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道地经

  其有修行者  神足飞如天
  观身诸骨节  毛孔皆为空
  已离不计吾  专念想乐空
  如大称量物  举身亦如是
  其修行者。习行如是便得成就。初举身时去地如虮。转如胡麻稍如大豆遂复如枣。习举如此至于梵天。乃到净居诸天之宫。通彻须弥无所拘碍。入地无间出而无孔。游于空中坐卧行住。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水身下出火。从诸毛孔现若干光。五色之耀如日明照。能变一身以为无数。化作牛马龙象骡驴骆驼虎狼师子无所不现。发意之顷普游佛界旋则寻逮。是神足界通达之变。是神足者因四禅致。其四禅者因不净观数息致之。是故修行当念恶露数息思定。于是颂曰。
  因习学轻举  如风无挂碍
  身踊至梵天  悉观诸天宫
  飞行在虚空  如云无禁制
  入地如入水  在空如处地
  从身自出火  若如日光明
  身下雨其水  如月降霜露
  专精得神足  自在无所碍
  欲得扪梵天  自恣何况余
  欲至他方界  轻举即能到
  释掷金刚疾  往返亦如是
  自在而变化  能见无数形
  如释娱乐幻  乐神足亦然
  游于佛经甘露池  亦如大象入华泉
  总说其义如本教  故叹咏是致神足
数息品第二十三
  其威神耀如日光  德炎巍巍过天帝
  颜色端正如月满  消除众冥灭诸垢
  口说法言如甘露  出语姝妙叹十善
  笃信合俱归最尊  愿稽首佛无等伦
  观采诸经如入海  以获禅定无穿漏
  敢可计数佛弟子  是故稽首最胜安
  其修行者。自惟念言。何谓无漏至第一禅。何谓名之世尊弟子。若修行者在禅穿漏。当发是心。我得一禅故为穿漏。以穿漏行第一之禅。得生梵天在上福薄。命若尽者当堕地狱饿鬼畜生及在人间。计此之辈虽在梵天。谛视比丘不免恶道凡夫之类也。所以者何。未解脱故。于是颂曰。
  设使始学得漏禅  其修行穿如漏器
  虽生梵天当复还  如雨彩衣其色变
  譬如国王有一大臣而犯重事。先考治之五毒并至。却乃着械闭在深狱。令衣弊衣给以粗食草蓐为床。莫令家人得入相见。使房近厕臭秽之处。吏受教已即承王命考治如法。其人往时有小功夫施恩于王。王思念之遣告狱吏放出其人。恣之四月自在娱乐。与眷属俱而相劳贺。竟四月已还着狱中。于是颂曰。
  譬如有臣犯王法  王念故恩使出狱
  恣意所欲相娱乐  然后还闭着狱中
  狱吏受教如王敕告。其人得脱沐浴服饰。与诸群从俱出游观五欲自恣。虽相娱乐心退念之。今与群从五欲自恣。云何舍是当还就狱。三时叹息。当复考治着于弊衣粗食卧草与小人俱共止一处。何一痛哉。当为蚤虱蚊虻见食。在中可恶。夏则盛热冬则惨寒。鼠夜鸣走冥冥如漆。垢秽不净流血覆地。头发辽乱考治百千。或有劓耳而截鼻者。或断手足秽浊不净。若在冢间恼不可言。当与此辈瑕秽俱处。于是颂曰。
  竟夏四月其臣念  与亲爱俱而欢乐
  夏当还狱诸考治  遭厄之恼不可量
