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嘉兴藏
- 阅藏知津
阅藏知津
因明入正理论(五纸后序一纸) (南自北沛)
商羯罗主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明真能立,真能破,真现量,真比量,及似能立等,共八门,以辩悟他自悟二益。
大乘百法明门论(一纸余) (南华北沛)
天亲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瑜伽本事分中,略录名数。
观所缘缘论(二纸余) (南华北投)
陈那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立量破斥,外所缘缘非有。次明内所缘缘不无。
无相思尘论(二纸半) 同上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与上本同。
三无相论(二卷) (出无性论) (南邑北沛)
译人同上
为显法空故,说诸法无自性品,谓依三性,说三无性。
显识论显识品(十一纸余) (南自北沛) (从无相论出)
译人同上
明三界但有二种识:一者显识,即是本识。二者分别识,即是意识。显识起分别,分别起熏习,熏习起显识,故生死流转。又云:一执着分别性熏习,增长阿梨耶识,二观习真实性熏习,能除执着损坏阿梨耶识(此内以第七名陀那识,执梨耶识作我境故)。
转识论(六纸) (南都北沛)
译人同上
明识转有二种:一转为众生,二转为法,此二实无。但是识转,作二相貌。次明能缘有三种:一果报识,即阿梨耶,二执识,即阿陀那。三尘识,即六识。及明相应心所等。
大乘起信论(二卷) (南邑北情)
马鸣菩萨造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一作因分,明造论因缘有八种。二立义分有二:一有法。谓一切众生心。二法,谓体、相、用三大。三解释分又三:一显示实义,依于一心有真如生灭二门。二对治邪执,治人法二种我见。三分别修行正道相:一信成就发心,二解行发心。三证发心。四修信分,谓有四种信:真如及三宝,修五门行。能成此信。一施、二戒、三忍、四精进、五止观。又明求生净土,得不退转。五利益分。
此本比梁译,文更显顺,余于佛前阄得,述裂网疏,以正肤谬。
大乘起信论(二卷) (有智恺序) 同上
萧梁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与上论同。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七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八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论藏 宗经论第二之二
大宗地玄文本论(八卷今作四卷) (南罗北疑)
马鸣菩萨造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归依德处无边大决择分第一。归依德处因缘大决择分第二。此二是序分也。一种金刚道路大决择分第三。明五种本位:一者无超次第渐转位,谓五十一位,如次无超转。一中具一切,名为渐转位。二者无余究竟总持位。五十一位中,随其先得入,摄一切一切,名无余究竟。回向则信心,信心则佛地,佛地则十地,究竟有何次。三者周遍圆满广大位,五十一种位,无前后一时,俱转俱行故,名周遍圆满。四者一切诸法俱非位,诸无量无边,一切种种位,皆悉非建立,名俱非位地。五者一切诸法俱是位,一切种种法,无非金刚身,以一身义故,名为俱是位。金刚宝轮山王大决择分第四。乃至大不可思议,重重不可称量,阿说本王大决择分第三十六。已上三十四分,正名玄文本论。校量功德赞叹信行现示利益大决择分第三十七。校量过患呵责诽谤现示罪业大决择分第三十八。现示本因决定证成除疑生信大决择分第三十九。劝持流通发大愿海大决择分第四十,已上四分是流通。
十二门论(一卷) (有僧睿序) (南守北造)
龙树菩萨造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观因缘门第一。观有果无果门第二。观缘门第三。观相门第四。观有相无相门第五。观一异门第六。观有无门第七。观性门第八。观因果门第九。观作者门第十。观三时门第十一。观生门第十二。以十二门,入于空义。
菩提心离相论(七纸) (南书北星)
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由大悲为体,达蕴处界等诸相唯心所现,成就第一空义,则能以众生为所缘境,现种种相,说种种法,皆真实义。
菩提资粮论(六卷) (南满北仁)
圣者龙树本 比丘自在释 隋南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明般若波罗密为菩提初资粮,布施波罗密为第二资粮,次明持戒、忍辱、精进、禅那、方便、愿、力、及智。次明慈、悲、喜、舍,及五悔胜行,勿于他菩萨起瞋心,勿谤所未解甚深经,善修三解脱门,应勤精进,持戒,习定,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种三十二大人相业,及诸种种菩萨行等。
发菩提心论(二卷) (南邑北沛)
