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阿含部
- 增壹阿含经
增壹阿含经
不兰、阿夷耑,尼揵梵弟子,
斯等不可依,不能有所济。
今日极清明,月满无瑕秽,
今问耆婆伽,应往问谁义?”
是时,耆婆伽复以偈报王曰:
“闻其柔软音,得脱摩竭鱼,
惟愿时诣佛,永处无畏境。”
时,王复以偈报曰:
“我昔所施行,于佛无益事,
害彼真佛子,名曰频婆娑。
今极怀羞耻,无颜见世尊,
汝今云何说,使吾往见之?”
是时,耆婆伽复以偈报王曰:
“诸佛无彼此,诸结永已除,
平等无二心,此是佛法义。
设以栴檀香,以涂右手者,
执刀断左手,心不起增减。
如愍罗云子,一息更无二,
持心向提婆,怨亲无有异。
惟愿大王屈,往觐如来颜,
当断其狐疑,勿足有留滞。”
是时,王阿阇世告耆婆伽王子曰:“汝今速严驾五百牙象,五百牸象,燃五百灯。”
耆婆伽对曰:“如是,大王。”是时,耆婆伽王子即时严驾千象,及燃五百灯,前白王言:“严驾已办,王知是时。”
尔时,王阿阇世将诸营从,往诣梨园中,中路便怀恐怖,衣毛皆竖,还顾谓耆婆伽王子曰:“吾今将非为汝所误乎?将非持吾与怨家耶?”
耆婆伽白王:“实无此理!惟愿大王小复前进,今如来去此不远!”
时,王阿阇世意犹怀恐,重告耆婆伽曰:“将非为汝所惑?又闻如来将千二百五十弟子,今不闻其声?”
耆婆伽报曰:“如来弟子恒入三昧,无有乱想。惟愿大王小复前进!”
阿阇世王即下车,步入门,至讲堂前,默然而立,观察诸圣众,还顾谓耆婆伽曰:“如来今在何处?”尔时,一切圣众尽入炎光三昧,照彼讲堂,靡不周遍。
是时,耆婆伽即时长跪,伸右手指示如来言:“此是如来,最在中央,如日披云。”
是时,王阿阇世语耆婆伽曰:“甚奇!甚持!今此圣众心定乃尔。复以何缘有此光明?”
耆婆伽白王:“三昧之力故放光明耳!”
王复告曰:“如我今日观察圣众,极为寂然,使我优陀耶太子亦当如是寂然无为。”时,王阿阇世叉手,自称说曰:“惟愿世尊当见观察!”
世尊告曰:“善来!大王。”王闻如来音响,极怀欢喜:“如来乃见称说王号。”
时,王阿阇世即至佛所,五体投地,以两手著如来足上,而自称说:“惟愿世尊当见垂愍,受其悔过!父王无罪而取害之,惟愿受悔,后更不犯,自改往修来。”
世尊告曰:“今正是时,宜时悔过,无令有失。夫人处世,有过能自改者,斯名上人,于我法中,极为广大,宜时忏悔。”是时,王礼如来足已,住一面坐。
时,王白佛言:“惟愿欲有所问,如来听者,乃敢问耳!”
佛告王曰:“有疑难者,宜时问之。”
王白佛言:“于现世造福,得受现报不乎?”
佛告王曰:“古昔已来颇以此义,曾问人乎?”
王白佛言:“我昔曾以此义而问他人,亦问不兰迦叶:‘云何,不兰迦叶,现世作福得受现报乎?’不兰迦叶报我言:‘无福、无施,无今世、后世善恶之报,世无阿罗汉等成就者。’当我尔时,问此受果之报,彼报曰:‘无也。’如有人问以瓜义,报以柰理,今此迦叶亦复如是。时,我作是念:‘此梵志已不解义,豪族王种所问之义,此人方便引余事报。’时我,世尊,我即欲断其头,即不受其语,寻发遣之。
“时,我复至阿夷耑所,而问此义。阿夷耑报我言:‘若于江左杀害众生,作罪无量,亦无有罪,亦无恶果之报。’时我,世尊,复作是念:‘我今问现世受报之义,此人乃持杀害报吾;犹如有人问梨之义,以柰报之。’即舍之去。
“复至瞿耶楼所,而问此义。彼人报我曰:‘于江右边造诸功德,不可称计,于中亦无善之报。’我尔时复作是念:‘吾今所问义者,竟不报其理。’复舍之去。
“复往至波休迦栴所,而问斯义。彼人报曰:‘唯有一人出世,一人死,一人往返受其苦乐。’时我复作是念:‘我今所问现世之报,乃将生死来相答。’复舍之去。
“往问先毗卢持如此之义。彼人报我言:‘过去者已灭,更不复生;当来未至,亦复不有;现在不住,住者即变易。’时我复作是念:‘我今所问现世之报,乃持三世相酬,此非正理。’即复舍去。
“至尼揵子所,而问此义:‘云何,尼揵子,颇有现世作福得受现世报也?’彼报我言:‘无因无缘,众生结缚;亦无有因,亦无有缘,众生著结缚;无因无缘,众生清净。’时我复作是念:‘此梵志等斯是愚惑,不别真伪,犹盲无目,所问之义,竟不相报。’如似弄转轮圣王种,寻复舍之去。今我,世尊,故问其义,现世作福现受报也?惟愿世尊演说其义!”