  当复更见诸罪系囚。其犯祸者作事不道而淫盗窃劫人男女。焚烧人家及诸谷积。以毒害人喜行轻慢。或杀男女及为屠牛。掠诸丘聚县邑城郭。念国家恶。当复见此五毒搒笞。手脚耳鼻为血所涂。或见斫头。疮痍裂坏脓血漏出。或被重考身体肿起。无数之蝇皆来着身。在地卧极若如鸿[革  者]。或新入狱。面目手足悉烂伤肿。煌煌燋悸愁不可言。住不敢动。或羸瘦而骨立。颜色丑陋譬如饿鬼。或久在狱。以气肥肿头乱爪长。或有在中日日望出。或有自念。我在狱中无有出期不复悒悒。其新来者或见绞杀或考或击。或口受辞或以结形。或与死人同一床褥。或牵出之卧着溷上。或行道地不大见考。于是颂曰。
  恶人甚众多  瑕秽可憎恶
  与愚而俱止  譬如与屠脍
  啼呻哭泪下  苦如鬼同家
  是大臣愁忧  何忍重入狱
  此诸罪囚在刑狱中。各各谈说国王盗贼。或说谷米饮食之属。华香伎乐男女之事。或说山海行故之事。或说他乐搏掩之事。或嗟叹王所积之行。或说王恶治国不政贼来攻伐如是失国。或言王崩当有新立而出大赦。夫人怀躯如是在产狱囚得脱。若城失火多所焚烧。狱门得开我等则脱。或共议言。若见瑞怪鸟鹊来鸣。倚狱门住狱户作声梦见上堂及上高山又入龙宫。堕莲花池乘舟渡海。自观不久免一切苦。于是颂曰。
  诸犯王法者  谈语自劝勉
  聚会心欢喜  希望得解脱
  如群牛投谷  堕厄井如是
  时大臣思此  无福人甚愁
  时臣思念。我当云何而复闻此盗贼言谈。或有相教。若狱吏问当作是答。极重考治不过二七日。体转狎习不复大患。假使取身段段解之。刀在顶上勿妄出言我犯斯过。莫说其处藏匿之家。勿牵引人某是伴党。或诱问者复莫信之。狱卒恐汝慎无为伏。若见考治勿得惊懅。于是颂曰。
  展转相劝勉  教人下辞法
  思念狱吏门  以何答其言
  大臣眷属俱  复念狱众苦
  习于诸五欲  而心怀忧恼
  狱囚相谓。卿等不见。人舍父母兄弟亲属。不惜身命远其本国。行于荆棘竹木丛树丘荒崄难。不顾其身入海求财。吾等不历勤劳之苦而致宝物。以是之故当忍考掠。令不失财使他人得。于是颂曰。
  贼劫他人财  所获非己有
  念当不惜命  失财更遭厄
  臣自念言。吾何忍见狱卒住前。叫嚾呼之而自说言。我以织女三星陂兰宿生属地狱王。二十九日夜中半生。卿不闻吾初堕地时。国有众患扰动不安兴诸怪变。空有崩音地为震动。东西望赤四方忽冥。雕鹫乌鹊孤狼野兽鸱枭在冢间生啖人肉。鬼神诸魅鸠桓溷鬼反足女神悉共欣悦。此狱卒生正为我等。假使长大多害男女从在狱冢间。我等当得死人血肉及脂髓脑。以为食饮。以是之故吾等护子令寿命长。我初生时以有此救故不畏人。于是颂曰。
  无有慈哀言刚急  其人无故怀怨结
  念狱卒言臣意悲  虽快娱乐忧此恼
  狱卒说言。吾有便手无所不搏无有比伦安有胜乎。吾身前后以此便手杀无央数男子女人。又断手足耳鼻及头。以手挑眼不用刀刃。住立诸囚擎博擽摨。粗弶悬头竹篾勉窟。在于榜床五毒治之。布缠其指油涂火烧。膏灌发上放火然之。草缠其身以火焚之。脔脔割体问其辞对。决口截唇剥其面皮。口嚼其指譬如啖菜。若鞭榜人竹杖革鞭。狱卒喜踊以针刺指。绳绞胁腹缠头木梢。于是颂曰。
  臣不念乐恐还狱  如是考治甚可畏
  狱卒数来说刑罪  有此忧者不为安
