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萨婆多部律摄

坏生地学处第七十三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六众苾刍手自和泥。斸掘生地。由作鄙业妨废正修。因坏地事鄙业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底迦。
  言地者。有二种。一生地。二非生地。生地者。谓未曾掘。若曾经掘被天雨湿。若余水沾时经三月。是名生地。若无雨湿及水沾润时经六月。亦名生地。异此非生。此中犯者。若苾刍知是生地。不被火烧未经耕垦。自掘教人掘。若打橛若刬削。坚鞭地皮崩岸隤墙。着地坚泥举令相离。若土多沙少者。咸得堕罪。若地皮等不坚鞭处。刬举之时得恶作罪。生地生地想地为地想。各有六句。并同前说。无犯者。若纯沙石处。或营事苾刍得好时日无驱使人。须定屋基拼绳打橛。深齐四寸者无犯。
过四月索食学处第七十四
  佛在劫比罗伐窣睹城多根树园。时六众苾刍受莫诃男。四月供养。过此已后。更从彼索。由重请事过限废阙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有四月请须时应受。若过受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谓别请更请殷勤请常请。此是时。
  此开四月过不应受别请者。谓别别施主请诸苾刍。兴其供养。无由尊者毕邻陀婆蹉开受王请。后更受王妹夫请食。更请者。谓诸苾刍后至王家不敢受食。王问知已重更请食。殷勤请者。或云。王家事多。我当乞食。王更至心请彼受食。常请者。四月既满世尊受食。诸余苾刍皆行乞食。王曰不限时节恒常请食四月未竟。请食粗食。更求好者。得恶作罪。食便得堕。请食好食更索粗食。索时恶作。食时无犯。
遮传教学处第七十五
  佛在王舍城竹林园中。世尊欲制共学处。时二部僧伽并须和集。然制前四月戒尼不现前。佛告阿难陀。令半托迦苾刍往报尼众。时半托迦奉教而去。是时六众见而问之。时半托迦具以事答。是时六众便出恶言。共相遮障。由轻学处事轻毁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闻诸苾刍作如是语。具寿。仁今当习如是学处。彼作是语。我实不能用。汝愚痴不分明。不善解者。所说之言。受行学处。我若见余善闲三藏。当随彼言。而受行者。波逸底迦。
  若苾刍实欲求解者。当问三藏。此是时。此中言愚者。思其恶思说其恶说。痴者。谓不持三藏。不分明者。谓不了其义。不善解者。不能如理善为决择。说愚等时。便得堕罪。若说实者无犯。
默听评论学处第七十六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十七众欲得作舍置法有所论说。六众苾刍便往屏处默然而听。由评论事不忍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知余苾刍评论事生。求过纷扰诤竞而住。默然往彼听其所说。作如是念。我欲听已当令斗乱。以此为缘者。波逸底迦。言评论事生者。谓见不可意事。初始评论。言求过纷扰者。求觅过失更相道说。言诤竞者。情不含忍发举其事。谓将此言说入评论诤中。自结朋党共相扶扇。言默然往听者。谓在屏处听彼评论。言令斗乱者。小事始生令成大诤。纷纭不息。若知诸苾刍在于上阁有所论说。须欲往者应弹指。或謦欬作声者无犯。若默而去听彼言说。初闻声时。便得恶作。若解其义即获堕罪。若于中阁若在檐前。若经行处随彼而听。咸得本罪。评论评论想六句如前。有说实非评论作评论想。亦得堕罪。若情无向背。若忽遇闻。若听其言欲令销殄者。此皆无犯。
不与欲默然起去学处第七十七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十七众既被六众分离朋党。心生不忍。便与邬波难陀作舍置羯磨。时难陀自惟无力。恐被治罚。遂将毛緂聚置座上。默尔而出。其事同前。不寂静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知众如法评论事时。默然从座起去。有苾刍不嘱授者。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如法事者。谓三羯磨。言默然去者。谓从座起至离闻处。不嘱余苾刍者。若病看病授事人等。有缘须去者。应与欲若辄去者。未离闻处。得恶作罪。若离闻处。波逸底迦。如法如法想六句。有说实是非法作如法想。亦得堕罪。若大小便事讫还来。若不离闻处。若众欲作非法羯磨。默然而去。悉皆无犯。
不恭敬学处第七十八
  佛在王舍城竹林园中。时质呾罗苾刍在大众中。见他如法殄诤之时。心生违逆。或起嗔忿。不肯随顺。由斗诤事及不敬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不恭敬者。波逸底迦。
