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史传部
- 佛祖历代通载
佛祖历代通载
宋朝明教大师契嵩。过远影堂。列六事题之。其辞曰。陆修静异教学者。而送过虎溪。是不以人而弃言也。陶渊明耽湎于酒。而与之交。盖简小节而取其达也。跋陀高僧。以显异被摈。而延且誉之。盖重有识而矫嫉贤也。谢灵运以心杂不取。而果没于刑。盖识其器而慎其终也。卢循欲叛。而执手求旧。盖自信道也。桓玄震威而抗对不屈。盖有大节也。大凡古今人情莫不畏威而苟免。忘义而避疑。好名而昧实。党势而忍孤。饰行而畏累。自是而非人。孰有道尊一代为贤者师。肯以片言而从其人乎。孰有夙禀胜德为行耿洁。肯交醉乡而高其达乎。孰有屈人师之尊。礼斥逐之客。而申其贤乎。孰有拒盛名之士不与于教而克全终乎。孰有义不避祸敦睦故旧而信道乎。孰有临将帅之威。在杀罚暴虐之际。守道不挠而全其节乎。此固远公识量远人独出于古今矣。若其扶荷至教广大圣道垂裕于天人者。非蒙乃能尽之。其圣欤贤耶。伟乎大块噫气六合清风远公之名闻也。四海秋色神山中耸远公之清高也。人龙僧凤长揖巢许远公风轨也。白云丹壑玉树瑶草远公栖处也。
(三) 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人。少孤事母以孝闻。才藻自负不委气于时俗。虽寒饿在己威福当前。其意湛如也。司徒王谧承相桓玄侍中谢琨太尉刘裕。咸嘉其贤。欲相推荐。程之力辞。乃之匡山托于远公。远曰。官禄巍巍何以不为。程之曰。君臣相疑疣赘相亏。晋室无磐石之固。物情有累卵之危。吾何为哉。远然其说大相器厚。太尉亦以其志不可屈。与群公议遗民之号旌焉。时雷次宗周续之毕颍之张秀实宗炳等。同依远公。远曰。诸君之来岂宜忘净土之游乎。有心焉当加勉励。无宜后也。以程之最文使志其事。号莲社誓文。其辞曰。维岁在摄提格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惠远真感幽兴霜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正信之士雷次宗刘程之等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率以香花敬荐而誓。惟兹一会之众。夫缘化之理既明。而三世之传显矣。迁感之数既符。则善恶之报必矣。推交臂之潜论。悟无常之期切。审二报之相催。知险阻之难援。此其同志诸贤所以夕惕宵勤仰思攸济者也。盖神者可以感涉。而不可以迹求。必感之有物则幽路咫尺。苟求之无方则渺茫何津。今幸以不谋而感。佥心西境叩篇开信。亮情天发。乃机象通于寝梦。欣欢百于子来。于是云图表晖景侔神造。功由理谐事非人运。兹实天启其诚冥运求萃者矣。可不克心克念重精叠思以凝其虑哉。然景续参差功福不一。虽晨期云同而夕归攸隔。即我师友之眷。良可悲矣。是以慨然胥命整衿泫堂。等施一心亭怀幽极。誓兹同人俱游绝域。其有警世绝伦首登神界。则无独善于云峤忘兼全于幽谷。先进后升勉思汇征之道。然后妙观大仪启心真照。识以悟新形由化革。藉芙蕖于中流。荫琼柯以咏言。飘灵衣于八极。沉香风以穷年。体忘安而弥穆。心超乐以自怡。听三途而缅谢。傲天宫而长辞。绍众灵而继轨。指太息以为期。究兹道也。岂不弘哉。
