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论
- 阿毗达磨发智论
阿毗达磨发智论
如说有内念等觉支,如实知有内念等觉支,此四智,谓法类世俗道,无内念等觉支,如实知无内念等觉支,此一智,谓世俗,如未生念等觉支而生,生已住不忘,令圆满倍增广智作证,此四智,谓法类世俗道,如念等觉支,应知择法精进喜安定舍等觉支亦尔。如说等随观自贪瞋痴增,云何贪瞋痴增?答:有下贪瞋痴缠故中;有中故上,是谓增,如说等随观自贪瞋痴减,云何贪瞋痴减?答:无上贪瞋痴缠故中,无中故下,是谓减。
云何死边际受?答:由此末摩断命根灭。
齐何当言死边际受?答:齐此末摩断命根灭。
何处摄?答:法处。
几识相应?答:身识意识,初末摩断受,身识相应,最后受,意识相应。
阿罗汉般涅槃心,当言善耶无记耶?答:当言无记。
何故双贤弟子,先般涅槃,然后佛耶?
答:彼二尊者,先长夜中,造作增长感无断业,勿空无果异熟故,复次由法尔故。
如说:“世尊依不动寂静定,而般涅槃,世间眼灭。”
此为在定,为出定耶?答:出定。
如说四有,谓本有死有中有生有。
云何本有?答:除生分死分诸蕴中间诸有。
云何死有?答:死分诸蕴。
云何中有?答:除死分生分诸蕴中间诸有。
云何生有?答:生分诸蕴。
诸欲有,彼一切五行耶,设五行,彼一切欲有耶?
答:应作四句,有欲有非五行,谓欲界有情,住不同分心,及住无想灭尽定;有五行非欲有,谓色界有想天,住同分心,若无想天,不得无想;有欲有亦五行,谓欲界有情,住同分心;有非欲有亦非五行,谓色界有想天,住不同分心,及住无想灭尽定,若无想天得无想,若生无色界。
诸色有有想天,彼一切五行耶,设五行,彼一切色有有想天耶?
答:应作四句,有色有有想天非五行,谓色界有想天,住不同分心,及住无想灭尽定;有五行非色有有想天,谓欲界有情,住同分心,若无想天不得无想;有色有有想天亦五行谓色界有想天,住同分心;有非色有有想天亦非五行,谓欲界有情,住不同分心,及住无想灭尽定,若无想天得无想,若生无色界。
诸色有无想天,彼一切二行耶,设二行,彼一切色有无想天耶?
答:应作四句,有色有无想天非二行,谓无想天不得无想;有二行非色有无想天,谓欲界有情,色界有想天,住不同分心,及住无想灭尽定;有色有无想天亦二行,谓无想天得无想;有非色有无想天亦非二行,谓欲界有情,色界有想天,住同分心,若生无色界。
诸无色有,彼一切四行耶,设四行,彼一切无色有耶?
答:诸四行,彼一切无色有;有无色有非四行,谓无色界有情,住不同分心。
颇有有五行耶?
答:有,谓欲界有情,及色界有想天,住同分心,若无想天不得无想。
颇有有四行耶?
答:有,谓无色界有情,住同分心。
颇有有三行耶?
答:无。
颇有有二行耶?
答:有,谓欲界有情,及色界有想天,住不同分心,若住无想灭尽定,若无想天得无想。
颇有有一行耶?
答:有,谓无色界有情,住不同分心。
颇有有无行耶?
答:无。
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
三有随眠想 六寻明无明
对因等有无 此章愿具说
诸舍欲有欲有相续,彼一切欲界法灭,欲界法现在前耶?
答:诸舍欲有欲有相续,彼一切欲界法灭,欲界法现在前;有欲界法灭欲界法现在前而非舍欲有欲有相续,谓不命终,而欲界法灭,欲界法现在前。
诸舍欲有色有相续,彼一切欲界法灭,色界法现在前耶?
答:诸舍欲有色有相续,彼一切欲界法灭色界法现在前;有欲界法灭色界法现在前而非舍欲有色有相续,谓不命终,欲界法灭,色界法现在前。
诸舍欲有无色有相续,彼一切欲界法灭,无色界法现在前耶?
答:如是。
设欲界法灭,无色界法现在前,彼一切舍欲有无色有相续耶?
答:如是。
诸舍色有色有相续,彼一切色界法灭,色界法现在前耶?
答:诸舍色有色有相续,彼一切色界法灭,色界法现在前;有色界法灭色界法现在前而非舍色有色有相续,谓不命终,色界法灭色界法现在前。
诸舍色有欲有相续,彼一切色界法灭,欲界法现在前耶?
