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论
- 阿毗昙毗婆沙论
阿毗昙毗婆沙论
善五阴展转为因。染污亦如是。展转为因。不隐没无记五阴。或有说者。展转为因。复有说者。不隐没无记四阴。与不隐没无记色阴为因。色阴不能与不隐没无记四阴作因。何以故。性羸劣故。复有说者。不隐没无记色阴。与不隐没无记四阴作因。不隐没无记四阴。不与不隐没无记色阴作因。所以者何四阴是胜法。色阴是下法。胜法不为下法作因。复有说者。不隐没无记四阴。不与色阴作因。不隐没无记色阴。不与四阴作因。不隐没无记四阴。展转为因。不隐没无记四阴有三种。谓威仪工巧报。彼三种展转为因不。答曰。或有说者。展转为因。复有说者。报与报作因。亦与威仪工巧作因。威仪与威仪作因。亦与工巧作因。不与报作因。胜法不与下法作因故。工巧与工巧作因。非报非威仪。胜法不与下法作因故。复有说者。此三法展转为因。所以者何。同在一界。同一缚故。评曰。不应作如是说。前所说者好。
染污法有九种。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下上中上上。问曰。彼为展转作因不。答曰。展转为因。问曰。若然者。云何有九种。答曰。对治有九种故。此法亦有九种。其事云何。如下下修道对治上上烦恼。乃至上上修道。对治下下烦恼。以对治有九种故。此法亦有九种复有说者。以现前行有九种故。善法亦有九种。从下下乃至上上。问曰。此法为展转为因不。答曰善法有二种。有生得善方便善。彼生得善九种相。于展转为因。问曰。若然者。云何有九种。答曰。以报有九种故。此法有九种。如最胜善能生最胜报。乃至下下善。生下下报。复有说者。以此法现前。行有九种故。方便善亦有九种。下下乃至上上。问曰。此法展转为因不。答曰不也。下下与下下作因。乃至与上上作因。生得善与方便善作因。以方便善胜故。方便善不与生得善作因。以生得善劣故。方便善有三种。闻慧思慧修慧。问曰。此展转作因不。答曰不也。闻慧与闻慧作因。亦与思慧修慧作因。思慧与思慧作因。不与修慧作因。以不同界故。不与闻慧作因。以闻慧下故。修慧与修慧作因。不与闻慧思慧作因。以异界故。以下故。修慧有四种。有暖顶忍世第一法。暖法与暖法作因。乃至与世第一法作因。顶法与顶法作因。乃至与世第一法作因。忍法与忍法作因。亦与世第一法作因。
欲界变化心有四种。初禅果乃至第四禅果。问曰。此四种心。为展转作因不。答曰。初禅果为初禅果作因。乃至第四禅果。为第四禅果作因。所以者何。如禅不展转作因。彼果亦如是。复有说者。初禅果与初禅果作因。乃至与第四禅果作因。二禅果与二禅果作因。乃至与第四禅果作因。三禅果与三禅果作因。亦与第四禅果作因。第四禅果与第四禅果作因。复有说者。尽展转为因。所以者何。俱堕一界。同一缚故。评曰。如第二说者好。问曰。如初禅地。有识身有变化心为展转作因不。答曰。识身为变化心作因。非变化心为识身作因。所以者何。胜法不为下法作因故。
问曰。若相似因。能取果者。亦能与果耶。答曰。若能与果。亦能取果。颇有能取果不能与果耶。答曰。有阿罗汉最后阴。如此是总说。今当分别说。善不善无记。问曰。若善相似因。能取果者。亦能与果耶。若能与果者。复能取果耶。乃至广作四句。取果不与果者。断善根时。最后舍善根得。与果不取果者。善根得最初现在前。取果与果者。如不断善根余时。不取果不与果者。除上尔所事。若不善相似因。能取果亦能与果耶。乃至广作四句。能取果不能与果者。如离欲界欲最后舍不善得。能与果不取果者。离欲界欲。退不善得最初生。能取果能与果者。如不离欲者余时。不取果不与果者。除上尔所事。若隐没无记法相似因。能取果亦能与果耶。能与果亦能取果耶。乃至广作四句。能取果不能与果者。如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最后舍隐没无记得。与果不取果者。退阿罗汉果时。隐没无记得最初生。取果与果者。不离非想非非想处欲余时。不取果不与果者。除上尔所事。若不隐没无记相似因。取果者亦能与果耶。答曰。若能与果。彼亦能取果。若不取果云何与。颇有取果不与果耶。答曰。有阿罗汉最后心。已说善不善无记相。今当说能缘相。若善相似因。能取果。亦能与果耶。若与果亦能取果耶。乃至广作四句。能取果不与果者。善心次第生不善无记心现在前。与果不取果者。若不善心无记心次第善心现在前。取果与果者。如善心次第善心现在前。不取果不与果者。除上尔所事。若不善心相似因。能取果者。亦能与果耶。若与果者。亦能取果耶。乃至广作四句。