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多罗禅经

  若见是相时  愁怖不自安
  天眼卒便瞬  浴已水着身
  一切妙境界  其心不喜乐
  千种乐自然  加陵频伽音
  今则寂无声  当知七日死
  玉女悉舍去  余天共从事
  见已生热恼  命终入地狱
  唯有贤圣人  了达无常变
  解脱生死苦  凡夫为烧然
  腋下流汗出  衣服卒垢腻
  见已大恐怖  是则净业尽
  华冠皆鲜严  而今忽萎熟
  身体本光泽  一朝顿枯悴
  常所爱乐坐  今恶不复乐
  是五恶瑞现  当知死时至
  唯有见谛者  无此诸恶相
  我今说比丘  于是增厌患(梵本中无此一偈)
  诸天及天处  衰变不久住
  明智修行者  见斯无常变
  四宝须弥王  真金山围绕
  修行慧眼净  见此悉融消
  又诸大铁围  周匝四天下
  消坏非常相  行者见明了
  修行于天上  如是观察己
  复于人道中  思惟正忆念
  或时犯王法  斩截身手足
  拷掠极楚毒  我悉遍经历
  亲戚永别离  悲恋为堕泪
  设集着一处  过于四大海
  计我从本来  人中所受生
  白骨悉积聚  高广喻须弥
  流回三恶道  楚毒无过者
  人天所受苦  是亦多无量
  欲广分别说  穷劫不能尽
  三昧境界地  思惟所生果
  观察善明了  修行深忧厌
  我虽舍家业  不能成道果
  自谓为出家  未出生死狱
  我虽弃恩爱  名曰舍所生
  而不能免离  痴爱业父母
  徒自为人子  不从佛法生
  外假圣法衣  力不离痴惑
  舍彼五欲利  依止出家业
  而于佛法中  不获少功德
  虽舍内贪着  而不得出要
  四念未成就  何从得心乐
  剃发毁形好  而不舍憍慢
  空失欲味欢  不得禅悦乐
  于五无间业  未能定不起
  譬如无舟梁  而欲越深水
  未入决定聚  复无生天业
  无明覆心眼  永没生死渊
  应勤业所务  无有无作果
  作者终不丧  修行宜善思
  常受人信施  侵彼肌体分
  谓我有功德  自顾空无实
  由此利养心  翳我善功德
  深思克骨苦  即时兴厌离
  未脱诸恶趣  颠倒见所缚
  不向平等路  牟尼一乘道
  得生难得趣  诸根悉具足
  值佛兴于世  又得闻正法
  而不舍苦器  未渡贪欲海
  拔刀五恶贼  是亦未摧灭
  如是正观时  修行向解脱
  作是忧厌相  则便生决定
  身为不净器  三十六充满
  譬如大地种  生育众杂类
  身为隐覆聚  亦常假澡浴
  聚沫撮摩法  不久必当灭
  譬如毒蛇箧  四大箧亦然
  八万虫中舍  常共竞侵食
  是身为灾宅  四百四病恼
  种种苦不净  一切内充满
  譬如故空舍  亦如丘冢间
  坏器无坚固  说身亦复然
  无量众恶聚  虚妄非真实
  颠倒起贪着  长夜婴楚毒
  将复处胞胎  数数受生苦
  不见真实法  生死轮常转
  始受迦罗逻  次生泡肉段
  渐厚成肢节  五种胞胎苦
  幽闭无日狱  生熟藏所迫
  长养于行厕  臭闷不净苦
  出胎受生苦  轮转老病死
  一切诸阴起  三相所迫切
  观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时炎  众行如芭蕉
  识种犹如幻  虚妄无真实
  逼迫是苦相  因缘是集相
  寂静灭尽相  出要是道相
  于此四圣谛  修行渐观察
  思惟十六行  解脱生死苦
  略说一切法  自相及共相
  明知决定义  修行正观察
  修行然慧灯  正观四真谛
  能断恶趣分  离诸受胎苦
  不复乐受身  婴世之苦恼
  舍除利养行  独处修远离
  已能修厌离  不味生天乐
  况复着人间  忍受诸苦痛
  观种如毒蛇  阴为五怨贼
  自觉贪欲患  长夜密侵害
  六根如空聚  尘贼竞来集
  于此内外入  修行真实观
  见爱如大河  涅槃如彼岸
  修行慧眼净  观法空无我
  如是知真实  不乐处三有
  明见诸法者  略说三成相
  及前说三坏  方便勤修习
  次第相行义  是今当更说
  一色种种观  一一四种因
