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西土圣贤撰集
- 杂宝藏经
杂宝藏经
杂宝藏经卷第三
龙王偈缘第二十六
佛在王舍城。提婆达多。往至佛所。恶口骂詈。阿难闻已。极生嗔恚。驱提婆达多令出去。而语之曰。汝若更来。我能使汝得大苦恼。诸比丘见已。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常于提婆达多。生慈愍心。而提婆达多。于如来所。恒怀恶心。阿难嗔恚。即驱使去。佛言。非但今日。于过去世。亦曾如此。昔于迦尸国。时有龙王。兄弟二人。一名大达。二名优婆大达。恒雨甘雨。使其国内。草木滋长。五谷成熟。畜生饮水。皆得肥壮。牛羊蕃息。时彼国王。多杀牛羊。至于龙所。而祠于龙。龙即现身。而语王言。我既不食。何用杀生。而祠我为数语不改。兄弟相将。遂避此处。更到一小龙住处。名屯度脾。屯度脾龙。昼夜嗔恚。恶口骂詈。大达语言。汝莫嗔恚。比尔还去。优婆大达。极大忿怒。而语之言。唯汝小龙。常食虾蟆。我若吐气。吹汝眷属。皆使消灭。大达语弟。莫作嗔恚。我等今当还向本处。迦尸国王。渴仰我等。迦尸国王。作是言曰。二龙若来。随其所须。以乳酪祀。更不杀生。龙王闻已。即还本处。于是大达。而作是偈言。
尽共合和至心听 极善清净心数法
菩萨本缘所说事 今佛显现故昔偈
天中之天三佛陀 如来在世诸比丘
更出恶言相讥毁 大悲见闻如此言
集比丘僧作是说 诸比丘依我出家
非法之事不应作 汝等各各作粗语
更相诽谤自毁害 汝不闻知求菩提
修集慈忍难苦行 汝等若欲依佛法
应当奉行六和敬 智者善听学佛道
为欲利益安众生 普于一切不恼害
修行若闻应远恶 出家之人起忿诤
犹如冰水出于火 我于过去作龙王
兄弟有二同处住 若欲随顺出家法
应断嗔诤合道行 第一兄名为大达
第二者名优婆达 俱不杀生持净戒
有大威德厌龙形 恒向善趣求作人
若见沙门婆罗门 修持净戒又多闻
变形供养常亲近 八日十四十五日
受持八戒捡心意 舍己住处诣他方
有龙名曰屯度脾 见我二龙大威德
知己不如生嫉恚 恒以恶口而骂詈
膖颔肿口气粗出 嗔怒心盛身胀大
出是恶声而谤言 幻惑谄伪见侵逼
闻此下贱恶龙骂 优波大达极嗔恚
请求其兄大达言 以此恶语而见毁
恒食虾蟆水际住 如此贱物敢见骂
若在水中恼水性 若在陆地恼害人
闻恶欲忍难可堪 今当除灭身眷属
一切皆毁还本处 大力龙王闻弟言
所说妙偈智者赞 若于一宿住止处
少得供给而安眠 不应于彼生恶念
知恩报恩圣所赞 若息树下少荫凉
不毁枝叶及花果 若于亲厚少作恶
是人终始不见乐 一餐之惠以恶报
是不知恩行恶人 善果不生复消灭
如林被烧而燋兀 后还生长复如故
背恩之人善不生 若养恶人百种供
终不念恩必报怨 譬如仙人象依住
生子即死仙养活 长大狂逸杀仙人
树木屋宇尽蹋坏 恶人背恩亦如是
心意轻躁不暂停 譬如洄澓中有树
不修亲友无返复 如似白氎甄叔染
若欲报怨应加善 不应以恶而毁害
智者报怨皆以慈 担负天地及山海
此担乃轻背恩重 一切众生平等慈
是为第一最胜乐 如渡河津安隐过
慈等二乐亦如是 不害亲友是快乐
灭除憍慢亦是乐 内无德行外憍逸
实无有知生憍慢 好与强诤亲恶友
名称损减得恶声 孤小老者及病人
新失富贵羸劣者 贫穷无财失国主