尔时,世尊告曰:“大王,我今问汝义,随所乐报之。大王,颇有典酒、厨宰,赏护物左右使人乎?”
王白佛言:“唯然,有之。”
“设彼使人执劳经久,复当赏遗不乎?”
王白佛言:“随功叙用,不令有怨。”
佛告王曰:“以此方便,知现世作福得受现报。云何,大王,既处高位,恤民以礼,当复赏遗不乎?”
王白佛言:“唯然,世尊,食共同甘,并命不恨。”
佛告王曰:“当以此方便,知昔日出处极卑,渐渐积功,与王同欢。以是之故,现世作福得受现报。”
佛告王曰:“彼有劳之人,经历年岁,来白王言:‘我等功劳已立,王所明知,欲从王求意所愿。’王当以与不乎?”
王白佛言:“随彼所愿而不违之。”
佛告王曰:“彼有劳之人,欲得辞王,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修清净行,王听不乎?”
王白佛言:“唯然,听之。”
佛告王曰:“设王见彼剃除须发,出家学道,在我左右,王欲何所施为?”
王白佛言:“承事供养,随时礼拜。”
佛告王曰:“以此方便,知现作福得受现报。设彼有劳之人,持戒完具,无有所犯,王欲何所施行?”
王白佛言:“尽其形寿供给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不使缺减。”
佛告王曰:“以此方便,知现身作福得受现报。设复彼人已作沙门,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己身作证而自游化: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王欲何为?”
王白佛言:“我当尽形寿,承事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不令有乏。”
佛告王曰:“当以此方便,知现世作福得受现报。设复彼人尽其形寿,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者,王欲何所施设?”
王白佛言:“当于四道头起大神寺,兼以香华供养,悬缯幡盖,承事礼敬。所以然者?彼是天身,非为人身。”
佛告王曰:“当以此方便,知现世作福得受现报。”
王白佛言:“我今以此譬喻于中受解,今日世尊重演其义,自今已后信受其义,惟愿世尊受为弟子!自归于佛、法、比丘僧,今复忏悔:如愚、如惑,父王无过而取害之!今以身命自归,惟愿世尊除其罪愆,演其妙法,长夜无为,如我自知所作罪报,无有善本。”
佛告王曰:“世有二种人无罪而命终,如屈伸臂顷,得生天上。云何为二?一者、不造罪本而修其善,二者、为罪改其所造。是谓二人而取命终生于天上,亦无留滞。”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人作极恶行,悔过转微薄,
日悔无懈息,罪根永已拔。
“是故,大王,当以法治化,莫以非法。夫以法治化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彼已命终,名誉远布,周闻四方,后人共传:‘昔日有王,正法治化,无有阿曲。’人以称传,彼人所生之处,增寿益算,无有中夭。是故,大王,当发欢喜之心,向三尊:佛、法、圣众。如是,大王,当作是学!”