  狱卒又言。我无憎爱不喜游观听歌音声。设有死罪榜鼓兵围诣于都市。吾悉斩头。虽有勇猛军阵督将豪贵高尊。畏我便手犹碎象牙。刚强逆贼轻慢善人我皆绞颈。父母兄弟亲属涕泣求哀一时。吾不听之。又一子父嚾呼跳[跳-兆+梁]乃如虎鸣。吾折伏之令无有声。于是颂曰。
  臣与群从相娱乐  思念狱卒说罪刑
  譬如人饮淳清酒  或有醉喧又欢喜
  狱卒又言。吾有恶气。眼中毒出张目视人。胸裂头劈譬如冰裂。男女见我莫不怀懅。虽有人形作鬼魅行。在于狱户说是已竟便即还去。甫当更是众恼之患。虽在宫殿五欲自娱安以为乐。于是颂曰。
  如是之苦恼  不净瑕秽困
  谁当以欢欣  安隐无忧患
  如罪囚临死  求花戴着头
  从王得假然  当复还受榜
  其修行者自惟念言。从梵天还当归恶道。在胞胎中处熟藏上生藏之下。垢污不净五系所缚。于是颂曰。
  修行得漏禅  获此适中半
  则生在梵天  不能久常安
  心中念如是  命尽归恶道
  如人假出狱  限竟还受考
  譬如小儿捕得一雀执持令恼。以长缕系足放之飞去。自以为脱不复遭厄。欲诣果树清凉池水饮食自恣安隐无忧。缕遂竟尽牵之复还。续见捉恼如本无异。修行如是。自惟念言。虽至梵天当还欲界。勤苦如是。于是颂曰。
  譬如有雀绳系足  适飞缕尽牵复还
  修行如是上梵天  续还欲界不离苦
  修行自念。我身假使得无漏禅。尔乃脱于勤苦畏道。号曰佛子。所在饮食不为痴妄。以脱犹豫在于正道得第一禅。径可依怙入正见谛。于是颂曰。
  已得第一禅  无垢广在行
  犹终始难脱  当精进得道
  修行自念。观众善恶乃致一禅。本从骨锁而获之耳。其形无常苦空非身。因四事生。于是颂曰。
  其第一禅因身致  解四大成一心行
  无常苦空脱吾我  观如是者常精进
  修行思惟所用察心。其心之本亦复非常苦空非身。以四事成。皆从因缘转相牵引。而由祸福心想依之。形归无常苦空非我。从四事成。如我受斯五阴之体空无所有。十二因连去来今者亦复如是。欲界诸阴色界无色之界阴想若斯悉为羸弱。见三界空。其根本深及邪无正。震动然炽。睹无阴者皆为寂然。志在恬怕趣于无为。无他之念逮于泥洹。尔时心行和顺不刚修行。于是以见审谛便成阿那含。不复动还究竟解脱欲界之苦。于是颂曰。
  其心思想悉和顺  志所依倚因厥身
  了五阴本去来今  皆见空无谓圣贤
  修行自念。我身长夜为五阴盖臭处不净所见侵欺。譬如搏掩凶逆之子取瓶画之。中盛不净封结其口。以花散上以香熏之。与田家子。汝持此瓶至某园观。中盛石蜜及好美酒。住待吾等。我各归家办作供具相从饮食。坚持莫失顾卿劳价。田家子信抱瓶欢喜。心自念言。今当自恣饮食娱乐。至其园观不得令蝇而住其上。遂待经时过日中后。腹中饥渴怪之不来。忧戚难言。日欲向暮上树四望不见来者。下树复持须留众人遂至黄昏。心自念言。度城门闭众人不来。今此石蜜美酒画瓶已属我矣。当以卖之可自致富。先应尝视。便净澡手开发瓶口。则见瓶中皆盛不净。尔乃知之。诸博掩子定侵欺我。修行如是。已睹圣谛乃自晓了从久远来为是五阴所侵欺。于是颂曰。
  先死载众身  五阴所侵期
  常更历苦乐  谓有我人寿
  修行五乐欺  然后自见侵
