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多罗禅经

  正法道品分  究竟漏尽智
  背舍一切入  妙愿智清净
  身念善根力  乃起是诸法
  微妙功德相  一切随顺生
  若住系心处  是则自地相
  其相起在身  亦现亦复触
  有时说近果  有时说非近
  或复有与果  或空无所与
  所谓近果者  是相近边住
  若彼果不近  当知是相远
  若使现而触  是即与果相
  虽现而不触  空相无功德
  譬犹无果树  华繁而无实
  如人冷渴逼  远见有水火
  彼终不起触  但见相亦然
  空无功德故  于身无快乐
  喜悦极增长  息乐及寂止
  身心受斯乐  是说与果相
  功德及余法  自地与他地
  升进相回转  四种俱亦然
  一切升进相  殊妙种种印
  莲花众宝树  靡丽诸器服
  光炎极显昭  无量庄严具
  慧说为胜道  功德住升进
  所起诸妙相  我今当具说
  修行者谛听  于上曼荼逻
  淳一起众相  流光参然下
  清净如颇梨  其光充四体
  令身极柔软  又复从身出
  渐渐稍流下  随其善根力
  远近无定相  彼成曼荼逻
  势极还本处  根本种性中
  其相三阶起  功德住五相
  功德进五相  不坏功德二
  半坏功德二  尽坏功德一
  复还系心处  住本种性已
  流散遍十方(十相生)  功德十相上(十相各生十相)
  各复一相现  又于流散边
  生诸深妙相  于彼深妙际
  复生深妙相  上下轮诸相
  亦复如是现  于彼三阶处
  种种杂相生  自相各已灭
  唯彼总相住  诸杂既已无
  寂静行回转  此三曼荼逻
  境分犹不移  顺本功德住
  自体如前说  入息三摩提
  遍充满下方  出息三摩提
  遍充满上方  二俱满十方
  正受妙甚深  如是随意者
  是谓法自在  清净系心处
  无法而不求  既生有长养
  成就诸功德  如天曼陀树
  曼陀池生长  功德住升进
  种种众妙相  是义我已说
  修行善守持
修行方便道安般念决定分第七
  已说升进法  所摄诸功德
  修行决定分  是今次第说
  善于出息念  入息俱亦然
  出入谛思惟  分别具明了
  此则决定分  世尊之所说
  一切诸善根  各各尽自相
  最胜无上智  说名为决定
  彼诸修行者  安住决定分
  出息入息时  正观无常相
  息法次第生  展转更相因
  乃至众缘合  起时不暂停
  当知和合法  是性速朽灭
  法从因缘起  性羸故无常
  一切众缘力  是法乃得生
  虚妄无坚固  速起而速灭
  非常毒所毒  其性不久住
  修行如是观  此则决定念
  譬如运行天  息变疾于彼
  决定无常想  修行趣涅槃
  非出息未灭  而有入息生
  非入息未灭  而有出息生
  如是谛观察  修行决定分
  粗涩利刺生  种种苦逼相
  谓息出与入  一切时迫切
  于息能觉了  具足众苦相
  如是谛思惟  说名为决定
  自相无坚固  寂灭空无我
  因缘力所起  从缘起故灭
  舍利有我相  常住不变易
  如是颠倒行  一切悉远离
  唯作真实观  是名为决定
  非我无牢固  亦无有自在
  非彼出入息  曾有觉知相
  谛知无我故  是说为决定
  当知是智相  相似圣行名
  此则为方便  非彼真实行
  比丘安般念  杂想觉所乱
  既乱心不悦  应当从数起
  或从入息数  或从出思数
  思乱觉观想  由是究竟离
  慧者于入息  系心行数时
  一入数为一  不杂数出息
  专念不乱数  如是乃至十
  舍彼十出息  从此得决定
  此则说具足  成就根本数
  更有余数法  修行方便起
  若于根本数  不能起决定
  促息使易觉  方便令心生
  当舍二出息  然后数入一
  定意心不乱  第二数成就
  若于二方便  犹不起决定
  乃至越十出  然后数入一
  正念心不乱  次第至具足
  是说修行者  十种数成就
  如上十种法  是则数究竟
  于上更复舍  增数非修行
