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嘉兴藏
- 古庭禅师语录辑略
古庭禅师语录辑略
古庭祖师语录辑略卷之二(终)
嘉兴大藏经 古庭禅师语录辑略
曹溪一滴卷之三古庭禅师语录
论
知见证性
此论独以见性为阃要。可即知即见。不可离知离见。离知见是谓舍己投尘。即知见是谓认贼为子。当知真见真知。知无知知。见无见见。了知见无即无离是真知见也。知非知。则知知无知。不知知亦知知矣。见非见。则见见无见。不见见亦见见矣。人为知见所迷。子为知见所悟。人迷知见而失知见。不知知见之所以。予悟知见。而顿证知见。能知知见之所以。人以知见为别。知见见则迷矣。子以知见而悟。知见见则悟矣。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般若经云。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此理非出常情。非不出常情。卜度大难摩索盖知之者。谓见性见之者。谓知性非见性。而知性则无以为知见一见性一佛祖相承以来。不为别事。以心印心。心外无知。以法印法。法外无见。见知心见知见知心。如镜照空。似空涵镜。无变易。无隐显。无暗明无色空。不可滞知于寂滞寂则知见见知而着偏断。不可任知于情。任情则见知知见而恣物欲。不可求之于有。求有则有诤论。不可取之于无取无则落因果。可以实悟可以真参。未见性者。被知见所萦。已见性者。以知见为用。如鸟搏空。卷舒自在。乃佛乃祖。未尝见一人以文字知见而续慧命者。大凡明见己性者。绝情妄。捐利名。甘心于寂寞。苦志于精进。举一话头。念兹在兹。至此彻见性原。心空法泯。知见无余到此始知佛祖所教。诚不虚也。经云。知见立知。则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今我所著知见论。乃正知见。非别知见。灵兮昭兮。道在文字之前。寂兮默兮。性着知见之外。巍巍乎运腾三界。任佛祖之峥嵘。荡荡乎顺逆十方。超龙象之蹴踏。道名亦非立。何为见性实虚无不属。真有是知。执知见者不明己性。被地水火风之所拘管。爱欲不除。随他迁变。或若气散魂飘。决无下落。子云。见性以性。知见则一。无二无三亲达原底。不然论于口耳。卒不能了。盖性乃太虚之空。了无涯际。性犹湛海之澄。实乃渊广。迦叶一笑。世尊付旨于机前。神光作礼。达么继命于言外。古今诸老独以见性为宗。递相传证。或竖指或伸拳或扬眉瞬目。或辊毬掷杖。或举拂拈槌。或掌拓相呈。或棒喝点示打鼓吹毛。搬泥拽石。以至张弓持杈。语默呵叱作多种神变。盖诸祖婆心太切。故以真见真知。觌面当机交付学者。不许伫思。一肩担荷。学者果见性于机缘动静之外了心于文字语默之前。方知诸祖尽力处。恩大难酬。其或不然。千劫万劫。且若缘见知性性无性所因何立见。若缘性知见。见无见所。因何立性。若言不见。即同生盲。若言有见。是为他妄去此二途。性何所知。这里纵佛祖舒广长舌放大光明。确难下口。何故以我知见。而知见亦无无亦无。亦无无矣。
书
拜母
子出家。行脚。失孝养。背慈育。倏忽二十余年。为罪多矣。虽然百年幻影。无过一期。苟奉如来。教登佛祖。位出生死轮。将无量劫来冤亲平等。况父母邪。母既舍子为僧。依佛所言。出家功德。莫可涯量。此之功德。皆归于母。劝母从今以后。返观自身四大本空。因情故有以致生死相续母但观我。我我如空妙相浑然当体即佛。母以真际为子。子以无见侍母。母子既空。心情智寂。惟我老母妙性真常。性者即子即母。性等虚空。廓无边际。虚空性中。别起一念。母子情爱之见。早自系心于轮回生灭之根本也。若就见中着倒。念念不忘。至于六道四生。从劫至劫了无出期矣。望母一切处。一切时。一切念。但举一佛号。这一声佛。实从我母心地流出。母不必多念。惟看这一句佛出处。无起丝毫想于之心。若起此心则错过这一句佛也。母于这里但记着念头也莫作佛想。也莫作子想。及一切妄想。一切顿除只此顿除之念。亦莫在念。当念处即得身心顿融如虚空相似。母与么见则为十方诸佛佛心之所见也。子即母心。母心即子。世出世间不舍诸佛。同为眷属。盖诸佛菩萨。亦皆从凡证圣。知一切空而不住。著于不住。着而非厌。离心得自在永超生死。盖子为十方诸佛之子。母为十方诸佛之母。以母之一念。总持十方诸佛之威德。故以子之一心。具足十方诸佛之真智。故母之念。与子之心无差。子之心与母之念无别。母与诸佛同坐一光。子与众生实无二见。无彼无此。无我无人。智齐一切。一切即智。智智恒智。了无间断心超诸法。永绝生死。法以心明。智以法遍。法智一空。一空空空了见如斯。则佛见也。其余情妄亲爱。子久忘矣老母高万福。
