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论
- 阿毗昙毗婆沙论
阿毗昙毗婆沙论
问曰为欲界戒多。为色界戒多。答曰或有说者。欲戒多。所以者何以根本业前业后业可得故。又以从正性罪遮罪可得故。色界虽有根本业性业。非余处可得。评曰应作是说。色界戒多。但未至禅所可摄戒。与欲界戒等。余者则多。问曰有漏戒多。无漏戒多。答曰或有说者。有漏戒多。有漏戒有二种。一种少入无漏戒。少无漏戒有一种。一种少入。评曰应作是说。无漏戒多。但苦法忍回转戒。则与有漏戒等。余则是多。问曰苦法忍回转戒多。尽智无生智回转戒多。答曰或有说者。苦法智回转戒。于苦法忍回转戒一倍胜。如是次第转倍胜。乃至尽智无生智。于施设经说善通。所谓苦法智胜苦法忍。乃至道比智胜道比忍。离欲界欲。方便道。一无碍一解脱则胜。如是转转胜。乃至第九解脱。所以者何。如渐渐舍破戒及破戒烦恼。彼戒亦渐渐增益。如是次第转转一倍胜。乃至尽智无生智。评曰如是说者好。如苦法忍戒。乃至尽智无生智戒。等无有异。所以者何同从身口七善生故。问曰若然者。施设经说云何通。答曰从因生增益故。作如是说。如苦法智从苦法忍因生而得增益。乃至尽智无生智亦如是。如是等戒。尽是七善。问曰。佛戒多声闻戒多。答曰或有说者。声闻戒多非佛。所以者何佛唯有一界身戒。声闻有二界身戒。评曰应作是说。佛戒多。所以者何力无畏大悲三不共念处。如是等戒。声闻辟支佛所无。
问曰生欲界中。得阿罗汉道。得几地身回转戒。答曰如西方沙门。作如是说。得二十六地身回转戒。所以者何初禅地有三种。所谓梵迦夷梵富楼大梵。如罽宾沙门说曰。得二十五地身回转戒。所以者何初禅有二处所。所谓梵迦夷梵富楼。大梵天即梵富楼摄故。犹如村落与阿练若处。得彼地身回转戒。未来世中修。不得起现在前。所以者何即彼地报身。能起彼地身回转戒现在前。诸余地身回转戒。成就不起现在前。生无色界。成就不起现在前。所以者何此戒是六地所摄。未至禅乃至第四禅。无色界自地无戒。下地所摄。不能起现在前。问曰诸生下地。尽能起现在前耶。答曰不尽起也。所以者何一切功德。不必尽起现在前故。过恶犹不尽起现在前。何况诸功德。诸功德皆从方便生。如先所说。依彼地报身。起彼地身回转戒。无有一时起二地报身现在前者。何况多也。是故得二十五地身回转戒。不尽起现在前。
问曰何故世尊弟子。生无色界。成就道俱生戒。不成就定俱生戒。何以故无色界阿罗汉。成就道俱生戒。不成就定俱生戒。答曰或有说者。世俗戒缚是系法。是以不成就。无漏戒不缚。不是系法。是以成就。复有说者。世俗戒堕在界中。堕在地中。是故不成就。无漏戒。虽在地中。不堕界中。是故成就。
问曰诸佛世尊。有百年时身戒。乃至八万岁时身戒。若百年时。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得八万岁时身戒不耶。若得者。云何此身得异身中戒。若不得者。施设经说云何通。如说。诸佛世尊。皆等应作是论得。问曰若然者。云何此身得异身口戒。答曰若以此身。得异身戒。复有何过。复次百年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百年时身所得戒。名得在身中成就现在前。异身中戒。名得不在身中。名成就不现在前。八万岁时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八万岁时身所得戒。名得在身中成就现在前。于余异身。名得不在身中。名成就不现在前。复有说者。不得。问曰若然者。施设经说云何通。如说诸佛皆等。答曰即彼经说。以三事故等。过去世积行皆等。所得法身皆等。利世间皆等。过去世积行皆等者。如一佛于三阿僧祇劫。行四波罗蜜。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皆尔。所得法身皆等者。如一佛成就力无畏大悲三不共念处诸佛亦尔。利世间等者。如一佛度百千万那由他众生令入涅槃。诸佛亦尔。复次根等故言等。所以者何。皆住增上根故。戒亦等。皆得增上戒故。地亦等。皆依第四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云何相似因。乃至广说。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为止无过去未来法现在是无为法。以如此文止无过去未来者意故。复次为止说相似法沙门意故。彼作是说。心唯与心作因。受唯与受作因。乃至慧唯与慧作因。为止如是意故。作如是说。心与心数法。心数法与心。作相似因。以如是事故。而作此论。