单己苦厄无所依 于上种种困厄者
不生怜愍不名仁 若至他国无眷属
得众恶骂忍为快 能遮众恶斗诤息
宁在他国人不识 不在己邦众所轻
若于异国得恭敬 皆来亲附不嗔诤
即是己国亲眷属 世间富贵乐甚少
衰灭苦恼甚众多 若见众生皆退失
制不由己默然乐 怨敌力胜自羸弱
亲友既少无所怙 自察如是默然乐
非法人所贪且悭 不信无惭不受言
于彼恶所默然乐 嗔恚甚多残害恶
好加苦毒于众生 如此人边默然乐
不信强梁喜自高 得逆谄伪诈幻惑
于如此人默然乐 破戒凶恶无虑忍
恒作非法无信行 于此人所默然乐
妄语无愧好两舌 邪见恶口或绮语
傲慢自高深计我 极大悭贪怀嫉妒
于此人所默然乐 若于他处不知己
亦无识别种性行 不应自高生憍慢
至余国界而停住 衣食仰人不自在
若得毁骂皆应忍 他界寄住仰衣食
若为基业欲快乐 亦应如上生忍辱
若住他界仰衣食 乃至下贱来轻己
诸是智者宜忍受 在他界住恶知友
愚小同处下贱人 智者自隐如覆火
犹如炽火猛风吹 炎着林野皆焚烧
嗔恚如火烧自他 此名极恶之毁害
嗔恚欲心智者除 若修慈等嗔渐灭
未曾共住辄亲善 恒近恶者是痴人
不察其过辄弃舍 作如上事非智者
若无愚小智不显 如鸟折翅不能飞
智者无愚亦如是 以多愚小及无智
不能觉了智有力 以是义故诸贤哲
博识多闻得乐住 智者得利心不高
失利不下无愚痴 所解义理称实说
诸有所言为遮恶 安乐利益故宣辩
为令必解说是语 智者闻事不卒行
思惟筹量论其实 明了其理而后行
是名自利亦利他 智者终不为身命
造作恶业无理事 不以苦乐违正法
终不为己舍正行 智者不悭无嫉恚
亦不严恶无愚痴 危害垂至不恐怖
终不为利谗构人 亦不威猛不怯弱
又不下劣正处中 如此诸事智者相
威猛生嫌懦他轻 去其两边处中行
或时默然如哑者 或时言教如王者
或时作寒犹如雪 或时现热如炽火
或现高大如须弥 或时现卑如卧草
或时显现猛如王 或时寂灭如解脱
或时能忍饥渴苦 或时堪忍苦乐事
于诸财宝如粪秽 自在能调诸嗔恚
或时安乐纵伎乐 或时恐怖犹如鹿
或时威猛如虎狼 观时非时力无力
能观富贵及衰灭 忍不可忍是真忍
忍者应忍是常忍 于羸弱者亦应忍
富贵强盛常谦忍 不可忍忍是名忍
嫌恨者所不嫌恨 于嗔人中常心净
见人为恶自不作 忍胜己者名怖忍
忍等己者畏斗诤 忍下劣者名盛忍
恶骂诽谤愚不忍 如似两石着眼中
能受恶骂重诽谤 智者能忍花雨象
若于恶骂重诽谤 明智能忍于慧眼
犹如降雨于大石 石无损坏不消灭
恶言善语苦乐事 智者能忍亦如石
若以实事见骂辱 此人实语不足嗔
若以虚事而骂辱 彼自欺诳如狂言
智者解了俱不嗔 若为财宝及诸利
忍受苦乐恶骂谤 若能不为财宝利
设得百千诸珍宝 犹应速疾离恶人
树枝被斫不应拔 人心已离不可亲
便从异道远避去 可亲友者满世间
先敬后慢而轻毁 亦无恭敬不赞叹
如似白鹄轻飞去 智者远愚速应离
好乐斗诤怀谄曲 喜见他过作两舌
妄言恶口亦绮语 轻贱毁辱诸众生
更出痛言入心髓 不护身业口与意
智者远离至他方 嫉妒恶人无善心
见他利乐及名称 心生热恼大苦毒
言语善濡意极恶 唯智能远至他方
人乐恶欲贪利养 谄曲要取无惭愧
内不清净外亦然 智者速远至他方
若人无有恭恪心 憍慢所怀无教法
自谓智者实愚痴 慧者远离至他方
此处饮食得卧具 并诸衣被凭活路
应当拥护念其恩 犹如慈母救一子
爱能生长一切苦 先当断爱而离嗔
