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嘉兴藏
-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
孔子棒
人只知宗门用棒不知孔子善用棒而棒棒见血且无痕如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开头遮一棒直将人才生下地来便打透也又散开棒打出四个未能来如父未能求子君未能求臣兄未能求弟朋友未能求先施却先棒棒打着为君为父为兄为朋者而实棒棒打着为臣为子为弟为友者然而夫妇一伦不打着何不见此四者皆出于一夫妇乎孔子所以棒棒皆打着求己不求人则人皆有己所以明头来也打着暗头来也打着连架来也打着直走入古庙里去如闺合中夫妇在黑鬼窟里也凭空打着呵呵痛快么又谁知死版上孔夫子解打此活棒乎。
一字法门
孔子惧作春秋。即此惧字。能使万世乱臣贼子惧。孟子为此惧故。能距杨墨辟邪说。使王道廓如。功不在禹下。一部中庸。全在戒慎恐惧中提出。此性道教底。广大光明。震烁天地。小人无忌惮。又何知惧哉。惧正是小人良药。能用此一字。即寸铁杀人活人开天辟地也。如孝亲孝字。恭己恭字。敬己敬字。皆千圣传心之学。又变为孔子之言诗可以怨。怨字。庄生怒而飞。怒字。与孟子文王一怒安天下。怒字。皆是自心中创出造化来。变易天地人物。即此一字为吹毛剑也可。为涂毒鼓也可。为狮子吼也可。为九转丹也可。若武库中利器。但能用得惯。如一指头禅。便一生用之不尽。千古人不能成大事者。只是不精一。杂用心。故寸铁杀人之语也。须是大猛烈汉子始得。
拈重阆
薛正平少诵南华胞有重阆。心有天游极爱其语与老氏合。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殆谓此也与学人语都不能了。适宣州翟孝廉羽侯礼师师云向南昌曾与君拈胞有重闻义尚能记否。翟悚然。余问当时云何举似师云幼见鸡抱卵。识得此义。卵壳中着顶空处。是为重阆。人疑其不足处。正其有余处天地化醇生生之妙。尽从此出。卵胎皆然。卵特易见耳。庄生欲示人天游于未始有物之初寄之重阆。故又云人之知者恃息归根以踵。孟子表之夜气。九万里之怒飞以六月息。故云生物以息相吹。试观世人负重远行。气急杀人。放下担子。低头合眼得刹那之息耸肩便起师作挑担势。中添邪许声。复作歇担势。笑云为庄生尽情吐露矣。余闻跃然曰。今日因师得悟中孚一卦。乃大易关纽。坡公解易亦云卵生为之孚孚之。传曰柔在内而刚得中。孰知在内之柔。坎一真阳重重包裹。流行兑泽巽风之中变化生焉。子云之玄。从中孚而起良有以也摩耶夫人腹中。诸佛菩萨往来问法。又极重阆之虚空不可思量矣。于此悟入。则大衍之虚一不用。与叫不响山谷。一切都了。非师委曲譬喻。不能剖尘拈出师颔之曰子可谓善于引伸也周子无极而太极。与邵子未尝有无而未尝离乎有无圆此一句有同异否。智曰。人身顶脑虚者灵。医经心不用而用小心。喉以管窍吐声。鼓以闭空为响。草木之核仁。皆两片也而生命藏其中。谁知质测具通几耶。曾格此否。
拈先着
