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顺朱


  法本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制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为贞而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车无车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裂破毁也发发泄也歇消灭也竭枯竭也蹶音厥颠仆也数上声此一章示致一之道要达根本的意思自往古来今圣人得一者多也万法归一吾道一以贯之抱一为天下式识得一而万事毕矣天得斯一而天道清明三光着矣地得斯一而地道宁谧山川显焉神得斯一而千变万化谷得斯一而众流来归万物得斯一而遂其所生侯王得斯一而天下斯民无不得其正也易曰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天下何思何虑言其未尝不一也天若无一则必有异异则不清且惧其破坏霾雾而不明也地若无一则必有异异则不宁且惧其发泄震荡而不安也神若无一则有异异则不灵且惧其消灭而不妙也谷若无一则有异异则不盈且惧其枯渴而不克也万物若无一则有异异则不遂其所养且惧其绝灭而不生也侯王若无一则有异异则贵而不贵高而不高且惧其颠仆而不自在也是一也咸可得而无之乎故知贵而不知贱以何为本知高不知卑用孰为基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欲毕万事必先识一也是以侯王自称道孤恩寡德不善利人者且得不是以卑贱为基本耶此正是以贱为本也非乎非也若不知此基本故使知贵而不知贱就如那数三十辐而不知共一毂者皆众木合成也得一者岂如是耶不欲琭琭如此其贵珞珞如此其贱也卑贱为高贵之本顽石为美玉之基一而已矣)。

  去用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一章示处道者当以反弱为本而往强亦归于虚的意思世人皆知往之为动而不知在道者反亦动也人皆知强之为用而不知在道者弱亦用也若然弗信以天地间飞潜动植事事物物观之是那一件不生于有既其有也是那一有不生于无耶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其往其强似乎有其反其弱似乎无亦犹此矣)。

  同异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贞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建立也偷苟且也渝变也又作输愚也应人之乏而终以见还曰贷且者权成非久固也欲使蒙贷者不长往得成者非久住感贷荷成速归于道此一章言人形名虽同心念不等宜速归于道的意思上等之人专一于道闻斯行之中等之人忽忽于道半疑半信下等之人不信此道大笑非毁永嘉曰上士一了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是也夫道也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苟不为下士所非笑乌足以显道之渊容哉故古人立言有之曰夫体道者与日月合其贞明而其光不耀斯明道若昧也与四时合其运行而其动必反于玄妙斯进道若退也与天地合其易简而其用不可为典要斯夷道若类也常处卑下而终不可渝斯上德若谷也常居溷浊而终不可涅斯大白若辱也衣被天下而不有其仁斯广德若不足也生畜万物而不显其功斯建德若偷也复其性以御其情斯质真若渝也正乎内而行乎外此大方无隅也以若拙之匠陶甄天下而不为近功斯大器晚成也以不言之教鼓动万物而不事小说此大音希声也事无事莫睹其用斯大象无形也为无为莫识其体此道隐无名也夫唯善济贷于万物而不责其报是以万物受其生成而不知其德故下士闻此道而笑之不信其能若此耳)。

  道化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凡动物背止于后阴静也耳目口鼻居前阳动也故曰负阴抱阳植物则背寒向暖而冲气运乎其间木绝水曰梁木负栋亦曰梁取其力之强也故曰强梁金人铭曰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盖古人尝以此为教而我亦教之但老子独尊之曰教父者如言万物之母之谓母主养父主教故言生则曰母言教则曰父此一章言道化无方神变莫测的意思夫道非一非二及其与物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然而道则非一也一与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是以往而万物生矣虽有万不同而飞潜动植物物头头莫不负阴抱阳咸从天以成象地以成形冲虚之气以为之和育者也而世人之所欲者轩冕富贵讵识冲虚一气孤寡不谷之道哉一也虚也卑贱贫天也咸人之所恶而王公法谦道以自称者盖达一生二生三生万之理也夫物自损者必益自益者必损满招损谦受益故抱一处损处谦处孤寡不谷王公以为称正得损己不争之道也盖古人恒以此不争之道教人而我亦以此不争之道教之强梁者好争之辈死之徒也或不可以不争教吾则将以教其教者焉则庶几于化矣)。