  修行如是数  是则数法成
  成已应当舍  复进余方便
  修行于数法  若复不成就
  应更如前说  还从初数起
  方便成数法  便得决定分
  数法已成就  慧者心随顺
  六种如前说  修行正方便
  修行于六种  疾生厌离想
  不乐着生死  勤忧断烦恼
  修行心远离  一切有为法
  当知是离欲  清净决定分
  或说长在前  或说短在前
  如其决定义  今当次第说
  谓出息始起  说言短在前
  是说非所应  势渐增进故
  息去渐久远  乃至未还间
  当知尽是长  谓短则不然
  出息渐增长  未到究竟处
  是中所观察  说名长中短
  一心勤方便  专念正思惟
  增长至究竟  说名长中长
  观已风回转  舍离余求想
  然后得决定  此则短中长
  入息极短时  还到所起处
  于是所观察  说名短中短
  如是正思惟  修行善明了
  已得决定分  复进余方便
  满身遍觉知  出入身行息
  修行如是觉  则为决定分
  譬如火炽然  光炎则长远
  薪尽火将灭  光炎还渐短
  若更增益薪  光炎普周遍
  势尽乃归灭  四种风亦然
  或说于长短  内外互立名
  或二俱长短  如是种种说
  如彼汲深井  瓶下转就远
  既摄令还上  讫至复之短
  譬如仰射空  矢发疾无阂
  其去渐高远  势极还自下
  修行正思惟  观察依风相
  初远然后近  长短义亦然
  犹如牵旋轮  屈伸互往来
  往远名为长  来近则为短
  息风迭出入  长短亦复然
  譬彼真谛观  先苦而后集
  观息亦如是  先长然后短
  若初禅息短  第二禅息长
  以违正受义  是说则不然
  于彼初禅中  息风势极远
  第二禅息短  正受渐差别
  满身遍觉知  则依第三禅
  最后身行息  以离毛孔故
  此说诸三昧  随顺功德相
  修行安住彼  不为觉想乱
  何故初禅中  唯说长无短
  不舍诸所依  由是故息长
  彼以觉想力  能令息去长
  第二舍诸依  势羸故息短
  甚深修多罗  佛说山顶泉
  涓流势不远  余处无来故
  如彼山顶喻  第二依亦然
  唯从其处起  是终不能远
  彼说健士夫  负重而上山
  竭力令气奔  息风急回转
  既到安隐处  其息乃调适
  是喻说彼息  前短而后长
  所说健士夫  负重而上山
  以身力方便  是乃令息长
  如彼劣方便  不自力负重
  以无力方便  息微故不远
  譬如壮夫射  能令箭极远
  劣力无方便  势弱去则近
  此喻应当知  是说长短义
  修行细微觉  一切谛明了
  如是十六分  悉名为决定
  如方便升进  分别功德住
  决定安般念  亦应如是说
  如彼所未说  诸余功德住
  是故我当说  如其决定分
  观察风所起  根本极清净
  修行妙微相  则于是处现
  于彼究竟处  摩尼宝三昧
  当知此功德  方便根本生
  已说妙方便  根本决定分
  余深正受相  一切如前说
修行方便胜道决定分第八
  已说方便道  所摄决定分
  胜道决定相  是今我当说
  修行善决定  系心处坚固(谓尔炎也)
  身受与心法  于是正观察
  说有六种因  是能成就果
  成坏各三种(成熟熟亦坏也)
  修行决定相  于是六种因
  方便善观察  是则能次第
  疾得诸漏尽  复更有余因
  种种成坏事  如是多无量
  我今当略说  何等为修行
  水种所坏相  谓七日死尸
  毁变相已现  彼彼诸死尸
  青黑瘀烂坏  已坏脓血流
  恶汁相浇漫  溃漏若分离
  杂恶极臭秽  是悉水所坏
  内身俱亦然  乃至劫成败
  斯由水大力  水轮极沸涌
  大地皆瀸坏  从彼三禅际
  周匝水来下  洪注极漂荡
  有物皆消尽  一切情识类
  百谷及藂林  土地地所生
  悉为水所坏  众生水所坏
  是皆依宿业  如上水灾相
  无垢决定说  此诸一切种
  皆从三昧地  修行果所起
  当知是决定  修行善系心
  安住三摩提  是能于所缘
  明见彼种相  此地熟时熟
  (亦义言坏此地能坏烦恼时见坏相)
