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
-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若雨过多便诵止雨陀罗尼曰。
唵(一)阿蜜[口 栗]低底(二)吽(三)底瑟咤(二合四)娑嚩(二合引)贺(引五)
诵此陀罗尼七遍。或以钵器或瓶缸等盛蜀葵花。以钵瓶等覆在地上便即晴明。
若他方冤敌来相侵扰。当诵此陀罗尼曰。
南谟(一)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耶也(二)唵(三)阿蜜[口 栗]多(四)嚩日哩(二合)阿蜜[口 栗]低(五)吽(六)孽捙孽捙(七)曳(入)他苏佉(八)三昧也(九)摩奴三末啰(十)娑嚩(二合引)贺(引十一)
烧安悉香以花置掌中。作金刚合掌诵此真言。四向散花冤贼退散。
若国土内一切灾难诸恶鬼神。流行疫毒恼于人畜。及有他方冤敌侵扰。当作极大威德忿怒王金刚手甘露军荼利金刚。哑哑而笑要胜秘密心法。亦取诸毒刺。火焚念诵而作护摩。如上灾难皆悉消灭。若欲效验先诵真言满十万遍即得悉地。
若欲先知善恶吉凶定不定者应当诵此陀罗尼曰。
南谟(一)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耶也(二)南谟(三)始战(二合)拏嚩折啰(二合引)跛曩曳(四)摩贺(五)药乞叉(二合)犀那钵戴曳(平六)翳鬘(七)勿[亭 野](亭也反八)钵啰乞叉(二合)茗(九)娑茗(十)勿[亭 野](亭也反十一)三没哩[亭 野](亭也反)睹(十二)唵(十三)阿蜜[口 栗](二合)低癹(十四)怛儞也(二合)他(十五)战抳战抳(十六)印抳泯抳(十七)僧羯[口 束 頁]摩(十八)泯抳(十九)阿尾奢矫祢(二十)钵啰(二合)尾奢矫祢(二十一)阿悉泯(二十二)阿麌瑟咤(二合二十三)曼茶哩(二十四)钵扇努(二十五)那啰迦(二十六)那哩迦(二十七)儞尾那(二十八)斫刍洒(二十九)阿闭睹(三十)摩努山(三十一)斫刍入(拈熠反)眠斫刍(三十二)跛啰(二合)嚩(入)多也(三十三)睹系那纥哩(二合)单(三十四)曳(入)写纥哩(二合)单(三十五)曳(入)怛啰(二合三十六)悉他比单(三十七)怛(三十八)萨挽(三十九)捺哩洒(二合)也(四十)莎嚩(二合引)贺(四十一引)
次说持念轨仪。金刚阿阇梨先以瞿摩夷涂成方坛。以乳酪末作儞也(平二合)阿乐多(二合乐音阑格反)各盛满碗置坛四角四角。置灯。然后散花烧安悉香。或于剑中或镜或墙。或指或掌或灯或佛像。或水精或坛或琉璃中。称心所欲见其善恶。当以童男或有童女。身无瘢痕清净无过。澡浴身体着解白衣。诵此真言用加持之。我当至彼自现其身。随其所问三世之事悉皆辩说。随心疑惑悉皆断除。若为癫痫鬼魅所著。当以杨枝及石榴枝。以上真言加持七遍。烧安悉香于地画彼鬼神形像。令前童子执杨枝等。鞭彼图画鬼神形像胸背等处。时彼病人如挞其身。嗥叫啼泣叩头求救。从今永去不敢更来。时阿阇梨令鬼立誓。若再来者愿我眷属丧灭无余。鬼立誓后更不再来病者平复。非唯去病种种胜事。此总持力皆得称心成就所作。
尔时世尊告秘密主金刚手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陀罗尼能与未来一切众生作大利益。一切如来悉皆随喜。此陀罗尼能令众生发菩提心。又令一切外道异见皆悉调伏。与诸佛法以为先导。随诸国土有此总持。国无饥馑人民安乐。国主无病无复怨敌。佛法流通无诸障碍。秘密主菩萨以此陀罗尼为主覆护自身。能持种种陀罗尼宝。于夜闇中而为明炬。又以种种陀罗尼门。而作璎珞庄严其身。以此陀罗尼而为先导。以此陀罗尼而为器仗。过现未来恒须执持。以此陀罗尼而为室宅。安住其中而行布施。守护净戒修习安忍。勤行精进深入禅定照明般若。秘密主菩萨云何安住于此陀罗尼中而行布施。秘密主以此菩萨。不舍平等而行施故。谓陀罗尼平等故布施平等。布施平等故我平等。我平等故众生平等。众生平等故法平等。法平等故菩提平等。菩提平等故即陀罗尼平等故。此菩萨住陀罗尼能行布施。如是布施非随烦恼而行布施。与胜义法相应布施。悉能舍离一切烦恼名最胜舍。诸见不起内外眷属一切皆舍。秘密主此是安住陀罗尼住处修行布施。
