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统纪

  吴氏县君。都官吕宏妻。宏因异僧劝发妙悟佛理。吴氏阅金刚经颂亦契空寂。夫妇斋戒四十年。吴氏忽见巨迹三双。皆金莲花。数日又见其膝。又数日见其身。数日见其面目。即佛菩萨三圣人也。及见殿阁境界清净。男子人问彼。佛如何说法。曰我得眼通未得天耳。如是三年。一夕微恙。自言。吾将西归。言讫而逝。尝事观音列瓶缶数十以水满中。手持杨枝诵咒必见观音放光。灌诸器中。病者饮之必愈。世因号观音县君。
  蔡氏县君。居武林。早年孀居。持经念佛。每旦礼像。逾二十年。忽见金莲花现空中。遽索平时修行课目。卷而怀之。安坐而逝。
  冯氏。少师珣之女。承宣使陈思恭之妻。少多病。从慈受深禅师受教持斋。诵佛逾十年益精进。谓族党曰。清净界中失念至此。支那缘尽行即西归。一夕语侍者曰。吾神游净土获礼三圣。夫闻其语即相陪念佛。右胁安卧而逝。三日之间妙香芬馥。
  陆氏宜人家钱唐。朝请王玙妻。常诵法华晚年尤笃。净土礼忏一会念佛万声。凡三十载因微疾忽闻天鼓自鸣。人方惊异。即面西端坐而化。两手结印。续净土传陆师寿者即其侄也。
  朱氏如一。钦成朱后之侄。归于四明薛君。绣法华经一部十年而成。至化城喻针锋缀舍利如粟连获数十粒。一字一拜。礼法华者三。于经首题别致八万四千拜。诵法华经三月而通。刻擘窠图劝人念佛。满十万声。所化二十万人。独朱氏。旦夜诵之不可以数。绍熙四年为宝幢藏绣经。迎归南湖。饭千僧为庆赞。是年微疾。请僧念佛。忽起加趺。薛君曰。吾家无是法。于是右胁吉祥而化家人梦乘彩云向西而去。
  楼氏慧靖。四明扬帅楼璹之孙。适寺簿周元卿。尝披味传灯发明见地。尤以净业为真修。晚年被疾忽见莲台紫色化佛无数。异香满室。以语家人亟令念佛顷刻而化。
  周氏妙聪。周元卿之女。每感母氏华台往生之瑞。尝诵经念佛愿生安养。病中请僧行忏。自见其身著新净衣在楼阁上作礼念佛。谓家人曰。汝辈当勤修净业。吾当于净土待汝。即右胁吉祥向西而亡。
  秦氏净坚。家松江。厌恶女身与夫各处精持斋戒。阅华严经法华光明般若无虚日。晨昏修弥陀忏。日礼佛千拜。久之有光明入室中。面西念佛安坐而化。
  郑氏净安。家钱唐。念佛诵经日无虚度。后得疾祷之于佛。闻空中声云。汝行有期无得自怠。又见佛身金色。即奋身起面西端坐。令男僧义修讽阿弥陀经。倏然而化。其女梦母报曰吾已得生净土。可说修师令知。
  于佛子秦氏净乐。家钱唐。其夫姓于。卖鱼为业。有男贩私商。常遭官事。秦氏愁苦。几欲沉身于江。遇净住寺照师。劝之曰。有此烦恼宿世怨家。枉自沉江不如念佛。秦氏醒然回心。即烬一指誓长斋三白。念佛十年不怠。见一切人皆称佛子。一日请戒行人讽观经。每一观诵佛千声。至像观忽焉而化。
  四明黄氏。早丧夫归父舍修净业。临终称佛结印履地徐行。俨然立化。家人筛灰于地以验生处。见莲花一朵生于灰中。
