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嘉兴藏
- 古雪哲禅师语录
古雪哲禅师语录
空华阳焰悉是法身。递水传茶无非妙用。争奈积迷既久。妄见纷纭。乍闻知识提持。不能直下顿彻。所以劳他诸圣出兴。设百千方便。无数权巧。鞠其大意。无非要人自证自悟此本有法身而已。近来学者多务虚名。不肯实究。者边经冬。那边过夏。全无真实痛为生死念头。才入丛林。先学转语颂古哄善知识。善知识见学者有些小聪明相似语句。便云。某人有个省发。递相欺诳。疑误后昆。所以一期之中常有几十个称悟道。及乎推勘将来。依稀仿佛。了没相干。此盖近代禅獘。若是有血性汉子。决不被他牢笼。虚度一生耳。罗云氶子从予剃染以来。志气越诸侪辈。巾瓶之暇自肯密密用工。兹拟挈囊行脚。予恐其心志不坚。生死不切。不免为近世风气所移。故书此以勖之。向去更莫别处用心。但刻刻自问云。除却行住坐卧。思量分别。那个是我底法身。忽然失脚蹋破虚空。正好归来迎笑堂中。痛领大棒。
示居士(三则)
从上诸圣出世皆观机说法。因时救獘。断非胶柱调弦者可同日而语。所以吾佛世尊于四十九年之间。五时八教之别。或权或实。或顿或渐。偏圆半满。经律禅净。教网虽殊。鞠其指归。无非欲一切人知有父母未生已前一段风光而已。是故权开净土法门。三根普摄。则曰。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又云。七日一心不乱即生西方。末后拈华示众。直接上根。则曰。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又云。理虽顿悟。乘悟并销。事在渐除。因次第尽。然则一心不乱即见自性。弥陀现在说法。岂非净土之禅。见性之后。真操实履。渐尽无始虚妄恶习。岂非禅中之净土。由是观之。禅净根源从来不二。顿渐虽异。理事无殊。后代知见未融。涯岸各封者。盖因不达先圣立法之苦心故耳。宜川为西江奥区。宗风最盛。唐宋之际刹竿相望。弓箭之声。禁堕之语。霆震海内。迩来三灾竞起。万界沧桑。法门龙象。藏牙伏爪于千岩万壑之间。而邑中诸君子不忘灵山记莂。或结社以修净业。或订盟以究禅宗。济济森森。轰轰烈烈。初祖所谓震旦有大乘气象者。非此也耶。丙申春。予以赴请归里。道过宜川。坚明松公偕禅净两社居士殷勤修供。启请说法于龙泉。予固辞不允。因念其向慕之诚。特述从上诸圣本怀。及禅净不二之妙旨。诸公傥能劈破藩篱。亲见自性。则父母未生前一段风光顿现红尘堆里。令不二法门复启东土。而金莲华发。遍界香飘。西方云乎哉。宜邑云乎哉。乃易金莲为不二。凡禅社诸公于朔望之际。仍至龙泉同修净业。莲社诸公于修净土之余。仍究禅宗关捩。彼此互相激扬。互相切磋。非特禅净不二。即儒释僧俗亦不二。乃至贵贱老少。城市山林皆平等不二。则一会灵山。俨然未散于宜川之上矣。虽然。更须知有向上一着。不属修证悟迷。了无禅净阶级。待诸公亲入不二法门之后。再来与翠岩木上座相见。
