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生经

佛说子命过经第十五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城中。有一异人。息男命过。父母爱重。无不欲念。视之无厌。以子之忧。狂乱失志。奔走门户中庭街路求子。愿来见我。当于何所得睹汝形。于时是人随其门路。出舍卫城。至祇树给孤独园。往诣佛所。默然立前。佛问其人。汝何以故。本制其心。今者诸根变没不常。憔悴羸极。其人白佛言。用为问我诸根变异。所以者何。独有一子。举家爱重。莫不敬爱。视之无厌。今以命过。以子之忧。而发狂痴。其心迷乱。开轩窗及门户求索子。愿来见我。何所求子。佛言。其人恩爱之着。别离则忧。啼泣悲哀。忧恼之患。合会有离。适有所爱。必致恼患。尔时其人。闻佛所语。心中忽然了世无常。三世如幻。即受佛戒。稽首而退。
佛说比丘各言志经第十六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越只音声丛树。与尊比丘俱。一切圣贤。诸通已达。皆悉耆年。其名曰贤者舍利弗。贤者大目连。贤者迦叶。贤者阿那律。贤者离越。贤者邠耨文陀弗。贤者须菩提。贤者迦旃延。贤者优波离。贤者离垢。贤者名闻。贤者牛齝。贤者罗云。贤者阿难。如是之比。大比丘众五百人。尔时贤者大目揵连。及大弟子。天欲向明。从坐起往诣贤者舍利弗所。时舍利弗遥见诸大弟子相随而来。适睹此已。至离越所。而谓之曰。离越。且观大圣众来。诸目连等。贤者离越。寻时往诣舍利弗所。手执凉扇。诣舍利弗所。所以者何。今日且当因舍利弗得闻讲法。与大弟子。一时同心。时舍利弗见大弟子。寻以劳贺贤者阿难。善来阿难。能自枉屈。为佛侍者。亲近世尊。宣圣明教。当问阿难。心所怀疑。音声丛树。为其乐乎。威神巍巍。华实茂盛。其香芬馥。柔软悦人。云何比丘在于音声丛树之间。而现雅德。阿难答曰。常以时节。修具足行。分别其议。成就微妙。净修梵行。多所发起。多所成就。至于博闻。晓了言教。心意开解。处于快见。为诸四辈。讲说经典。粗举要言。济诸旷野深谷之患。如是。舍利弗比丘。应在音声丛树之间。时舍利弗复问离越。卿意云何。贤者阿难所说辩慧。犹师子吼。今问离越。仁者睹此。音声丛树为快乐不。威神巍巍。华实茂盛。其香芬馥。柔软悦人。云何比丘。在于音声丛树之间。而现雅德。离越答曰。唯舍利弗。假使比丘。闲居燕坐。乐于独处。除去家想。而无爱欲。在于众人。而不放逸。不乐轻戏。憺怕定然。其心不乱。志在空行。如是。比丘。应在音声丛树之间。则现雅德。
  又舍利弗。复问贤者阿那律。卿意云何。在音声丛树。为快乐不。威神巍巍。华实茂盛。其香芬馥。柔软悦人。云何比丘。在于音声丛树。而现雅德。阿那律答曰。唯舍利弗。假使比丘。天眼彻视。道眼清净。睹于天人。三千大千佛之国土。普见无碍。譬如假喻。有眼之人。上高楼阁。从上视下。悉见所有人民行来出入进退。居止屋舍。如是舍利弗。比丘天眼睹见三界。无一挂碍。在于音声丛树之间。则现奇雅。舍利弗问大迦叶曰。卿意云何。在音声丛树。为快乐不。威神巍巍。华实茂盛。其香芬馥。柔软悦人。云何比丘。在于音声丛树。而现雅德。迦叶答曰。唯舍利弗。假使比丘。自处闲居。劝人闲居。自修贤圣。劝人贤圣。自服弊衣。劝人弊衣。自知止足。劝人止足。