  遍用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驰骋役使也坚刚也无间无缝隙也此一章言无为之益世所不及的意思夫天下之至刚者非至柔不能役使如水无筋骨能乘万斛舟是也凡至于无隙可入者非无所有不能入视不见听不闻体物而不可遗是也用此至柔无有两者观之而知无为之有益于人世多矣天不言而时行地不言而物生曷尝有为哉无为而无不为利益无限概天下而言鲜有能企及之者也)。

  立戒第四十四章

  多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多犹重也薛云知足者乐今有之已多无求者也无求奚辱知止者惧复进之有损知几者也知几奚殆此一章示人宜以知足知止自戒庶乎永久的意思吕注云烈士之所徇者名也而至残生伤性则不知身之亲于名也故曰名与身孰亲贪夫之所徇者货也而至于残生伤性则不知身之多于货也故曰身与货孰多所徇者名则世谓之君子所徇者货则世谓之小人君子小人所徇虽或不同而亡其所存则一也然则得名得货而亡其身则不知亡之病于得也故曰得与亡孰病是故爱名欲以贵其身也以甚爱之故并其良贵而失之是大费也蓄货欲以富其身也以多藏之故并其至富而害之是厚亡也夫唯有德者知至贵之在己而无待于名也故知足而不辱知至富之在己而无待于货也故知止而不殆不辱不殆则可以长久矣)。

  洪德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此一章明洪德之用要以清净为本的意思天下以不缺为成故有成必有弊以不虚为盈故有盈必有穷圣人要于大成而不恤其缺期于大盈而不恶其冲是以成而不弊盈而不穷也直而不屈其直必折循理而行虽曲而直巧而不拙其巧必劳付物自然虽拙而巧辩而不讷其辩必穷因理而言虽讷而辩今夫寒热者天地之所为有形之所不免也而一躁焉可以胜寒一静焉可以胜热以一时之躁静犹可以胜天地之所为况夫体无为清净以为天下正则安往而不胜者乎若缺则非成也非成非缺清静无为乃为大成若缺若冲若屈若拙若讷五者亦犹躁之胜寒静之胜热焉尔矣)。

  俭欲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却屏去也粪粪田也戎马生郊言兵久不还也一性之内无欠无余人能安之无往不足故曰知足之足常足此一章教人知足寡欲全身远害的意思希声注夫天下有道之世虽有甲兵无所用虽有健马无所乘屏却走马以粪田而已天下无道之时则天子外攘四夷诸侯则外侵邻国故甲兵动于境内戎马驰于四郊桑梓尽于樵薪荆棘生于畎亩矣夫无道之君毒痡天下原其所以其恶有三心见可欲非理而求故罪莫大焉求而不已必害于人故祸莫大焉欲而必得其心愈炽故咎莫大焉然自非圣人不能无欲欲而无求求而知足知足则安分凡所遇无争矣祸害奚及之有)。

  鉴远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此一章言性镜本明不假作为而自鉴照的意思性之为体充遍宇宙无远近古今之异至德之人其所以不出户不窥牖而无所不知者特其性全故耳世之人为物所蔽性分于耳目内为身心之所纷乱外为山河之所障塞见不出视闻不出听户牖之微能蔽而绝之不知圣人复性而足乃欲出户而求之是以弥远欲窥牖而察之是以弥少也性分所及不必行出户庭而知天下之事宛然在目不必窥看窗牖而见天道之理历尔知名不必有所作为而自然成功讵是有作有为而始鉴照如斯也耶)。

  忘知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此一章示无为之道在绝学的意思世人之所以为学者日求增益徒多见多闻广益其陈迹耳大慧谓读得书多知解多灵源谓文学之学障先圣之智眼是也为道者岂如斯乎为道者贵乎时时消损现业直至于无为连这无的念头亦要消损无无亦无方才到得真实自然无为之地而不勉强焉自既觉悟亦可觉他无为而无所不为应用不穷施及天下绰绰然有余矣故治天下者常以不劳民不伤财行其所无事而已矣及其有事政令繁法网蜜民不聊生安可以治天下哉)。

  任德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之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皆俱也)。

