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此土著述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第五夜叉王。明无尽功德藏回向。主禅波罗蜜。以禅定守护一切众生心。令心不妄。得大功德藏故。夜叉者。此云苦活或名伺察。明以禅门守护伺察一切众生苦活心不妄。如法界品云。常勤守护众生。诸夜叉王。余十王是禅波罗蜜中十波罗蜜。以名下义随位配之。又毗沙门夜叉因主所管。得名毗沙门天王。领夜叉众。在须弥山北面。
第六毗楼博叉龙王。亦依所管得名毗楼博叉天王。主领龙众。在须弥山西。并富多那。此主热病鬼。此之龙王主随顺坚固回向。明般若波罗蜜门如龙游空能隐现降雨润众生故。以般若空慧自在有无。雨诸法雨。益众生故。以龙表之也。毗楼博叉者。具云毗路波呵迄叉。亦云杂语主。旧云丑目。新名毗者。种种也。路者色也。波呵迄叉者根也。以种种色庄严眼根。明以种种慧庄严诸见令无著。龙有五种。一象形。二蛇形。三马形。四鱼形。五虾蟆形。一善住龙王。为一切象形龙王。二难陀龙王。此云欢喜。为一切蛇形龙王。三阿那婆达多龙王。此云无热恼。亦名清凉。为一切马形龙王。此一个龙王远离诸龙三种过患。一热沙不堕其头。二不以蛇形行欲。三无金翅鸟畏。又更有一苦。以风吹宝衣露身生苦。唯此龙王得免斯恼。故曰清凉。依智论。此龙王是七住菩萨。如婆楼那龙王。此云水天。一切鱼形龙主。摩那苏婆帝龙王。亦名摩那斯。此云慈心。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亦名得意。又云摩那。云意高。以此龙有威德。故名为意高。为一切虾蟆形龙王。如四分律文中说。诸龙初生时。睡时。嗔时。行欲时。此时中不能变形。余时皆能变形。此约三乘中龙王。其事如此一乘中龙王。其德并是入不思议乘。佛果位中大菩萨等。为化众生故。遍于诸道普现其身。今于此会贺佛出兴。酬其本缘寄位表法。即如此经毗楼博叉龙王。得销灭一切诸龙趣炽然苦解脱。为明此位船若智慧之龙常游法空以种种语言设诸教网故。此是十回向中檀波罗蜜。娑竭罗龙王。此云盐海也。得一念中转自龙形示现无量众生身解脱门。明此是入生死成大悲戒报得愿力神通故。此十回向大体。成慈悲愿行。得愿力神通。云音妙幢龙王。得一切诸有趣中以清净音说佛无边名号海解脱门。此明忍招名誉。如获益分中广明。德叉迦龙王。此云能害于所害。为德叉是所害声。迦是能害声。言此龙嗔时。嘘视人畜皆致命终故。旧云多舌龙者。由多言故多舌。非是口中有多舌故。表进修中。此是第六般若波罗蜜门。善说多法故。故云多舌。托此龙寄位显法故。以下准上以名义配之。可知。已上十龙王。以十向中般若波罗蜜为体。表智慧游空雨法自在。
第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以鸠槃茶王主之。明此位菩萨成大悲遍入诸道乘慈利生。此是厌媚鬼神啖食精气。亦名冬瓜鬼。依正法念经说。其名字。如是恶众生菩萨亦皆随顺。是故名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乃至地狱悉皆遍入。此神是南方天王领二部众。一鸠槃茶。二薜荔鬼。此鸠槃茶阴囊大如冬瓜。若行乃擎置肩上。坐时而踞之而坐。法界品云。常勤除灭诸饿鬼趣。鸠槃茶王。明爱染贪求犹如饿鬼。大悲菩萨尽与随行断一切贪求故。
第八真如相回向。寄乾闼婆王以表法。此云寻香。有香气处以作娱乐而求其食。托事表真。如相位菩萨常以真如法界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无染之香。娱乐众生。令其爱乐。故下文云。皆于大法深生信解欢喜爱重勤修不倦。入法界品云。常令众生增长欢喜。乾闼婆王以法悦众生义故。于中十王明愿波罗蜜中十波罗蜜。此位智增随根设教。悦众生故令欢喜故。
第九无缚无著解脱回向。托事于月天子表力波罗蜜。以无缚无著法性虚空智慧。照烛众生净烦恼热。得法清凉故。于中十月天子。明力波罗蜜中十波罗蜜。随名下义配之可见。