  如人得画瓶  发之知不净
  譬如导师有饶财宝。为子迎妇。端正姝好无有不可。甚重爱敬不失其意。须臾相离自谓如终。尔时国中道路断绝。计十二年无有来者。后多贾客从远方至。住在比国休息未前。道师语子。卿往诣彼市买来还。子闻父教愁忧不乐如箭射心。语亲友言。卿不知我亲爱于妻。今父告我远离舍之。当行贾作。适闻是命我心仅裂。今吾当死自投于水若上高山自投深谷。于是颂曰。
  年少亲敬妇  爱欲甚炽盛
  思父之教命  志怀大忧戚
  心恼而欲死  云何离爱妻
  其子意甚痛  如捕山象靽
  亲友闻言即报之曰。所以生子典知家门。四向求财以供父母。假使不劳以何生活。设在天上尚不得安。况于人间耶。既闻父命得众人谏即悲泪出。两手椎胸便严发行。于是颂曰。
  亲友知识悉共谏  则受父教庄严行
  为欲所伤如被箭  心怀思妇甚恨恨
  心常念妇未曾离怀。往至买装即寻还国。行道欢喜今当见之如是不久也。朝暮思妇。适到家已问妇所在。于是颂曰。
  买作治生行往返  心常怀念所重妻
  已到家中先问之  吾妇今者为所在
  其妇念夫心怀愁忧。宿命薄祐稍得困疾命在呼吸。而体即生若干种疮脓血流出。得寒热病复得癫疾。水腹干竭上气体热面手足肿。无央数蝇皆着其身。披发羸瘦譬如饿鬼。卧在草蓐衣被弊坏。于是颂曰。
  其夫一心独所爱  宿命之殃而薄祐
  得无数疾卧着床  离于好座而在地
  于是夫入家问人吾妇所在。婢既惭愧泪出悲泣而报之曰。唯贤郎妇在某阁上。寻自上阁见之。色变未曾有也。此颜丑恶不可目睹。诸所爱欲恩情之意永尽无余。无丝发之乐。悉更患厌不欲复见。于是颂曰。
  观察颜色不贪乐  譬如尸死捐冢间
  羸瘦骨立无肌肉  如水没沙失色然
  其修行者亦复如是。患厌爱欲发污露观求致寂然。于是颂曰。
  其修行者已离欲  厌于五乐亦如是
  如人见妇病众疮  无央数疾卧着床
  何谓修行数息守意求于寂然。今当解说数息之法何谓数息。何谓为安。何谓为般。出息为安入息为般。随息出入而无他念。是谓数息出入。何谓修行数息守意能致寂然。数息守意有四事行无二瑕秽十六特胜。于是颂曰。
  其修行者欲求寂  当知安般出入息
  无有二瑕晓四事  当有奇特十六变
  何谓四事。一谓数息。二谓相随。三谓止观。四谓还净。于是颂曰。
  当以数息及相随  则观世间诸万物
  还净之行制其心  以四事宜而定意
  何谓二瑕。数息或长或短是为二瑕。捐是二事。于是颂曰。
  数息设长短  颠倒无次第
  是安般守意  弃捐无二瑕
  何谓十六特胜。数息长则知。息短亦知。息动身则知。息和释即知。遭喜悦则知。遇安则知。心所趣即知心。柔顺则知。心所觉即知。心欢喜则知心。伏即知。心解脱即知。见无常则知。若无欲则知。观寂然即知。见道趣即知。是为数息十六特胜。于是颂曰。
  别知数息之长短  能了喘息动身时
  和解其行而定体  欢悦如是所更乐
  晓安则为六  志行号曰七
  而令心和解  身行名曰八
  其意所觉了  因是得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