取果不与果者。如不善心次第。若善心无记心现在前。与果不取果者。如善心无记心次第不善心现在前。取果与果者。如不善心次第不善心现在前不取果不与果者。除上尔所事。若隐没无记心相似因。能取果亦能与果耶。若能与果。亦能取果耶。乃至广作四句。能取果不与果者。隐没无记心次第善不善不隐没无记心现在前。与果不取果者。善不善不隐没无记心次第隐没无记心现在前。取果与果者。隐没无记心次第隐没无记心现在前。不取果不与果者。除上尔所事。若不隐没无记心相似因。能取果亦能与果耶。若能与果亦能取果耶。乃至广作四句。取果不与果者。不隐没无记心次第善不善隐没无记心现在前。与果不取果者。善不善隐没无记心次第不隐没无记心现在前。取果与果者。不隐没无记心次第不隐没无记心现在前。不取果不与果者。除上尔所事。已说相似因有缘相。相似因相续相。今当说。若相似因。取果亦能与果耶。若能与果亦能取果耶。乃至广作四句。善心后相续生二十善心。取果不与果者。除第二心。余十八心。与果不取果者。初心灭在过去。十八心若生现在前。取果与果者。第二心是也。不取果不与果者除上尔所事。不善隐没无记不隐没无记亦如是。颇一刹那顷。若得相似因。亦得相似因因耶。若得相似因因。亦得相似因耶。乃至广作四句。得相似因不得相似因因者。从上沙门果退。住须陀洹果胜进道。本得须陀洹初果现在前。是时不成就见道得。相似因因不得相似因者。如本住须陀洹果胜进道。能与后生沙门果。作相似因。得相似因亦得相似因因者。除须陀洹初心。诸余须陀洹果。曾起现在前。不得相似因亦不得相似因因者除上尔所事。颇一刹那顷。知相似因。不知相似因所缘耶。知相似因所缘。不知相似因耶。乃至广作四句。知相似因不知相似因所缘者。见道中道法智。缘前生苦集灭智分。知相似因所缘不知相似因者。缘未生法智分。知相似因亦知相似因所缘者。道法忍是也。不知相似因不知所缘者除上尔所事。
问曰。相似因有增减不。答曰。有其事云何。或有前身烦恼作增上相似因非今身。曾闻阿难入舍卫城乞食时。摩邓伽女。见已随逐而行。所以者何。以五百世中曾为阿难妻。今见阿难欲觉炽盛。无心能离。如长老弥只迦在庵罗林中坐。是时三恶觉意增上。所以者何。曾闻此长老本昔曾于此林处作王。若本五乐自娱乐处则欲觉增上心生厌患。后至余处恚觉增上。所以者何。本为王时。恒于此处。割截人民手足头耳故。恚觉增上心生厌患。复至余处害觉增上。所以者何。曾于此处。系缚鞭打人民。夺其财物故。害觉增上。如是等过去身烦恼。作增上相似因非此身也。或有欲心与恚心作增上相似因。令恚心增上。或有恚心与欲心作相似因。令欲心增上。如说不善。说善无记亦如是。以是事故。当知相似因因有增减。是相似因。定在过去现在世果是依果。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十四
杂犍度智品第二之九
云何一切遍因。前生见苦所断一切遍使。乃至广说。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或有说者。一切结使。尽是遍使。为止如是意故。亦明结使是一切遍非一切遍而作此论。复有说者。此五种所断结。有一切遍非一切遍。为止如是意。明苦集所断使有一切遍非一切遍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苦集所断使。尽是一切遍。灭道所断使。尽是无漏缘。为止如是意。明苦集所断有一切遍有非一切遍灭道所断使有有漏缘有无漏缘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诸使通三界者。是一切遍。如诸见疑爱慢无明。为止如是意明通三界使亦是一切遍非一切遍而作此论。复有说者。无明有爱。是一切遍使。如譬喻者说。彼何故作是说耶。答曰。以是根本使故其事云何。无明是前生缘起因。有爱是后生缘起因。为止如是意亦明遍不遍使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五结是一切遍使。所谓诸见爱慢无明心。此是毗婆阇婆提所说。如说偈。
一切处五法 能广生于苦
诸见爱无明 慢心是为五
为止如是意亦明一切遍不遍使故而作此论。如是为止他义欲显己义亦现法性相应义故而作此论。