世出世间法。只争个先后着。易云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天下事原有吉无凶。不认得吉之先见。便变出凶来师少年有诗云大圣有隐忧。乃知天下故坐折英雄心。能先其后步。妙旨可参陈旻昭与一奕客到师方丈通云是国手也师笑曰我虽不善奕。却识得棋中旨趣遂举向诗。乃徐云世称棋家国手。谓着着是先着。妙在先存结两个眼地步若一个眼便是死局。太极之不死。妙在阴阳之交错而不相夺。其阴阳之不死。全在太极非虚非实也。盖彼未下子时已识得末后得力着子。便缓缓地放在冷处对局者不知其杀活在手。只管东冲西突到得应手不迭方悟其妙。已箭过新罗矣。故曰国手先着。妙在占得两个眼地步。其后步自不可破也。万法皆然。学易者谓之逆数沛公与项王之成败。也只争遮些子。老氏有言。图难于易。为大于细。非识得后步。何以下手。第世人不易晓耳。唯十九行棋路上。几点黑白子。将下未下处可以神而明之便是英雄。默而成之了向上句与末后句矣。一等拍盲禅。但问黑白未分前遮一着子落在何处。却以掀却棋盘者是。岂不为拨无因果之外道哉他又安知未分前在何处乎。旻昭勇跃。叹为闻所未闻它日竹关又举。旻昭因曰长生变势。以三个劫而两持。其几更妙师笑曰人妙在两个鼻孔便可合口而坐捏却鼻孔时。能不开口吐气耶。
信近于义章
三代以上有孝字。无学字。盖学统于上。即觉字即亲字犹先天之良知能亲切可为宗可以宗也。甚矣有若之似孔子也。既拈孝弟为仁之本。复从仁本中。拈出民生日用最亲切处之亲字。为礼义之宗本。孔子告哀公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夫尊亲与亲民。是皆因其天然而不失其民生日用最亲切处。立出种种名。以为千圣制礼作乐所因之宗也义岂远乎哉。信一近之。便言可复礼岂远乎哉。恭一近之便远耻辱。近与亲对。而义与礼与仁。俱从近中写来。乃是吾人最亲切处。信因于义。恭因于礼而此礼义。又皆因不失其亲。亦可立为宗旨。亦可与人师宗云尔非是不失可亲之人也。唯识指出亲见分。亲缘缘分。言心外无法可作耳。后来子夏子游子张欲以所事孔子事有若。亦欲与商确旧闻结集遗言。如阿难现佛身说法。如是我闻。亦有与人师宗处。使此宗旨不坠也。曾子便拈出江汉秋阳。又无异九峰侍者。遍杀首座。此更有亲切处。遂各建立。有子夏之儒。子张之儒。有若之儒。漆雕氏之儒而统遂散。百年而孟子出。提出夫子集大成。以收归大统。反复叹见知无人。以闻知自许。而昌黎谓轲死无得其传。有以也。余有感于因不失三字。与亦可宗三字。以见圣人制心制义处。学者之亲切苦心处。故曰因包因果。宗包统类。统包破立。类包寂历。亲包亲疏。主此者谁。惟善用心即得。
乐其可知
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看为字。不图字上。形容豁然。此岂是悟得声音哉正如香严闻击竹豁然而悟。实不图在声音边也。师挚是上流人。孔子欲就声音中。指出向上所以为乐之宗乐其可知。非谓乐可知。盖欲其知所以为乐之至于斯也。故告之曰。尔固自谓乐可知也。然亦知千圣未作乐之先。此乐从何而生乎。知乐之为乐。不知乐之所以为乐。若始作知其翕如。从之知其纯如皦如绎如。乐至此成矣。尔之知如是止已。未始之前有翕如。尔知之乎。未从之先有纯如皦如绎如。尔知之乎。先王作乐崇德听之不闻。是谁于雷出地奋。而荐取夫子微意乎。庄生曰有成与亏者。昭文氏之鼓琴也。箫韶九成。成于历山之号泣。洋洋盈耳。成于敬止之缉熙。若轩辕氏。何待张乐洞庭。七圣俱迷。大地变作琴声矣。师挚于此彻去遂逃之无何有之乡。不识者以为适齐云。
仪封人