  钱唐袁氏。因往灵芝受菩萨戒。即断晕酒进修净业。一家皆服其化。二十年不渝初志。一日病中请圆净律师说法。忽见佛菩萨众现前。端坐而化。
  钱唐陈氏媪。从灵芝受菩萨戒。专心念佛日课千拜。常有舍利散经案上。临终见化佛来迎。顾旁人语未及半。已凝然不动矣。
  武林王氏。常诵法华念佛求度。一旦见菩萨大身住立空中。遂连声称菩萨高大菩萨高大。又云。恐女人足秽难升花台。语毕而化。
  四明孙氏。寡居斋戒。礼诵念佛三十年不懈。手制衣衾鞋袜施僧不记其数。一日微恙。见异人立床前曰。宜勤精进。又梦八僧绕行忏室。身挂缦衣随僧行道。遂沐浴净衣。请僧行忏。于大众前端坐诵经。至一心不乱。左手结印奄然而化。远近皆闻空中奏乐。
  上虞胡长婆李氏。夫丧后。日夜高声诵弥陀经。凡十余年。一旦有僧覆以绯盖。告之曰。汝今月十五日夜子时去。问师何人。答曰。我是汝念者。婆遂会别诸亲。至时果有异香光明。即端坐而逝。七日火化。齿如雪玉。舌如红莲。睛如蒲萄。皆精坚不坏。舍利不可以数。次日焚处生一花。如白罂粟然。
  安吉王氏女。日诵弥陀观音金刚诸经念佛求度。母病亡。既敛恶血流滴。女发誓曰。若我孝心真实。愿臭气不生。言讫流血即止。以舌舐漏处。绝无秽气。父娶后室与同修净业。女得疾请僧说净土观法。忽索衣吉祥而卧。手揽观音手中幡。寂然不动。继母筛灰于室以验受生。见灰中印出莲花数朵。
  钱唐盛氏。日课观经诵佛不辍。一日病中浴毕面西。问家人云。闻磬声乎。净土众圣且至。已而合掌喜跃曰。佛菩萨已至。观音手执金台。如来接我登座。即奄然而化。
  钱唐沈氏。念佛十余年。日加精进。命工画八尺弥陀像。病中安设床前。欣然曰。我何多幸。即请僧念佛相助。忽曰。见一僧长大授我金座。遂座前方执锦褥角。其座即行。恐有障缘。望众更为念佛。众皆勇猛厉声。良久复云。念佛功德已登金台。此去不回矣。即瞑目而逝。
  长安姚婆。因范行婆劝念佛。临终见佛菩萨来迎。婆言。未与范婆相别。请暂驻少时。须臾范至。佛尚住空中。具言所见胜异。执手而化。
  汾阳约山翁婆。每日嗟叹。世间无常无一可乐。月晦必请僧二员永夜念佛。翌旦设斋婆手自营办。临终之夕。咸见佛光入室。宝盖覆于庭上。婆忽迁化。
  汾阳裴氏女。专心念佛。以小豆为数。积满十三石。报尽之日。索火烧香。口云。佛以花台与我。今当往生。
  汾阳温静文妻。病在床上。夫劝令念佛。二年不绝声。谓夫曰。我已见净土佛菩萨。后月当去。至期见金莲花如日轮。
  醴泉孟氏女。久缠重病。沙门劝令念佛三年。谓夫曰。可急报诸亲令来相送。暨毕集女焚香与众念佛。见空中执锡沙门曰。汝当往生。已而佛菩萨至幡华排空。忽然迁化。
  汾阳梁氏女。两目俱盲。遇沙门劝令念佛。越三年双目开明。后忽见佛菩萨幡盖来迎。即日命终。
  念佛道者陈氏。赜禅师之母。师住广平普会。迎侍方丈东室。翦发为出家相。朝夕念佛。四众称为道者。后病中集缁素鸣磬念佛。两日忽合掌瞻像。泊然而化。明日顶温面色鲜白。师前一日梦母谓曰。我见尼师十余来相召。师应之曰。此往生之祥。言已坐灭。面色变白。至是果然。