  决定知因果  究竟身念处
  受与心相应  观时惟自体
  因缘果无量  其相同种性
  修行思惟起  悉依所依现
  心犹不调马  如幻如猿猴
  无量因缘相  一切现所依
  二阴空无我  次合观想色
  想合受与识  行二亦如是
  次第想色受  想色识亦然
  分别想受识  行三同想说
  四五渐和合  思惟坏自相
  总缘五盛阴  七处三种观
  悦乐广境界  还灭观生灭
  一念见真实  具足法念处
  正观阴种相  如化梦水月
  定慧转增广  彼则暖法生
  其心极寂静  总见五阴相
  自身欲火烧  三界尽炽然
  诸相三三昧  正向解脱门
  初观四圣谛  真实十六行
  成就暖法已  增进真实观
  见佛身相好  无量诸功德
  第一寂灭法  清净离烦恼
  圣众功德海  甚深无崖底
  种种微妙相  现身及境界
  见已心欢喜  顶法具足相
  增进生法忍  五趣现境界
  恶道炽然灭  游息清凉处
  中住经生死  最上唯一心
  先观无量苦  次见苦种生
  种转增广大  渐见苦集灭
  灭已然后观  八圣平等道
  变灭无常相  粗涩逼迫苦
  空寂无众生  不自在无我
  苦种是因缘  众缘合为集
  种生故说起  兴果名为缘
  苦集尽故灭  灭静说寂止
  清净离三有  觉说为妙出
  径路是道相  平直说正义
  进向谓之趣  乘出故说乘
  四谛十六行  具足真实欢
  忍法次第生  世间第一法
  圣行正受地  得是三决定
  见道思惟道  次第渐究竟
  一切微妙相  各各随地起
  成就实智慧  具足诸功德
  当知上所说  修行决定分
  诸有明智者  应作正方便
  信勤勿懈怠  常起欲惭愧
  于诸梵行者  常当爱恭敬
  自守修净戒  威仪令安谛
  假使得利养  少欲知止足
  易满亦易养  适身知量食
  亦如人膏车  不为贪味故
  晓了一切有  所生悉过患
  思惟善观察  三有如火然
  如彼重病人  信受医方疗
  闻善知识说  观察谛思惟
  常以清净心  系身莫放逸
  寂嘿少言说  宴坐思实义
  丘圹林树间  闲居修远离
  无事乐山岩  窟中露地坐
  树下敷草叶  如是清净住
  修行内思惟  勤习无休懈
  专精求己利  远离退住过
  必能得升进  决定功德分
  修行勤方便  具足诸善根
  我以少慧力  略说诸法性
  如其究竟义  十力智境界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退分第九
  如我力所能  已说安般念
  修行不净观  次第应分别
  不净方便观  思惟念退减
  明智所知相  是今我当说
  修行初方便  自于身少分
  背净开皮色  观其所起相
  虽暂坏皮色  不力勤方便
  净想还复生  说名修行退
  不能起所应  重令皮色坏
  净想仍不除  亦名修行退
  修行爱欲增  应往至冡间
  取彼不净相  还来本处坐
  所见诸死尸  我身亦复然
  一心内观察  如彼冡间相
  彼为我作证  由是得真实
  已得真实相  不复起邪想
  如是方便修  慧眼犹不净
  当知是颠倒  无智痴冥聚
  若于足指缘  闇乱心不住
  当于上系心  观察求升进
  于上坏色处  其心复驰乱
  当力勤精进  方便离退过
  勿为烦恼染  令不至解脱
  自勉勤方便  疾得到涅槃
  自于身坏相  系念无分散
  日夜勤修习  莫令烦恼起
  修行微妙想  世尊之所说
  常能守护想  是终不退减
  具足观内身  其念已坚固
  次应观外缘  渐习令增广
  于外已周满  坚固三摩提
  当知是不久  次第尽诸漏
  如王无器甲  安足不坚固
  而欲御怨敌  必为彼所害
  修行于自身  愚痴未决定
  而欲观外缘  是必于行退
  我已说比丘  无黠故修退
  更有余退过  今当说善听
  当知修行退  没在痴冥故
  或为盛烦恼  业行所障蔽
  有人因色欲  而起烦恼退
  于彼美艳色  痴爱覆正念
  种种上衣服  文彩发光泽
  璎珞庄严具  金银众妙宝
  于先俗所乐  修行还顾恋
  因此动欲想  当知是必退