第十入法界无量回向。以日天子托事表之。明十回向中智波罗蜜如日处空下临照万有。其位于上其功益下。像此位菩萨其智甚高其行弥下。彻至人天神鬼外道邪行畜生地狱。尽同其行。犹如日月其形在上其功在下。善恶俱照故。于中十日天子明智波罗蜜中十波罗蜜。一一随名义配之。常以智波罗蜜为体。已上十王配十回向中十波罗蜜竟。如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十地。一一位中波罗蜜。各随当位取意即得。一例取之。即不知其趣。如日月二位其形状及高下者。如俱舍论。月去地四万由旬。广四十由旬。以水精白银合为两面。回转相映故有亏盈。此论如是说者。未可为定依。但依经说者。为指南。依长阿含经。其月上有城。其城正方一千九百六十里。高下亦尔。二分天金作。一分琉璃作。以遥看似圆。天寿五百岁。子孙相袭一劫。日月相近光影相映即有亏盈。日广五十由旬。其城正方二千四十里。高下亦尔。其城纯金七宝莹饰。王坐二千里。寿命子孙同月天子。以风持故绕须弥山。日月天子总是四天王所摄。此上多依长阿含经说。如是日月天子。皆表十回向成大悲愿行之门。明悲智无依常以法空为体。随根普照无有所为。任无功之智日。称万有而成益。
第五从三十三天王以下。至大自在天王。于中有十大天王。明十地利生因果者。从初第一三十三天十大天王。托事表初欢喜地。分为四。一举天王名号。二寄位表法。三释名配行。四结数叹德。一举天王名号者。如经云。所论释迦因陀罗天王等十大天王名号是。二寄位表法者。寄托此天。表欢喜地菩萨得欢喜地时得法悦。心无有世间五欲等诸系着故。乐唯是法乐。以此义故。多欢喜多适悦。犹如世人创得生于忉利天上受天妙乐。又如升山顶至无相际身与空合。明此位菩萨从十住十行十回向习气之有为。而升此地之位法空之际。一分习气尽故。以须弥之顶忉利之天。寄表其位。令易解故。十住十行寄表如神。十回向位寄表如王。于此十地寄表如天。明进修渐渐惯习殊胜。以总别同异成坏门。三对六字义该。亦以十玄门该之。如是进修差别。总是一刹那中同异。皆不得如情所知。如理思之可见。又如仁王经云。习种铜轮二天下。银轮三天。性种性道种坚德转轮王七宝金轮四天下。初地菩萨忉利王。二地菩萨夜摩王。以次寄位配当。明福智殊胜不可以世间之乐为比也。以实而言。如菩萨悲智所摄周遍六道所生。不弃微流一切恶生之类。但以饶益故。法性自在故。寄表如天如王。自在之义。不欣世乐之所表也。如此华严经下文。初地菩萨多作阎浮提王。今十大天王。但为表法进修不离。一刹那间渐渐殊胜故。又此天名妙高天。其山在大海中。出水高八亿由旬。入水深八亿由旬。四宝合成。北面黄金。南面琉璃。西面水精。东面白银。形如腰鼓。上有四层级。四天王各随方所居四面。其山顶上四埵。埵别八天王。各有自部众。中顶帝释居。众宝所庄严。以是名妙高。亦名峰山。亦名忉利天。此云能主天。由帝释能为天主也。依主为名故。下有七重海。重别金山围。迦楼罗速飞七日方始达。金山有天居。皆四天王所摄。其上三十三天。所有天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广一由旬。重六铢。寿一千岁。一日一夜同此人间一百年。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已上依俱舍三法等经说。此天王有五种名。一名能主。一名释提桓因。一名憍尸迦。一名天帝释。一名因陀罗天。此名天主。具云释迦因陀罗。释迦者。此名百也。为先因百度设无遮斋得作天主。此配欢喜地中檀波罗蜜。已下十天王是檀波罗蜜中十波罗蜜。各随名义配之可见。其四段配文。如前可知。此位菩萨对治观行苦空无常世法非实皆从十二缘生本无体相。成于舍法身命财等。如是于诸佛法信顺修行。且治欲界粗悭吝业行檀波罗蜜。于十二缘生未善了知。六地菩萨方明十二缘法。作如炼真金数数入火喻。明对治悭障。
第二复有无量夜摩天王。托事表离垢地。为此天离地际故。依空而居有众妙乐也。象此位菩萨戒波罗蜜增胜有妙乐。以法身为戒体故。渐增进离前地世间系故。初地檀度为胜。此位上上十善净戒为胜。名为离垢地。须弥之顶界与人连。寄同世间。此位以空居。寄同出世间。故名离垢。初地喻炼真金。未云加药。但数数入火转转明净。此地炼金如加矾石转令明净。以戒为矾石。然金体无二。明以戒对治欲界中爱欲等粗障。但以法身大慈大悲大愿四摄四无量十波罗蜜三十七道品之法药。互相磨莹使令智悲自在故。夜摩天者。此云时分天也。为此天无日月天光自相照不分昼夜。但莲华开合知其昼夜时分故。此天身长二由旬。广二由旬。衣重三铢。寿二千岁。日月岁数与前天倍。此天王有十天众。即明此戒波罗蜜中十波罗蜜。各随位名义配之可知。此位修上上十善戒。治欲界现行粗惑习气。三地修九次第定。方无三界烦恼。生如来家。同如来性。
