号上岩寺。大中祥符年改赐能仁。景色异常。涧水喷漱。石磴危峭。林莽韡映。前后相失。面有巨石如屏风之状。唐韦寅书堂故基尚存。屡有野人居之。有拾穗和尚塔在焉。湘僧咏能仁一章云。寺在重云里。秋深梦转劳。槛前双涧急。门外一峰高。谷鸟翻新乐。岩松起暮涛。何时拂衣去。欹枕听萧骚。
[灵峰寺]
在庙西七里。马氏天福年建。近废。旁临舜溪。前有舜庙。北有舜洞。法雨池.孔雀岩。后有赵岍墨沼洎游憩之所。西北有王母殿基。下有石刻真人像.王氏户解处。
[寿光寺]
基东有尼寺基。南有龙洞。
[止观寺]
在庙西五里。正临大路。宋显德中。吴僧慈光大师之塔。旧号禅林塔寺。太平兴国中改赐止观。与安乐.保福.摄授四寺。钟磬交音。松竹合翠。太常博士吕璹留题舜洞诗一章云。万古遗踪今尚在。南巡圣意竟如何。八元等辈蒙恩厚。却是湖妃恨泪多。
[安乐寺]
在庙西五里。清秦二年建。
[摄授寺]
在庙西五里。梁天监年建。寺有一酌泉。
[保福寺]
近已废。
[紫虚阁]
去庙西三里。在天柱峰南下。唐天宝年建。马氏据湖湘复重修葺。至 本朝天圣中。得旨再修。前后止号魏阁。景祐中。赐紫虚元君之阁六字为额。兼赐袆褕之服并钱。置田以赡道众。后政和五年改赐黄庭观阁。下有石坛。阔丈余。名飞流坛。旧记云。夫人昔自抚州乘之飞至此湘中。记云。坛高丈余。昔元君飙轮之所憩。杜天师拾遗云。夫人坛是一巨石方丈余。其上阔圆。其下尖浮。寄他石之上。凡一人试手推即动。或人多致力即屹然不动。游人至洁焚香以一指轻点之即微动。今抚州山有穴。深广状斯石也。或云。冲寂元君麻姑送夫人乘云至此。云坠化为石也。一云。麻姑石在观之西山上。按内传。夫人姓魏。讳华存。字贤安。任城人。即晋武帝左仆射魏舒之女。封上真司命紫虚元君之职。又加名山之封位约诸侯。冲寂元君麻姑大仙为其佐治。今阁上亦有麻姑像。与夫人并列。晋咸和四年。太一元君乘飙轮迎之升天。其有灵文秘要百余卷。藏之于龙真涧石岩中。今呼为灵书岩。时有老叟。姓庞氏。礼告曰。愿守灵坛得听法语。大仙叱曰。腥秽畜类故疠境域之民乎。取剑斩之。遂走潜于西涧。今日龙真洞 本朝开宝中。有阁主道士率子廉。得道尸解。事具下卷。
[西灵观]
在庙西二里。湘中记云。晋女贞薛炼师冲举之处。梁天监五年建观。至后周武穆公主周惠抃者。生而有异光满室。幼不茹荤。长思独处。慕元君薛炼师缑仙姑之志。因居石室。感西灵圣母降传经箓。修三素之道。潭衡之境。士女景慕者数百人。世代将乱。告诸学者曰。我当暂往。约百余年再来。后学如市。唐开元初。赐额西灵。后有女冠李太真曹妙本。并接踵而往得道。即今常住。乃周公主所舍。观废久。马氏复兴 本朝特赐每岁度女冠一人。以永续焚修。
[净居岩]
