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能引可爱尊重可意悦意摄受欢喜无违无诤一趣者,谓由此法能引可爱尊重可意悦意摄受欢喜无违无诤一趣。此中摄受,谓令和合。言一趣者,谓趣一境一味现前。如慈身业,慈语意业应知亦尔。
  以法获得如法利养者,云何以法获得如法利养?
  答:若诸利养不由矫妄而得,不由诡诈而得,不由现相而得,不由激发而得,不由以利求利而得,然受用时无罪生长,故名以法获得如法利养。
  下至鉢中所受饮食者,谓下至堕鉢中饮食,尚共受用,况余财物?
  于此利养与诸有智同梵行者,等共受用不别藏隐者,谓以法获得如法利养,是名于此利养,若苾刍苾刍尼,正学勤策勤策女,近事近事女,是名有智同梵行者,以法所得如法利养,应与有智同梵行者,等共受用不应各别藏隐受用。
  是名第四可喜法等,如前广说。
  诸所有戒者,云何名为诸所有戒?
  答:无漏身业语业,及命清净,一切皆名诸所有戒。
  无缺无隙无杂无秽者,谓于此戒恒随作恒随转,平等共作平等共转,故名无缺无隙,无杂无秽。
  言应供者,谓诸有情有贪嗔痴名为给使,若诸有情离贪嗔痴名为应供,应受给使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常供养故。
  言无执者,谓圣弟子于戒不起若取若执。
  善究竟者,谓于此戒善守善护至极究竟。
  善受取者,谓于此戒殷重恭敬。
  具足摄受诸有智者,称赞无毁者,谓诸佛及弟子名有智者,此诸智者皆共称赞,无诃毁者,由斯故说诸有智者称赞无毁。
  于如是戒与诸有智同梵行者等共受持无所藏隐者,云何名为于如是戒?
  答:谓平等戒,平等戒者,谓八圣道支中正语正业正命名平等戒。
  与诸有智同梵行者,谓解憍陈那等,皆名有智同梵行者。
  等共受持无所藏隐者,谓于此戒与诸有智同梵行者,共一义利共一所趣,彼此相似。
  是名第五可喜法等,如前广说。
  诸所有见者,云何名为诸所有见?
  答:若依出离远离所生善法,于诸法相诸简择极简择,乃至广说,如是名为诸所有见。
  是圣出离等,如前广说。
  于如是见与诸有智同梵行者等共修学无所藏隐者,云何名为于如是见?
  答:谓平等见。
  平等见者,谓八圣道支中正见名平等见,余如前说,如是亦名六和敬法。
  六通者,云何为六?
  一神境智证通,二天耳智证通,三他心智证通,四宿住智证通,五死生智证通,六漏尽智证通。
  云何神境智证通?
  答:领受示现种种神境,乃至广说,是名神境智证通。
  问:此中通者何所谓耶?
  答:于诸神境所有妙智。
  云何天耳智证通?
  答:以天耳闻种种音声,谓人声非人声远声近声等,是名天耳智证通。
  问:此中通者何所谓耶?
  答:于天耳境所有妙智。
  云何他心智证通?
  答:于他有情补特伽罗寻伺心等,皆如实知,谓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离贪心,如是,有嗔心离嗔心,有痴心离痴心,略心散心,下心举心,掉心不掉心,寂静心不寂静心,不定心定心,不修心修心,不解脱心解脱心,皆如实知,是名他心智证通。
  问:此中通者何所谓耶?
  答:于他心等所有妙智。
  云何宿住智证通?
  答:能随忆念过去无量诸宿住事,谓或一生,乃至广说,是名宿住智证通。
  问:此中通者何所谓耶?
  答:于诸宿住所有妙智。
  云何死生智证通?
  答:如明广说。
  云何漏尽智证通?
  答:亦如明广说。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十六六法品第七之二
  六顺明分想者,云何为六?
  答:一无常想,二无常苦想,三苦无我想,四厌食想,五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六死想,此中五想如成熟解脱想说。
  云何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答:世间谓五取蕴,即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有诸苾刍于五取蕴,以有思虑俱行作意审谛思惟,以有恐惧俱行作意审谛思惟,以不可乐俱行作意,审谛思惟,以不可喜俱行作意审谛思惟。彼于五取蕴如是思惟时,诸想等想,现前等想,已想当想,是名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问:何故名为顺明分想?
  答:明有三种,一无学宿住智证明,二无学死生智证明,三无学漏尽智证明,由前六想,令此三明未生者生已生者增长广大故,名顺明分想。
  六随念者,云何为六?