答:诸舍色有欲有相续,彼一切色界法灭,欲界法现在前;有色界法灭欲界法现在前而非舍色有欲有相续,谓不命终,而色界法灭,欲界法现在前。
诸舍色有无色有相续,彼一切色界法灭,无色界法现在前耶?
答:诸舍色有无色有相续,彼一切色界法灭,无色界法现在前;有色界法灭无色界法现在前而非舍色有无色有相续,谓不命终,色界法灭,无色界法现在前。
诸舍无色有无色有相续,彼一切无色界法灭,无色界法现在前耶?
答:诸舍无色有无色有相续,彼一切无色界法灭,无色界法现在前;有无色界法灭无色界法现在前而非舍无色有无色有相续,谓不命终,无色界法灭,无色界法现在前。
诸舍无色有欲有相续,彼一切无色界法灭,欲界法现在前耶?
答:如是。
设无色界法灭,欲界法现在前,彼一切舍无色有欲有相续耶?
答:如是。
诸舍无色有色有相续,彼一切无色界法灭,色界法现在前耶?
答:诸舍无色有色有相续,彼一切无色界法灭,色界法现在前;有无色界法灭色界法现在前而非舍无色有色有相续,谓不命终,而无色界法灭,色界法现在前。
何故欲界随眠,不于色无色界法随增耶?
答:界应杂乱,及应不可施设,离欲染故。
何故色界随眠,不于欲界法随增耶?
答:界应杂乱,及彼非此所缘故。
何故色界随眠,不于无色界法随增耶
?答:界应杂乱,亦不可知,离色染故。
何故无色界随眠,不于欲界色界法随增耶?
答:界应杂乱,及彼非此所缘故。
何故欲界不遍行随眠,不遍于欲界法随增耶?
答:此应成遍行,及彼非此所缘故。
何故色界不遍行随眠,不遍于色界法随增耶?
答:如前说无色界不遍行随眠说亦尔。
有十想,谓无常想,乃至灭想。若修无常想,彼思惟无常想耶?
答:应作四句,有修无常想不思惟无常想,谓缘余法修无常想;有思惟无常想不修无常想,谓缘无常想修余想;有修无常想亦思惟无常想,谓缘无常想,修无常想;有不修无常想亦不思惟无常想,谓除前相,如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亦尔,余想亦随应当知。
若起欲寻,彼思惟欲寻耶?
答:应作四句,有起欲寻不思惟欲寻,谓缘余法起欲寻;有思惟欲寻不起欲寻,谓缘欲寻起余寻;有起欲寻亦思惟欲寻,谓缘欲寻起欲寻;有不起欲寻亦不思惟欲寻,谓除前相,如欲寻,恚寻害寻出离寻无恚寻无害寻亦尔。
诸法因无明,彼法缘无明耶?
答:若法因无明,彼法缘无明;有法缘无明不因无明谓除无明异熟,诸余无覆无记行,及善行。
诸法因明,彼法缘明耶?
答:若法因明,彼法缘明;有法缘明不因明,谓初明,及诸有漏行。
诸法因无明,彼法缘明耶?
答:若法因无明,彼法缘明;有法缘明不因无明,谓除无明异熟,诸余无覆无记行,及善行。
诸法因明,彼法缘无明耶?
答:若法因明,彼法缘无明;有法缘无明不因明,谓初明,及诸有漏行。
诸法因无明,彼法不善耶?
答:若法不善,彼法因无明有法因无明非不善,谓无明异熟,及有覆无记行。
诸法因明,彼法善耶?
答:若法因明,彼法善;有法善不因明,谓初明及善有漏行。
颇有法,不因明不因无明,彼法非无因耶?
答:有,谓除无明异熟。诸余无覆无记行,及初明善有漏行。
见蕴第八中想纳息第三
想心知等四 无缘法见疑
因道等摄三 此章愿具说
诸法无常想生,彼法无常想相应耶?
答:应作四句,有法无常想生非无常想相应,谓无常想现前必灭,余想现前必生彼相应法;有法无常想相应非无常想生,谓余想现前必灭,无常想现前必生彼相应法;有法无常想生亦无常想相应,谓无常想现前必灭,无常想现前必生彼相应法;有法非无常想生亦非无常想相应,谓余想现前必灭,余想现前必生彼相应法,如无常想,乃至灭想亦尔。
诸法无常想生,彼法无常想一缘耶?
答:应作四句,有法无常想生非无常想一缘,谓无常想现前必灭,余想现前必生,彼有余缘;有法无常想一缘非无常想生,谓余想现前必灭,无常想现前必生,彼有此缘;有法无常想生无常想一缘,谓无常想现前必灭,无常现前必生,彼有此缘;有法非无常想生亦非无常想一缘,谓余想现前必灭,余想现前必生,彼有余缘,如无常想,乃至灭想亦尔。
诸法由心起,非不由心,若时心起,尔时彼法耶?