悉能将人至恶趣 自高憍慢亦应舍
富贵亲友贫贱离 如此之友当速远
若为一家舍一人 若为一村舍一家
若为一国舍一村 若为己身舍天下
若为正法舍己身 若为一指舍现财
若为身命舍四支 若为正法舍一切
正法如盖能遮雨 修行法者法拥护
行法力故断恶趣 如春盛热得荫凉
修行法者亦复然 与诸贤智趣向俱
多得财利不为喜 若失重宝不为忧
不常勤苦求乞索 是名坚实大丈夫
施他财宝甚欢喜 世间过恶速舍离
安立己身深于海 是名雄健胜丈夫
若解义理众事巧 为人柔软共行乐
诸人叹说善丈夫 优波大达作是言
我今于兄倍信敬 假使遭苦极困厄
终不复作诸恶事 若死若活得财产
及失财产不造恶 兄今当知我奉事
愿以持戒而取死 不以犯戒而取生
何故应当为一生 而可放逸作恶行
生死之中莫放逸 我于生死作不善
遭值恶友造非法 得遇善友以断除
佛入宿命知了说 告诸比丘是本偈
尔时大达是我身 优波大达是阿难
当知尔时屯度脾 即是提婆达多身
比丘当知作是学 是名集法总摄说
宜广慎行应恭敬 诸比丘僧修是法
提婆达多欲毁伤佛因缘第二十七
佛在王舍城。告提婆达多言。汝莫于如来生过患心。自取减损。得不安事。自受其苦。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达多于如来所。常生恶心。世尊长夜。慈心怜愍。柔软共语。佛言不但今日。乃往过去。迦尸之国。波罗奈城。有大龙王。名为瞻卜。常降时雨。使谷成熟。十四日十五日时。化作人形。受持五戒。布施听法。时南天竺国。有咒师来竖箭结咒。取瞻卜龙王。时天神语迦尸王言。有咒师将瞻卜龙王去迦尸国。王即出军众而往逐之。彼婆罗门。便复结咒。使王军众都不能动。王大出钱财。赎取龙王。婆罗门。第二更来咒取龙王。诸龙眷属兴云降雨。雷电霹雳。欲杀婆罗门。龙王慈心语诸龙众。莫害彼命。善好慰喻。令彼还去第三复来。时诸龙等即欲杀之。龙王遮护。不听令杀。即放使去。尔时龙王。今我身是也。尔时咒师者。提婆达多是也。我为龙时。尚能慈心。数数救济。况于今日。而当不慈。
共命鸟缘第二十八
佛在王舍城。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提婆达多。是如来弟。云何常欲怨害于佛。佛言。不但今日。昔雪山中。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一头常食美果。欲使身得安隐。一头便生嫉妒之心。而作是言。彼常云何。食好美果我不曾得。即取毒果食之使二头俱死。欲知尔时食甘果者。我身是也。尔时食毒果者。提婆达多是。昔时与我共有一身。犹生恶心。今作我弟。亦复如是。
白鹅王缘第二十九
佛在王舍城。提婆达多。推山压佛。放护财象。欲蹋于佛。恶名流布。提婆达多。于众人前。向佛忏悔。呜如来足。无众人时。于比丘中。恶口骂佛。诸人皆言。提婆达多。向佛忏悔。心极调顺。无故得此恶名流布。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达多。甚能谄伪。于众人前。调顺向佛。于屏处时。恶心骂佛。佛言不但今日。乃往过去时。有莲花池。多有水鸟在中而住。时有鹳雀。在于池中。徐步举脚。诸鸟皆言。此鸟善行。威仪庠序。不恼水性。时有白鹅。而说偈言。