  答:一佛随念,二法随念,三僧随念,四戒随念,五舍随念,六天随念。
  云何佛随念?
  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有圣弟子于世尊所,以如是相随念诸佛:谓此世尊是如来阿罗汉,广说乃至佛薄伽梵。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诸佛,见为根本证智相应,诸念随念别念忆念,念性随念性别念性不忘性,不忘法性心明记性,是名佛随念。”
  云何法随念?
  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有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谓佛正法善说,乃至知者内证,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见为根本,证智相应广说如前,是名法随念。”
  云何僧随念?
  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有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诸僧:谓佛弟子具足妙行,广说乃至无止福田世所应供,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诸僧,见为根本证智相应,广说如前,是名僧随念。”
  云何戒随念?
  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有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自戒:谓此净戒无缺无隙,广说乃至诸有智者称赞无毁,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自戒,见为根本,证智相应,广说如前,是名戒随念。”
  云何舍随念?
  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有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自舍:谓我善得无染财利,我于悭垢所缚众中,能离悭垢心无染着,舒手惠施所有财物,弃舍财物心无所顾,分布施与心无偏党,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自舍,见为根本证智相应,广说如前,是名舍随念。”
  云何天随念?
  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有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诸天:谓有四大王众天,有三十三天,有夜摩天,有覩史多天,有乐变化天,有他化自在天,若有成就无倒信戒,闻舍慧者从此舍命得生彼天,我亦成就无倒信戒,闻舍慧善云何不得当生彼天?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诸天,见为根本,证智相应,诸念随念,别念忆念,念性随念性,别念性不忘性,不忘法性心明记性,是名天随念。”
  六无上法者,云何为六?
  一见无上,二闻无上,三利无上,四学无上,五行无上,六念无上。
  云何见无上?
  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如有一类补特伽罗,往观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或复往观若沙门若婆罗门,发起邪见邪见行者,我说彼类虽有所见非无所见,而是下贱本性异生非贤圣见;若有修植清净信爱,往观如来或佛弟子,我说彼类为无上见,能自利益能自安乐,能令自身安隐而住超越灾愁灭诸忧苦,疾能证得如理法要,是名见无上。”
  云何闻无上?
  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如有一类补特伽罗,往听象声马声车声步声螺声大小鼓声呼叫声歌舞声伎乐声,或复往听若沙门若婆罗门发起邪见邪见行者所说邪法,我说彼类,虽有所闻非无所闻,而是下贱本性异生非贤圣闻;若有修植清净信爱,往听如来或佛弟子所说正法,我说彼类为无上闻,能自利益,广说乃至疾能证得如理法要,是名闻无上。”
  云何利无上?
  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如有一类补特伽罗,或得妻子或得珍财,或得诸谷,或行亲友,或于沙门若婆罗门,发起邪见邪见行者得深信乐,我说彼类,虽名得利非不得利,而是下贱本性异生非贤圣利;若有修植清净信爱,能于如来及佛弟子,得深信乐,我说彼类,得无上利,能自利益,广说乃至疾能证得如理法要,是名利无上。”
  云何学无上?
  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如有一类补特伽罗,或学乘象或学乘马,或学乘车或学弯弓,或学放箭或学执钩,或学执索或学执排,或学上乘或学下乘,或学驰走或学跳踯,或学书数或学算印,或学沙门若婆罗门发起邪见邪见行者所说学处,我说彼类,虽有所学非无所学,而是下劣本性异生非贤圣学;若有修植清净信爱,能学如来及佛弟子所说学处,我说彼类为无上学,能自利益,广说乃至能疾证得如理法要,是名学无上。”
  云何行无上?
  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如有一类补特伽罗,行调象行或调马行,或调人行或调牛行,或事火行,或事月行或事日行,或事药行或事珠行,或事星宿宫殿等行或行,沙门若婆罗门发起邪见邪见行者所受持行,我说彼类,虽有所行非无所行,而是下贱本性异生非贤圣行;若有修植清净信爱,能行如来及佛弟子所行之行,我说彼类为行无上,能自利益,广说乃至疾能证得如理法要,是名行无上。”
  云何念无上?
  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如有一类补特伽罗,或念妻子或念财谷,或念亲友,或念沙门若婆罗门发起邪见邪见行者及彼邪法,我说彼类,虽有所念非无所念,而是下贱本性异生非贤圣念;若有修植清净信爱,能念如来及佛弟子,我说彼类为念无上,能自利益能自安乐,能令自身安隐而住,超越灾愁灭诸忧苦,疾能证得如理法要,是名念无上。”
  此中世尊说伽他曰:
  若得离相应  安隐无上见
 闻利学行念  必得趣无忧
  六观待者,云何为六?
