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阿含部
- 增壹阿含经
增壹阿含经
婆罗门白佛言:“何等之人不修梵行,不具足清净行?”
世尊告曰:“若有人俱会者,此名非梵行。”
婆罗门白佛言:“何等之人漏行不具足?”
世尊告曰:“若有人与女人交接,或手足相触,戢在心怀而不忘失。是谓,梵志,行不具足,漏诸淫泆,与淫、怒、痴共相应。
“复次,梵志,或与女人共相调戏,言语相加。是谓,梵志,此人行不全具,漏淫、怒、痴,梵行不具足修清净行。
“复次,梵志,若有女人恶眼相视而不移转,于中便起淫、怒、痴想,生诸乱念。是谓,梵志,此人梵行不净,不修梵行。
“复次,梵志,若复有人远闻,或闻哭声,或闻笑声,于中起淫、怒、痴,起诸乱想。是谓,梵志,此人不清净修梵行,与淫、怒、痴共相应,行不全具。
“复次,梵志,若有人曾见女人,后更生想,忆其头目,于中生想;在屏闲之处,生淫、怒、痴,与恶行相应。是谓,梵志,此人不修梵行。”
是时,生漏梵志白世尊言:“甚奇!甚特!此沙门瞿昙亦知梵行,亦知不梵行;亦知漏行,亦知不漏行。所以然者?我今亦生此念:‘诸有人民与女人手足相加,起诸乱想。’我时便生此念:‘此人行不清净,与淫、怒、痴共相应。第一更乐者,女人是也。第一可欲者,所谓眼眼相视,然彼女人或语、或笑,系缀男子,或共言语而系缀男子。’是时,我便生此念:‘此六人尽行不清净行。如来今日所说甚过,犹如盲者得目,迷者见路,愚者闻道,有目之人见色,如来说法亦复如是。我今自归佛、法、众,自今之后不复杀生,惟愿受为优婆塞!’”
尔时,生漏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毗舍离城外林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尊者马师到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是时,萨遮尼揵子遥见马师来,即往语马师曰:“汝师说何等义?有何教训?以何教诫向弟子说法乎?”
马师报曰:“梵志,色者无常,无常者即是苦,苦者即是无我,无我者即是空也,空者彼不我有,我非彼有。如是者智人之所学也。痛、想、行、识无常,此五盛阴无常,无常者即是苦,苦者即是无我,无我者即是空,空者彼非我有,我非彼有。卿欲知者,我师教诫其义如是,与诸弟子说如是义。”
是时,尼揵子以两手掩耳,而作是言:“止!止!马师,我不乐闻此语。设瞿昙沙门有此教者,我实不乐闻。所以然者?如我义者色者是常,沙门义者无常。何日当见沙门瞿昙与共论议?当除沙门瞿昙颠倒之心。”
尔时,毗舍离城五百童子集在一处,欲有所论。是时,尼揵子往至五百童子所,语童子曰:“汝等皆来,共至沙门瞿昙所。所以然者?意欲与彼沙门瞿昙共论,使彼沙门得见正谛之道。沙门所说者色者无常,如我义者色者是常。犹如力士手执长毛之羊,随意将东西,亦无疑难;我今亦复如是,与彼沙门瞿昙论议,随我捉舍而无疑难。犹如猛象凶暴而有六牙,在深水中戏,亦无所难;我今亦复如是,与彼论议亦无疑难。犹如两健丈夫而捉一劣者,在火上炙,随意转侧,亦无疑难;我今与彼论义亦无疑难。我论议中尚能害象,何况人乎!亦能使象东、西、南、北,岂不如人乎?今此讲堂梁柱无情之物,尚能使移转,何况与人共论能胜!我使彼血从面孔出而命终。”
其中或有童子而作是言:“尼揵子终不能与沙门论议,但恐沙门瞿昙与尼揵子论议耳!”或有作是说:“沙门不与尼揵子论议,尼揵子能与沙门共论议。”是时,尼揵子便作是念:“设令沙门瞿昙所说,如马师比丘者,足得相畴;若更有义者,闻已当知。”
是时,尼揵子将五百童子,前后围绕,往至世尊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是时,尼揵子白世尊言:“云何,瞿昙,有何教诫?以何教诫训诸弟子?”
佛告尼揵子:“我之所说,色者无常,无常即是苦,苦者即是无我,无我者即是空,空者彼非我有,我非彼有;痛、想、行、识及五盛阴皆悉无常,无常即是苦,苦者无我,无我者是空,空者彼非我有,我非彼有,我之教诫其义如是。”
尼揵子报曰:“我不乐闻此义。所以然者?如我所解义,色者是常。”
世尊告曰:“汝今且专心意,思惟妙理,然后说之。”
尼揵子报曰:“我今所说色者是常,此五百童子其义亦尔。”
世尊告曰:“汝今所说色者是常,此五百童子其义亦尔。”
世尊告曰:“汝今以己之辩说之,何为引彼五百人乎?”
