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经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略有二种白净善法。能护世间。云何为二。谓惭与愧。若无此二白净善法。世间有情皆成秽杂。犹如牛羊鸡猪狗等。不识父母兄弟姊妹。不识轨范亲教导师似导师等。由有此二白净善法。世间有情离诸秽杂。非如牛羊鸡猪狗等。了知父母兄弟姊妹。了知轨范亲教导师似导师等。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成就如是二种最胜。第一惭愧白净善法。汝等苾刍。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二白净善法  能护诸世间
  令不失人天  谓惭及与愧
  若无此二法  都不识尊卑
  秽杂似牛羊  鸡猪狗等类
  由有此二法  能了别尊卑
  非如牛羊等  行诸杂秽事
  诸有智慧人  成就二白法
  常守人天趣  终不堕三涂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我为如来应正等觉。未成佛时。居菩萨位。多分安住。二种寻思。云何为二。一者如来。居菩萨位。多分安住不害寻思欣喜悦乐。如是安住不害寻思欣喜悦乐。是名第一多分寻思。由住如是修习行迹。于诸有情都无捐害。由此寻思。证得无量圆满梵住。二者如来。居菩萨位。多分安住。永断寻思欣喜悦乐。如是安住永断寻思欣喜悦乐。是名第二多分寻思。由住如是修习行迹。于不善法。能正永断。由此寻思。证得善根圆满胜道。我于尔时。安住如是二种寻思。精进勇猛。乃至自身。一切血肉。悉皆枯竭。唯余身肉骨筋皮缠裹。亦不放逸。乃至未知未见未得未解未证。所应知见得解证法。于其中间住不放逸。精进勇猛。曾无懈废。由不放逸。精进勇猛。无懈废故。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速证无上清凉涅槃。速证无上一切智见。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安住不害欣喜悦乐多分寻思。安住永断欣喜悦乐多分寻思。汝等苾刍。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佛为菩萨时  多安住二法
  谓不害永断  欣喜悦乐思
  不害诸有情  修慈悲喜舍
  证无量梵住  圆满不为难
  永断不善法  一切烦恼缠
  证得诸善根  圆满殊胜道
  常精进勇猛  无放逸而住
  证无上菩提  清凉涅槃等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诸婆罗门。长者居士。刹帝利等。多有所作。谓施汝等。如法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房舍资具。汝等苾刍。多有所作。谓能为彼宣说正法。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满清白梵行之法。由此俱能解脱生法老病死法。愁叹忧苦热恼之法。汝等与彼力轮法轮。展转相依。于如来所。勤修梵行。速至无上般涅槃城。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出家与居家  展转互相依
  由力法二轮  速至涅槃乐
  出家依在俗  得如法资具
  在俗依出家  获微妙正法
  二众互相依  受人天快乐
  度生老病死  至清凉涅槃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依住尸罗。能修二法。云何为二。谓奢摩他毗钵舍那。谓修行者。依住尸罗修奢摩他。既修如是奢摩他已。修心令满。为何事故。修习其心。修习心者。为断贪故。诸修行者。依住尸罗。精勤修习毗钵舍那。既修如是毗钵舍那已。修慧令满。为何事故。修习其慧。修习慧者。为断痴故。贪染污心。令不解脱。痴染污慧。令不明照。若永离贪。心善解脱。若永离痴。慧善解脱。若于如是二种解脱。已能正知见得触证。我说彼为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独一修习最上丈夫。诸圣弟子。正证如是心解脱者。若他骂詈诃责轻弄毁辱等时。不由此缘发生种种不忍不信害恨等心。所以者何。以能照见他骂詈等。于彼有罪。于已无损。诸圣弟子。正证如是心解脱者。若他赞美恭敬礼拜供养等时。不由此缘发生种种欢喜踊跃悦豫等心。所以者何。以能照见他赞美等。于彼有福。于己无益。若能如是。名于世法得心平等。无戚无欣。安隐自在。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依住尸罗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汝等苾刍。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依住净尸罗  修无罪止观
  密护根及意  证甘露涅槃
  修止令心调  心调离贪欲
  离欲证解脱  证解脱心平