自身少求。劝人少求。自身寂然。劝人寂然。自身精进。劝人精进。自身制心。劝人制心。自身定意。劝人定意。自身专修。劝人专修。自身戒具三昧智慧解脱度知见慧。劝人亦然。自身教化。劝发众人。听采法义。开化说经。于法无厌。劝人亦然。如是。舍利弗。比丘在于音声丛树之间。则现奇雅。又舍利弗问大目揵连。卿意云何。在音声丛树。为快乐不。威神巍巍。华实茂盛。其香芬馥。柔软悦人。云何比丘。在于音声丛树。而现雅德。目连答曰。唯舍利弗。假使比丘。得大神足。威圣无量。普尊自由。于其神足。所念自在。于变化示现无央数形。能变一身。至不可计。则还合一。于此墙壁山薮溪谷。通过无碍。出无间。入无孔。入地复出。譬如入水。履水不溺。若行陆地。处于虚空。结加趺坐。若如飞鸟。身出光[火  僉]。如大火聚。身中出水。犹如流泉。其身不濡。今此日月。威神光光。照于天下。从地举手。扪摸日月。化大其身。至于梵天。如是。舍利弗。比丘在于音声丛树之间。则现奇雅。尔时目连问舍利弗曰。卿意云何。在音声丛树。为快乐不乎。威神巍巍。华实茂盛。其香芬馥。柔软悦人。云何比丘。在音声丛树。而现雅德。舍利弗答曰。假使比丘。制心自在。不随身教。自于其室。三昧正受。发意之顷。明旦日中。日冥定意。一心人定。夜半后夜。自由所行。常得自在。无所挂碍。譬如长者。若尊者子。净水洗沐。着新好衣。所有具足。无所少乏。随其所欲。欲得何衣。众宝璎珞。香花伎乐。明晨日中向夜。所欲止处。衣裳服饰。卧起床榻。悉得自在。如是。目连。制心不随乱意。明旦日中。闇冥人定。夜半后夜。随其所欲。禅定三昧。随其所观。皆得自在。比丘音声丛树。则现奇雅。
  尔时贤者舍利弗谓目揵连。贤者已说。吾等之类。盍各言志。随其辩才。各宣其意。宁可俱往诣佛大圣启说此事。如佛所说。吾当奉行。目连答曰。唯命是从。于是舍利弗前白世尊。我等之类。各演所知。今故启白。得其理不。于是世尊赞舍利弗贤者阿难。善哉善哉。阿难所说。所以者何。比丘博闻则持不忘。若有说法。初善中善竟善。分别其义。微妙具足。净修梵行。能分别此。如是像法。博闻普达。睹之自在。其心清净。降伏诸根。皆能晓了。则为四辈。粗略举要。演说经典。各令得所。善哉善哉。离越。若之所说。所以者何。假使比丘。在于闲居。其行寂然。其心清净。分别空无。善哉善哉。阿那律。尔之所说。所以者何。今卿天眼睹见三千大千佛国。如于高楼上察见在下。善哉善哉。迦旃延。尔之所说。所以者何。汝见四谛。无复狐疑。善哉善哉。须菩提。能解说空法。以空为本。善哉善哉。牛齝。尔之所说。所以者何。畏生死苦。乐于泥洹。善哉邠耨。分别经义。演说佛典。善哉善哉。优波离。分别罪福。奉修法律。善哉善哉。离垢。去三毒罪。得三脱门。善哉善哉。名闻。清修善德。并化众人。善哉善哉。罗云。守护禁戒。无所违犯。善哉善哉。大迦叶。乐在闲居。劝他闲居。以十二事。常自修身。亦劝他人。善哉善哉。目揵连。得大神足无量。大尊自在。分一为万。万还合一。能扪摸日月。身至梵天。善哉善哉。舍利弗。明旦日中。日入人定。夜半后夜。禅定三昧。常得自在。如长者子。沐浴着衣。以宝璎珞。昼夜三时。恣意所服。