问曰以何等故作如是说。前生善根。与后生善根及善根相应法。作相似因。而不作是说。过去善根。与现在善根及善根相应法。作相似因。答曰。欲现过去。有前后义故。过去法众多。应有前后。若作是说。过去法与现在作相似因者。则不明过去于过去有相似因。若作是说。则明过去于过去有相似因。问曰以何等故。前生善根。不说相应法。后生善根。说相应法。答曰应作是说。前生善根。善根相应法。与后生善根及善根相应法。自界中作相似因中因。而不说者。当知此是有余说。如先所说。此文说因处不尽。复有说者。为止说相似法沙门意故。彼作是说。善根与善根。作相似因。非善根相应法。善根相应法。与善根相应法。作相似因。非善根不善无记根亦如是。为止如是意故。作如是说。善根与善根相应法。善根相应法与善根。作相似因。自界中者。欲界还与欲界。色界还与色界。无色界还与无色界。如说自界。自地亦如是。初禅地还与初禅地。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还与非想非非想处。过去善根与未来现在。过去现在与未来善根。作相似因中因。问曰何以复作此论。答曰若别世说。于文不乱。乃至广说。自界无记根亦如是。前生不善根。乃至广说。问曰以何等故。此不善根中。不说自界耶。答曰以不善根唯在欲界故。复有说者。应说自种。见苦所断种还与见苦所断种。乃至修道所断种还与修道所断种。复有说者。应作是说。说善根已。不善无记根亦如是。问曰若然者不善根唯在欲界。云何言自界耶。答曰以自种故。言是自界。问曰以何等故。不作是说。前生不善根。与后无记根。前生无记根。与后生不善根。作相似因耶。答曰或有说者。应作是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余说。复有说者。若作是说则明。不善根在三界中。无记根唯在欲界。少因则有多果。多因则有少果故。
问曰未来世有相似因不。若有者此中何以不说。如说云何相似因。答曰前生善根。与后生善根。善根相应法。自界相似因中因。如是过去与未来现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作相似因中因。而不说未来与未来作相似因中因。若有者云何不二心展转为因。若无者此说云何通。如说若法能与彼法作因。或时而不与彼法作因耶。答曰不也。问曰此法与彼法。或时作因。或时不作因。若法生者则作因。若不生者。则不作因。何以言不也。若无者波伽罗那说云何通。如说非心因法云何。答曰得正决定人初无漏心是也。诸余凡夫。必当得正决定者。初无漏心。问曰如未得正决定者。一切无漏心。是非心因法。何以但说初无漏心耶。若无者。复与此经。余所说相违。如说苦谛。或以身见为因。不与身见作因。乃至广说。身见为因。不与身见作因者。除过去现在见苦所断使及使相应法苦谛。除过去现在见集所断一切遍使及使相应法苦谛。除未来世身见及身见相应法。诸余染污苦谛是。谓以身见为因。不与身见作因。问曰如未来身见不能与未来身见作因。何以故除未来身见及身见相应法。若无者识身经说云何通。如说过去染污眼识诸使所使。亦是因耶。若是因。亦使所使耶。应广作四句。是因不为使所使者。诸使在彼心前。是自界一切遍不缘。若缘已断相应使解脱。为使所使非因者。诸使在心后。彼是自界一切遍缘而不断。亦因亦使者。诸使在彼心前。是自界一切遍缘而不断。相应使不解脱。非因非使者。诸使在彼心后。是自界一切遍非缘。缘者已断他界一切遍使。如过去。未来现在亦应如是。广作四句。问曰过去现在四句可尔。未来云何通。若无者施设经说云何通。如说诸法以四事故决定。一因。二果。三所依。四所缘。若无者云何不无因而有因。无果而有果。答曰应作是说。未来世无相似因。以无故。所以不说。亦无二心展转相因过。问曰若然者如所说。若法能与彼法作因。或时不作因。乃至广说。此云何通。答曰或有说者。此中以二因故作论。所谓相应因。共生因。复有说者以四因故作论。所谓相应因。共生因。报因。所作因复有说者。以五因故作论。除所作因。所以者何一切处不遮故。应作是说。以六因故而作论。问曰有法或与彼法作因。或时不作因。何故作如是说。若法能与彼法作因。或时不与彼法作因。答言不也。答曰此说最后生时。能作一切遍相似因义。从是已后生者。无不以此法为因。问曰若然者此说云何通。如说若法能与彼作次第。或时不作次第。答曰。若彼法未生。问曰次第缘最后生时。亦能作次第缘义。从是已后生者。无不以此为次第缘。何以答言未生不说最后生时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余说。