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嘉兴藏
- 古雪哲禅师语录
古雪哲禅师语录
死款供来犹似钝。生机拶出始惊人。冲开百匝漫天罔。玉转珠回着着亲。
笑岩禅师一日于金沙滩阳滨塌地而坐。二僧侍侧时。忽见一沙门执锡缘滨而来。貌古奇雅。逼前卓立。朗声问云。仁者可识从上相承密论密义不。岩云。密则非论。论则非义。门退后一步。以锡横肩上。翘一足云。是甚么义。岩于地上书一更字。门以锡画地一画。阔两胫立上。复以锡横按腹上。亚身而视云。是甚么义。岩于地上书一嘉字。门卓锡地上。以两手叉腰。翘一足。切齿怒目作降魔势云。是甚么义。岩于地上书一之字。门分手指天地。复旋绕一匝云。是甚么义。岩于地上书一尢字。门进前一步。叉手作女人拜。复分手指侍僧云。是甚么义。岩于地上书一蚕字。门旋绕三匝。于前作礼。立于岩右。岩于地上书一[佛/(佛佛)/魔]字。云。会么。门拟进语。岩云。设到此地。更须知有[魔/(魔魔)/佛]者个时节始得。门忽欢喜合爪叹云。咦。真摩诃衍萨婆若上士耶。乃作礼。浩然而去。侍僧皆惊喜罔测。问云。彼是何所沙门。所为复何义耶。岩良久云。还识此人不。俱云不识。岩云。此是应真贤圣所呈。乃金刚王变相三昧。及三昧王三昧用来勘吾。然彼亦将有新证。
大义离言说。最密而最显。激扬向上机。须具超方眼。纷纷变相办来端。一一分疏珠走盘。珍重巍巍穿耳客。魔佛应知一体观。金刚王。三昧王。分明触处露堂堂。
龙池传禅师因僧问。如何是奇特事。池云。虾蟆捕大虫。僧云。恁么则不奇特也。池云。猫儿捉老鼠。僧礼拜。池便喝。
一句已彰奇特事。三玄何待更安排。禅和纵尔承当得。电火光中又活薶。
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门云。东山水上行。又僧问龙池。如何是诸佛出身处。池云。西河火里坐。
东山水上行。赤脚波斯入大明。西河火里坐。焦尾大虫当路卧。潦倒放痴憨。不知成话堕。不话堕。鬼面神头能几个。咦。
寿昌经禅师上堂云。腊月三十日。年年即有之。要似今朝夜。世间是罕希。大众且道。今夜有甚长处。一僧云。残雪方开径。春风送客归。昌云。未在。僧云。和尚作么生。昌云。汝不鉴乎。僧云。公孙遗布被。大禹衣轻裘。昌云。鉴犹未真在。
年去年来元不变。华开华落尽春风。要知此夜何长处。石女楼边撞晓钟。
云门澄禅师因僧问。如何是法身。门云。背倚秦望山。如何是法身向上事。门云。有口道不得。僧云。道了也。门云。好狗不逐块。
背倚秦望山。脚蹋沧溟水。觌面为君通。银盆盛雪子。
天童本师悟和尚二十七岁在俗。上山作务。见积薪有省。年三十弃妻出家。祇觉生死到来。毕竟不稳当。每请益龙池。池唯加骂詈。至三十七岁。池命监院事。一日自城归。过铜棺山顶。豁然大悟。忽觉情与无情。焕然等现。趋见池。呈所得。池印之。
拾得骊珠百草头。卢公活计已风流。无端蹋碎铜山顶。秦楚封疆一笔勾。
龙池师翁一日唤本师和尚入室云。老僧昨夜起来走一回。把柄都在手里了。汝当为我扶持佛法。尚云。若据某甲扶佛法。任他○○○○○。都来总与三十棒。莫道分明为赏罚。池休去。
铁牛生下石师儿。一吼寰中百兽危。家计不须分付得。爪牙今已利如锥。
僧问本师和尚。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尚云。百万军中斩颜良。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尚云。取了荆州放鲁肃。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尚云。杀却陈友谅。并吞数十州。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尚云。当今天下太平。国王万岁。进云。料拣已蒙师指示。全提向上事如何。尚以拄杖连擉云。退去。退去。