尼揵子报曰:“我今说色是常,沙门欲何等言论?”
世尊告曰:“我今说色者无常,亦复无我。权诈合数有此色者,亦无真实,无固、无牢,亦如雪抟,是磨灭之法,是变易之法。汝今方说色者是常,我还问汝,随意报我。云何,尼揵子,转轮圣王还于己国得自在不乎?又彼大王不应脱者而脱之,不应系者而系之,可得尔乎?”
尼揵子报曰:“此圣王有此自在之力,不应杀者能杀之,不应系者能系之。”
世尊告曰:“云何,尼揵子,转轮圣王当复老乎?头白、面皱、衣裳垢坌?”是时,尼揵子默然不报。世尊再三问之,彼亦再三默然不报。
是时,密迹金刚力士手执金刚之杵,在虚空中而告之曰:“汝今不报论者,于如来前破汝头作七分!”
尔时,世尊告尼揵子曰:“汝今观虚空中。”
是时,尼揵子仰观空中,见密迹金刚力士,又闻空中语:“设汝不报如来论者,当破汝头作七分!”见已惊恐,衣毛皆竖,白世尊言:“惟愿瞿昙当见救济,今更问论当畴对!”
世尊告曰:“云何,尼揵子,转轮圣王当复老乎?亦当头白、齿落、皮缓、面皱耶?”
尼揵子报曰:“沙门瞿昙,虽有此语,如我义者,色者是常。”
世尊告曰:“汝善思惟而后报之,前之与后义不相应。但具论圣王当复老乎?亦当头白、齿落、皮缓、面皱耶?”
尼揵子报曰:“转轮圣王许使老。”
世尊告曰:“转轮圣王常能于己国得自由,何以故不能却老、却病、却死?我不用老、病、死,我是常之,应欲使然者,其义可乎?”
是时,尼揵子默然不对,愁忧不乐,寂然不语。
是时,尼揵子身体汗出,汗污衣裳,亦彻坐处,乃至于地。世尊告曰:“尼揵子,汝在大众中而师子吼:‘汝等童子共我至瞿昙所,与共论议,当降伏,如捉长毛之羊,随意东西,而无疑难;亦如大象入深水中,随意自游,亦无所畏;亦如两健丈夫捉一劣者,在火上炙,随意转侧。’又复汝说:‘我常能论害大象,如此梁柱草木斯皆无情,与共论议能使屈伸低仰,亦能使腋下流汗。’”
尔时,世尊举三法衣,示尼揵子曰:“汝观如来腋无流汗,然汝今日返更有汗,乃彻乎地。”是时,尼揵子复默然不对。
尔时,有童子名头摩,集在彼众中。是时,头摩童子白世尊言:“我今堪任有所施行,亦欲所说。”
世尊告曰:“随意说之。”
头摩童子白佛言:“犹如去村落不远有好浴池,然彼浴池有虫饶脚。然村落人民,男女大小往至浴池所,而出此虫,各各以瓦石取此虫打之,伤破手脚,彼虫意欲还入水者,终无此事。此尼揵子亦复如是,初意猛盛,与如来共论,心怀妒意,兼抱骄慢。如来尽以除之,永无有余。此尼揵子更终不能重至如来所而共论议。”
是时,尼揵子语头摩童子曰:“汝今愚惑,不别真伪,亦不与汝共论,乃与沙门瞿昙共论。”是时,尼揵子白佛言:“唯问义理,当更说之。”
世尊告曰:“云何,尼揵子,转轮圣王欲使老、病、死不至,可得尔乎?彼圣大王果此愿耶?”
尼揵子报曰:“不果此愿也。”
“欲使有此色,欲使无此色,可果乎?”
尼揵子报曰:“不果也,瞿昙。”
世尊告曰:“云何,尼揵子,色者是常,为是无常?”
尼揵子报曰:“色者无常。”
“设复无常,为变易法,汝复见此是我,许我是彼有乎?”
对曰:“不也,瞿昙。”
“痛、想、行、识为是常,为是非常?”
对曰:“无常。”
世尊告曰:“设复无常,为变易之法,汝颇见有乎?”
对曰:“无也。”
世尊告曰:“此五盛阴是常、无常也?”
尼揵子报曰:“无常也。”
佛言:“设复无常,为变易法,汝颇见有乎?”