  佛告诸比丘。汝等各说所知。皆快顺法。无所违错。复听吾言。云何比丘。在音声丛树。为快乐乎。威神巍巍。华实茂盛。其香芬馥。柔软悦人在音声树。而现雅德。于是比丘。明旦从其衣钵。入于聚落。若在异国。处在树下。于是明旦。着衣持钵。入彼国邑。若于聚落。护诸根门。分卫始竟。饭食毕讫。藏去衣钵。洗其手足。独坐燕处。结加趺坐。正身直形。安心在前。则观于世。一切无常。心自念言。假使吾身。漏尽意解。乃从坐起。辄如所言。诸漏不尽。不从坐起。比丘如是。在音声丛树。则现奇雅。于时世尊而说偈曰。
  博闻持法微妙最  分别经典解法义
  为无央数而讲说  有志闲居乐独处
  内自观身外劝化  执御乐禅身自行
  遵修世尊博闻教  有在燕处若树下
  其目清净无所著  蠲除身病四百四
  睹见众生若干种  燕处树间德如斯
  譬如师子由山居  独处闲居猗寂静
  止足解脱随类教  处在燕处德如斯
  若在天上及梵宫  若揵沓和及人间
  普能至彼无所碍  处在燕树德如斯
  净妙智慧普解人  心得自在诸根定
  一切知足弃诸恶  处在燕树德如斯
  如是上人说微妙  各各讲法随所知
  所演善哉顺上义  往诣世尊叙所说
  其天中天无废碍  音声如梵寂志尊
  其诸神通普平等  尊师应时开慧门
  彼时世尊曰除云  因此兴教听吾言
  如诸比丘所应行  燕处树间志奇雅
  贪诸微妙多少求  最胜分别其心行
  着衣持钵威仪则  其行如鸟游虚空
  其有能修如此妙  圣不兴嫉无怀害
  得至寂然去尘垢  处在燕树德如斯
  佛说如是。诸大弟子。天龙鬼神。阿须伦。闻经莫不欢喜。
佛说迦旃延无常经第十七
  闻如是。一时佛游阿和提国。尔时贤者迦旃延告诸比丘。诸贤者听。一切合会。皆当离别。虽复安隐。会致疾病。年少当老。虽复长寿。会当归死。如朝露花。日出即堕。世间无常。亦复如是。年少强健。不可常存。譬如日出照于天下。不久则没。如是。贤者。合会有别。人生有死。兴盛必衰。一切万物。皆归无常。坏败归尽。如树果熟。寻有堕忧。万物无常。亦复如是。合会有离。兴者必衰。譬如陶家作诸瓦器。生者熟者。无不坏败。如是。贤者。合会有离。兴者必衰。生者有死。恩爱离别。所求所慕。不得如意。尔时则有恶应变怪现矣。其病见前。诸相危熟。身得疾病。命转向尽。骨肉消减。已失安隐。得大困疾。懊恼叵言。体适困极。水浆不下。医药不治。神咒不行。假使解除无所复益。医见如是。寻退舍去。最后命尽。至于鞭[革  亢]。与于凶危。若使为变。命欲尽时。则有六痛。遭于苦毒。鞭[革  亢]之恼。众患普集。己所不欲。自然来至。转向抒气。或塞不通。但有出气。无有入气。出息亦极。入息亦极。诸脉欲断。失于好颜。卧起须人。人常饮饲。虽得医药糜粥含之。必复苦极。不能消化。欲捉虚空。白汗流出。声如雷鸣。恶露自出。身卧其上。归于贱处。命尽神去。载出野田。或火烧之。身体臭腐。无所识知。飞鸟所食。骨节支解。头项异处。连筋断节。消为灰土。一切无常。当是之时。身为所在。头足手脚。为何所处。初始死时。出在冢间。父母兄弟妻子皆共逐之。亲厚知识。亦复如是。啼哭愁忧。悲哀呼嗟。椎胸殟悯。葬埋已讫。各自还归。亦不能救。身独自当之。弃捐在地。犹如瓦石。不闻声香味。细滑亦不见。色及与五欲。无所识知。以是之故。知身无常。孝顺供养父母。恭敬沙门诸道士。布施持戒斋肃守禁修行。起住迎逆。稽首作礼。叉手自归。今诸贤者。谛省察此。当念无常、苦、空.非身。于是说偈曰。
  已见如此大恐惧  计求人身甚难得
  当行精进救头火  除诸勤苦立大安
  往古佛时值不闲  莫计吾我及放逸
