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经

  尔时长老舍那婆私语优波笈多。善男子。世尊付法藏与摩诃迦叶入涅槃。摩诃迦叶付和上入涅槃。和上付我入涅槃。我今付汝当入涅槃。此法藏汝当守护。于此摩偷罗国有人当生名絺征柯。其当出家此法藏当付之。乃至长老舍那婆私付优波笈多法藏竟。以神通力身升虚空。现四威仪入火三昧。入三昧竟有种种花。青黄赤白。从其身出。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其身端严譬如有山一边出水一边出火。舍那婆私以种种神力。令诸比丘及诸檀越心得开解。作是化已即入涅槃。如水灭火。是时优波笈多及一万八千阿罗汉弟子。供养其身为作塔庙。
北天竺人因缘
  是时优波笈多。住摩偷罗国那哆婆哆寺。北天竺有一善男子。于世尊法中出家。多闻智慧通达三藏。说法美妙在在至处。一切诸人请其说法。即为诸人三种说法。常自思惟。谁能为我说法令我得道。其闻摩偷罗国有比丘。名优波笈多无相佛。教化第一佛之所记。闻已往彼国至那哆婆哆寺。到优波笈多所说言。世尊已涅槃长老今作佛事。为我说法即说偈言。
  佛有大慈悲  已入于涅槃
  汝今作佛事  世间痴盲冥
  汝作智慧光  如日明照世
  世间无余师  唯汝以为师
  化弟子最胜  长老应化我
  是时优波笈多思惟观其心。见其最后身深畏生死。何故前身而不得圣法。即见其缘。未具足故。优波笈多为其作缘令得具足。又见其心乐欲坐禅不欲说法。优波笈多语言。善男子。若汝能受我教。我当为说。彼答言。我当如是。优波笈多言。汝今当说三种法。彼又问。云何修多罗我应当说。优波笈多言。于多闻五功德。一者阴方便。二者界方便。三者入方便。四者因缘方便。五者说法化人下待他教。我已教汝说三种法。乃至次第说法。说法竟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投石窟中。
提婆落起多(翻天护)因缘
  是时天护商主住陆求那(不解翻)国常乐布施于佛生信。欲往入海而作师子吼。若我从海安隐得还。我当于佛法中作五年大会。乃至一切诸天闻其语而受持之。其国一切无不闻知。说言。天护商主作师子吼。我从海还。当于佛法作五年大会。是时有一阿罗汉比丘尼住彼国思惟观察。天护从海安隐还不。即见其人安隐得还。复见其还已于佛法中作五年大会。又见会时几僧和合。即见其数一万八千皆阿罗汉。学人倍多凡夫无数。于彼众中谁为上座。即见上座名阿娑陀(星名)。复观阿娑陀上座。为是阿罗汉。为是阿那含。为是斯陀含。为是须陀洹。即见上座是凡夫人。又观其人。为精进为懈怠。见其精进。即便思惟欲往问之。为欲自益。为欲益他。见其自作利益。乃至罗汉比丘尼。至彼僧伽蓝。至已次第从上座礼而说言。大德汝不端严。上座心自思惟。云何以我为不端严。即自观身见须发长。即唤年少比丘剃除须发。乃至剃竟。比丘尼复更思惟。此大德解我语不。即见大德不解语意。复至僧伽蓝次第礼拜说言。大德汝不端严。上座思惟。我已剃须发竟。云何犹不端严。复更观身见其衣服粗弊。唤年少弟子更浣染之。染治既竟着已端坐。比丘尼复更思惟。大德解我语不。即见大德不解其意。乃至三过罗汉比丘尼复至僧伽蓝。次第礼拜说言。大德不端严。乃至大德生嗔。我已剃须发及浣染衣竟。云何谓我不端严耶。比丘尼白大德言。云何以此为佛法庄严。若得四果此为佛法庄严。复次大德闻商主天护作师子吼。我从海中安隐得还。当于佛法作五年大会不。大德答言闻。复问。大德知彼会时众僧数不。答言。不知。比丘尼自说会时僧数有一万八千阿罗汉学人复倍凡夫无数。大德。是凡夫为第一上座。在罗汉众中先受供养。是庄严不。大德闻此语啼泣懊恼。比丘尼言。何故啼泣。答言。姊妹。我今已老。无可堪任。比丘尼而说偈言。
