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云何无欲界?
  谓于欲界思惟过患,如是欲界,是不善法,是下贱者信解受持,佛及弟子贤贵善士共所呵厌,能为自害,能为他害,能为俱害,能灭智慧,能碍彼类,能障涅槃,受持此法不生通慧,不引菩提,不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欲界;复次为断欲界,于无欲界思惟功德,如是无欲界,是善法,是尊胜者信解受持,佛及弟子贤贵善士共所欣赞,不为自害,不为他害,不为俱害,增长智慧,不碍彼类,不障涅槃,受持此法能生通慧,能引菩提,能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欲界;复次思惟欲界,如病如痈,如箭恼害,无常苦空非我转动,劳倦羸笃,是失坏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发勤精进,是名无欲界;复次为断欲界思惟彼灭是灭是离,思惟彼道是道是出,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欲界;复次若思惟,舍心定及道,舍心定相应,并无想定,灭定择灭,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欲界;复次无欲及无欲相应受想行识,并所发起身业语业,不相应行,总名无欲界。
  云何无恚界?
  谓于恚界思惟过患,如是恚界,是不善法,乃至不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恚界;复次为断恚界,于无恚界思惟功德,如是无恚界,是善法,乃至能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恚界;复次思惟恚界,如病如痈,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发勤精进,是名无恚界;复次为断恚界思惟彼灭是灭是离,思惟彼道是道是出,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恚界;复次若思惟,慈心定及道,慈心定相应,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恚界;复次无恚及无恚相应受想行识,并所等起身业语业,不相应行总名无恚界。
  云何无害界?
  谓于害界思惟过患,如是害界,是不善法,乃至不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害界;复次为断害界,于无害界思惟功德,如是不害界,是善法,乃至能证涅槃,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害界;复次思惟害界,如病如痈,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发勤精进,是名无害界;复次为断害界思惟彼灭是灭是离,思惟彼道是道是出,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害界;复次若思惟,悲心定及道,悲心定相应,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无害界;复次无害及无害相应受想行识,并所等起身业语业,不相应行,总名无害界。
  
  云何乐界?
  谓顺乐触所起身乐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乐界;复次修第三静虑顺乐受触所起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乐界。
  云何苦界?
  谓顺苦触所起身苦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苦界。
  云何喜界?
  谓顺喜触所起心喜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喜界;复次修初二静虑,顺喜触所起心喜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喜界。
  云何忧界?
  谓顺忧触所起心忧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忧界。
  云何舍界?
  谓顺舍触所起身舍心舍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舍界;复次修未至定静虑中间第四静虑,及无色定,顺不苦不乐触所起心舍,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舍界。
  云何无明界?
  谓三界无知,是名无明界。
  
  云何受界?
  谓六受身,即眼触所生受,乃至意触所生受,是名受界。
  云何想界?
  谓六想身,即眼触所生想,乃至意触所生想,是名想界。
  云何行界?
  谓六思身,即眼触所生思,乃至意触所生思,是名行界。
  云何识界?
  谓六识身,即眼识乃至意识,是名识界。
  
  云何欲界?
  谓有诸法,欲贪随增,是名欲界;复次欲界系,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是名欲界;复次下从无间地狱,上至他化自在天,于中所有色受想行识,是名欲界。
  云何色界?
  谓有诸法,色贪随增,是名色界;复次色界系,十四界十处五蕴,是名色界;复次下从梵众天,上至色究竟天,于中所有色受想行识,是名色界。
  云何无色界?
  谓有诸法,无色贪随增,是名无色界;复次无色界系,三界二处四蕴,是名无色界;复次如欲色界,处定建立不相杂乱,非无色界有如是事,然依定生胜劣差别,建立上下,下从空无边处,上至非想非非想处,于中所有受想行识,是名无色界。
  
  云何色界?谓欲色界,总名色界。云何无色界?谓四无色,是名无色界。云何灭界?谓择灭非择灭,是名灭界。
  复次诸有色法,总名色界。除择灭非择灭,余无色法,是名无色界。择灭非择灭,是名灭界。
  