天亲菩萨造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劝发品第一。发心品第二。愿誓品第三。檀那波罗密品第四。尸罗波罗密品第五。羼提波罗密品第六。毗梨耶波罗密品第七。禅波罗密品第八。般若波罗密品第九。如实法门品第十。空无相品第十一。功德持品第十二。
广释菩提心论(一二同卷) (南壁北疑)
莲华戒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引诸经以明大悲为本,慧及方便,一切时常行,及明闻思修三慧。
菩提心观释(二纸余) (南履北临)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略释菩提心非性非相,无生无灭,非觉非无觉等。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六纸) (南华北逸)
坚慧菩萨造 唐于阗国沙门提云般若译
明菩提心,略说有十二种义。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六纸欠) (一名如来藏论) (南壁北通)
坚慧菩萨造 唐于阗国沙门提云般若译
即上论重出。
壹输卢迦论(三纸欠) (南华北沛)
龙树菩萨造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明一切法无常自体空,自体空不离无常,非离诸行而有无常。
六十颂如理论(三纸余) (南书北星)
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明诸法离有无二边,不可说有性,不可说无性等。
大乘二十颂论(一纸余) 同上
造者译人皆同上
略明第一义无生,随转而无性义。
大乘破有论(一纸余) 同上
造者译人皆同上
略说诸法无生,从分别起。
方便心论(一卷) (南邑北逸)
龙树菩萨造 后魏西域沙门吉迦夜与昙曜译
明造论品第一。此论分别有八种义:一譬喻。二随所执。三语善。四言失。五知因。六应时语。七似因非因。八随语难。明负处品第二。辩正论品第三。相应品第四。问答相应有二十种。
回诤论(一卷) (南华北逸)
后魏乌苌国沙门毗目智仙等译
先述外人难一切法无体,则语言亦无体,如何能遮一切法,次申正义,一切法因缘生,语言亦因缘生,同皆无体,如以幻人,还遮幻人,若人信于空,彼人信一切,若人不信空,彼不信一切。
中论(四卷) (有僧睿序) (南神北箴)
龙树菩萨造 青目菩萨释五百偈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破因缘品第一。破去来品第二。破六情品第三。破五阴品第四。破六种品第五。破染染者品第六。观三相品第七。破作作者品第八。破本住品第九。破燃可燃品第十。破本际品第十一。破苦品第十二。破行品第十三。破合品第十四。观有无品第十五。观缚解品第十六。观业品第十七。观法品第十八。观时品第十九。观因果品第二十。观成坏品第二十一。观如来品第二十二。观颠倒品第二十三。观四谛品第二十四。观涅槃品第二十五。观十二因缘品第二十六。观邪见品第二十七。
般若灯论(十五卷有序) (南疲守北恻造)
唐中天竺沙门波罗颇迦罗密多罗译
分别明菩萨,释龙树五百偈,较青目者为详。
大乘中观释论(九卷今作四卷) (南壁北通)
安慧菩萨造 宋译经院沙门惟净等译
仅释十三品而止。
顺中论(二卷) (南移北情)
龙胜菩萨造 阿僧佉(此翻无著)解 未解处别为此部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论义入大般若波罗密经初品法门。
百字论(七纸欠) (南华北逸)
提婆菩萨造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
破我见等一切诸法,各有自相。
百论(二卷) (有僧肇序) (南守北造)
造者同上 婆薮开士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舍罪福品第一。破神品第二。破一品第三。破异品第四。破情品第五。破尘品第六。破因中有果品第七。破因中无果品第八。破常品第九。破空品第十。
广百论本(一卷仅十纸) (南守北造)
圣天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破常品第一。破我品第二。破时品第三。破见品第四。破根境品第五。破边执品第六。破有为相品第七。教诫弟子品第八。皆五言偈。
十八空论(一卷) (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 同上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为显人法二无我,是一切法通相,今约诸法种类不同,开为十八。
取因假设论(七纸半) (南华北匪)
陈那菩萨造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论佛化众生,但依假施设事而宣法要。
观总相论颂(十一偈) 同上
陈那菩萨造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掌中论(二纸) (南华北逸)
造者译人皆同上
论三界但有假名,实无外境。如绳作蛇想,见绳知境无,若了彼分时,知如蛇解谬。