  吴兴陈氏。受持斋戒。诵法华五千部。金刚弥陀诸经各一藏。念佛满三十年。一日不食。家人问欲何所须。答云。欲求见佛。言讫右胁而化。
  会稽胡氏净安。礼阿弥陀佛八万四千相好者四会。偶微疾。见佛来迎。安庠坐逝。路人闻空中乐声隐隐西去。
  钱唐孙氏女。常念佛持咒。因病请清照律师至。谓曰。久病厌世愿求往生。师为谈净土因缘大喜。至夜梦师持药一盏。服之流汗。身心轻安。三日后语侍人曰。迦叶尊者来此。好金莲华座。即瞑目结印而化。
  仁和郭氏妙圆。长斋念佛。诵法华弥陀经及二忏。常谛观落日对想西方。忽空中告云。郭妙圆决生净土。清照亨律师。即其兄。尝往寺中建系念会。作百僧斋庄严净土。临终之际请亨师说法。求佛接引。即时端坐凝然不动。
  周行婆。家太平州。蚤年念佛专注。一夕互跪念佛。泊然而化。邻人见数僧自婆家出引婆腾空而去。
  钱唐龚氏。昼夜念佛诵弥陀经。偶得疾。请亨律师指示西归。讲说未终端坐而化。老妾干氏亦念佛不辍。一夕梦龚氏告曰。我已得生矣。汝后七日亦当往生。至期果逝。
  嘉禾钟婆。日诵弥陀经十卷。余时念佛。二十年为常课。一日语其子曰。见大白莲华无数。一妇人端正好衣立我前。又众僧在此何以供养。子云不见。遂无语端坐耸身而化。
  潮山黄婆。持金刚法华专心念佛。暑中忽得痢疾。但饮水不食。邻庵沙门善修常建念佛会。婆病中欲请修。修梦婆来。谓曰。将往西方。修未以为异。越二日婆西向念佛十声。端坐而化。远近皆见红霞覆婆之屋。
  霅川朱氏。念佛三十年。每读金刚经以为圣贤在此不敢踞坐。后忽不食四十日。唯饮水念佛。先梦三僧入室各执莲华谓曰。我先为汝种此莲华。汝却归来。既觉喜悦。乃请僧众念佛为助即就座而化。
  四明净心女。不知姓。刺血自画佛菩萨三圣像于罗木板凡一千片。普散与人。上有正信女净心题云。愿所修净业速获成就。不入母胎化生莲沼。后不知所终。
  嘉禾周氏。适庶民孙氏。同翁婆常时念佛。感室中佛像有光如萤。或现鲜华。或现佛菩萨像。三时必闻天乐或空中诵经声。
  常熟陶氏。寡居常持普门品。梦白衣人授以莲华令食之。又梦梵僧授以弥陀经。觉即能诵不假师授。一夕帐幌光明有弥陀像立经函上。每诵经时必于卷上迸出舍利。积以成合(已上三人。生前胜相若此。临终必得往生。殆不能委知耳)。
  项氏妙智。四明鄞人。寡居二女悉令为尼。同居杨氏庵。见人唯劝念佛。晚岁偶疾。谓女尼曰。多有尼僧相待西归。乃请人念佛。忽曰。我欲坐化错与作棺也。女曰。佛用金棺无嫌也。母喜讽上品观。转身面西。两手作印微笑而逝(绍定六年)。
  沈氏妙智。四明慈溪居。自幼蔬食念佛。长归章氏。未尝中废。施米贷被以济饥寒。常诵弥陀经为日课。一夕微病念佛尤力。忽见佛菩萨居士长者拥立目前。灯光千点累累然状如虹桥。即日右胁吉祥凝然不动(端平二年)。
  沈铨家钱唐。同妻施氏专心净土。请照律师依观经绘九品往生图。印施般若经。供佛饭僧。径山天宁五刹皆建大殿像。平时诸善悉用回向铨及施氏前后命终。皆感化佛持锡接引西去。