宗旨分明为举扬。箭锋相直岂寻常。可怜逐块韩卢子。犹把虚空较短长。
僧问本师和尚。如何是三宝。尚云。一顿糊饼两顿粥。云。不问者三饱。尚云。老僧日日奉持。
梵语唐言字不同。未经翻译两难通。东风昨夜枝头发。吹出山华片片红。
石篑陶会元参本师和尚。问。弟子久于此事留心。何以迥无入处。尚云。居士即今在什么处。陶云。有何方便。令得入否。尚涌身云。但恁么入。陶欣然作礼。
日日黄金殿上行。不知身在九重城。忽闻环佩丁当响。始觉头头奉圣明。
僧问本师和尚。如何是禅。尚云。一棒打得髑髅穿。云。更有问时如何。尚云。足方头顶圆。云。更有问又如何。尚云。口里舌头鑯。云。更有问又如何。尚打云。你若唤作禅入。地狱如箭射。
滔天沃日未为阔。浸烂虚空始是深。堪笑不毛山里汉。频将折箸探沧溟。
元公黄司理参本师和尚。问。风清月白时如何。尚云。大家在者里。黄云。弟子有时做到风清月白时候。有时做到山崩海裂时候。毕竟那头是。尚云。总不是。黄云。如何即是。尚便打。黄释然作礼。
十里凉亭五里桥。桃华落尽李华飘。可怜未到家乡日。西望长安路转遥。
▆▆钱相国参本师和尚。问。如何是如来大意。尚云。居士今日从甚处来。钱云。从人行过底路来。尚云。恁么则不如来了。钱从此领旨。
玉殿沉沉绝往还。六臣何处觐龙颜。一回指出曹溪路。千古名喧太白山。
居士问本师和尚。如何是无上菩提道。尚云。俗人头戴僧官帽。
露柱进灯笼里立。乌鸡向白雪中飞。未曾亲入天童室。谁识全提玄要机。
居士问本师和尚。持咒念佛。还了得生死不。尚云。了不得。云。毕竟如何了得。尚打云。向者里会得便了。云。和尚还有生死不。尚云。你若有时我也有。你若无时我亦无。
丹砂洞内访神仙。问尽仙方丹未传。却向仙家寻玉妇。笑看秋水对长天。
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三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
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四
嗣法门人传我等编
法语
示春侍者(五则)
江河湖海。溪涧沟渠皆水也。而有浅深清浊之殊。日月星辰皆光也。而有小大之别。凤凰鸿雁皆禽也。而有羽毛长短粗细之不同。道一也而有偏圆种种之见。由见有未至。故各说异端。如群盲摸象。其指出耳目口鼻。非不相似。但不得象之全体耳。是故学者稍得一知半见。不能廓彻圆融。亦犹摸象然。安得如威凤之翱翔。杲日之丽天。江河湖海之汪洋无际哉。
德山棒。临济喝。秘魔杈。俱胝指。皆向上提持。全机大用。学者不究厥旨。才入丛林。菽麦不分。奴郎不辨。是处胡喝乱棒。何异以千钧之弩而弹燕雀。识者未尝不为之嗟惜也。
宗门差别语句。直须一一透过。毫发无疑始得。不可妄生穿凿。亦不可儱侗推开。明得古人意旨。然后自心明去。古德诚言。岂欺我哉。
吾人最恶赖习气是贪怒痴。然有轻重不等。未见道时终日为贪怒痴所转。既见道后便能转贪怒痴。其或无明烦恼。逐境迁移。不能强作主宰。则生死到来。依旧一场懡 。
曹溪而后衣钵遂止不传。后世但以机缘契合为据。近代学者名根未剪。学识弗精。唯以衣拂为事。才哄到手。不管七家村里。土地庙中装模作样。自大自尊。竖拂拈椎。逢人卖弄。独不思传持慧命之任重。苟非真操实履。行解相符。不足以弘阐宗猷。报佛恩德。有志法门者切宜慎之。