戊戌之秋。十月望旦。远山檀越钟子陈公修设伊蒲塞。再四稽首。悃请升座。举扬第一义谛。以求嗣胤。予以赴请之洪都。途次仪式不备辞。钟子复求法语。且曰。诸佛不违众生所愿。故求男者得男。求女者得女。和尚续诸佛慧命。师表人天。津梁苦海而蓼莪诸什。谆谆孝道以启觉末流。三载之间。梓里中感悟者无限。曩岁驰书攀迓。正欲有所恳耳。今和尚固辞不允升座。愿乞指示。修何善可以遂其所求。满其所愿。庶几不蹈无后之愆。予曰。善哉问公。为求贵胤以酬孝思。乞法语以行善事。是所谓善求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其斯之谓欤。昔给孤独长者布金祇园。建精蓝以奉佛。当其草创之际。尝与尊者舍利弗亲自牵绳区画其地。弗忽微笑。长者询其故。弗曰。长者发心建寺。寺虽未成。六天宫殿已备。者曰。何以知之。弗乃借以天眼。令其自视。果见六天宫殿庄严伟丽。非人间可及。乃问弗云。六天中何天最胜。弗云。下三重放恣。上二重怠惰。唯第四重中常有菩萨示生其间。昼夜说法。诸天警悟。精进不懈。者曰。弟子愿生第四重天。言毕五天俱隐。由是知建立梵刹。福感天人。信不诬也。公今施远山以奉伽蓝。捐四事以供三宝。虽在草昧经营之际。而天宫之福已备矣。复从予受三自归及不杀戒。即至善也。傥能体上帝好生之德。与吾佛同体之悲。坚持不犯。则螽斯蛰蛰可立而待也。虽然。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诸佛菩萨之悲愿。接引众生之方便耳。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若欲亲闻第一义谛。须待石虎生儿。即向公道。
甚矣。三界之无安也而欲界为最。三途固无论已。吾人处欲界之中。堕五阴区宇。遂迷本有觉性。妄认浮泡四大为自身相。资身之具为自家相。妻子儿女为眷属相。童颜皓首。贪恋不休。殊不知无常老病。不与人期。一息不来。即同灰壤。故三界大师火宅之喻可谓彰明较著者也。然诸子幼稚无识。耽着五欲。东西驰走。不思求出。竟为烈火所烧。得不辜长者之婆心哉。虽然。即此火宅里面具有清凉世界。刀兵水火侵害不得。入风五欲扰乱无门。故六祖云。谁知火宅内。原是法中王。第吾人未尝惕然返省耳。昔舍卫国有兄弟四人入山学仙。得五神通。自知寿尽。悉图趋避。一藏空中。一藏海里。一擘山两半。入中还合。一入市中。俱不可得脱。三界大师闻之。因说偈曰。虽然藏在空。及处大海中。假使入诸山。而欲自翳形。欲求不死地。未曾可获定。是故精进学。无身乃为宁。悲夫。无身之说非参悟莫委。生死之患非无身莫除。盖五阴之身既空。则本有觉性顿现。本有之性既现。则觅生死了不可得矣。彼神仙者流虽得五通。御风乘云。犹未见性。故不获免于无常之苦耳。虔州用韬郭子深信佛语。猒离火宅。久游龙德之门。学参悟法。客冬。闻予抵虔。不惮初寒远迎。殷勤请法。予以修途劳顿辞。郭子再请。乃诺以今岁。讵料春夏以来杜门养痾。老病益作。日渐衰朽。因书数语以代升座。幸毋谓非第一义而忽之也。郭子其勉旃。
授九峰白长老法衣。华铺锦上。语播坤维。九峰果熟。四海香吹。信衣授尔。尔其勖之。博接英灵。绍乃宗枝。
示靖藩李太夫人(并授戒衣)
如幻三昧。是诸佛母。寿等太虚。河沙莫数。我来粤东。原为佛事。道人成之。紫金光聚。戒是慧根。佛佛相授。时披法衣。三学偕就。一切如幻。干城露珠。顿悟自心。女中丈夫。