封人见地最高。不惟荷篑诸人彀不及。即圣门高弟亦当避三舍。弟子中识见超卓。颜子犹谓不容然后见君子。如子贡却虚拟一绥来动和功勋边事。描写子之不可及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何异盲人摸象。乃封人一见尼山面目。便识得天载鼻孔想其平日忧天悯人一副肝肠。无处告人。天下无道久矣。隐隐想着个木铎。自尧舜以来高悬天上。无人承当。却落在孔子手里。无限庆幸。措辞不及。便欲向二三子吐出自家肝肠。不免怪笑。诸人止具一只眼。为得丧两字热颟。余故曰封人不特孔子之知己。亦天之知己。
晏平仲
晏子善交。得力全在与之一字。便有择交不轻交不苟且意在。故能始终其交。久不忘敬。若于夫子。不免有累世之疑遂畏而不敢与交也。夫子识其短处不掩其长处。故特拈出想平仲虽好贤。定因石父告绝是以见贤益惕。执盖同升。倘所交非壁立千仞之人不免曲江软美一路。求其久而爱则有之。求其如临父师。久而敬。不可必也虽然。交固难言善交如晏子。犹屡失之。去齐别北郭骚。骚曰勉之。上车叹曰。婴之亡。不知士甚矣。迨反国闻骚之自杀以白己也。复惊叹曰。婴之亡也宜哉。愈不知士甚矣。善财五十三善友。亦从展转得来。非伸两手。便能摸着鼻孔。择交者不可不知。冯凤山云。见执盖者则荐之。遇孔子则沮之勘到鼻端挧挧然矣。旻昭曰。孔子忘其沮而称之此所以为圣人也。管鲍乃是过情之事。独举此者以久敬为无弊耳。
孰谓微生高直
夫子叹世人不识直。特借微生乞醯。点醒世人耳。此非举微生之过。亦非为微生雪屈也。人之生也直。直者率性之谓似乎拈来便是。乃子又云敬以直内。则直不在径情。天之大生曰动直。君子之安人安百姓。在集义敬礼而合观之。直之中有不可思议妙用。即如父为子隐。与直相反。子则云直在其中矣。若微生高乞醯一事。子以为无害其直试味孰谓二字。无限嗟叹非捉得其败缺想当时或之乞。必有不得已而乞。故高之应亦不得已而应。子盖委婉其词曰那个说微生高是直人。乃于其乞醯一事。婉转若此。政喜其任行胸臆。不在区区形迹上矫情镇物。如世间所称直。是故好直者。必须好学。于此可思。正平云。尝看世说。裴叔则岁请二国租钱。恤中表之贫或议其乞物行惠。裴曰不然。损其余。补不足。天之道也。名士传谓叔则行已取予。任心而动。不顾毁誉。皆此类。知此便识夫子不抹杀微生高意。师微笑。
舜禹之有天下章
师笑曰与之一字。千古未梦见孟子略识得。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与作与夺之与。试为问曰舜禹之有天下也孰与之。曰舜禹之有天下。不待耕稼陶渔。胼手胝足时。便已具足由是而观。汤有天下。非关放伐。武有天下。不待征诛。桀纣失天下。原自不曾有非是被人夺却。如此则不特人不能与。天亦不能与也。是知君子有三乐。皆是自己性命作得主中来的。即与木石居。与鹿豕游。未尝不与舜禹把臂共行也。
事君数章
数非频数之数。乃烦数之数。谓微细琐碎。不关系事。大臣以道事君。责难陈善。君子处友。忠告善道。必具大手眼大展演。自然水乳合。方为忠臣为益友。即云不可则止亦不是冷眼觑他。直重下针盘。别寻龙穴耳。若只琐琐屑屑。小处去卖直沽名。辱与疏随之矣。如孔子与原壤友。壤方母死而歌。罪不胜责。正于夷俟时诃责之。幼而不孙弟。礼不为我辈设也。长而无述。为溪为谷也。老而不死。出死入生也。三者乃原壤生平大得意处。此不过自了汉。故呼之为贼狄梁公事女主。日夜苦心指天誓日。只有庐陵一案。若貌似莲花之六郎。一切秽浊不堪直视之狗彘此大圣大贤事主处友之机权。故曰君子见其远者大者。小人见其小者近者。即衲子辈事师交友。亦须别具一只参学眼潘达曰亦有小处近处极关系者。
仰之弥高章