示禅人(五则)
学道之要贵在立志。专用功纯。功纯则诸妄自息。志专则闲情自遣。古来正因行脚之士三二十年依附明眼宗师。食不求饱。居不求安。胁不至席。二六时中攒起两道眉毛。忧戚戚地。如喑哑人相似。呆墩墩地。见人扯淡则趋而避之。见日西沈则哭泣嗟咨。见宗师提持个事则如饥遇食。如渴遇泉。此无他。盖其为生死之志专。而参究之功纯熟故也。近代学者多务外无大志。初入门来。也说个生死事大。问伊如何用功。也说看个本来面目。及察其所安。则胸中毫无个事。恰似了道人一般。见人学书也学书。见人作诗也作诗。人嬉亦嬉。人笑亦笑。逐浪随波。荏苒过日。竟不知行脚之为何。初志之为何。嗟夫。如此用功。莫道入一丛林。亲一知识。直饶走尽四大部洲。参遍临济曹洞下尊宿。也祇成得个老骨董。谓之打野榸汉。一朝老病临身。死境现前。叫爷叫娘叫苍天。迟矣暮矣。噬脐何及。悲夫。修远滋禅者自宝峰来相依。未及一载而告假。者三度吁。白法固是一个种田博饭吃底村僧。原非善知识。亦无佛法与人。相信则同甘共苦。伴守寂寥。不信则一任奔驰南北。吾复何留。但到诸方被人问着。眼眨眨地。莫言曾见白法来。滋禅临行。出纸求示。因书此以勉旃。
辛卯腊月。朔前一日。雪岭攒眉。梅华欲吐之际。有一禅客携囊负钵昂然而来。达摩峰前合爪作礼。凡夫曰。巍巍堂堂。来何所求。客曰。求戒。凡夫曰。持戒但束身。非身无所束。求之何益。客曰。禅以戒为基。故先乞戒。戒以禅为极。故必学禅。吾乡数十里之遥。接壤数十刹之众皆倾渴道风。欲弃应归禅。结社学佛。使禅戒均明。自他俱利。愿丐一语以为前矛。凡夫曰。善哉希有。今天下髡发而衣缁者如毛。禅戒均明者如角。所以祖道夌徲。正宗不阐。公等诚能于此劫火洞然之余。弃应而戒。由戒而禅。由禅而利他自利。则西江之法道自公辈再振矣。天道无时不见。无处不周。无人不具者也。但以积迷之久。为声色利欲等妄尘所蔽。固不能返照自归。必假明眼宗师指点。而后知此本具之道。所谓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历观从上诸祖。未有一人不是放下万缘。屏息众务。瞻风拨草。访友寻师。如慈明之结社参汾阳。雪峰之合伴谒临济。乃至一语千山。三登九上。蹋破多少草鞋。始得脚跟点地。公辈果能从此具戒之后。诱引同袍立大志。结大社。茧足千里烟水。百城浙东。西江南北。一人所在也到。半人所在也到。忽若草窠里遇着个咬猪狗底手脚。蓦地亲遭一口。归来始好作大应赴。所谓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譬如释迦老子弃却万乘之尊。攒眉雪岭。冷坐六年。饥得骨瘦如柴。若不得一点明星刺瞎双眼。争能分身尘刹。随机接引。岂不是释迦老子是个大应赴。达摩祖师是个小应赴。夫如是则唯恐应赴之不多耳。焉用弃为。若是打铙钹。执手炉。戴毗卢帽者荤酒不断。禅戒不知非应赴也。正所谓光头百姓耳。今有行光头百姓之事。而讳光头百姓之名。正犹执热而不以濯也。果能如佛祖之普应万邦而不离此座。则思过半矣。且道如何是此座。试去衣线下攒起眉毛。东卜西卜。忽然卜得着时。大家携手来洪井洞边。与汝乌藤三十。