  言不恭敬者。有二不恭敬。一不敬僧伽。谓见大众有所论说。二不敬别人。谓阿遮利耶邬波驮耶。若苾刍在僧伽中评论事时。或众遣立。或勿于此坐。或时遣去。或不听来。或遣取褥。或不令取如众所说。不依行者。得波逸底迦。若阿遮利耶邬波驮耶所有言教。不依行者。得突色讫里多。若于二师顺理告白。或余耆宿作非法言。欲令止息者无犯。复有余说不敬之事。谓法事佛事。若尊人若弟子。若人主若流俗。于如是等不生恭敬。若语若默。有如法言不相顺从。若身语心随其所应。不敬之时。各依轻重。而得其罪。言法事者。先观自身戒清净不。若读诵教授。施他法义如理作意静虑相应。如是等事随所应作而不奉行。心常懒堕不修善品。不敬于戒话无益言。若卢迦耶典说无后世。如此之书若听若读。共相亲近者皆得波逸底迦罪。言佛事者谓于尊像不勤礼敬。制底香台不时扫拭。若见隤落有力能为。而不修补。所应作事懈慢不为。言尊人者。尊及尊类。皆名尊人。凡到尊处行住坐仪。不高不下。不通肩披衣。不竖膝蹋。足不直努。身不背面。坐不闻尊命。不应辄坐。不以髀重髀放身傲慢。不令语时不应辄语。尊人所说不应遮止。有所言教不应违逆。但应默然恭敬而住。不嫉不恚除罪恶心恒为敬养。若不修敬者。咸得堕罪。弟子事者非时非处。辄为呵啧。于小过失不能容忍。于奖训事不善开喻。若有疑悔不为除殄。心无哀愍出粗犷言。不以法食共相摄受。不存济拔有恼害心。皆得堕罪。言人主者。谓是国王王子。并诸恶佐遣来去等。不用其言。由此因缘情生不敬。或为杀害作无利益。言流俗者。于世俗人不相瞻顾。自随情好以致讥嫌。不于道路大小便利。令俗所呵。亦不应与俗人违竞。若作轻慢心欲恼他者。凡有所为。咸得恶作。若大众评论作评论想。不生恭敬。有六句初二堕罪。四皆恶作。
饮酒学处第七十九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莎揭多苾刍于俗人家。得非时浆和酒而饮。遂便大醉委卧街衢。由受请事。讥嫌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饮诸酒者。波逸底迦。
  酒者若以饭麴。或用米粉烝熟酿作。复有杂酒。谓根皮叶及以花果。少安米麴酝酿成酒。饮者谓吞咽也。凡作酒色酒香酒味。或阙一阙二而饮咽者。能令人醉。皆得堕罪。若不醉人饮得恶作。若体非酒而有酒色饮之无犯。若用器饮若手掬饮。乃至酒糟。咸得堕罪。若啖麴若啖花果。能令人醉。并得恶作。境想六句后二无犯。有说非酒酒想亦得堕罪。如佛言曰。汝诸苾刍依我为师而出家者。不应饮酒。不与他不贮畜。乃至不以茅端渧酒置于口中。不犯者。若酒被煎煮饮不醉人。若口有病医令含酒。若酒涂身此皆无犯。若苾刍先是耽酒人。不得酒时。遂便瘦弱者取造酒物麴及树皮。并诸香药捣簁为末。布帛裹之。以杖横系。悬于新熟酒瓮之内。勿令沾酒。经一二宿。以水和搅。时与非时饮皆无犯。又无犯者酒变成醋。饮不醉人。澄清见面水解为净。以罗滤之。同非时浆。随意应饮。
非时入聚落不嘱苾刍学处第八十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陀夷非时入村。为贼所杀。由入聚落事烦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非时入聚落。不嘱余苾刍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言非时者。有二种分齐。一过午。二明相未出。言聚落者俗人所居有街巷处。余苾刍者。若无苾刍者无犯。除余缘者。谓身有病。若寄衣钵在村被火烧舍。须入村看。若命难净行难。并皆无犯。非时非时想疑。波逸底迦。时非时想疑。得恶作罪。后二无犯。村作村想六句同前。若住阿兰若苾刍。须入村中。或道由村过若路在两村中间。若乘空入。若无苾刍嘱余俗人者无犯。
  第九摄颂曰。
  食明相今知  针筒床脚量
  贮花并坐具  疮雨大师衣
食前食后诣余家学处第八十一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波难陀亲友白衣。敬信三宝。于自家中广设供养。以邬波难陀为首。请苾刍众。时邬波难陀报亲友曰。我有缘事须向某家。要待我至方可行食。既往余处久待不来。遂令大众多不得食。由诣俗家事过限。废阙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受食家请食前食后。行诣余家。不嘱授者。波逸底迦。
  食家请者。谓受俗家请食。若婆罗门及余俗家。食前者。谓在中前。不嘱授去行过两家。便得堕罪食后者。谓是中后。行过三家亦得堕罪若语施主我设不来。应与僧食。勿令废阙若施主不以此人而为先首去。并无罪。