赞
释迦文佛铜像
尘刹全彰是大雄。堂堂妙相古今同。因从数粒胡麻种。行历三祗远劫崇。镜智已圆空泡影。悲心时发怋童蒙。娑婆亿界缘初熟。天竺千门日正中。白象倒骑趋凤阙。青莲端坐出王宫。三乘法布悲无尽。八十形销像未穷。镂石镂檀还镂玉。烹金烹铁复烹铜。万斤模脱三年里。丈六身成百粤东。未细琢磨仍有漏。再加补饰始为工。通身自是金光紫。宝髻从斯杲日红。殊胜俨然兜率降。精严不异鹫山逢。
王臣共庆酬初愿。樵牧同欣见大功。南浦香花迎驿路。西峰钟磬迟芳丛。二千余里经旬至。十八高滩一棹通。瑞气已先凝翠窦。祥光应更耀寒空。愿言久住人间世。度尽天人畅本衷。
千佛名经
过现未来三世佛。皆因敬礼五十三。五十三位婆伽名。一一皆从妙光说。妙光佛说释迦闻。展转相传至今日。闻名礼敬如河沙。成佛何啻三千数。我亦三千数内一。幸生释迦像法中。获闻如是殊胜名。犹觌妙光亲口说。试问妙光佛当时。五十三佛从谁闻。释迦闻在三千先。何以成佛居贤劫。如我思惟此妙义。佛与众生本平等。贤劫星宿及庄严。犹如翳眼见空华。眼中翳落空华灭。三千佛亦本无名。自心念念释迦生。自心念念妙光发。自心念念转法轮。自心念念降魔外。自心念念度众生。自心念念空三际。八万四千三昧门。一一皆从自心入。八万四千尘劳海。一一皆从自心出。了证自心本来空。尘劳三昧将安寄。圣名凡号总虚声。一切法中无住着。复从无住法中起。示现空华镜象形。建立殊胜希有事。或权或实难思议。一切时中如是观。成佛何殊眼中屑。一切时中如是礼。旷劫业犹汤消冰。我今稽首说是赞。如蠡测海管窥天。四十八尊活如来。应信因我得礼你。
七佛(有序)
癸巳腊杪。雨雪迭作。趺坐之余。偶阅传灯。初卷首列七佛。且按阿含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乃抚几太息曰。嗟乎。一切众生常处暗冥者。怠惰之故耳。去圣时遥。人多若此。安得古佛再来。晓此长夜耶。因不揣寒陋。特织芜辞。百拜稽首而为之赞。
毗婆尸佛
婆提城内古如来。心识浑无正眼开。树下唠唠三会说。偈中历历一时该。幻人步月临千嶂。铁马追风上五台。谩谓庄严为远劫。祇今现在语如雷。
尸弃佛
觑破风灯聚沫身。阎浮随处且同尘。深明善恶皆虚幻。却愍盲聋昧至真。七万岁人亲得见。百千年后与谁邻。遥知郁密分陀利。一度华开一度春。
毗舍浮佛
九霄月运绝途程。千佛何妨最后成。地水火风龟背发。身心世界闼婆城。纸衣不借机非妙。楼子情空眼自明。四句伽陀今古在。未知谁共契无生。
拘留孙佛
贤劫中居第一尊。谈何法可利儿孙。金刚圈细应难透。栗棘蓬粗不易吞。身见既亡珠灿灿。凡心未尽月昏昏。佛人固是无殊别。几个曾亲达本源。
拘那含牟尼佛
死生梦破坦然归。苦海茫茫应万机。向道有知即是佛。谁知有佛亦还非。止啼每每拈黄叶。入市频频挂垢衣。乌暂树边消息在。几回风送白云飞。
迦叶佛
波罗奈国示生时。火里优昙祇一支。二万人沾新法乳。三千界觌古风规。珠藏衣内何曾失。剑挂眉端更勿疑。直下了然亲见性。师姑原是比丘尼。
释迦牟尼佛
百亿分身个老翁。愿深岂啻降王宫。千华竞秀春归树。四海腾辉月在空。梦里金人游震旦。传来嫡骨是天童。心灯焰焰原无尽。何幸吾生续大雄。
文殊大士(古眉禅师请)
