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单译经
- 本事经
本事经
有二种妙智 知者应寻思
谓世出世间 能正尽众苦
应观世间智 发生怖畏想
都无有执受 展转证涅槃
应观出世智 发生珍宝想
由此生欢喜 便得身轻安
轻安故悦乐 悦乐故心定
由心得定故 便能生觉支
觉支观圣谛 永断诸疑网
无疑无所取 永脱众苦边
重摄前经嗢柁南曰。
二根二焦恼 二行二戒见
二作及不作 二智有二种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为欲矫诳诸众生故。为求名誉远所闻故。为求利养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若有苾刍。为通达故。为遍知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诸苾刍。为通达故。为遍知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实。通所通达。知所遍知。既能如实。通所通达。知所遍知。便能如实。断所应断。修所应修。证所应证。既能如实断修证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若有为通达故。为遍知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为矫诳名誉 利养及恭敬
非真修梵行 是虚妄出家
为通达遍知 速证最上义
是真修梵行 非虚妄出家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为欲矫诳诸众生故。为求名誉远所闻故。为求利养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若有苾刍。为律仪故。为正断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诸苾刍。为律仪故。为正断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实。守护六根。不亏禁戒及能速证最上正断。既能如实。守护六根。不亏禁戒及能速证最上正断。便能如实。断所应断。修所应修。证所应证。既能如实断修证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若有为律仪故。为正断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为矫诳名誉 利养及恭敬
非真修梵行 是虚妄出家
为正断律仪 速证最上义
是真修梵行 非虚妄出家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为欲矫诳诸众生故。为求名誉远所闻故。为求利养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若有苾刍。为求厌背。为求离欲。而出家者。是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诸苾刍。为厌背故。为离欲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实厌背离欲。既离欲已。便得解脱。既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若有。为厌背故。为离欲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为矫诳名誉 利养及恭敬
非真修梵行 是虚妄出家
为厌背离欲 速证最上义
是真修梵行 非虚妄出家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说法门。略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于恶应正了知。二者于恶应深厌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略说如是二种法门。所以者何。诸修行者。于诸恶法应正了知。既于恶法。正了知已。便能厌背。既厌背已。便能离欲。既离欲已。便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行者。永断诸爱及众结缚。无倒现观。正尽苦边。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当知诸如来 应正等觉者
哀愍众生故 说二种法门
于众恶正知 及厌背离欲