  修观令慧明  慧明灭痴闇
  灭闇证解脱  证解心平等
  故汝等苾刍  精进勿放逸
  常依住尸罗  修无罪止观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修学胜利。于如来所。修行梵行。慧为上首。解脱坚固。念最尊胜。若有成就。修学胜利。于如来所。修行梵行。慧为上首。解脱坚固。念最尊胜。彼终不为味着色贪缠扰其心。亦复不为味着声香味触法贪缠扰其心。心不为贪所缠扰故。无随味着色相貌识。无随味着声香味触法相貌识。于二果中。随证一果。谓于现法。证有余依般涅槃界。或不还果。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修学胜利人  依佛修梵行
  慧为其上首  及懈脱坚牢
  念最居尊胜  二果随证一
  谓现法涅槃  及永不还果
  由慧为上首  贪不扰其心
  无随色等缘  相貌所生识
  学胜利圆满  生胜定上慧
  尽生老死边  证有余依界
  故汝等苾刍  应勤修戒定
  生微妙胜慧  尽生老病死
  住我法律中  能无放逸者
  定坏魔军力  永尽众苦边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一切世间。恶不善法。皆以无明。为其前导。而得生长。以无惭愧。为其后助。而不损减。所以者何。诸趣有生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一切皆用无明为根。而得生长。既生长已。依之复能生起一切恶不善法。恶法既生由无惭愧。都无悔变。无悔变故。而不损减。一切世间。善清净法。皆以慧明。为其前导。而得生长。以惭与愧。为其后助。而不损减。所以者何。明处其前。惭愧为后。能永断灭。诸趣有生生老病死。能超一切。愁叹忧苦热恼等法。能触如理。能得甘露。能证涅槃。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永断无明。发起慧明。永断一切。诸趣有生生老病死。永超一切。愁叹忧苦热恼等法。触于如理。得于甘露。证于涅槃。汝等苾刍。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此世及后生  生老病死等
  贪爱等烦恼  皆无明为根
  无明为大愚  令久处生死
  此世与他世  高下趣往还
  最初有无明  最后无惭愧
  生长诸恶法  堕众恶趣中
  故应勤精进  离贪爱愚痴
  发起智慧明  断生死苦本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怜愍世间出兴于世。为欲永断除舍二法。转于贤圣无上法轮。一切世间。所有沙门。或婆罗门天魔梵等。曾未有能如法转者。云何二法。一者无明。二者有爱。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怜愍世间出兴于世。皆为永断。除舍此二。转于贤圣无上法轮。广说乃至曾未有能如法转者。若能永断除舍一切所有无明及诸有爱。令其永尽。无有遗余。便能永断一切烦恼诸杂染法。是则名为出诸坑堑。越诸垣墙。破诸关键摧伊师迦。是真贤圣。是正法幢。是大沙门。是婆罗门。是真聪慧。是真沐浴。是真智者。是真调顺至调顺地。名世福田。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无上正等觉  商主世间尊
  大雄大丈夫  拔众毒箭者
  哀愍诸世间  为断除二法
  谓无明有爱  转无上法轮
  是苦是苦因  是众苦永灭
  是八支圣道  趣灭苦涅槃
  智者闻斯法  信解等坚牢
  达诸法正真  断无明有爱
  无明有爱除  诸杂染皆灭
  至善调顺地  名世良福田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二苦事。最为难忍。一剃须发。二常乞求。所以者何。世间怨嫌。兴咒诅者。作是愿言。愿彼贫穷。剃除须发。服故弊衣。手持瓦器。从家至家。行乞自活。诸有净信善男子等。受持此法。而出家者。非为王贼债主怖畏之所逼切。非恐不活。而舍居家。但为超度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但为灭除纯大苦蕴。我诸弟子。求如是事。正信出家。为利自他。受持此法。或有如是。而出家已。未经几时。则便宽慢。放逸懈怠。下劣精进。亡失正念。无有正知。心乱不定。纵任诸根。多欲贪着。心怀嗔忿。愚钝无知。耽染诸欲。虚妄思惟。毁诸禁戒。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内朽顺流。如秽蜗螺贝音狗行。覆藏己恶。诈现自善。或就种种恶不善法。譬如有人。从闇入闇。从坑堕坑。从怨至怨。我说如是痴出家人。亦复如是。又如有木。两头火燃。中涂粪秽。若在聚落及与空闲。皆无复用。我说如是痴出家人。亦复如是。失在家法。复非沙门世出世间。皆无胜分。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出家而破戒  二俱无所成
  谓失在家仪  及坏沙门法
  宁吞热铁丸  洋铜而灌口
  不受人信施  而毁犯尸罗