七佛师。五台主。狮子儿。常作侣。日日谈玄口不开。策起眉毛亲听取。
普贤大士洗象图
瓶无涓滴水。亘古用不竭。象无秋毫埃。终朝洗不歇。洗得歇。大地山河一片雪。
观音大士(有序)
五龙城北有荒冈曰章陵。不知从何处降下古观音大士一尊。高不盈二尺。其显应如答响。四方之朝谒者扶老携幼肩。摩踵接殆。犹胜于补怛洛伽。己丑秋。予赴翠岩请。道经章陵。得一瞻礼之。辛卯春。亦饶刘公以大士诞日诣翠岩。稽首请曰。敝邑僻壤也。而大士屡示现其地。若城崖。若章陵。先后感应如生。此亦敝地众生之幸也。愿丐一赞。以报深恩。予曰。感应乃大士之余事也。如公辈之学孔孟。然但患其不能为孔孟耳。夫既已为孔孟矣。则糠秕土苴亦足以陶铸尧舜。又何患乎修齐治平哉。公既欲报深恩。直须顶 上迸出金刚眼睛。亲见大士面孔始得。公曰。若据金刚眼睛。大士也着伊不得。予笑曰。且喜与大士相见了也。公载拜稽首而退。因援笔以为赞。
淡抹浓装。婆心笑面。净土秽邦。无刹不现。提鱼入闹篮。活蛤登金殿。碧树啭黄莺。雕梁飞紫燕。处处启圆通。时时施方便。可怜今古人。触目不自见。忽然见。五龙元在安义县。
一点慈心。千变万化。姹女形容。不借而借。蒲团寂寂独跏趺。举世何人是丈夫。无限风流描不尽。笑看皓月落江湖。
老婆习气未曾除。小小篮携大大鱼。举世无人能着价。至今独立在阎闾。
具足八万四千臂。为人聊现一十八。虽持剑槊示威雄。无始劫来未尝杀。虽坐千叶莲华台。百亿分身遍尘刹。面门竖亚摩醯眼。根器万殊无不察。或折或摄或慈威。究竟无非令苦拔。苦因拔尽乐因生。便是人间好菩萨。
普天之下。莫非吾儿。儿心所愿。吾岂不知。是故求男者得男。求女者得女。求富贵寿考。爵禄利名。与夫辩才智慧。三明六通。及八解脱者。靡不相许。所以天拥卫乎云端。龙侍立乎洲渚。海门风卷浪华飞。绿杨深处鹦哥语。鹦哥有语却无声。大士圆通已十成。谁谓僧繇描不得。即今面目太分明。
片石可趺。群华自发。独有寒梅。馨香在腊。通身烂烂尽黄金。举世谁人观此音。触背二途俱透脱。鸟鸣幽谷总禅心。
捏串数珠抱膝坐。坐下蒲团几劫破。春风浩浩鸟关关。报与禅流休错过。
水一盂兮柳一枝。锦鳞跃起互相窥。窥来内外浑无物。正是圆通开眼时。
烦恼海里分形。怛补岩前宴坐。亲证耳根圆通。始知饭是米做。
疏竹下。悬崖顶。静观之。皆幻景。欲证圆通门。目前须自惺。
默然踞犼而谭。童子袒腹而听。通身不挂一丝。始能三十二应。
以妙戒为净水。以慈力为杨枝。历遍尘沙除热恼。依然寸步不曾移。
独步大方不移半跬。祇贪度人忘却自己。红杏腮。珂雪齿。乌木珠。白玉指。多少痴男儿。日夜思量你。咄。
娇态美如华。痴心坚似铁。论劫为人忙。持瓶又持叶。欲洒热恼清。驴年也未歇。谁知圣与凡。总是水中月。
送子像(芝庵周别驾请)
慈至极深。子亦可送。非是情缘。孝思为重。千里之驹。九苞之凤。如意头边。一时俱贡。
不离洛伽。普门示现。不断发须。恒彰本面。如何是本面。东溪皓月西溪见。
不离莲华台。分身遍尘刹。譬如春风吹。百华一时发。所以应群机。有求皆响答。富沙行琅陈。心期在显达。补衮既已闲。且图出世法。我今为先容。大士幸深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