答:心先起后彼法。
若时心灭,尔时彼法耶?
答:心先灭后彼法。
若时心得,尔时彼法耶?
答:心先得后彼法。
若时心舍,尔时彼法耶?
答:彼法先舍后乃心。
若时心受异熟,尔时彼法耶?
答:或尔时,或余时。
颇有法是所通达所遍知非所断非所修非所作证耶?答:有,谓虚空非择灭。
颇有法是所通达所遍知非所断非所修是所作证耶?答:有,谓择灭。
颇有法是所通达所遍知非所断是所修是所作证耶?答:有,谓无漏有为法。
颇有法是所通达所遍知是所断是所修是所作证耶?答:有,谓善有漏行。
颇有法是所通达所遍知是所断非所修是所作证耶?答:有,谓定所起天眼耳。
颇有法是所通达所遍知是所断非所修非所作证耶?答:有,谓除定所起天眼耳,余无记行不善法。
颇有法无缘因缘无缘法缘无缘法俱生是有是有性非无非无性异色异受想识异相应行耶?
答:有,谓五识身,彼相应法,及缘,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意识身,彼相应法,所有生老住无常,此法无缘因缘无缘法缘无缘法俱生,是有,是有性,非无非无性。
异色,异受想识,异相应行,此法,于彼法,当言因,当言缘耶?
答:当言因,当言缘。
此法当言善耶,不善耶,无记耶?
答:于善当言善,于不善当言不善,于无记当言无记。
此法几随眠随增,几结系?
答:三界有漏缘,随眠随增,九结系。
见相应受,几随眠随增?
答:三界有漏缘,及无漏缘见,彼相应无明,随眠随增。
见不相应受,几随眠随增?
答:除无漏缘见,彼相应无明,余随眠随增。
疑相应受,几随眠随增?
答:三界见所断有漏缘,及无漏缘疑,彼相应无明,随眠随增。
疑不相应受,几随眠随增?
答:除无漏缘疑彼相应无明,余随眠随增。
因道缘起法几界,几处,几蕴摄?
答:十八界,十二处,五蕴。
除眼触等起想受,心相应法,及耳触等起想受,心不相应法,余法,几界,几处,几蕴摄?
答:十八界,十二处,五蕴。
乃至除身触等起想受,心相应法,及意触等起想受,心不相应法,余法,几界,几处,几蕴摄?
答:十八界,十二处,五蕴。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二十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
智断厌离修 缘触慢业事
摄余摄一切 此章愿具说
若事能通达,彼事能遍知耶?
答:应作四句,有事能通达非能遍知,谓苦集灭道智,不断烦恼;有事能遍知非能通达,谓苦集灭道忍,断烦恼;有事能通达亦能遍知,谓苦集灭道智,断烦恼;有事非能通达非能遍知,谓苦集灭道忍,不断烦恼。
若事能厌,彼事能离耶?
答:应作四句,有事能厌非能离,谓苦集忍智,不断烦恼;有事能离非能厌,谓灭道忍智,断烦恼;有事能厌亦能离,谓苦集忍智,断烦恼;有事非能厌非能离,谓灭道忍智,不断烦恼。
若事能厌,彼事修厌耶?
答:若事能厌,彼事亦修厌;有事修厌非能厌,谓灭道智,断烦恼。
若事能离,彼事修厌耶?
答:应作四句,有事能离非修厌,谓灭道忍,断烦恼;有事修厌非能离,谓苦集忍智,不断烦恼;有事能离亦修厌,谓苦集忍智,及灭道智,断烦恼;有事非能离亦非修厌,谓灭道忍智,不断烦恼。
若法与彼法作因,或时此法与彼法非因耶?答:无时非因。
若法与彼法作等无间,或时此法与彼法非等无间耶?答:若时此法未至已生。
若法与彼法作所缘,或时此法与彼法非所缘耶?答:无时非所缘。
若法与彼法作增上,或时此法与彼法非增上耶?答:无时非增上。
诸意触,彼一切三和合触耶?
答:诸意触,彼一切三和合触;有三和合触非意触,谓五识身相应触,故世尊说:“苾刍当知,有意界,有法界,有无明界,无明触所生,受所触故,无闻愚夫,便执有执无,或执有无。”
诸慢,彼一切自执耶?
答:诸慢,彼一切自执;有自执非慢,谓诸见趣,故世尊说:“苾刍当知,自执有我,自执有我所。”
诸慢,彼一切不寂静耶?
答:诸慢,彼一切不寂静;有不寂静非慢,谓余烦恼现在前,故世尊说:“苾刍当知,动为魔所缚,不动脱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