尔时,阿阇世王即从座起,头面礼佛足,便退而去。王去不远,佛告诸比丘:“今此阿阇世王不取父王害者,今日应得初沙门果证,在四双八辈之中,亦复得贤圣八品道,除去八爱,超越八难。虽尔,今犹获大幸,得无根之信。是故,比丘,为罪之人,当来方便,成无根之信。我优婆塞中得无根信者,所谓阿阇世是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世八法随世回转。云何为八?一者、利,二者、衰,三者、毁,四者、誉,五者、称,六者、讥,七者、苦,八者、乐。是谓,比丘,有此八法随世回转。诸比丘,当求方便,除此八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来出现世间,又于世界成佛道,然不著世间八法,犹与周旋。犹如淤泥出生莲华,极为鲜洁,不著尘水,诸天所爱敬,见者心欢。如来亦复如是,由胞胎生,于中长养,得成佛身,亦如琉璃之宝、净水之珍,不为尘垢所染。如来亦复如是,亦生于世间,不为世间八法所染著。是故,比丘,当勤精进,修行八法。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八种之人,流转生死,不住生死。云何为八?趣须陀洹、得须陀洹、趣斯陀含、得斯陀含、趣阿那含、得阿那含、趣阿罗汉、得阿罗汉。是谓,比丘,有此八人流转生死,不住生死。是故,比丘,求其方便,度生死之难,勿住生死。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马血、斋、难陀,提婆达、船筏,
牧牛、无根信,世法、善、八人。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众生居品第四十四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九众生居处,是众生所居之处。云何为九?或有众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所谓天及人也;或有众生,若干种身一想,所谓梵迦夷天,最初出现也;或有众生,一身若干想,所谓光音天也;或有众生,一身一想,所谓遍净天也;或有众生无量空,所谓空处天也;或有众生无量识,识处天也;或有众生不用处,所谓不用处天也;或有众生有想无想,有想无想处天也;诸所生之处名为九也。是谓,比丘,九众生居处,群萌之类,曾居、已居、当居。是故,比丘,当求方便,离此九处。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嚫愿有九种之德,汝等善思念之!吾今当敷演其义。”是时,诸比丘受佛教诫。
佛告比丘:“彼云何名为嚫愿九种之德?比丘当知:檀越施主成就三法,所施之物亦成就三法,受物之人亦成就三法。彼檀越施主云何成就三法?于是,檀越施主信成就、誓愿成就,亦不杀生,是谓檀越施主成就此三法。所施之物云何成就此三法?于是,施物色成就、香成就、味成就,是谓施物三事成就。云何受物之人成就三事?于是,受物之人戒成就、智慧成就、三昧成就,是谓受施之人成就三法。如是,达嚫成就此九法,获大果报,至甘露灭尽之处。夫为施主欲求其福者,当求方便,成就此九法。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为成就九法。云何为九?强颜、耐辱、贪心、悭著、心念不舍离、健忘、少睡、隐匿淫泆、亦无返复为九。是谓,比丘,为成就此九法。
“恶比丘亦复成就九法。云何为九?于是,恶比丘强颜、耐辱、贪心、悭著、健忘、少睡、淫泆隐匿、亦无返复、念不舍离为九。
“云何恶比丘强颜?于是,恶比丘不应求者而求之,违沙门之行,如是比丘名为强颜。
“云何恶比丘耐辱?于是,恶比丘在诸贤善比丘所,自称叹说,毁呰他人,如是比丘名为耐辱。
“云何比丘生贪心?于是,比丘见他财物皆生贪心,此名为贪也。
“云何比丘悭著?于是,比丘所得衣钵不与人共,恒自藏举,如是名为悭著。
“云何比丘健忘?于是,恶比丘恒多漏失妙善之言,亦不思惟方便,论说国事兵战之法,如是恶比丘成就此健忘。
“云何恶比丘少于睡眠?于是,恶比丘所应思惟法而不思惟,如是恶比丘少于睡眠。
“云何恶比丘匿处淫泆?于是,恶比丘所为隐匿,不向人说,我今行淫勿令人知,如是比丘所隐匿淫泆。
“云何恶比丘无返复?于是,恶比丘无恭敬之心,不奉事师长、尊敬贵重之人,如是恶比丘无有返复。”
“若恶比丘成就此九法,念不舍离者,终不成道果。是故,比丘,诸恶之法念当舍之。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孔雀鸟成就九法。云何为九?于是,孔雀鸟颜貌端正,音响清彻,行步庠序,知时而行,饮食知节,常念知足,念不分散,少于睡眠,亦复少欲,知于返复。是谓,比丘,孔雀之鸟成就此九法。
“贤哲比丘亦复成就九法。云何为九?于是,贤善比丘颜貌端正,音响清彻,行步庠序,知时而行,饮食知节,常念知足,念不分散,少于睡眠,亦复少欲,知于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