  (此一章表圣人随机应感不逆民情的意思圣人也者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曷尝有一定之常心哉唯以百姓之心有善有信则圣人亦以善心信心应之耳倘百姓既善吾亦与之偕善俾乐善不倦焉其或不善吾亦自善以感之俾民自新迁徙为善斯乃德化于善也讵有常善心耶倘百姓既信吾亦与之俱信俾其崇信不已焉其或不信吾亦自信以动之俾民自惭更改尚信此乃德化于信也岂有常信心耶圣人之存心于天下兢兢业业惟恐一民不得其所而为天下之民浑沌其心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民咸注望仰瞻圣人容止可睹作事可法则因圣人之视听而民亦从而视听之也故圣人皆孩之一般慈惠及物等视万民犹如一子而不二其心至此则不善不信者亦皆善信况善善信信者乎)。

  贵生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出谓自无而见于有入谓自有而归于无庄子谓万物皆出于机入于机又曰其出不忻其入不讵又曰有乎出有乎入皆以出为生入为死也摄管摄也言不认生为已有暂且管摄的意思兕野牛一角善抵触此一章言厚生非所以养生挕生乃可以长生的意思神出而付于有形为生入而归于空寂为死形有生死神无生死而世人特未之知也故柔和善顺不与物争属生之辈仅十中有三焉好勇斗狠强梁跋扈属死之辈亦十中有三焉人之求生以自厚萌念之初把持不定动辄便趋入死地属此者亦十中有三焉夫此三者是何缘故盖生之徒死之徒人之生动之死地之徒凡此十分之中率居其九咸以其求养生形之计太厚者也违道背理不出自然夫有生者一定有死厚吾生者乃所以厚吾死也兕虎印兵咸所以死人者也安可逃乎善摄生者神全神全则无生无生则无死地矣故兕角无所投虎爪无所措兵刃无所容夫此善摄者又是何缘故彼以其无死地以受之也季而谓以尽天下三种久言求生者十中有九而求无生者千万无一老子惜得道之无人至深切矣○兕虎甲兵即无常煞鬼也)。

  养德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道之遵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此一章言道德尊贵本乎自然不假荣显而自尊贵的意思希声注夫物生而后畜畜而后形形而后成其所由生者道也其所以畜者德也形其材者事也成其用者势也万物以能生故尊道以能畜故贵德道德以生畜之故自然为万物之所仰岂有拔之爵位而后见尊贵哉然道者至真之体德者妙物之用体可以兼用用不可以兼体道可以体德德不可以兼道故禀其精谓之生含其气谓之畜遂其形谓之长字其材谓之育权其成谓之亭量其用谓之毒保其和谓之养护其伤谓之覆此之谓大道既生之而不执有既为之而不矜恃既长之而不宰制此之谓玄同之德营魄章言人同于道德今此章言道德同于人是以其辞同而理通也)。

  归原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兑口也人之有口家之有门皆喻物所从出者塞而闭之藏有于无守母者也不可目窥曰小不可力得曰▆此一章言返本还源方契此道的意思凡天下事物未有形名之始不可状不可名及其有状有名则凡天下事物无不藉斯以资生也故曰始曰母母者道也子者物也道为物母物为道子古之得道者能使子母不离而道物为一盖物从道出物不异道子从母出子不异母物不异道而世人欲外物以求道子不异母而世人欲弃子以求母本不异而自异之是以终不得而一也使人知物即道知子即母得母知子知子守母绵绵若存无少问断则左右逢其原有不难者到此则入水入火蹈险履危而无容伤今人能塞其兑而不妄得母知子闭其门而不贪知子守母则全物全道终身受用不假勤劬而自得设或不然开其兑而逐境生情见物遗道济其事而拨波觅水贪外扰内则心荡精衰究竟不得见道同于世物一般销损人之患在不谨其小不养其微若自小而谨之自征而养之虽小必明虽柔必强明者本也光者明之所自出也元明为本其末分而为视为听为觉为能者皆此光也道自本流于末学自末求其本故曰用其光复归其明如此则无死地也殃害何损这才叫做永久传袭不殆不勤之常道也不知不守者岂易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