(四) 太元初。符秦盛时德星屡现。太史奏。外国当有智人入辅。及秦主攻襄阳得法师道安。喜以为应。安谦让不敢当。因劝秦主迎龟兹国法师鸠摩罗什。坚从之。即遣骁骑将军吕光以铁骑七万伐龟兹。谓曰。若获罗什驰驿送归。光军至。什谓龟兹王白纯曰。国运替矣。有就敌从日下来。宜供承之。勿抗其锋。钝不纳拒之。大为光所破。遂获罗什。光见什齿少。凡人戏之。妻以龟兹王女。什苦辞以为不可。光饮以醇酒同闭室中。遂为所逼。及光还而符坚已败。因僭王姑臧。父子相继皆庸材不知道。什蕴深解混居其国亡所宣化。
(五) 秦主姚苌者。西戎羌也。符坚之败。苌为宿将率其部属反叛。坚与之战不利。遂为苌缢杀之于佛寺。苌袭其位都雍关。改长安为常安。在御八年。符坚领鬼兵白日入宫刺中其阴。出血石余而崩。子兴即位。降帝号而称天王。未几干戈寝息风化大行。嘉祥沓现。及树连理创生于殿庭。咸谓智人入国之瑞乃遣姚硕德伐凉吕隆。迎罗什法师至。秦主深加礼遇待以国师。大阐经论。震旦宣译至符秦并什法师等。两朝出经律论三藏。凡八百余卷云。
(乙酉) 符丕改大安。
西秦改建义。
(六) 北朝魏(姓拓跋王水德都云中)。
雷氏曰(道武明元太武文成献文孝文宣武孝明孝庄节闵后废出帝魏主十二一百四九)。
太祖道武皇帝圭(其先十一主。国号代晋。始拓跋诘汾。因畋于野遇天女而生力微。即魏之始祖神元皇帝也。)(帝时辟暑五台山。有梵僧来乞坐具地。帝然之。遂敷坐具于是。头出星辰。尾摇日月。方圆五百里。皆属圣基。乃文殊化身也。)(始祖生章帝悉鹿。平帝绰。思帝弗。昭帝禄官。穆帝猗庐平文帝郁律。惠帝贺傉。炀帝纥那。烈帝翳槐。昭成帝什翼犍。已上十一主未通中国○圭按世录。其先出自黄帝之后。昌意之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自以为号。西晋之乱有拓跋庐。出居楼烦。晋封为代王。于后部落分散。经六十余年至庐孙什翼涉圭。魏书云。圭即魏太祖道武帝也。太元元年据朔州东三百里筑城邑。号恒安。为符坚护将军。坚败后。乃即真号太祖道武。殂明元立。元殂世祖太武帝立。自是又四主至世宗孝文帝。迁都于洛。改姓元氏。去胡衣冠绝虏语尊华风。是时天下唯二国谓之南北朝。魏初未闻佛。及神元与晋通聘。方知致信。僧至二百万。寺院三万余所。译经律论一千九百余卷。自古佛图塔之盛无出于此。改年登国)。
(丙戌) 前秦符登(字文高坚之族孙在位九年改元太初。寿五十二)。
后秦改建初(入长安称帝)凉改大安。
燕改建兴。
(丁亥) 西秦乞伏干归(国仁弟立二十四年。后为兄杀之)。
(戊子) 西秦改太初(称王于河南)。
(七) 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者。南印度德胜王之太子也。既受度得法至东印度。彼王名坚固。奉外道师长爪梵志。暨祖将至。王与梵志同睹白气贯于上下。王曰。斯何瑞也。梵志预知尊者入境。恐王迁善。乃曰。此魔来之兆耳。何瑞之有。即鸠诸徒众议曰。不如蜜多将入都城。谁能挫之。弟子曰。我等各有咒术。可以动天地入水火。何患哉。尊者至。先见宫墙有黑气。乃曰小难耳。直诣王所。王曰。师来何为。祖曰。将度众生。曰以何法度。祖曰。各以其类度之。时梵志闻言不胜其怒。即以幻法化大山于尊者顶上。尊者指之忽在彼众头上。梵志等怖惧投尊者。尊者愍其愚惑。再指之化山随灭。乃为王演说法要俾趣真乘。又谓王曰。此国当有圣人而继于我。是时有婆罗门子。年二十许。