未入母腹之先。自己在甚么处住。既离躯壳之后。自己向甚么处去。识得去处。始不被生死之所萦缠。识得住处。始不为境风之所摇荡。古来有志之士割恩爱。离乡井。直入穷崖绝巘。木食涧饮。甘心枯寂以勤求者求此也。雪岭夜半睹星。南阳竹边一击而顿悟者悟此也。天下大宗师棋布法幢。千言万语。乃至棒喝交驰。雷轰电挚以指示学者指此也。知此则去住自由。隐显无碍。虽终日住山。不见有青山之可住。终日尘劳。不见有红尘之可染。此从上达人之标格也。末世法道夌夷。人心怠惰。虽入禅门。不知禅为何物。戒为何事。绝不以生死为念。稍聪敏者则习经忏。学吹唱。以应和檀那广求。细滑英俊者则工字画。习诗词。以资谈柄。椎鲁者则从朝至暮。从暮至朝。唯耕作是务。佛不礼。咒不持。课不诵。食不施。铢积寸累以生放。养羊畜豕以征利。闻善言相诫则瞋。以为欺己。见客僧食宿则恶之如仇仇。借有司声势大张示谕以绝其往来。且曰。本山自耕自食。并无盏饭盆米。夫盏饭盆米固当接纳方来。而自耕自食则客僧遂不得稍分其惠耶。殊不知业已出家。则若田若屋。若草若木。一一皆出信心檀越所施。客僧安得无分。一寺一庵行之。诸山效之。师授诸徒。徒授诸孙。相袭成风。牢不可破。欲望丛林再振。法道重隆。不可得矣。嗟乎。予癸未春游西山。慕亮座主之高风。诛茅白法。虽火种刀耕。啮糠歠粥。必与十方共之。正所谓曾为浪子偏怜客也。髻珠庵觉悟禅者从予受具已来。经今四载。践履冰霜。通山僧俗靡间揄扬。予因以院事付之。更欲开扩其志。以种般若正因。毋蹈今时流獘。二六时中忙里偷闲。看看生前在那里住。死后向何处去。果能久久不退。密密用心。一旦筑着磕着。则觌体现前。异日生死到来。自然千稳百当。如是出家。方为真报佛恩。如是住山。方为续佛慧命。勉之。
有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发明非常之事。须是非常之人。在昔有周西土迦毗罗国。有非常之人。其号曰悉达。偶游四门。见生老病死。众苦逼迫。遂生猒离。夜半逾城。弃王宫。入雪山。宴坐六年。芦茅穿膝。鷃雀巢顶。不自知也。一夕抬眸睹星。豁然大悟。是所谓非常之事也。嗣后道振西天。法流东土。联芳续焰。列派分支。至梁时有香至国王季子达摩大师特特航海而来兹土。传佛心印。谓之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所谓非常之事也。唐宋以来机器渐熟。宗风愈彰。而公乡大夫。宏儒硕学莫不深研此宗。为内外护。其间挂冠铲草如风穴丹霞之流。不可胜数。皆具大知见。得大辩才。是所谓非常之事也。故张文定公曰。自孔孟之后。儒门淡薄。收拾不住。天下英杰皆归于释氏。而无尽居士以为知言。呜呼。自今日观之。则释门淡薄。又将收拾不住矣。不知天下英杰安所适归乎。鉴禅负文武全才。禀忠义正气。适丁国步艰难。未获展其怀抱。遂断荤血。割恩爱。来白法堂前铲草。向云峰峰顶结茅。虽亲友屡招。儿女遮留。脱然不回一瞬。此亦可谓非常之人也。既是非常之人。必须发明非常之事。昔香严谒沩山。山曰。闻子在百丈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试向父母未生前道一句看。严不能答。乃愤然入南阳。缚茅以居。一日埽除。闻瓦砾击竹声。瞥尔大悟。且道击竹声与父母未生前事相去多少。若也会得。始许发明非常之事。堪与悉达。达摩。丹霞。风穴辈把臂并行。苟或未然。直须放下万缘。剪除百念。将从前世智聪辩。粗重习气一笔勾下。二六时中单单看个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自参自问。自审自疑。行住坐卧。动静忙闲。密密绵绵。勿令须臾间断。蓦地筑着。打失鼻孔。不妨来白法堂前痛与三十拄杖。鉴禅自谓初机未达入门捷径。因书此勖之。并示以偈。慷慨隳冠大丈夫。安名铲草越群儒。直须顿彻生前事。始可人间作范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