  如来法可见  无有于时节
  欲得于解脱  一切时与果
  复次大德当往那哆婆哆寺。彼有比丘名优波笈多。佛之所记。我弟子中教化第一。是时长老比丘。次第往至摩偷罗国那哆婆哆寺。优波笈多见长老来。即出迎之。语言。大德。洗足消息。比丘答言。我未洗足。欲见优波笈多。时优波笈多弟子语言。大德。此即是优波笈多来迎大德。比丘闻已。心生欢喜。即便洗足。优波笈多即教化之。为觅檀越洗浴饮食种种供养。语维那言。今有得二解脱比丘入坐禅处。乃至一万八千阿罗汉悉入禅处。是时比丘入第一禅座处坐而便睡眠。时维那取灯以置其前而复弹指。比丘觉寤便欲捉灯。时优波笈多入火三昧。如是一万八千阿罗汉悉入火三昧。比丘见已心生欢喜。而说偈言。
  一切诸比丘  跏趺坐于地
  譬若于盘龙  光明如灯树
  乃至优波笈多教化说法。是时比丘精进思惟得阿罗汉果。已作所作还其本国。阿罗汉比丘尼见比丘已至。往僧伽蓝礼拜说言。今日大德庄严。比丘答言。姊妹。以汝力故。乃至商主天护安隐海还作五年大会。是时会中一万八千阿罗汉和合学人一倍。精进凡夫无数。大德上座为天护咒愿。多跋多柯提跋多柯鹥婆跋多柯鸡跋耽婆鼻娑底。乃至五年功德究竟。亦如是咒愿。商主天护问上座。世尊种种说法上座所说。多跋多柯提拔多柯鹥婆跋多柯鸡跋耽婆鼻娑底。而无有异。上座答言。善男子。我思惟汝功德咒愿。于过去世九十一劫我等为商主。经营大舶入海取宝。令满此舶还阎浮提。是时海中遇大风吹舶令堕沙海。我等为毗婆尸佛正觉。聚沙为塔。以珍宝物供养此塔。是时诸天示我道路。我等即复装束大舶。天人语言。七日有大水来。当将汝舶入阎浮提。乃至七日有大水来。将我大舶入阎浮提。以我作此沙塔因缘。经九十一劫不堕恶道。以是因缘我今得阿罗汉果。汝今能供养一万八千阿罗汉学人一倍精进凡夫无数。于三宝所已作供养。是故我说咒愿。多跋多柯(翻从彼时)提跋多柯(是时)鹥婆跋多柯(从此时)鸡跋耽(是时)婆鼻娑底(生)复次善男子。生死苦无穷。汝当于佛法出家。乃至天护出家得阿罗汉果。
我见婆罗门因缘
  优波笈多。住摩偷罗国那哆婆哆寺。摩偷罗国有一婆罗门。常起我见。问佛弟子言。有人可造生死不。佛弟子答言。婆罗门当往那哆婆哆寺。彼有比丘名优波笈多。常说法无我。时婆罗门往彼寺。优波笈多为四众说法。优波笈多见婆罗门说无我偈。
  世间无有我  亦复无我所
  无人无寿命  唯有生死心
  是时婆罗门。闻说无我法我见即断。于优波笈多所出家。优波笈多为其说法。婆罗门精进思惟即得阿罗汉果。婆罗门已作所作。乃至取筹置石室中。
睡眠因缘
  优波笈多。住摩偷罗国那哆婆哆寺。有一善男子。依优波笈多出家。常好睡眠。优波笈多说法亦复睡眠时。优波笈多教其往禅处。至已树下跏趺而坐。犹故睡眠。乃至优波笈多以神通力。于其四边化作深坑。深一千肘。以惊怖之是时比丘见此深坑即便惊觉。时优波笈多复化作路令其得行。是时比丘随路而出往优波笈多处。优波笈多复令其往。至彼住处。比丘答言。和上彼有深坑深一千肘。优波笈多言。此深坑小。生死深坑最为广大。所谓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若人不知四谛则堕其中。是时比丘复往彼树下跏趺而坐。其心思惟恐有深坑不复睡眠。以怖畏故思惟精进。除诸烦恼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置石室中。