幼失父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缨络。故人谓之缨络童子。游行闾里丐求度日。若常不轻之类。人问汝何行急。即答云。汝何行慢。或问何姓。乃云。与汝同姓。莫知其故。后王与祖同车而出见缨络稽首于前。尊者曰。汝忆往事否。曰我念远劫中与师同居。师演摩诃般若。我转甚深修多罗。今日之事盖契昔因。尊者又谓王曰。此童子非他。即大势至菩萨是也。此圣之后复出二人。一人化南印度。一人缘在震旦。四五年内却返此方。遂以昔因故名般若多罗。付法眼藏。偈曰。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尊者付法已。即辞王曰。吾化缘已终。当归寂灭。愿王于最上乘毋忘外护。即还本坐跏趺而逝。化火自焚。王收舍利塔而瘗之。当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戊子岁也。
(己丑) 后凉改麟加。
(癸巳) 栴檀瑞像此下至江南。住一百七十三年矣。
(甲午) 前秦符崇改延初(十月为干归所杀国除)。
后秦姚兴改皇初(字子略。苌长子弁。之长安立于槐里。二十二年。寿五十五岁)。
(八 丙申) 安帝德崇(武帝长子。生而不惠。至于寒暑饥饱不能辨。年三十二。崩于东堂。葬休平陵。一名儒宗。十五岁即位。治二十二年)。
后凉改龙飞(称凉天王)。
后燕慕容宝(字道祐。乘之第四子。立二年。改元永康。寿四十四岁)。
北魏改皇始(建天子旌旗)。
南燕慕容德(字玄明。皝少子。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雄伟。后燕宝死。乃据滑台号燕都广。僭立七固年。寿五十而卒)。
南凉秃发乌孤(河西鲜卑人。其先与魏同出。八世祖匹孤率其部。自塞北迁于河西。吕光遣使署为益州牧。自称大单于西平王。都广武徙乐都。改年太初。僭立三年)。
此凉改业(据张掖次年改神玺)。
西凉李皓(字玄盛。龙西成纪人。汉将军李广十六代孙。祖弇仕张轨为将。因据河右至皓称凉。立十七年○即唐太宗八世祖也)。
(九) 竺僧朗。京兆人也。专以讲说为任。而疏食布衣志耽物外。自皇始移上太山剃茅居之。时闻风而造者百有余焉。道德凝怀。千里哲人竞凑。芳声播远。五朝天子移风。贡物飞符孰能并驾。
一符坚书曰。皇帝敬问太山朗和尚。大圣应期灵权超逸。荫盖十方化融无外。若四海之养群生。等天地之育万物。养生存死澄神寂妙。朕以虚薄生与圣会。而隔万机不获辇驾。今遣使人安车相请。庶冀灵光迥盖京邑。今并奉紫金数斤供镀形像。绩绫三十疋。奴子三人。可备洒扫。至人无违。幸望纳受。想必玄鉴见朕意焉。既请已师礼事之。
二晋武帝曜书曰。皇帝敬问太山朗和上。睿德光时声飞东岳。乃至思与和上同养群生。至人通微想明朕意。今遣使者送五色珠像一躯。光锦五十疋。象牙箪五领。金钵五枚。到愿受纳。
三后燕成武帝慕容垂书曰。皇帝敬问太山朗和上。澄神灵绪慈荫百国。凡在含生孰不蒙润。朕承籍纂统。方夏事膺。昔蜀不恭魏武含慨。今二贼不平。朕岂获安。又元戎克兴狂扫暴乱。至人通灵随权指化。愿兵不血刃四海混伏。委心归依久敬何已。今遣使者送官绢一百疋。袈裟三领。绵五十斤。幸为咒愿。
四魏太祖道武皇帝书。皇帝敬问太山朗和上。承妙圣灵要须经略。已命元戎。上人德同海岳神算遐长。冀助威谋克宁荒服。今遣使送素绢二十端。白[疊*毛]五十领。银钵三枚。到愿受纳。