  往生恶辈传

  长安京姓本为屠。因善导和上劝人念佛。满城断肉京嫉之持刀入寺。兴杀害意。导指示西方现净土相即回心发愿上高树念佛。堕树而终。众见化佛引天童子从其顶门而出(天童即其识神)。
  长安张钟馗杀鸡为业。命终见绯衣人驱群鸡至唱言啄啄即四向上啄两目。血流痛不堪忍。有沙门弘道。见之为设像劝令念佛。忽觉香气满室群鸡散去。即端坐化云。
  长安张善和。杀牛为业。临终见牛数十来云。汝杀我。善和告妻。急请僧即为说观经。若有众生作不善业应堕恶道善友告令至心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善和大叫云。便入地狱也。即以左手擎火右手捻香。转身向西厉声念佛。未足十念即云佛来也。已与我宝座。言讫而终。
  金奭。家会稽业网鱼。因天华寺利行人结生莲社。蒙劝念佛。顿弃前业。日持佛万声。久之告家人云。我已见佛菩萨至门。已见金莲华来迎我矣。即坐竹床结印而化。远近皆闻异香。
  吴琼家仁和。先为僧。因家务还俗。两娶生二子。屠酤庖脍无所不为。遇造食杀鸡鸭以手提起。唱云。阿弥陀佛子好脱此身去。每切肉时。口常念佛。及教村人念经修忏。忽眼上生瘤如鸡子大。常切忧怖。乃造草庵独居。旦夜系念。依普贤行法发露忏悔。一日无病往诸家言别。来日去也。次日请道友念佛相助。将布衫换酒。饮讫大叫云佛来也。即便命终。

  往生禽鱼传

  裴氏鹦鹉。唐成都尹韦皋记曰。人有献鹦鹉者 河东裴氏谓。此鸟名载梵经。智殊常类常狎而敬之。始告以六斋之禁及午后非时。终夕不食。或教以持佛名号。仰首奋翼若善承听。每清晨永夜发和雅音。阿弥陀佛声声相续。一日有憔悴容。训养者鸣磬而告之曰。将去此而西归乎。每一击磬一称佛。十击磬而十念成。敛翼委足掩然而绝。案释典十念成往生西方。又云。得佛惠者没有舍利。遂命火焚之。得舍利十余粒。贞元十九年九月记。
  长沙鸜鹆。元祐间长沙郡人养一鸜鹆。俗呼八八儿者。偶见僧念阿弥陀佛。即随口称念。旦暮不绝。因以与僧。久之鸟亡。僧具棺以葬之。俄口中生莲华一枝。人为颂曰。有一灵禽八八儿。解随僧口念阿弥。死埋平地莲华发。我辈为人岂不知。
  天台鸜鹆。黄岩正等寺观师畜一鸜鹆。常随人念佛。后则常念阿弥陀佛不待教导。一日立死笼中。乃穴土以葬之。舌端生紫色莲华。大智律师为颂之。有立亡笼闭浑闲事化紫莲华也大奇之句。
  刘成鱼。唐天宝中当涂渔人刘成李晖。载鱼往丹阳泊舟浦中。李他往。刘遽见舡上大鱼振鬣摇首称阿弥陀佛。刘惊奔于岸。俄闻万鱼俱跳跃念佛。声动天地。刘大恐尽投鱼于江。李至不信。刘即用己财偿之。明日于荻中得钱万五千(十五贯也)题云还汝鱼直。

  往生续遗

  慧海。隋大业时居江都安乐寺。专心净业。得齐州道诠所遗无量寿佛像。殷勤礼忏。像忽放光。自是恳求往生愈切。一日面西趺坐。念佛而化。
  马子云。唐时举孝廉为泾县尉押租纲。赴京遇风船溺被系。乃专心念佛五年。后遇赦因入南陵山寺持一食斋。忽谓人曰。吾一生坎轲。遂精持内教。今西方业成。行当往生安养。明日沐浴新衣。端坐合掌。异香满户。喜曰。佛来迎我。言毕而没。
  于昶。唐天后朝任并州录事。昼决曹务夜判冥司。每知灾咎阴为之备。都不形言。凡六年。丁母艰。持金刚经。更不复为冥吏。至八十四将终。忽闻奇香。遽谓左右曰。有圣人迎我往西方。即念佛而没(报应记)。
  魏世子。宋时梁郡人。奉佛精进。唯妇不信。女病死七日再省。即升高座诵无量寿经。下启父言。儿去便往无量寿国。儿及父兄池中已有芙蓉大花当生其中。唯母独无。不胜此悲。故归启报语竟复绝。母自是亦信法教(冥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