举脚而徐步 音声极柔软
欺诳于世间 谁不知谄诡
鹳雀语言。何为作此语。来共作亲善。白鹅答言。我知汝谄诡。终不亲善。汝欲知尔时鹅王。即我身是也。尔时鹳雀。提婆达多是。
大龟因缘第三十
佛在王舍城。提婆达多。心常怀恶。欲害世尊。乃雇五百善射婆罗门。使持弓箭。诣世尊所。挽弓射佛。所射之箭。变成拘物头华。分陀利华。波头摩华。优钵罗华。五百婆罗门。见是神变。皆大怖畏。即舍弓箭。礼佛忏悔。在一面坐。佛为说法。皆得须陀洹道。复白佛言。愿听我等出家学道。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体。重为说法。得阿罗汉道。诸比丘白佛言。世尊神力。甚为希有。提婆达多。常欲害佛。然佛恒生大慈。佛言。非但今日。于过去时。波罗奈国。有一商主。名不识恩。共五百贾客。入海采宝。得宝还返。到回渊处。遇水罗刹而捉其船。不能得前。众商人等。极大惊怖。皆共唱言。天神地神。日月诸神。谁能慈愍。济我厄也。有一大龟。背广一里。心生悲愍。来向船所。负载众人。即得渡海。时龟小睡。不识恩者。欲以大石打龟头杀。诸商人言。我等蒙龟济难活命。杀之不祥不识恩也。不识恩曰。我停饥急。谁问尔恩。辄便杀龟。而食其肉。即日夜中。有大群象。蹋杀众人。尔时大龟。我身是也。尔时不识恩者。提婆达多是。五百商人者。五百婆罗门出家学得道者是。我于往昔。济彼厄难。今复拔其生死之患。
二辅相诡媾缘第三十一
佛在王舍城。提婆达多。作种种因缘。欲得杀佛。然不能得。时南天竺国。有婆罗门来。善知咒术。和合毒药。提婆达多。于婆罗门所。即合毒药。以散佛上。风吹此药。反堕己头上。即便闷绝。躃地欲死。医不能治。阿难白佛言。世尊。提婆达多。被毒欲死。佛怜愍故。为说实语。我从菩萨成佛已来。于提婆达多。常生慈悲。无恶心者。提婆达多。毒自当灭。作是语已。毒即消灭。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达多。恒起恶心于如来所。如来云何犹故活之。佛言非但今日。恶心向我。过去亦尔。时问佛言。恶心于佛。其事云何。佛言过去之世。迦尸国中。有波罗奈城。有二辅相。一名斯那。二名恶意。斯那常顺法行。恶意恒作恶事。好为诡媾。而语王言。斯那欲作逆事。王即收闭。诸天善神。于虚空中。出声而言。如此贤人。实无过罪。云何拘系。诸龙尔时亦作是语。群臣人民亦作是语。王便放之。第二恶意。劫王库藏。着斯那舍。王亦不信。而语之言。汝憎嫉于彼。横作此事王言捉此恶意。付与斯那。仰使断之。斯那。即教恶意。向王忏悔。恶意自知有罪。便走向毗提醯王所。作一宝箧。盛二恶蛇。见毒具足。令毗提醯王。遣使送与彼国。国王并及斯那。二人共看。莫示余人。王见宝箧。极以严饰。心大欢喜。即唤斯那。欲共发看。斯那答言。远来之物。不得自看。远来果食。不得即食。何以故。彼有恶人。或能以恶来见中伤。王言我必欲看。殷勤三谏。王不用语。复白王言。不用臣语。王自看之。臣不能看。王即发看。两眼盲冥。不见于物。斯那忧苦。愁悴欲死。遣人四出。遍历诸国。远觅良药。既得好药。以治王眼。平复如故。尔时王者。舍利弗是也。尔时斯那。我身是也。尔时恶意。提婆达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