五南燕慕容德。亲与齐州朗和上建神通寺。与师书曰。敬问太山朗和上。遭家多难灾祸屡臻。昔在建熙王室西越赖武王中兴。神武御世大启东夏。拯拔区域遐迩蒙苏。天下幸甚。天未忘灾。武王即宴。永康之始东倾西荡京华播越。每思灵阙屏营饮泪 朕以无德生在乱兵遗民未几继承天禄。幸和上大思神祇盖护。使者送绢百疋。并假东齐王奉高山荏二县封给。书不尽意。称朕心焉。五朝御启。师悉回答。恐烦不录。见唐弘明集。
(丁酉) 改隆安○北凉改神玺。
后燕改永康。
(戊戌) 后燕慕容盛(字道运。宝之庶子。立三年。寿二十九卒。改年建平)。
(十) 北魏是年即帝位。改元天兴。道武下诏曰。夫佛法之兴其来远矣。济益之功冥及存没。神踪遗法信可依凭。敕有司于京师建饰容像修整宫舍。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正。是岁作浮屠殿二所。谓耆阇须弥。别构禅房法座。莫不严具焉。
(己亥) 后秦改弘始○后燕改长乐(字道文垂。少子在。位六年寿。二十三岁)。
后凉吕纂改咸宁○北凉改天玺。
(庚子) 南凉利鹿孤(乌孤之弟立二年改建和)。
(十一) 是年什法师卒。鸠摩罗什。此翻童寿。天竺人也。家世勋烈。父鸠摩罗炎。有美节。避相位出家。龟兹王闻请为国师。以妹妻焉遂生什。日诵千偈三万余言。大小乘宗莫不该览。符秦建元十三年。德星现之。苻坚使吕光西讨。及闻坚败。据姑臧称凉。弗获师面。姚秦弘始三年三月。庭树生连理。逍遥园有葱变茝。以表智人应入中国。九月吕隆来降。十二月二十日。迎师居逍遥园。兴以国师礼待之。甚见优宠。仍命译经论三百余卷。资学三千拔萃有八。曰道生僧肇道融僧睿道恒僧影惠观惠严等。各有著述。知别传明。可谓一时之盛千载光华。又举僧[契-大+石]为僧正。以政僧事。沙门惠睿精诚远到。随什传写。每与睿言。西方辞体特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管弦。为善。凡觐王者必有赞德。经偈皆其式也。尝叹曰。吾著大乘阿毗昙非迦旃延比也。时无深识者。因凄然而止。独与秦王著实相论二卷。秦王机政之暇。躬与什对译。寻览旧经多所纰缪。什厘正之。尝讲经草堂寺。及朝臣沙门数千众肃容观听。一日王谓什曰。法师才明超悟海内无双。可使法种不嗣哉。遂以宫嫔十人逼令受之。什亦自谓。每讲有二小儿。登吾肩欲障也。自是不住僧房。别立廨舍。诸僧有效之者。什聚针盈钵谓曰。若相效能食此者乃可畜室耳。举已进针如常膳。诸僧愧止初在龟兹。邻国诸王会同。每请什说法。必跪伏座前命什践肩而登座。尝与母谒大月氏国北山尊者。北山谓其母曰。善护此沙弥。年三十五。毗尼无缺。度人如优波鞠多。不尔正俊法师耳。杯渡比在彭城。闻什入关。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年矣。相见杳然未期。迟于来世耳。什尝升座。每曰。譬如臭泥中生莲华。但取其华勿取臭泥也。居秦才九年而疾。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于是力疾集众告别曰。因法相逢殊未尽心。方复后世。恻怆可言。自以闇短谬充传译。所出经论。唯十诵律未及删繁。若义契佛心焚身之日舌不焦坏。言讫而逝。阇维日舌果若红莲色而不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