对曰:“无也。”
“云何,尼揵子,汝言是常,此理不与义相违乎?”
是时,尼揵子白世尊言:“我今愚痴,不别真谛,乃兴此怀,与瞿昙共论,言色是常。犹如猛兽师子遥见人来,有恐怖心乎?终无此事!今日如来亦复如是,无有毫厘。我今狂惑,未明深义,乃敢触娆。沙门瞿昙所说过多,犹如盲者得眼,聋者彻听,迷者见路,无目者见色。沙门瞿昙亦复如是,无数方便而为说法。我今自归沙门瞿昙、法、比丘僧,自今已后尽形寿,听为优婆塞,不复杀生。惟愿瞿昙及比丘僧,当受我请!欲饭佛及比丘僧。”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是时,尼揵子见世尊默然受请,即从座起,绕佛三匝,头面礼足而去,往诣毗舍离童子所;到已,语童子曰:“汝等所应供养我具,当以时给我,莫以非时。我今请沙门瞿昙及比丘僧,明当饭之。”
是时,诸童子各办饮食之具,持用与之。是时,尼揵子即以其夜,办种种甘馔饮食,敷好坐具,而白:“时到,今正是时,惟愿屈神!”
是时,世尊到时,著衣持钵,将诸比丘僧入毗舍离,往至尼揵子家,到已就座,及比丘僧各次第坐。是时,尼揵子已见佛、比丘僧坐定,自手斟酌,行种种饮食,见佛、比丘僧食讫,行清净水,便取一小座,在如来前坐,欲得闻法。
尔时,世尊渐与说妙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恶,淫不净行,出要为乐。尔时,世尊已见尼揵子心开意解,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集、尽、道,尽与彼尼揵子说之。是时,尼揵子即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是时,世尊便说此偈:
“祠祀火为上,诗书颂为首,
人中王为最,众流海为源,
星中月为明,光明日最胜。
上下及四方,诸地所出物,
天及人民类,佛为无上尊。
欲求其德者,三佛为最上。”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即从座起而去。是时,尼揵子五百弟子闻师受佛教化,闻已,各各自相谓言:“我等大师,云何师宗瞿昙?”是时,诸弟子出毗舍离城,在中道立。是时,尼揵子欲至佛所听法。是时,世尊与尼揵子说法,助令欢喜。尼揵子闻法已,即从座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是时,尼揵子弟子遥见师来,各各自相谓言:“此沙门瞿昙弟子今著道来,各各取瓦石而打杀之。”
时,诸童子闻尼揵子为弟子所杀,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诸童子白世尊言:“如来所可教化尼揵子者,今为弟子所杀。今已命终,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彼是有德之人,四谛具足,三结使灭,成须陀洹,必尽苦际。今日命终,生三十三天,彼见弥勒佛已,当尽苦际。此是其义,当念修行。”
尔时,诸童子白世尊言:“甚奇!甚特!此尼揵子至世尊所,捔论议。还以己论而自缚,来受如来化。夫见如来者终无虚妄!犹如有人入海取宝,必有所克获,终不空还;此亦如是,其有众生至如来所者,要得法宝,终不空还。”
尔时,世尊与诸童子说微妙法,使令欢喜。尔时,诸童子从佛闻法已,即从座起,绕佛三匝,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诸童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力品第三十八之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凡常之力。云何为六?小儿以啼为力,欲有所说,要当先啼;女人以瞋恚为力,依瞋恚已,然后所说;沙门、婆罗门以忍为力,常念下下于人,然后自陈;国王以骄傲为力,以此豪势而自陈说;然阿罗汉以专精为力,而自陈说;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为力弘益众生。是谓,比丘,有此六凡常之力。是故,比丘,常念修行此大慈悲。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已思惟、广布无常想,尽断欲界爱,色界、无色界爱,亦断无明、骄慢。犹如以火烧焚草木,永尽无余,亦无遗迹;此亦如是,若修无常想,尽断欲爱、色爱、无色爱、无明、骄慢,永无有余。所以然者?比丘,当修无常想时,而无欲心。彼以无欲心,便能分别法,思惟其义,无有愁、忧、苦、恼。彼以思惟法义,则无愚惑。
“设修行人若见有斗诤者,彼便作是念:‘此诸贤士不修无常想,不广布无常想,故致此斗讼耳!’彼以斗诤不观其义,以不观其义则有迷惑之心。彼以执此愚惑,而命终入三恶道:饿鬼、畜生、地狱中。
“是故,诸比丘,当修无常想,广布无常想,便无瞋恚、愚惑之想,亦能观法,亦观其义,若命终之后,生三善处:生天上、人中、涅槃之道。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摩竭国忧迦支江水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