  充满境界海  修行所见坏
  水大决定相  火大所坏相
  今当说善听  识类非识类
  斯亦如上说  及自现火然
  一切皆消尽  乃至劫成败
  世界悉灰灭  于彼火轮处
  炽炎大火起  亦从二禅际
  弥满悉雨火  盛火普周遍
  世界俱洞然  于彼三昧地
  正观思惟起  修行见此变
  火坏决定相
  风大所坏相  今当次第说
  如上诸种类  悉为风所坏
  大地及须弥  分散若粉尘
  一切尽磨灭  是皆风大力
  上际第四禅  下极风轮界
  灾风从彼起  其中皆散坏
  一切风所坏  智者见真实
  如是正思惟  风坏决定相
  云何彼修行  常起深忧厌
  于前见苦法  随忆念不忘
  八苦大地狱  各增十六分
  彼彼众苦类  无量边地狱
  众生生彼处  随行受众苦
  我于此恶道  未离或牵来
  如八大地狱  谁能尽称说
  其中无量苦  难可得边际
  设人有百头  头各有百舌
  欲说地狱苦  穷劫不能尽
  如愚黠地经  唯佛善分别
  我悉能究竟  无有能测者
  轮回苦毒海  往返无量劫
  颠倒不善行  致此大苦果
  自见宿命时  是痛曾悉经
  修行忆本苦  便得顺涅槃
  闇冥心增上  畜生不净业
  受痴不爱果  种种苦报身
  九万九千种  形类各别异
  空行水陆性  蚑行蠕动类
  随业各受生  宛转此剧处
  一切诸畜生  展转相残食
  我以愚痴故  悉增受此苦
  顾此而怀惧  心与厌患俱
  修行深忧厌  则于苦决定
  修行已如是  方便生厌离
  又复自亿念  饿鬼无量苦
  咽细如针孔  巨身如沃焦
  于此无数劫  饥渴极热恼
  见天降甘雨  欲饮成炭火
  如彼四大海  深广无崖底
  饮之令悉尽  不能止饥渴
  裸形被长发  状烧多罗树
  于中甚久长  受此种种苦
  业风飘东西  吹身令碎折
  亦如狂飙起  摧破久枯树
  我积悭贪行  不习惠施业
  故生饿鬼处  受此诸苦痛
  三昧境界地  修行思惟起
  种种别观察  便得不放逸
  虽未断烦恼  见此众苦迫
  楚毒深忧惧  极厌生死苦
  既厌能离欲  如观掌中宝
  贪欲既已离  便速得解脱
  譬如香美食  其中有蛊毒
  种种生死味  杂苦亦如是
  亦如箧盛蛇  有人负自随
  若能觉弃舍  不为毒所中
  身亦复如是  四大为毒蛇
  智者能舍离  不为彼所害
  如愚执火炬  急持即自烧
  明人知时舍  不为火所焚
  乐着生死者  灾炎常炽然
  若能觉舍离  不为火所焚
  譬诸恐怖处  亦如被烧舍
  蚖蛇毒[口  赦]聚  生死畏过是
  譬犹空聚落  又如彼虚器
  诸法空无我  真实性亦然
  此三恶道中  如是苦无量
  虽天有喜乐  是亦为大苦
  譬彼盛火然  贪爱炽如是
  久处在天上  常为欲火焚
  自忆忉利天  安处善法坐
  天女侍供养  无量极快乐
  四园列宝树  花果妙庄严
  随意五所欲  一切曾悉受
  时乘白龙象  游观诸浴池
  纵意林流间  回顾弥日夕
  食必须陀味  饮则甘曼陀
  充实无疑患  受乐如大海
  又处内胜堂  天女进音乐
  妖艳极姿态  光色曜心目
  妙音六万种  常闻美软声
  耳目随彼转  令我心醉冥
  诸天发微歌  声与弦管谐
  偃卧听音乐  寤寐皆喜悦
  诸根回五欲  犹如旋火轮
  须弥山王顶  安处快自在
  百一众杂宝  间错庄严地
  诸天共娱乐  经历甚久长
  触彼五境界  发动五情根
  一切悉奇特  皆是快乐因
  诸天共器食  随福有差别
  见此异色时  心则生忧恼
  如是极愁惨  犹如地狱苦
  食此不净饭  低头内惭耻
  悔责本宿业  令我致此苦
  诸天阿修罗  自守贪彼利
  由是兴诤怒  畏死大恐惧
  或为天给使  或复极贫窭
  我虽生天上  无异恶道苦
  于彼恒乐处  衰死二五相
  是相及命终  尔时最大苦
  方欲恣所乐  五衰忽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