复次现异说异文。若以异文。庄严于义。义则易解。复次现二门义故。现二种略义故。现二种入法性故。现二种炬故。现二事故。现二种文影故。现俱生俱通故。如说最后生因义。亦应说最后生缘义。如说次第缘未生义。亦应说因未生义。说现二门义。乃至广说。如波伽罗那说。非心因法。乃至广说。云何通。答曰此说究竟非心因法。如未得正决定者。一切无漏心未生尽。是非心因法。若得正决定时。初无漏心。是非心因法。诸余无漏心。是心因法。是故彼经说。初无漏心。是非心因法。复有说者。此中不说相似因。此说二种凡夫。所谓能得涅槃者。不能得涅槃者。此中说不能得涅槃者。言是非心因。何以知有不得涅槃者。答曰如此所说。必得正决定者。当知亦有不必得正决定者。如是则所说善通。如此波伽罗那第二所说。除未来身见及身见相应法。此云何通。答曰应作是说。除未来身见相应法。诸余染污苦谛。如是者此亦善通。如识身经说。复云何通。答曰如过去作四句。现在亦应作四句。未来世应作三句。或有是因非使所使。或是因为使所使。或非是因非使所使。是因非使所使者。诸使与彼心相应已断。是因为使所使者。诸使与彼心相应不断。非是因非使所使者。如余缘他使所使。他界一切遍使。应作如是说。而不说者有何意。答曰欲现未来世有前后义故。如施设经说。一切有为法。有四事决定。此义云何通。答曰因者说四因。相应因共生因报因所作因。果者。说三果。功用果报果威势果。所依者说六种。所谓眼识及相应法依眼。乃至意识意识相应法依意。缘者眼识眼识相应法缘色。乃至意识意识相应法缘法。云何不无因而有因无果而有果者。答曰如我义。亦无因而有因。无果而有果。言因者。以时故说非谓无法而有。复有说者。未来世中。有相似因。
问曰若然者诸所难者。善通经文。何以不说。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余说。复有说者。此说相似因不尽。此中唯说因。有力能与果取果者。未来世相似因。不能与果取果。若有者云何不二心展转相因。答曰未来世中。有四行相随从。以通此事。如无常行有四行相随从。苦空无我。亦有四行相随从。如无常行。先生为因。后生三行。不能与无常行作因。余三行亦如是。若作是说。依第四禅。得阿罗汉。彼第四禅相随从。有九地无漏未来世修。若出彼禅欲起无漏。初禅现在前时。则无有因。何以故。以无相随从故。若然者过去现在无漏道。则有作相似因者。有不能作者。复违此经文。前生善法。与后生善法。乃至广说。欲令无如是等过者。未来世中。无相似因。
问曰色法为有相似因不。答曰譬喻者作如是说。色法无相似因。以缘力故生。其事云何。如凿地深百肘出泥。天雨日曝风吹。而便生草。如此泥未曾生物。如屋上生草树。此处亦未曾生物。谁与彼作相似因。问曰若然者彼文云何通。如说过去四大。与未来四大因威势缘。彼作是答。我无如是经。欲去如是文。故作如先说。以是事故。不必须通。若欲必通者。当云何通。彼威势缘有二种。有近有远。有在此身。有在余身。诸近在此身者。说名为因。若远在余身者。说名为缘。阿毗昙人。作如是说。色法有相似因。问曰若有者。譬喻者说云何通。答曰以有种子在彼法中住。但未得生芽因缘故不生。若得便生。屋上生草树者。若鸟衔种来。若风吹来然后乃生。以是事故。色法有相似因。复有说者。色法有相似因。亦与相似法作因。亦与不相似法作因。与相似法作因者。与此身相似作因。不与余身相似作因。与此身相似作因者。如此身歌罗罗时。与歌罗罗。作相似因。作不相似因者。如歌罗罗与老作因。如此身阿浮陀时。与阿浮陀作因。乃至老时亦作因。与歌罗罗作缘。如是此身老时。与老时作因。与余时作缘非因。若作如是说者。初歌罗罗则无因。最后从色则无果。复有说者。色法有相似因。与相似法作因。不与不相似法作因。亦与此身相似法作因。亦与余身相似法作因。余身相似法。与此身相似法作因。此身相似法亦与余身相似法作因。于余时作缘非因。如是余身老时。与此身老时作因。此身老时。复与余身老时作因。于余时作缘非因。复有能者。色法有相似因。与相似法作因。亦与不相似法作因。与此身作因。亦与余身作因。如余身歌罗罗与此身歌罗罗作因。此身歌罗罗。乃至与老时作因。此身歌罗罗。与余身歌罗罗作因。乃至与余身老时作因。余身阿浮陀。与此身阿浮陀作因。乃至老时作因。此身阿浮陀。与余身阿浮陀作因。乃至老时作因。于歌罗罗时作缘非因。余身老时。与此身老时作因。此身老时。与余身老时作因。于余作缘非因。评曰。应作是说。余身十时。与此身十时作因。此身十时。与余身十时作因。外法当知随所应亦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