  云何过去界?
  谓过去五蕴,是名过去界。
  云何未来界?
  谓未来五蕴,是名未来界。
  云何现在界?
  谓现在五蕴,是名现在界。
  
  云何劣界?
  谓不善有覆无记法,是名劣界。
  云何中界?
  谓有漏善,及无覆无记法,是名中界。
  云何妙界?
  谓无漏善法,是名妙界。
  
  云何善界?
  谓善身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及择灭,是名善界。
  云何不善界?
  谓不善身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是名不善界。
  云何无记界?
  谓无记色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及虚空非择灭,是名无记界。
  
  云何学界?
  谓学五蕴,是名学界。
  云何无学界?
  谓无学五蕴,是名无学界。
  云何非学非无学界?
  谓有漏五蕴,及虚空择灭非择灭,是名非学非无学界。
  
  云何有漏界?
  谓有漏五蕴,是名有漏界。
  云何无漏界?
  谓无漏五蕴,及虚空择灭非择灭,是名无漏界。
  
  云何有为界?
  谓五蕴,是名有为界。
  云何无为界?
  谓虚空及二灭,是名无为界。
  嗢拖南:
  界有六十二  十八界为初
 三六一四种  六三两种二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十缘起品第二十一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吾当为汝宣说缘起缘已生法,汝应谛听,极善作意。
  云何缘起?谓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发生愁叹苦忧扰恼,如是便集纯大苦蕴。苾刍当知,生缘老死,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缘起法住法界,一切如来,自然通达,等觉宣说,施设建立,分别开示,令其显了,谓生缘老死,如是乃至,无明缘行,应知亦尔,此中所有法性法定法理法趣,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妄非虚,非倒非异,是名缘起。
  云何名为缘已生法?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如是名为缘已生法。苾刍当知,老死是无常,是有为是所造作,是缘已生,尽法没法,离法灭法,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亦尔。
  苾刍当知,我诸多闻贤圣弟子,于此缘起缘已生法,能以正慧,如实善见善知善了,善思惟,善通达,不依前际而起愚惑,谓我于过去世,为曾有非有,何等我曾有,云何我曾有?不依后际而起愚惑,谓我于未来世,为当有非有,何等我当有,云何我当有?亦不依内而起愚惑,谓何等是我,此我云何,我谁所有,我当有谁,今此有情,从何而来,于此处没,当往何所?彼如是知如是见故,所有世间,各别见趣,谓我论相应、有情论相应、命者论相应、吉凶论相应莹饰防护,执为己有,有苦有碍,有灾有热,彼于尔时得断遍知,如断树根及多罗顶,无复势力,后永不生。所以者何?谓我多闻贤圣弟子,于此缘起缘已生法,能以正慧,如实善见善知善了,善思惟,善通达故。时,诸苾刍,欢喜敬受。
  此中缘起缘已生法,其体虽一,而义有异,谓或有缘起非缘已生法,或有缘已生法非缘起,或有缘起亦缘已生法,或有非缘起亦非缘已生法,或有缘起非缘已生法者无也。
  或有缘已生法非缘起者,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或有缘起亦缘已生法者,谓生定能生于老死,如是生支,定能为缘,是缘起性,及缘已生法性,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应知亦尔。
  非缘起非缘已生法者,谓除前相。
  又生缘老死者,谓此生支,虽异生异灭,而缘起理,恒时决定,若过去生非老死缘者,应未来生亦非老死缘,若未来生非老死缘者,应过去生亦非老死缘,若过去生非老死缘者,应现在生亦非老死缘,若现在生非老死缘者,应过去生亦非老死缘,若未来生非老死缘者,应现在生亦非老死缘,若现在生非老死缘者,应未来生亦非老死缘,若佛出世时,生非老死缘者,应佛不出世时,生亦非老死缘,若佛不出世时,生非老缘者,应佛出世时,生亦非老缘,若缘起理,有颠倒者,应成二分,不决定故,应可破坏,理杂乱故,若尔不应施设缘起佛不应说生缘老死。然佛所说生缘老死,理趣决定,去来今世,有佛无佛,曾无改转,法性恒然,不隐不没,不倾不动,其理湛然,前圣后圣,同所游履,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妄非虚,非倒非异,是故佛说生缘老死,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缘行亦尔。
  复次无明缘行者。云何无明?