  答:一观待色,二观待声,三观待香,四观待味,五观待触,六观待法。
  云何观待色?
  答:若色有漏有取,于此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或欲或贪或瞋或痴,或随一一心所,随烦恼应生时生,是名观待色,声香味触观待亦尔。
  云何观待法?
  答:若法有漏有取,于此诸法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或欲或贪或瞋或痴,或随一一心所,随烦恼应生时生,是名观待法。
  六生类者,云何为六?
  答:一有黑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黑法,二有黑生类补特伽罗生起白法,三有黑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四有白生类补特伽罗生起白法,五有白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黑法,六有白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
  云何黑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黑法?
  答:如有一类生贫贱家,谓旃荼罗家,广说乃至少饮食家,彼生此家,形容丑陋,人不喜见,众共诃毁,多分为他作诸事业,故名为黑;如是黑类,行身恶行行语恶行行意恶行,由行三种恶行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趣,生地狱中受诸剧苦,是名黑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黑法。
  云何黑生类补特伽罗生起白法?
  答:如有一类生贫贱家,谓旃荼罗家,广说乃至少饮食家,彼生此家,形容丑陋,人不喜见,众共诃毁,多分为他作诸事业,故名为黑;如是黑类,行身妙行行语妙行行意妙行,由行三种妙行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世界中受诸妙乐,是名黑生类补特伽罗生起白法。
  云何黑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
  答:如有一类生贫贱家,谓旃荼罗家,广说乃至少饮食家,彼生此家,形容丑陋,人不喜见,众共诃毁,多分为他作诸事业,故名为黑;如是黑类闻有如来为众宣说如实所证法毘柰耶,便往听受,既听受已得净信心。彼成如是净信心故,作是思惟:“居家迫迮譬如牢狱,多诸尘秽,出家宽广犹若虚空,一切善法因之生长。”又作是念:“耽着居家,彼尚不能恒修世善,况能尽命精勤修学,纯一圆满清白梵行?是故我应剃除须发,身被法服正信舍家,出趣非家勤修梵行。”既思念已,便于后时,弃舍亲财剃除须发,身被法服正信舍家,出趣非家受持净戒,精勤守护别解脱律仪,轨则所行无不具足,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学处常无毁犯,依斯戒蕴渐次勤修,乃至证得第四静虑,由定心故乃至漏尽,证得无漏心慧解脱,广说乃至不受后有,是名黑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
  云何白生类补特伽罗生起白法?
  答:如有一类生富贵家,请刹帝利大族,或婆罗门大族,或长者大族,或居士大族,或余随一富贵家生,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彼生此家,形容端正,人皆乐见,众共称美,故名为白;如是白类,行身妙行行语妙行行意妙行,由行三种妙行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世界中受诸妙乐,是名白生类补特伽罗生起白法。
  云何白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黑法?
  答:如有一类生富贵家,谓刹帝利大族,或婆罗门大族,或长者大族,或居士大族,或余随一富贵家生,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彼生此家,形容端正,人皆乐见,众共称美,故名为白;如是白类,行身恶行行语恶行行意恶行,由行三种恶行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趣,生地狱中受诸剧苦,是名白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黑法。
  云何白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
  答:如有一类生富贵家,谓刹帝利大族,或婆罗门大族,或长者大族,或居士大族,或余随一富贵家生,多饶财宝仓库盈溢,故名为白;如是白类,闻有如来为众宣说如实所证法毘柰耶,便往听受,既听受已得净信心。彼成如是净信心故,作是思惟:“居家迫迮譬如牢狱,多诸尘秽,出家宽广犹若虚空,一切善法因之生长。”又作是念:“耽着居家,彼尚不能恒修世善,况能尽命精勤修学,纯一圆满清白梵行?是故我应剃除须发,身被法服正信舍家,出趣非家勤修梵行。”既思念已,便于后时,弃舍亲财剃除须发,身被法服正信舍家,出趣非家受持净戒,精勤守护别解脱律仪,轨则所行无不具足,于微小罪具大怖畏,受诸学处常无毁犯,依斯戒蕴修根律仪,具念正知断盖证得四种静虑,由斯展转乃至漏尽,得心解脱及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证通慧,具足觉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名白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