在县西二里觉海寺后。飞泉喷响。古木交阴。石路曲折。岩上有庵萝果树。昔有游人到此。岩下见有老僧。古貌峻嶒。身披破衲。因诘之不顾。良久云。此乃净居天也。忽指四顾。遂失所在。岩有泻洪亭。宪使张公绶有诗一绝云。潺潺石磴泻洪泉。路蹑丹梯入紫烟。岩有高人无问处。庵萝双树碧参天。虽近郭而有尘外之境。又山后有蛟窟。枉山中僧宗誉初至。乐其幽阒以结庵。有妇人数扰之。誉由是避之岳寺不敢留。绍兴十一年。僧善同始居之。方有屋数间。游僧妙印者。年二十八。妇人来与之合。明日自腰以下如冰。数日死。又有行者祖渊。采木山中。迷不能还。凡五日。忽得之于老虎岩中云。一妇人令住此。今出求果。饵以饲我。岩口甚窄。仅容人身。而其中颇广盖。蛟所穴也。祖渊归亦病。是年四月几望。风雨暴至。遍山皆黑。雷电掣旋屋外。善同素不睡。宴坐龛中。夜且半起。明灯闻有声出龛下如鼓韛。然视之乃巨蟒蟠结数匝。尾犹在户外。善同呼众僧。以杖击之。既去复还。又击之。乃趋一大石罅欲入间震死。山水大至衡屋室太半。已而星月粲然。诘且视死蟒。长丈二许。围数尺体皆黑方花纹。祖渊即日发狂。如欢惜状。数日亦死。前后僧仆为所杀者凡八人。向时每夜山辄黑昏。虽有月亦然。自蛟死夜。山色始明。今有塔数层屋数间。僧行数辈。
[兜率寺]
唐韦宙相国所建。本朝赐额净福。寺枕湘滨。下有古潭。国家投金龙于此韦宙书堂。寺僧常葺之不绝。以为游人登览之美。西有喝滩神庙。云。昔石头和尚坐禅于此。水声聒耳神为喝之。去岳虽远而事有可书。治平中有主簿姓邓者。暇日访泉石佳处。因至是寺。携筇欲登山顶。忽闻花木之香芬馥异常。举目而视。于半山间有楼阁高下。金碧互照。上有牌曰。慈湖真人之洞。邓方惊骇。呼书吏谭英共观之。顷刻遂失所在。记云。此朱陵洞天之南门也。
廖处士书斋据湘江之滨。图凝融数世能诗。自唐云祐末居此。今有五峰。集行于世。尝作诗云。买得衡州十里青是也。水木澄秀。地近而境远。实湘中衣冠之甲焉。
岳产珍木
·香南木
·黄心木
·血柏木
·榧子木
·银木(坚白)
·梓木(可作琴材)
·山柘木
·土重木(宜充车甲)
·梧桐木
·灵寿木
·黄杨木
·天蓼木(春首开花盐泡充果)
岳产杂药(山果附)
·香白芷
·柴葫
·山豆根
·秦艽
·禹余粮
·石燕子
·芍药
·仙灵脾
·云母
·黄药子
·白药子
·乌药
·石菖蒲
·良姜
·五味子
·何首乌
·大风藤
·麦门冬
·天门冬
·狗眷
·香胶
·漏芦
·白芨
·仙茆
·白术
·苦参
·桂辛
·山慈菇
·吴茱萸
·山芎
·川乌
·续随子
·莺粟
·藁本
·茯苓
·天南星
·紫金藤
·山大黄
·半夏
·当归
·百部
·萹茿
·瞿麦
·菊花
·马兜苓
·百合
·大鳖
·细辛
·黄菁
·禹丝子
·萆薢
·五倍子
·菰蒌
·续断
·千年闰
·木贼
·菵草
·山栀
·卷柏
·贯众
·地榆
·薏苡
·海金沙
·石发
·菩提子
·荼
·莳萝
·万岁藤
·肥猪
·刺猬
·穿山甲
·[葖-犬+于]菜
·太青
·榧子
·山胡椒
·山核桃
·山荔枝
·罗汉果
·樱桃
·山桂子
岳产异花
·杪萝花
·五色蝴蝶花
·白丁香花
·山石榴花
·山樱花
·紫荆花
·芙蓉花
·岩桂花
·春兰
·秋蕙
·金凤
·银凤
岳产草香
·降真香
·山檀香
·青木香
·石乳香
·罗汉香
·黄连香
·兜蒌香
·枫香
岳产灵草
·天麟草
·金露盘
·杏叶金线
·银丝草
·紫河车
·金[鋇-目+白]草
·紫背天葵
·天苛草
·紫芹草
·长发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