  形相计端严  处处着姿好
  一切身肢节  妄想起贪欲
  身体诸肢节  细滑柔软触
  忆此本所更  欲火还复炽
  或泣或言笑  歌舞相顾盻
  彩服贯珠环  文绣庄严具
  来去若容止  流转行者心
  顾念是威仪  欲起令退转
  有人情欲深  不专在四种
  愚痴增烦恼  遇形起淫乱
  是则极恶欲  疾令修行退
  由是诸爱欲  迷乱失正念
  相与想明了  是终不退转
  谛自见内身  次外善观察
  境界广增满  周匝见崄岸
  不识究竟处  修行疾退没
  于身深爱着  怖异不能进
  修行生疑怖  是必疾退减
  若欲离疑怖  于身修厌患
  厌患想已生  其心犹驰乱
  当知修行者  是必复还退
  已说诸修行  不净方便退
  若于胜道中  退亦如前说
达摩多罗禅经卷下
修行方便不净观住分第十
  我已略分别  不净退减分
  如其住过相  今当次第说
  修行烦恼业  增长内充满
  不晓知度法  愚痴缚令住
  自于身少分  背净坏皮色
  不知升进法  烦恼增故住
  或有渐升进  遍身见坏相
  不能求外缘  乐观内身住
  若于外境界  修行心乐进
  欲去应随去  方便勿令住
  未见究竟处  而便中路止
  痴冥住所缚  犹如象系树
  骨想有坚相  其体密无间
  不次行众想  亦不求升进
  又无厌离心  亦不能决定
  修行虽成就  不净奇特道
  不能起胜想  令其身柔软
  若不柔软身  流觉则不生
  不能生流觉  是说修行住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升进分第十一
  已说不净观  方便道住过
  若于胜道中  住应如前说
  今当次第说  不净升进法
  先总相思惟  系念不净缘
  次住身少分  正观察自相
  自在及外缘  二种说无量
  行者于内身  自在三摩提
  勤习正方便  周满究竟处
  外缘无量者  境界普周遍
  而于彼正受  不能数自在
  又自观内身  是亦说无量
  谓于自身处  种种众多色
  筋连与肉段  其数各五百
  提赖与揵大  是皆有六种
  提赖似果。揵大似痈。尽在腹内。
  三十六动物  三百二十骨
  节解九百分  九十千种脉
  宣气通诸味  三万六千道
  身中诸毛孔  九十九万数
  身内侵食虫  户有八十千
  内血外精气  是二共和合
  先得迦罗逻  身根与命根
  是身不净起  出自迦罗逻
  结业之所起  愚惑生乐着
  二种重烦恼  爱恚痴冥心
  谓初受生时  兴二颠倒想
  于内生爱欲  于外起嗔恚
  男有如是想  女则上相违
  不净迦罗逻  迦罗逻起泡
  从泡生肉段  渐厚成支节
  出胎名婴儿  转次为童子
  如是渐增长  盛壮谓中年
  年逝形枯悴  朽耄日衰老
  识灭寿命终  身坏白骨现
  青毁节节离  消碎尽磨灭
  如是十五种  修行观自相
  始从迦罗逻  次第衰老死
  七日渐毁变  乃至灰灭尽
  宿世曾修行  先从迦罗逻
  出生至老死  次第谛观察
  白骨青赤相  肢节皆离散
  骨琐及羸朽  腐坏尽磨灭
  彼诸修行者  思惟不净念
  有从因观察  或果方便学
  成就深妙慧  能了是相义
  观察迦罗逻  乃至一切分
  四大和合净  造色五情根
  无量极微种  一切从彼起
  当复更观察  死后次第相
  日日渐变异  乃至于七日
  无复有来去  视瞻笑语言
  容止悉已灭  舍离威仪姿
  死尸渐渐异  其色日毁变
  青等诸不净  如是次第现
  膖胀脓烂溃  流漫极臭处
  种种诸虫出  见已离色欲
  观察本所著  已坏食不尽
  离散在处处  能灭全具欲
  上言端正非其本亦应言全具。
  自见枯朽骨  无复滋润相
  久故极粗涩  能离细滑欲
  腐碎若尘塺  磨灭无所有
  成就如是相  远离有形欲(有形不必患是众生)
  五欲亦五坏  随病而对治
  相对真实相  修行正观察
  色变若离散  威仪容止灭
  羸朽及磨碎  是名五种坏
  此则自身中  无量诸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