云何一切遍因。答曰。前生见苦所断一切遍使。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不先说过去。答曰。欲现过去世中有一切遍因故。过去法众多。亦有前后。若先说过去。则不现过去世一切遍因。若先作是说。则明过去世有一切遍因。其事云何。若作是说。过去于未来现在。现在于未来。是一切遍因。则不明过去于过去有一切遍因。若作是说。则明过去世有一切遍因。前生见苦所断一切遍使。后生见集灭道修道所断使。乃至广说。问曰。自种一切遍使。与自种一切不遍使作遍因。不若作者。此中何以不说。若不作者。何以他种作。自种不作。答曰。应作是说作。问曰。若然者何以不说。答曰。应作如是问。前生见苦所断一切遍使。后生见苦集灭道修道所断。乃至广说。而不说者。为有何意。答曰。欲明不成义。自种使不说。义已成。是故欲明不成义故是以不说。复次自种于自种。有二种因。所谓一切遍因。相似因他种唯有一切遍因。无相似因故。是以不说。复次自种于自种。有二种增长。所谓一切遍因门。相似因门。他种唯有一切遍因门增长故。是以不说。问曰。何故前生见苦所断一切遍使。不说相应法。后生使说相应法耶。答曰。应作是文。前生见苦所断一切遍使。及相应法。与后生见集灭道修道所断使及相应法。乃至广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余说。复次为止说相似法沙门意故。彼作是说。使还与使作因。不与使相应法作因。使相应法。与使相应法作因。不与使作因。为止如是说者意故。作如是文。使与使作因。亦与使相应法作因。使相应法。与使相应法作因。亦与使作因。自界者欲界还与欲界作因。色界还与色界作因。无色界还与无色界作因。如说自界。自地亦尔。初禅地还与初禅地作因。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还与非想非非想处作因。过去见苦所断。乃至广说。问曰。何以复作此论。答曰。为止言无过去未来以现在世是无为遍于世故。而作此论。一切遍因未分别为分别故。说见苦所断相似略说故。言见集所断亦如是。
问曰。一切遍因体性是何。答曰。欲界有十一遍使。见苦所断七。五见疑无明。见集所断四。二见疑无明。如是色无色界亦十一。以是事故。波伽罗那。作如是说。此九十八使。几是一切遍。几非一切遍。答曰。三十三是一切遍。六十五非一切遍。问曰。如见苦所断无明使非一切遍。何以故。言三十三是一切遍六十五非一切遍。答曰。如西方沙门。此文作如是说。二十七是一切遍。六十五非一切遍。六当分别。见苦所断无明使。或是一切遍。或非一切遍。云何一切遍。见苦所断。非一切遍使。不相应无明使。如是说者好。见苦所断。非一切遍使。不相应无明使。若作是说。一切遍使。相应无明。则不摄不共无明。所以者何。彼不与使相应故。云何非一切遍。见苦所断。非一切遍使。相应无明。见集所断亦如是。西方沙门。作如是说。罽宾沙门。何以不作如是说。答曰。是文应如是说。如西方沙门。若不说当知。义则如是。复次分多故。其事云何。见苦所断无明使有十种。七种是一切遍。三种非一切遍。见集所断无明使有七种。四种是一切遍。三种非一切遍。以分多故。说在一切遍使分中。复次彼见苦所断不共无明使。一向是遍。以自功用力生。以是事故。三十三是一切遍。六十五非一切遍。若说身见是一切遍。当知相应无明。亦一切遍。其义已成。边见见取戒取邪见疑。若说如是等是遍。当知相应无明亦是遍若说爱恚慢是非一切遍当知相应无明亦非一切遍。余所不说者是何唯。有不共无明一向是一切遍。以自功用力生。以是事故。作如是说。三十三是一切遍。六十五非一切遍。皆是一切遍体性。乃至广说。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言一切遍。一切遍有何义。一切缘义。是一切遍义。于缘中有力义是一切遍义缘中有力义者。能广缘义。是缘中有力义。复次有三种。一切本曾起故是一切遍义。初一切者。是九品使。中一切者。是一切众生。后一切者。是一切有漏法处。问曰。何以知初一切后一切本曾起耶。答曰。如施设经说。一切皆是苦。于是苦法中。无有一法凡夫人于中不起我我所见无有不起断常亦谤无因无作亦起见最胜。第一亦起见净见解脱见是乘凡夫人无有不曾起疑心无智愚闇者。如是等众生。无有不曾起者。以曾起三种一切故。名一切遍。复次若于一刹那。起现在前。能为五种所断作因。能缘五种所断。能令五种所断生愚。问曰。云何能令缘无漏缘使。于缘生愚。答曰。若计于我。则谤于对治及我寂灭先于中愚然后生谤。复次若于一刹那起现在前。则为五种所断作因。亦能缘使。是一切遍义。彼相应法。虽能作因。亦能缘而不能使。非使性故。彼共俱生等。虽能作因。而不能缘。亦不能使。非缘非使性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