  诸毁犯尸罗  无悔无惭愧
  多受人信施  定当生地狱
  诸有智慧人  应坚持净戒
  勿受人信施  而毁犯尸罗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有二种补特伽罗。摄受增益。恶趣地狱。恶不善法。云何二种补特伽罗。一者一类补特伽罗。毁犯净戒。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内朽顺流。如秽蜗螺贝音狗行。覆藏己恶。诈现自善。如朽隧级。无所复用。唯增恶趣。二者一类补特伽罗于具净戒。无所毁犯。精进修行。清白梵行。有德苾刍。以诸无根。非梵行法。诽谤毁辱。令失威光。如是二种补特伽罗。摄受增益。恶趣地狱。恶不善法。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二补特伽罗  生长恶趣业
  谓毁犯净戒  及诽谤贤良
  如是二种人  俱名为下贱
  现在人所鄙  受苦在当来
  是故诸苾刍  常应不放逸
  受持清净戒  勿毁谤他人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有二种补特伽罗。恩深难报。云何为二。所谓父母。假使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其寿量。曾无暂舍。供给衣食。病缘医药。种种所须。犹未能报父母深恩。所以者何。父母于子。恩极深重。所谓产生。慈心乳哺。洗拭将养。令其长大。供给种种资身众具。教示世间所有仪式。心常欲令离苦得乐。曾无暂舍。如影随形。父母于子。既有如是。所说深恩。当云何报。若彼父母。于佛法僧。无清净信。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生净信。若彼父母。无清净戒。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其受持清净禁戒。若彼父母。无有多闻。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其听闻诸佛正法。若彼父母。为性悭贪。不乐布施。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行布施。若彼父母。为性闇钝。无有胜慧。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修胜慧。其子如是。乃名真实报父母恩。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二补特伽罗  恩深重难报
  所谓父及母  能生长世间
  假使以两肩  尽寿荷父母
  常供养恭敬  犹未为报恩
  父母于世间  能生育教导
  慈心求利乐  如彼影随形
  若父母先无  信戒闻舍慧
  子令其修习  名真实报恩
  恭敬给所须  唯现世安乐
  令修信戒等  究竟证涅槃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有二种无欺诳法。云何为二。谓业与智。若诸有情。已集诸业。其异熟果。若未现前。终不尽灭。若诸有情。已生诸智。一切烦恼。若未永除。终不舍离。如是名为世有二种无欺诳法。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二无欺诳法  诸佛共所谈
  谓已集已生  诸业及诸智
  异熟果未生  诸业终不灭
  烦恼若未尽  智终不舍离
  业是生死因  智为灭惑本
  是故应修智  永尽众苦边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有二种补特伽罗。应深尊重礼拜供养。以敬爱心。亲近而住。云何为二。所谓父母。若诸有情。于其父母。深心尊重。礼拜供养。以敬爱心。亲近而住。生无量福。诸有智人。咸共称叹。声誉普闻。处众无畏。后不焦恼无悔。命终身坏死后升诸善趣。生于天中。何缘有情。应于父母。深心尊重。礼拜供养。以敬爱心。亲近而住。父母于子。有深重恩。所谓产生。慈心乳哺。洗拭将养。令其长大。供给种种资身众具。教示世间所有仪式。心常欲令离苦得乐。曾无暂舍。如影随形。是故父母。应深敬重。礼拜供养。以敬爱心。亲近而住。若诸有情。敬爱父母。亲近而住。父母于其深心慈愍。除无益事。授有益事。制止众恶。劝修众善。为其娉娶。贞良妻室。有时赐与珍宝财谷。世间天人。咸共称叹。恭敬供养。亲近加护。令无衰恼。是故有情。于其父母。应深尊重礼拜供养。以敬爱心。亲近而住。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诸有乐福人  应尊重父母
  礼拜修供养  敬爱亲近居
  世间聪慧人  恭敬于父母
  恒时修供养  常生欢喜心
  父母于世间  恩深重难报
  除无益制恶  授利劝修善
  与妻室资财  慈心常覆护
  是故修供养  无量福聚生
  现得胜名闻  咸供养恭敬
  死生天善趣  受妙乐无穷
  欲得生天人  受五欲妙乐
  犹如天帝释  当供养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