通寿兄古松和尚书
别来已久。形流四散。寂寞甘怀。补敌遮寒。潜心密用。扫迹烟岚大休人世。奉先德念念在定之遗诫拼尽命根。死其心地。生灭幻妄。委具寂然者也。若道眼弗明。祖关弗透担生死于颠危。终无他念矣。盖为僧者。非枯生死海。释空有心。佛祖大恩。莫由可报。故灰头土面。知大死人。日夕孜孜。惟一无二。不知不觉。地转天翻。而见而明。珠回玉变。是以人法双泯。非是两空佛祖。位中。不存朕兆。拄杖子任其拈放。栗棘蓬从其吐吞。山川草木。同发一光。通塞晦明绝无二见掀翻佛祖。妙在一毫。捏碎虚空。无劳余力。不拘真谛俗谛。总一切声即广长舌相。岂论这边那边。尽一切色是无见法身。伤丛林。秋季去圣时遥。人人争蜗角之利名。怀鹘臭骨董。不务真实。鼓弄虚头。问口处多册子上之钻研。举念间尽情尘中之知见。纵其攒花簇锦。合四六以成文。题实对虚。联四五而为句。空持心所总失正因。纵然觉发本明。未免认贼为子似此之辈。以当宗乘如来正法眼藏。未有如今日者矣。子数于方外。历遍诸老宿门庭。正统甲子春到金台次年二丑过西山隆恩。遇个老作家。他以尽大地作炉鞴。▆炼佛祖。手拖拄杖。直去掀翻。如此一场。方得大事了。异自兹复返云间。安然静处。每于木人夜语。石女朝歌。不打诸方葛藤。亦任鼾鼾自在。山光溪色。足己生涯。月转云腾。旧时公案。和盘托出供养吾兄烦兄鉴诸煨灰幸也。
跋
雪谷师所书普贤行愿品跋
子以佛眼观我雪谷和尚。从首至踵。及彼尽虚空遍法界山河大地。森罗万像。总华严一佛刹。极微尘不可思议之法界也。非空非色。亦非内外中间。有种种不可说佛刹世界。而一切佛。一切众生。未尝与雪谷斯须相背。且无彼此人法境界。雪谷即一切佛。谓之人空。一切佛即雪谷。谓之法空。其或雪谷与佛念念现前。心心无间。谓之一切智智三昧也。雪谷八万四千毛孔。皆具八万四千光明之藏海。化为八万四千之宝幢。一一幢各具八万四千之香水海。一一香水海各具八万四千佛刹世界。为八万四千摩尼宝庄严佛刹世界。谓之诸佛法界。其诸佛法界。皆以极微尘数而数之。犹不可思议而为其说也。是则雪谷之身心性情。至于日用一切事。一切为。有无根尘。幻化空色。见闻知觉。一一转妙法轮。一一语言文字。俱谓华严佛刹。一体一用与一切诸佛。一切众生。体用平等。而又一切诸佛。一切众生。六根六尘六识。一一根一一尘。一一识。与其人物境界。一一交六根六分则皆我毗卢受用。普贤行门所贵当处发明。一一无碍一一现前转物为己。始知目前了无一法。十方世界则是雪谷和尚无内无外。亦无中间。纵一念生灭。昏沉散乱。一一皆乘普贤行愿毗卢华藏。其一一庄严一一供养。一一变现。一一幻化妙用皆若 太虚之之无量。云雨之无穷。以此为智智三昧也盖大方广乃普贤三昧之行门。佛华严乃毗卢一真之根本。无生灭。无去来。绝语言。绝文字。一真实际。无量无边不可以智知识识。忽然一念返本。则知诸佛三昧。正受内外。如一生佛平等。以根本行愿随处放光。人事往来。施为动止。吃饭着衣。经行坐卧。闻声见色。触境遇缘。一一理事。无碍无遗。以及空空有有之异。物物欲欲之殊。犹镜照镜。遍涉行门。通行大智。孜孜无为。亦无住着。无为而为。无住而住。应化随机。不拘善恶。故华严谓一真之宗教。佛所受用。愿行宛然。悲智增广语其动也。波澄觉海。语其静也。日丽万方。因结方成果圆诸品。若帝珠宝网。上下影联诚德备行严。遍周。
拈颂
灵山有万人天。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世尊云。吾正法眼藏涅盘妙心。付嘱迦叶。无令断绝。
师拈云。释迦老人。临行不得命根断。迦叶虽然发一笑。大似落汤螃蟹。寻常勘则得。衲僧分上二俱当眨。还有知他。二老受贬的落处么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颂曰。
平地无端屈陷人 铁围满处弄精神
愧他发笑机前祸 妄指寒梅别问春
维摩诘问文殊。何等见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曰。如我意者。无言无说。离诸问答。是入不二法门。文殊问维摩诘。我等各说。仁者当说何等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