给事人因缘
  优波笈多住摩偷罗国那哆婆哆寺。有一善男子。东国人。于佛法中出家能为给事。所至寺处。诸比丘等令其作给事。诸比丘言。若有檀越至汝处者。汝当教化令其作功德。乃至给事教化疲极。思惟言。谁能为我说法教化。闻摩偷罗国有比丘名优波笈多。佛所记。教化弟子中最为第一。即往其处。至已礼足合掌说言。大德。佛已涅槃。大德。今作佛事。为我说法时优波笈多思惟见其最后身能畏生死。复思惟言。何故不得圣道。见其因缘未足。云何方便令其满足。若更为给事因缘当足。复见疲极不作给事。优波笈多言。善男子。若随我教当为说法。答言。如是。优波笈多言。汝当于众僧更作给事。答言。大德。我于摩偷罗国人。不知谁精进谁不精进。大德语言。汝能早起入国不。答言。能入。比丘又问。此寺众僧其数有几。大德答言。有一万八千阿罗汉。学人一倍。精进凡夫无数。是时彼比丘即为一切众僧而作给事。令一切僧专修道业。时给事比丘早起着衣持钵入摩偷罗国。是时有一长者。从摩偷罗国出逢此比丘。所未曾见而今见之。见已礼足。礼已问言。大德。从远近来。比丘答言。从东国来。长者问言。为何事来。比丘答言。我来至优波笈多处。为欲闻法。而优波笈多令我为僧给事。我今不知摩偷罗国人谁精进谁不精进。长者语言。汝今不须思惟是事。我当代汝给事。众僧一切饮食衣服医药我悉给与。乃至比丘与长者共取饮食等供养众僧。三月安居。时比丘思惟所作功德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置石窟中。
工巧因缘
  尔时东国有一善男子。于佛法中出家。善能工巧。在所至处。一切众僧。令其造作寺舍屋宇。日日不息生大疲极。即自念言。我欲坐禅思惟。佛先已说一切比丘应坐禅修道不得放逸。即自生心。谁能为我说法教化。闻摩偷罗国有比丘名优波笈多。佛之所记。教化弟子中最为第一。即往其处礼拜合掌。说言。大德。佛已涅槃。大德。今作佛事。为我说法。时优波笈多见其最后身畏生死。复思惟言。何故不得圣道。见因缘未足。云何方便令其满足。见其更为工巧因缘当足。复见其疲极不能作工巧。优波笈多言。善男子。若随我教当为说法。答言。如是。优波笈多言。若地未起寺者。汝当于彼起寺。佛已说此言。若有地未起寺处。若人于彼能起寺者。当得梵功德。答言。大德。我于摩偷罗国不知谁精进谁不精进。大德语言。善男子。汝能早起着衣持钵入国不。答言。如是。乃至早起持钵入国。是时有一长者。从摩偷罗国出逢此比丘。所未曾见而今见之。见已礼足。问言。大德。从远近来。比丘答言。从东国来。长者问言。为何事来。比丘答言。我来至优波笈多处。为欲闻法。而优波笈多语我。若有地未起寺处。汝当起寺。我今不知摩偷罗国谁精进谁不精进。长者言。大德。今不须思惟是事。我当为比丘种种办具。是时比丘与长者有未起寺处欲为起寺。共长者捉绳量度。绳未至地即于其中思惟所作功德。除一切烦恼。即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投石室中。
饮食因缘