心解脱自在 正尽众苦边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二种法。若修若习。若多修习。能断二法。云何二法。若修若习。若多修习。能断二法。谓不净观及慈悲观。能断贪欲及与嗔恚。所以者何。一切已贪现贪当贪。皆由作意思惟净相。一切已嗔现嗔当嗔。皆由作意思惟怨相。一切已断现断当断所有贪欲。皆由作意修不净观。一切已断现断当断所有嗔恚。皆由作意修慈悲观。于不净观。若修若习。若多修习。决定能断一切贪欲。于慈悲观。若修若习。若多修习。决定能断一切嗔恚。若欲决定断贪欲者。当勤精进修不净观若欲决定断嗔恚者。当勤精进修慈悲观。修不净观。无有贪欲。而不能断修慈悲观。无有嗔恚。而不能断。如是名为有二种法。若修若习。若多修习。能断二法。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修习多修习 二法断二法
谓不净慈悲 断贪欲嗔恚
是故有智者 当观自饶益
修不净慈悲 断贪欲嗔恚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其涅槃界。略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有余依涅槃界。二者无余依涅槃界。云何名为有余依涅槃界。谓诸苾刍。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已证自义。已尽有结。已正解了。心善解脱。已得遍知。宿行为缘。所感诸根。犹相续住。虽成诸根。现触种种好丑境界。而能厌舍。无所执着。不为爱恚缠绕其心。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于诸色。求欲见时。虽复以眼观于诸色。而不发起贪嗔痴等。虽复有眼及好丑色。而无贪欲。亦无嗔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于诸声。求欲闻时。虽复以耳听于诸声。而不发起贪嗔痴等。虽复有耳及好丑声。而无贪欲。亦无嗔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于诸香。求欲嗅时。虽复以鼻嗅于诸香。而不发起贪嗔痴等。虽复有鼻及好丑香。而无贪欲。亦无嗔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于诸味。求欲尝时。虽复以舌尝于诸味。而不发起贪嗔痴等。虽复有舌。及好丑味。而无贪欲。亦无嗔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于诸触。求欲觉时。虽复以身觉于诸触。而不发起贪嗔痴等。虽复有身及好丑触。而无贪欲。亦无嗔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于诸法。求欲知时。虽复以意知于诸法。而不发起贪嗔痴等。离诸贪欲证得究竟寂灭涅槃。作是思惟。世尊。为彼怖畏诸有阿赖耶者。恒为断见所系缚者。令知业果无失坏故。所说正法。现见应时。易见饶益。智者内证一切世间真实对治。谓能除灭憍慢渴爱害阿赖耶。断诸径路。证真空性。离诸贪欲。证得究竟寂灭涅槃。如是名为有慧眼者。能正观察。如是名为由二缠故。令诸天人。一类怯劣。一类勇猛。有慧眼者。能正观察。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由二缠所缠 令诸天人众
一类有怯劣 一类有勇猛
有慧眼声闻 能如实观察
能除慢厌离 究竟证涅槃
复如实了知 佛所说正法
能灭断常见 及二爱无余
有慧眼龙王 能普雨法雨
灭诸烦恼焰 令证大清凉
本事经卷第四
二法品第二之二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减省睡眠。具念正知。心常安住。悦豫清净。于诸善法。善观时宜。而正修习。如是苾刍。减省睡眠。具念正知。心常安住。悦豫清净。于诸善法。善观时宜。而正修习。于二果中。随证一果。谓于现法。或证有余依涅槃界。或不还果。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觉悟能闻法 修行得胜果
耽着于睡眠 都无有所得
减省睡眠者 具正念正知
善安住其心 常悦豫清净
于诸善法中 知时宜修习
能究竟超越 生老病死苦
是故应勤修 减省睡眠法
常委观寂静 得二果无疑
或断下分结 证得不还果
或断上分结 度生老病死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于空闲处。常乐宴坐。勤修内心奢摩他定。不离静虑。成就明净毗钵舍那。守护自心。令无散乱。于诸善法。修集无厌。如是苾刍。于二果中。我说定能随证一果。谓于现法。或证有余依涅槃界。或不还果。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乐空闲宴坐 具正念正知
善安住其心 离虚妄分别
善防护自心 速断无明闇
及诸欲烦恼 无忧悔归真
常寂定其心 具正念静虑
无所执解脱 永尽诸有贪
常乐不放逸 见放逸生怖
诸见能永断 速证般涅槃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无惭无愧。彼人决定。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证等觉。不证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苾刍。有惭有愧。彼人决定。能得通达。能得遍知。能证等觉。能证涅槃。能证究竟无上安乐。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无惭无愧者 懈怠不精进