师拈云。舌未动而已动。机未萌而已萌。宾主参差。语言矛盾。二俱弄巧成拙。将谓大有不肯。文殊见维摩眼目定动。不然性命在甚么处。师拈拄杖云。莫错过么。
颂曰。
夜深谁道黑漫漫 无限松声泻月圆
白雪阳春人和寡 岂知潭底有龙蟜
思禅师问六祖。当何所务。不落阶级。祖云。汝从作什么来。思云。圣谛亦不为。祖云。落甚阶级。思云。圣谛尚不为。落何阶级祖云。如是如是。汝善护持。
师拈云。桶底脱。钵盂跳。衲僧家常茶饭。虽然摩尼藏里失却摩尼。生死海中且非生死。祖师道如是护持。不是好心。山僧点破圣谛不为正是落阶级处。
颂曰。
几声寒雁度深秋 落处明明知也不
试问大虫元是虎 之之绕绕卒无休
初祖西来。神光乞安心。祖云。将心来与汝安。光云。觅心了不可得。祖云为汝安心竟。祖回。光礼三拜。祖云。汝得吾髓。
师拈云。一处不成两处不就正眼勘来。不出窠臼。初祖似将军出塞犯者不存。神光不顾性命。勇而无退。所以万古声光不磨。即今有向前的么。纵向前得。臂不完全何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颂曰。
祖师只么坐胡禅 若说安心便不然
九载临行由付髓 金刚眼底日沉烟
石头到思禅师。思问从什么处来。头云。曹溪来。思竖起拂子云。曹溪还有这个么头云。非但曹溪西天亦无思云。子莫到西天来么。头云。若到则有也思云。未在更道。头云。莫全靠某甲和尚也须道一半。思云。不辞向汝道。恐后无人承当。
师拈云。西天东上。不出拄杖子拄杖子总在西天东土。思问是则是头答是未是。莫全靠某甲要圆话头。处处溪山。家家明月。击拄杖云还有承当处么。有何交涉。
颂曰。
秋中午夜有团团 光极水轮水底穿
若向明头问明白 烟笼雾罩满长川
武帝问达磨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磨云。廓然无圣。帝云对朕者谁。磨云不识。帝不契。磨渡江至少林。帝问志公。志公云。陛下还识此人否。帝云不识。志公云。观音大士传佛心印。
师拈云。祖师。见武帝。犹夜梦人。正梦花落鸟空飞。武帝不契。又不契个什么。淆讹不少。武帝只知汉语。不识胡言。所以不契也。
颂曰。
一曲村歌唱未关 那堪云雨过前山
西天东土徒来往 自是胡僧不会闲
临济将示灭嘱三圣云。吾迁化后。不得灭正法眼藏圣云。争敢灭。济云。有人问作么对圣便喝济云。谁知正法眼藏。向瞎驴灭却。
师拈云。手眼明白。父子亲授即不无要且不会正法眼藏。举拄杖云。是临济不会。三圣不会。也不消得。
颂曰。
春山处处是花红 好鸟收声苍霭中
陈烂葛藤千七百 龙吟虎啸夺全功
云岩初参药山。山问什么处来。岩云百丈来。山云。百丈有何言句。岩云有时云一句子。百味具足。山云。咸即咸味。淡即淡味。不咸不淡即常味。作么生是百味具足底句。岩无对。山云。争奈目前生死何。岩云。目前无生死。山云。二十年在百丈。俗气不除。又问海兄更说何法。岩云。有时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外会取。山云。三千里外。喜没交涉山又问更说什么法。岩云。有时上堂了。大众下堂次。复召大众。大众回首乃云。是什么。山云。何不早恁么道。岩于言下有省。
师拈云。作家师范。语默天然。减一丝肉上剜疮。添一丝眼中着屑。不如不添不减。鬼家活计。云岩言下有省。见个什么道理。药山总是按牛头吃草。云岩亦且俗气不除。
颂曰。
山花烂熳鸟声声 丈六金身醉里行
更好多情岩上月 寒光午夜触人清
夹山参船子。船子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山拟开口。子便打山落水。才出子又云。道道。山拟开口。子又打。山豁然大悟。点头三下。子云。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进问抛纶掷钓。师意如何。子云。丝悬绿水。浮定有无之意。速道速道。山云。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山云。钓尽江波。金鳞始得。山乃掩耳。子云。如是如是。
师拈云。折拄杖善能伏虎。破砂盆惟得降龙。输他久历江湖到底不虚声价。落水处心跳眼花。点额时颟顸儱伺。夹山虽然会去。要且只得八成检点。将来全无巴鼻。三番四次。好不唧溜。百拶千锥。受用不尽。古人与么用意。未审图个什么。还会么。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