解拳论(二纸欠) 同上
陈那菩萨造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入大乘论(二卷) (南都北静)
坚意菩萨造 北凉沙门释道泰译
义品第一,明大乘方为具足三藏,得成大果。讥论空品第二,明十地成就福果,智果、及明佛生罗 罗,是化非实。顺修诸行品第三,明佛法身在净居受职成道,非阎浮提成佛,及明应礼初发心菩萨。
佛性论(四卷) (南爵北匪)
天亲菩萨造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第一缘起分,如来为除五种过失,生五功德,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第二破执分(破小乘品第一。破外道品第二。破大乘见品第三)。第三显体分(三因如品第一。三性品第二。如来藏品第三)。第四辩相分(自体相品第一。明因品第二。显果品第三。事能品第四。总摄品第五。分别品第六。阶位品第七。遍满品第八。无变异品第九。无差别品第十)。
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南自北性)
元魏中天竺沙门勒那摩提译
教化品第一。佛宝品第二。法宝品第三。僧宝品第四。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为何义说法品第七。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如来功德品第九。自然不休息佛业品第十。较量信功德品第十一。初一卷,是论本偈经,次四卷,如次论释。
大乘宝要义论(十卷今作五卷) (南书北星)
不出撰者名字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
集诸经论菩萨发心修行功德。
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今作十一卷) (南府北转疑)
法称菩萨造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
集布施学品第一。护持正法戒品第二。护法师品第三。空品第四。集离难戒学品第五。护身品第六。护受用福品第七。清净品第八。忍辱品第九。精进波罗密品第十。说阿兰若品第十一。治心品第十二(禅定波罗密多附)。念处品第十三。自性清净品第十四。正命受用品第十五。增长胜力品第十六。恭敬作礼品第十七。念三宝品第十八。
集大乘相论(上下共十四纸) (南书北星)
觉吉祥智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生,十波罗密,十地,十八空,三十七菩提分,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四等至,八解脱,三摩钵底先行,三解脱门,六神通,陀罗尼,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四声闻果,了知一切相,真如实际,无相法界。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上下合卷) 同上
善寂菩萨造 译人同上
初明诸法皆从缘生,不离于识,广引经证,次释菩提无所得义,谓刹那王所诸法,即菩提相等,乃至菩提法中无所安立,若执无因,不集诸福,起染着心,感恶趣果,智者如实信解尊重恭敬,即得最上福聚。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 (南华北匪)
无著菩萨本 世亲菩萨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明修定者,须师资圆满,所缘圆满,作意圆满,依有寻有伺等三定,能获世福及出世果。
大乘庄严经论(十三卷) (有李百药序) (南意移北次弗)
无著菩萨造 唐中天竺沙门波罗颇迦罗密多罗译
缘起品第一。成宗品第二,以八因成立大乘真是佛说。归依品第三,明大乘归依,有四种大义:一者一切遍义。二者勇猛义。三者得果义。四者不及义。种性品第四,明种性有九种差别,一有体。二最胜。三自性。四相貌。五品类。六过恶。七功德。八金譬。九宝譬,九义各有四种差别。发心品第五。明发心有四种大:一勇猛大。二方便大。三利益大。四出离大。有四种差别:一信行发心,二净依发心,三报得发心,四无障发心。以大悲为根,以利物为依止,以大乘法为所信,以种智为所缘,为求彼故,以胜欲为所乘,欲无上乘故,以大护为所住,住菩萨戒故,以受障为难,起异乘心故,以增善为功德,以福智为自性,以习诸度为出离,以地满为究竟。二利品第六。真实品第七,明第一义相。神通品第八。成熟品第九。菩提品第十,明得一切种智。明信品第十一,明信相差别,有十三种。述求品第十二。弘法品第十三。随修品第十四。教授品第十五。业伴品第十六,明菩萨起业,以方便为伴。度摄品第十七,明六波罗密十义:一制数。二显相。三次第。四释名。五修习。六差别。七摄行。八治障。九功德。十互显。及明四摄行。供养品第十八。亲近品第十九。梵住品第二十,明慈、悲、喜、舍。觉分品第二十一。功德品第二十二。行住品第二十三。敬佛品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