多惛沉睡眠 去结尽为远
有惭有愧者 常无有放逸
乐静虑深定 去涅槃不遥
彼能断众结 及生老病死
速证三菩提 得无上安乐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诸出家者。略有二种。所应作事。若能正作。得所未得。触所未触。证所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触如理。能得甘露。能证涅槃。云何为二。一者静虑。二者听说。云何静虑。谓诸苾刍。远离诸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具足安住。最初静虑。寻伺静息。内净一趣。无寻无伺。定生喜乐。具足安住。第二静虑。离喜住舍正念正知。身受快乐。众圣所说。有舍有念。安住快乐。具足安住。第三静虑。断苦断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具足安住。第四静虑。云何听说。谓诸苾刍。于佛所说。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满清白梵行之法。所谓契经应颂记别伽他自说本事本生及与方广。未曾有法。于如是法。受诵听习令其通利。宣畅解释。是名听说。如是名为诸出家者。略有二种。所应作事。若能正作。得所未得。触所未触。证所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触如理。能得甘露。能证涅槃。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出家有二种 正所应作事
谓静虑听说 速证于涅槃
静虑慧为因 慧必由静虑
有静虑有慧 速证于涅槃
百千哑羊僧 无慧修静虑
设经百千岁 无一得涅槃
勤修智慧人 乐听法说法
敛念须臾顷 能速证涅槃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寻求有二。更无第三。云何为二。谓圣寻求。非圣寻求。云何名为非圣寻求。谓有一类。已有老法。寻求老法。已有病法。寻求病法。已有死法。寻求死法。已有愁法。寻求愁法。已有染法。寻求染法。云何老法。所谓妻子奴婢仆使。象马牛羊鸡猪田宅。金银财谷是名老法。如是老法。是诸有情生死苦本。愚夫异生。于此守护。染爱耽着。由此不能解脱生死故名老法。云何病法。所谓妻子奴婢仆使。广说乃至。由此不能解脱生死故名病法。云何死法。所谓妻子奴婢仆使广说乃至。由此不能解脱生死故名死法。云何愁法。所谓妻子奴婢仆使广说乃至。由此不能解脱生死故名愁法。云何染法。所谓妻子奴婢仆使。象马牛羊。鸡猪田宅。金银财谷。是名染法。如是染法。是诸有情。生死苦本。愚夫异生。于此守护。染爱耽着。由此不能解脱生死故名染法。若有于此。爱乐寻求。当知是名非圣寻求。如是寻求如来终不称扬赞叹。唯劝导之令知舍离。何缘如是非圣寻求。如来终不称扬赞叹。唯劝导之。令知舍离。由此寻求。非贤圣法。非能出离非趣涅槃。非厌非离。非灭非静。非得通慧。非成等觉。非证涅槃。由此寻求。能引一切生老病死愁叹忧苦诸热恼法。是故如是非圣寻求。如来终不称扬赞叹。唯劝导之。令知舍离。云何名为是圣寻求。谓有一类。已有老法。能自了知我有老法。能如实知老法过患。寻求毕竟。无老无上安乐涅槃。已有病法。能自了知。我有病法。能如实知病法过患。寻求毕竟。无病无上安乐涅槃。已有死法。能自了知。我有死法。能如实知死法过患。寻求毕竟。无死无上安乐涅槃。已有愁法。能自了知。我有愁法。能如实知愁法过患。寻求毕竟。无愁无上安乐涅槃。已有染法。能自了知。我有染法。能如实知染法过患。寻求毕竟。无染无上安乐涅槃。如是名为是圣寻求。如是寻求。一切如来。称扬赞叹。何缘如是是圣寻求。一切如来称扬赞叹。由此寻求。是贤圣法。能永出离。能趣涅槃。能厌能离。能灭能静。能得通慧。能成等觉。能证涅槃。由此寻求。能超一切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生死热恼。是故如是。是圣寻求。一切如来。称扬赞叹。如是名为寻求。有二更无第三。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远离如是非圣寻求修行。如是是圣寻求。汝等苾刍。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一切有情类 有二种寻求
更无有第三 谓圣与非圣
不知老病死 愁染法过患
希求深爱着 名非圣寻求
此增长众苦 出离未为期
从生复至生 或高或下趣
善知老病死 愁染法过患
希求彼寂灭 名真圣寻求
此损减众苦 速证于涅槃
永安乐清凉 常无漏无怖
彼非圣寻求 诸佛所呵毁
是生死根本 智者当远离
此真圣寻求 诸佛所称赞
是趣涅槃道 有智者应修
重摄前经嗢拖南曰。
为通达律仪 厌知不净界
经觉悟宴坐 愧所作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