入王宫学处第八十二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陀夷有缘。须诣摩利迦夫人处。侵早入宫。彼卧未起。闻尊者来遂便惊觉。着常宫内细薄之衣。以见尊者。其事同前。讥嫌待缘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明相未出。刹帝利灌顶王未藏宝及宝类。若入过宫门阃者。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刹帝利者。谓刹帝利种。设非斯种若得灌顶。亦名刹帝利王。明相未出者。相有三别。一者青相。谓青色现。二者黄相。谓黄色现。三赤铜相。谓光如赤铜色。未藏宝者。谓于宫内未藏其宝言门阃者。有其三种。一城门阃。二王家门阃。三内宫门阃。入初二门得恶作罪。入内宫门便得堕罪。除余缘者。如憍闪毗城王许瞿师罗舍。与国王宫通为一处者无犯。教有五种皆不应。违云何为五。一者谓是国王。二如来大师。三众中上座。四阿遮利耶。五邬波驮耶。
  未晓未晓想等六句如上说。若入四天王门揭路荼宫。亦得恶作。凡入王宫有十过失。一者夫人见苾刍笑王起疑心。二宫人有娠便疑苾刍。三宫中失宝物。四王有密语闻彻于外。五太子有损。六王身有损。七黜国相。八举大臣。九数征伐。十征伐所得王反夺将。如是等事。咸疑苾刍。而作指撝故不应往。
不摄耳听戒作不知语学处第八十三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六众苾刍于半月说戒经时。不用心听。作如是说。我今始知是法是善逝说。由轻学处事慢法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半月半月说戒经时。作如是语。具寿。我今始知是法戒经中说。诸苾刍知是苾刍。若二若三同作长净。况复过此。应语彼言。具寿。非不知故得免其罪。汝所犯罪。应如法说悔。当劝喻言。具寿。此法希奇难可逢遇。汝说戒时不恭敬不住心。不殷重不作意。不一想不摄耳。不策念而听法者。波逸底迦。
  不恭敬者。是总标句。不住心等是别释句。显六过失。谓无信心失。无敬心失。无乐欲失。缘外境失。心惛沈失。生劳倦失。如其次第而配属之。若苾刍已曾再三闻说戒经。于长净时作不知语。若由烦恼。或由忘念。若睡眠若乱意。随一一戒不听闻者。皆得堕罪。若闻苾刍尼不共学处。作如是语。得恶作罪。若共学处便得本罪。若老耄无所识知。依实说者无犯。长净之时应令纯熟。善诵戒经者。为众诵之。先鸣健稚时。诸苾刍应自忆罪如法说悔。然后赴集。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十四
用牙角作针筒学处第八十四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有巧师名曰达摩。善牙骨作以自工巧。告诸苾刍。若须牙骨作者我当施。手作时诸苾刍不知厌足。终日驱使遣作针筒。无暂停息。遂令家业终致穷困。由针筒事过分废阙讥嫌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用骨牙角作针筒成者。应打碎。波逸底迦。
  言针筒者有二种。应畜一筒二管。言作者。若自作若使他作。言打碎者。谓作成入手应打碎弃之。若作未成亦应舍弃。若作成不自受。或为他作。得恶作罪。若得先成者受用无犯。若对苾刍说悔罪时。彼应问曰。所作针筒已打碎未。若不问时。得恶作罪。有四种针筒。应畜铜铁鋀石及以赤铜。不应用金银琉璃颇胝迦宝而作针筒亦非镞成揩以杂色。畜针筒者。应密藏举。若无惭苾刍及未圆人借不应与。善能爱护者应与。贮畜针刀恐铁生垢。应以蜡布裹之。如作针筒。不应受用。令打碎者。若作自余违法资具准此应知。刀子小印苾刍应畜。刀子有三种。谓上中下。其形如鸡曲翎。或如乌曲羽。上者长六指阔一指。下者四指。二内名中(此并连身铁弝若木弝尖直皆不见畜)印有四种。谓白铜赤铜鋀石及木。若僧伽印文应作造寺主名。上有转法轮像。随其大小以为记验。若别人印作骨锁形。或作髑髅形。见时起念作不净观。皆不应用。宝作境想六句可知。
过量作床学处第八十五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如世尊说不应床前洗足。若有老病行来疲极。应在床两头而洗。床脚极短亦不应眠。是时六众便作大床脚。长十二肘安梯上下。由床量事。烦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作大小床。足应高佛八指。除入梐木。若有过者应截去。波逸底迦。斯之事恼下戒咸同。言作床者。若自作若使人作。佛八指者。谓中人一肘。除入梐木者。谓除入梐床脚木也。应截者。过须截却方为说悔。以宝装挍。得恶作罪。凡床脚应平截。若恐损地。应安承物。谓谷糠袋。或甎木等(言中人一肘者长笏尺一尺五寸过此是高床量用皆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