高坚前后认为叹道者固错。谓叹自家工夫无捉摸者亦错。颜子初时不知道之在我。只将我去求道。又认作圣人可以一蹴而至。尝自云夫子步亦步趋亦趋夫子绝尘而奔。回且瞠乎其后。只遮瞠乎其后处正是出身活路。不知却坐在此处。反以为不及。此是学道通病。待得夫子拽转他鼻头来。始觉开眼也是。合眼也是。方悟夫子循循善诱博我者还是我自家的文。约我者还是我自家的礼。到遮里不能亲自见我便罢手不得。直是聪明才智。一毫用不着。斯时于山穷水尽处瞥地开眼原来只在遮里。所谓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而末由。正是放身命处不复如从前向外驰求。乃知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底意。方透可谓极善形容。自述悟由。始终得力行状。特地与夫子。拈此一瓣香。以酬直指我心一点法乳之恩耳。使非万分勇猛于反己。何能至是哉。是以颜氏子殁。夫子不胜叹息曰。惜乎吾见其进未见其止。使颜子不死而遇人逢时。又不知作何大事业。
以德报怨章
以德报怨。此大圣人事。亦老氏之言也。彼见当时瞋毒炽盛睚眦杀人思以救之譬如人患热病将冷水当头一泼暂时得苏。热终内伏。不若夫子先与提清脉络。曰何以报德。又向德中揭出直。直中揭出德。又妙于怨中揭出直来。不揭出直来。则天下尽陷于不仁不义无一人能存性生之直也。夫子尝云。诗可以怨怨者天地之义气。立己处人。有一毫不合于德义则自怨自艾自不容己。艾。药也。人无耻而不自怨。则是大圣拱手不可救药之人也不知怨则不知兴并不知德矣。立个方便。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盖犯而无校横逆必反此克己强恕事。不可以恩怨一概溷滥记曰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而斗朋友之仇。主人能则执兵随其后。是之为直。直是吾心之天理生性。不可灭也。人无此则彼此伦常绝矣赖天有怨报之直。故天下多不敢行不义且使不义者知有义也。即如戒经瞋不报瞋。独于君亲云不加报不加者亦适相当亦不可更有加于君父即子之所云直也。云栖大师梵网发隐亦于此分疏明白。云佛法不曾教忠臣孝子。忘了君亲。余尝谓尧荐舜。舜荐禹。而天受之。方当得德报汤之鸣条武之牧野。顺天休命。方当得直报。复笑云老僧今日太直又不忌口。
善人之道章
庄生云绝迹易。无行地难。古人有践迹而入室者。有不践迹而入室者。孔子盖提迹室。架起两头善人游行其中。所谓香象渡河摆脱缠锁。不惟迹之一字。不肯黏着。即室之一字。亦欲扫除似与狂简相类。而绝不同狂简以气魄用事。善人以清明纯粹用事。是以圣人思之不置。如云善人为邦。至于百年之后。其遗风余烈亦足以胜残去杀。善人教民七年可以即戎煞有作略。善人所有。似乎狂简所无。惟孟子解得善字最亲切。曰可欲之谓善。可欲二字。从孔子继之者善也来是善人者。乃善继天之志者也岂不可欲若止质美犹是孟子所谓未免乡人。君子忧之。何可欲之有。只因善字不明。误杀世上多少人。子张一问大奇孔子答他。可谓不负来机。同乡林子过访。因问和尚何时还乡去。师笑曰归恐作乡愿曰何故又笑曰狂狷中行。各有本色。欲学进取为狂。则是狂之乡愿。欲学有所不敢为之狷。即狷之乡愿。学不狂不狷为中行。即中行之乡愿。故孔子以为乱德。德者本色也即同人于宗亦吝。所谓认着法身即堕也。况其他乎。林子讶之。师曰待我还乡时。向汝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