  得无遇此无量苦  生死之患地狱酷
  志在爱欲无为恶  伏诸根本故说此
  无得念恶及诸想  得至寂然如坏贼
  无得念言是我所  于是无我亦无吾
  无得不尊自谓势  摄身诸事伏其心
  常当羞惭知身时  抒弃躯命无所著
  无得长夜在恶趣  慎莫为此遭是患
  勿复往至阎罗界  常当孝顺供二亲
  积累功德为后护  因是疾得贤圣路
  勿求众安而犯恶  无承邪教为卒暴
  观察此以常兴施  弃捐爱欲诸瑕秽
  然后当求于父母  妻子亲属及知友
  常承佛教不违命  将无不值就后世
  假使疾病求父母  妻子亲属及知友
  欲令救护不能得  功德智慧后世明
  贤者迦旃延。为诸比丘。说法如此。比丘欢喜。则时受教。
佛说和利长者问事经第十八
  闻如是。一时佛游那难国波和奈树间。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尔时和利长者往诣佛所。稽首足下。退坐一面。佛告长者。吾欲问汝。假使魔来。及魔官属。及无央数诸外异道。问以时答。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于是长者。与诸大众。受教而听。佛告长者。何谓大魁。长者白曰。唯然世尊。大魁有四。何谓为四。一曰地种。二曰水种。三曰火种。四曰风种。是曰四大魁。佛言。何谓地种。答曰。谓有五事。立坚强不柔粗[麩-夫+黃]。能往返者。佛言。善哉善哉。长者。能解彼诸地种。永不现不。长者答曰。唯然世尊。我身能知地种。灭没不可知。佛言。善哉。复问。何谓水种。答曰唯然。世尊。水有五事。津液通流。细滑微碎。无有形貌。犹如罗网遍至诸脉。佛言。善哉善哉。长者。汝乃能知水种灭没不知处时。答曰。唯然世尊。知归无常永不现也。佛告长者。何谓火种。长者答曰。温暖之类。能令人热。有所消化。而能焚烧。光[火  僉]之类。佛言。善哉长者。汝乃能知火种灭没不复现耶。答曰。能知无常归尽不现。佛告长者。何谓风种。长者答曰。风有五事。寒冷之类。轻飘駃疾。有所飘吹。出入得通。有诸响声。佛言。善哉善哉。尔乃能知风种。忽然没不复现耶。答曰。唯然世尊。能知风种自然归尽。佛言。善哉善哉。长者。世尊又问。岂不睹见其种寂声。答曰。唯然。知其种声平等如称。其四大魁。为何所处。答曰猗欲饮食恩爱。又问。其四大魁。为何所猗。答曰。展转相依。又问。为何所趣。答曰。趣色诸入。又问。诸入为何所归。答曰。归罪尘劳。又问。何因有罪尘劳。答曰。唯然世尊。其识及身。各自别异。而各离散。又问。命尽身坏。为何所趣。答曰。岂有所趣。身无心意。身识各别。又问。长者续以故识。归于所趣。更得异识耶。答曰。唯然世尊。不赍故识。归于所趣。不离故识。亦无异识。云何长者。见于法乎。譬如世尊眼识非常。耳识有异。不共合同。如是世尊。没生死。如是所见无厌。而以存命。佛言。善哉善哉长者。于今长者。一切所问。报答如应。审实不虚。宁是不实。答曰不实。所以者何。如大圣说。于是世间。所与不实。欲法悉虚。我念世尊。此世俗事。皆以虚立。未曾有法。佛言。善哉善哉。长者。假使有说世事皆虚。悉未曾有。则诸佛说。所以者何。世事悉虚。无有一实。于是世间皆未曾有。佛说如是。和利长者。受教欢喜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