  谓于前际无知,后际无知,前后际无知,于内无知,外无知,内外无知,于业无知,异熟无知,业异熟无知,于善作业无知,恶作业无知,善恶作业无知,于因无知,因所生法无知,于佛法僧无知,于苦集灭道无知,于善不善法无知,于有罪无罪法无知,于应修不应修法无知,于下劣胜妙法无知,于黑白法无知,于有敌对法无知,于缘生无知,于六触处如实无知,如是无知无见非现观,黑闇愚痴,无明盲冥,罩网缠里,顽騃浑浊,障盖发盲,发无明,发无智,发劣慧,障碍善品,令不涅槃,无明漏,无明瀑流,无明轭,无明毒根,无明毒茎,无明毒枝,无明毒叶,无明毒花,无明毒果,痴等痴极痴,欣等欣极欣,痴类痴生,总名无明。
  云何无明缘行?
  谓世尊说:“苾刍当知,无明为因,无明为缘,故贪瞋痴起,此贪瞋痴性,是名无明缘行。”
  复次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无明为前行,无明为‘巾  票’帜,故起无量种恶不善法,谓无惭无愧等,由无惭无愧故起诸邪见,由邪见故起邪思惟,由邪思惟故起邪语,由邪语故起邪业,由邪业故起邪命,由邪命故起邪勤,由邪勤故起邪念,由邪念故起邪定,此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勤邪念邪定,是名无明缘行。”
  复次如世尊说:“苾刍当知,起无量种恶不善法,一切皆以无明为根,无明为集,是无明类,从无明生,堕无明趣者,不如实知善不善法,有罪无罪法,应修不应修法,下劣胜妙法,黑白法,有敌对法,缘生诸法,不如实知此诸法故,便起邪见邪思惟,乃至邪念邪定,是名无明缘行。”
  复次瓮喻经中,佛作是说:“无明为缘,造福非福及不动行。”
  云何福行?谓有漏善身业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如是诸行,长夜能招可爱可乐可欣可意诸异熟果,此果名福亦名福果,以是福业,异熟果故是名福行。
  云何非福行?谓诸不善身业语业,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如是诸行,长夜能招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欣不可意诸异熟果,此果名非福,亦名非福果,是非福业异熟果故,是名非福行。
  云何不动行?谓四无色定,诸有漏善,是名不动行。
  云何无明为缘造非福行?谓有一类,由贪瞋痴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三恶行,名非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于彼复造非福行等,是名无明为缘造非福行,如说地狱,傍生鬼界,应知亦尔。
  云何无明为缘造福行?谓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人趣同分,与诸人众,同受快乐,因此悕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三妙行,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与诸人众,同受快乐,于彼复造诸福行等,是名无明为缘造福行;有不系心悕求人乐,但由无明蔽动心故,造身语意三种妙行,此三妙行,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于彼复造诸福行等,是名无明为缘造福行;如说人趣,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于梵众天,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梵众天众同分中,因此悕求,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于彼复造诸福行等,是名无明为缘造福行;有不系心悕求生彼,但由无明蔽动心故,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于彼复造诸福行等,是名无明为缘造福行;如说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随其所应,广说亦尔;复有一类,于无想天,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无想天众同分中,因此悕求,勤修加行,思惟诸想是麤苦障,思惟无想是静妙离,由此思惟,能灭诸想,安住无想,彼诸想灭,住无想时,名无想定,入此定时,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无想天众同分中,于彼亦能造少福行,是名无明为缘造福行;有不系心悕求生彼,但由无明蔽动心故,勤修加行,思惟诸想是麤苦障,思惟无想是静妙离,由此思惟,能灭诸想,安住无想,彼诸想灭,住无想时,名无想定,入此定时,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无想天众同分中,于彼亦能造少福行,是名无明为缘造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