  尔时摩偷罗国有一善男子。于优波笈多所出家。为贪食故不得圣道。时优波笈多言。我明当与汝食。至明日以一器盛满糜。一是空器。屏置其前而语言。汝当取食。令此器空。又语言。使此糜冷稍稍食之。此比丘以贪食故。而多欲食。又以口吹令冷。如是一过二过。白和上言。我已冷竟。优波笈多复言。汝虽能令乳糜冷。而汝心有欲爱火热。汝复令冷汝贪欲热。以不净观为水除此心热。若爱饮食当如服药。时此比丘食此糜竟。即便吐出满于空器。优波笈多言。汝当食之。比丘白和上。此吐不净。云何可食。优波笈多复语言。汝今当观一切法不净犹如涕吐。时优波笈多即为说法。闻法竟精进思惟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置石室中。
少欲知足因缘
  时南天竺有一善男子。于佛法中出家。少欲知足不乐荣华。不以苏油摩身。不汤水浴。不食苏油。常畏生死。为四大无力故不得圣道。即生心念。谁能为我说法。闻摩偷罗国有比丘名优波笈多。佛之所记。教化弟子中最为第一。即往其处合掌礼敬。说言。大德。佛已涅槃。大德。今作佛事。为我说法。时优波笈多见其最后身畏生死。复思惟言。何故不得圣道。即便见其四大无力故常乐粗恶不愿荣华。时优波笈多语言。善男子。当随我教。我当为说。答言。如是优波笈多为其教化。令诸檀越设种种饮食洗浴众僧。又语年少比丘。汝当为此比丘洗浴。时年少比丘以苏油摩其身。以汤水洗浴。食时至。以种种美食与之。是比丘食竟。数日之中身有气力。是时优波笈多为其说法。是比丘精进思惟即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置石室中。
罗刹因缘
  摩偷罗国有一男子。启其父母求欲出家。往优波笈多处。至已礼足。白言。大德。我得佛法中出家作比丘受具足不。我欲于世尊法中修行梵行。优波笈多见其于身为爱所缚。语言。善来。我当与汝出家。其人闻已礼长老足欲还其家。即于中路作是思惟。我若至家或有留难不得出家。于其路中有一神庙便在中宿。优波笈多即以神力作二罗刹。一持死尸入于庙中。一则空往。既入庙已。共诤死尸。一言。我得此尸。一人言。我得此尸。于是二罗刹互共相诤。既不自决而问此人。谁将此尸来入庙耶。此人思惟。若我实言彼空来者。必当杀我。若不实语将尸来者复应杀我。乃可受死。不应妄语。即语鬼言。是彼将来。时空来鬼即牵其臂而欲食之。将尸鬼者助其牵掣令得免脱。又牵其脚而欲食之。将尸鬼者复助牵掣令得免脱。如此良久遂至日出。经二日后往优波笈多处。至已为其出家。精进修道即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置石室中。
阿育王经卷第十
优波笈多弟子因缘第八之二树因缘
  南天竺国有一善男子。于佛法出家。而于其身为爱所缚。以苏油摩身。又用汤水以浴其身。以种种饮食供养其身。以其于身爱所缚故不得圣道。即便思惟。谁能为我说法。闻摩偷罗国有一比丘名优波笈多。佛之所记。教化弟子中最为第一乃至往摩偷罗国优波笈多处。至已礼足而说言。大德。佛已涅槃。大德。应作佛事。为我说法。时优波笈多见其最后身为爱所缚。又语言。善男子。能受我教。当为汝说。答言。如是。时优波笈多将其入山。于山中以神通力化作大树语言。汝当上此大树。是时比丘即便上树。又于树下化作大坑深广一千肘。又语比丘。汝当次第放二脚。比丘受教即便放脚。又复语言。令放一手。亦便受教。又语言。复放一手。比丘答言。若复放手便堕坑死。优波笈多言。我先共约。一切受教。汝今云何不受我言。是时比丘身爱即灭放手而堕不见树坑。是时优波笈多即为说法。精进思惟得阿罗汉果。乃至取筹置石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