第三复有不可思议兜率天王。此托事表发光地。此名知足天。佛地论云。最后身菩萨于此教化。如璎珞本业经。十一地等觉地始名一生补处。方名最后身。配在第三禅。此知足天为最后身。菩萨在中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设法利生不可定也。前位明以上上十善净戒离欲界现行粗惑垢故。此位菩萨以九次第定净色界无色界并欲界心习。得出三界心作炼金喻。善巧炼之不失铢两。转转明净。以九次第定炼之。以法眼观之。以行和之。无亏。本法但转明净。欲界修定以治欲障。上界修慧以治定障。如是对治。即如六地菩萨位。在色界初禅修十二缘观。用治定障。随顺法行。方便利生无所染着。名发光地。以忍波罗蜜为体。于中十大天王。是忍波罗蜜中十波罗蜜。此天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广四由旬。寿四千岁。日月岁数皆与前天倍。此知足天当修三法得生其中。所谓戒定慧。若但修戒施即生余天。皆有放逸。若一乘法中其事不尔。以智遍周以为天体故。
第四化乐天王。托事表焰慧地菩萨。以三十七助道品观以舍为体。以本愿故。法如是故。不舍教化一切众生。以三十七助道观门。庄严慧业。将用化利一切众生以为自乐。像此天处常以变化以悦自乐。亦名乐变化天。心外无境从心变故。表此位菩萨从初发心住已法空现前心外无境为进修故。以三十七品助道法门。对治此天及三界邪见等障。炼磨心地。用严慧业。使令明净。将用教化一切众生。以为自乐故名焰慧地也。如菩萨璎珞经云。欢喜地菩萨名为逆流。离垢地名为道流。三地名为入流。四地须陀洹。五地斯陀含。六地阿那含。七地阿罗汉。八地变化生死。九地是智慧妙善地。十地是法云地。又璎珞经云。十住菩萨入法流水任运至佛。如此华严经。十住十行十向十地十一地。五位之中。一一各有十重佛果。普贤行为因。十信位心。便信自心分别之性为不动智佛无碍智佛等十个佛果。总为自心之智。方名信心。如是和会多诸同异。随信解别亲疏不等。但依当部进修行门。皆以总别同异成坏门该通圆融。皆不离刹那际。即义通也。若延促时取解即违法界之道理。此天王众有十天王。皆是精进波罗蜜中十波罗蜜。各各随名义配之可见。常以精进波罗蜜为体。此位作炼真金作庄严具喻。精进明修三十七助道之观对治三界邪业习故。此天身长八由旬。衣长十六由旬。广八由旬。寿八千岁。日月岁数与前天倍。衣重一铢。食甘露味。叹德余门如前可解。
第五复有无数他化自在天王。托事表难胜地。为此天在欲界顶。明菩萨欲境难超故。故曰难胜地。明五地以来菩萨于五欲境界未得全自在故。但为观照诸波罗蜜修行力故不没其中。未同八地无功法流自在故。此位菩萨修十谛观。以治三界染净惑障余习故。得工巧明门。五明方现。此天处。若不如是修十谛观治之。便为魔境。三界染净业习不能自在故曰难胜地。此位菩萨常以禅波罗蜜。以为观体。魔王波旬居此天中修十谛观。即为菩萨位。不修观者是魔眷属。又此天名他化自在。以他变化以为自乐。像此位菩萨常教化众生令他得乐以为己乐。此作车磲磨金喻。明以十谛观为车磲。于中十大天王。明禅波罗蜜中十波罗蜜。以名下之义配之可见。此天身长十六由旬。衣长三十二由旬。寿命岁月悉与前倍。
第六复有不可思数大梵天王。明现前地。以十二缘生观。得寂灭神通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智慧增明除其初禅乐静迷真障。明在欲界修定。如三地菩萨是也。在禅界修慧。心胜处即以法治之不令障真。无依之性故。常处三界不在其中也。名尸弃天王。此依新翻旧为梵摩。此云清洁寂静。以初禅是色界无女人生无欲界染故。依佛地论云。离欲寂静故名梵身。又依长阿含云。梵众中以梵音语故。故名为梵。又尸弃者。或云持髻。或云蠡髻。或云火顶。以火灾至此天故。修得初禅者得生此天。此天王梵众中发大梵音。诸天各自谓言。唯共我语。于大千界最得自在。颜如童子。身如白银色。长半由旬。衣如金色。无男女形。禅悦为食。寿命一劫。此依长阿含经说。此位作毗琉璃宝磨真金转转明净喻。明十种逆顺缘生得十空定门。为毗琉璃宝也。毗之云光明。此位菩萨以十种十二缘生观及十空三昧。表以十二缘观如明净琉璃用磨智慧转转明净。观无明成根本智更令明净。于中有十大梵王。明般若波罗蜜中十波罗蜜。各各以名下义如前配之可解。此第六地六住等。总明出三界业现前寂灭神明三空自在。如十住中。以海幢比丘表之。如十地第六地。以夜神名守护一切城增长胜力是也。总如善财善知识表之。第七地明入缠同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