秘密主云何菩萨。住陀罗尼修行净戒。此菩萨见身口意本性寂静而护持戒。于身口意心无所著。不依此世不依他世。不依于内不依于外。不依蕴界处不依菩提。亦不依于陀罗尼门。不依涅槃及一切法。护持净戒亦不念言我能持戒。是为菩萨安住总持护持净戒。秘密主云何菩萨。住陀罗尼修习安忍。此菩萨修忍辱时。不见自身不见众生。不见补特伽罗不见寿者。不见于我及以我所。此菩萨内心清净众生清净一切法清净。以无所依依清净心而行安忍。此菩萨修安忍时。无有少法而可修习。亦无少法而可损减。亦无少法而可增长。亦不为于少法生故。亦不为于少法灭故。亦不为于少法尽故。亦不为于少寂静故。亦不为于一切众生无我性故。亦不为于一切众生寂静性故。亦不为于无恐怖故。亦不为于身灭尽故。亦不为于语言尽故。亦不为于心意尽故。并不为于如是等法修习安忍。此菩萨于身修安忍时。为他所害节节支解。当自观察身与草木墙壁瓦砾等无有异。此菩萨于语修安忍时。为他毁辱以妙言词而酬答之。自在观察言语性空不可执持。体性寂静无有住处。又此法体皆不相待。刹那刹那不相续故。如是观察修行安忍。此菩萨于心修安忍时。无有浊乱亦无高下。见身与心各不相知。了见身心无有住处。此是菩萨安住总持修习安忍。
秘密主云何菩萨。住陀罗尼勤行精进。此菩萨为欲增长诸善法故。勤行精进而观法界。不见增长不见损减。无少真实可得成就。无少颠倒可得坏灭。无世界成无世界坏。依此清净陀罗尼门。观察诸法亦复如是。不见善法而可增长。不见恶法而可减灭。彼诸法性无大无小无有住处。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如是知见一切诸法。依如是法庄严自身。为令众生真实解了颠倒法故而为说法。如是说时观察众生实不可得。以知众生不可得故。则一切法亦不可得。何以故谓离众生无有少法而可得者。离法亦无众生可得。又此法性即是我性。我性即是一切法性。一切法性即是佛性。此彼本性体平等故。观察寻求如是佛法无少可得。法不可得故佛不可得。又能观心尚不可得况所求法而当可得。内外能所二相俱忘。如是说法此是菩萨安住总持勤行精进。
秘密主菩萨云何。住陀罗尼修习静虑。此菩萨若入诸定。当入诸禅平等体性。非有成就非无成就。观察诸定无增无减。不依诸境而有观察悟诸禅定。及一切法平等体性。不乱不灭不相障碍。于诸净虑支林功德。不依身求不依心求。如是入时依于实相真际法性而入于定。观诸众生体性平等诸法无生。如是相应修习于定。如是入定心不住内。亦不住外亦不住心。此菩萨不住于识。超过一切有见众生持戒入禅。亦悉超过一切外道五通神仙声闻缘觉一切三昧三摩钵底。此菩萨所有禅定。从陀罗尼而得出生。远离诸见及诸烦恼。而皆回向无上菩提。成就众生常住纯一真实三昧。乃至涅槃无有变异。是为菩萨住陀罗尼修习静虑。秘密主云何菩萨住陀罗尼。修习于法毗钵舍那。谓此菩萨以智慧眼明见诸法。非肉眼见非天眼见。此菩萨如是见时。见法寂静见近寂静。见无所行见无合会。虚闲寂静无有成就。此菩萨以如是见见一切法。若见少法不名为见不见少法是名为见。何以故若见法体智慧不生。若无智慧亦无无智。亦无有见。如是见法非有我见。非众生见非寿者见。非养育见非士夫见。非补特伽罗见。如是见者是名见法。如是见法即见众生虚妄颠倒。是故菩萨于诸众生。起极坚固大悲之心。作是念言奇哉众生。如是妙法如是清净云何而为烦恼所缠恒受大苦。为欲令其解脱妄苦而起大悲。是为菩萨住陀罗尼修习于法毗钵舍那。佛言秘密主我于无量无数劫中。修习如是波罗蜜多。至最后身六年苦行。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毗卢遮那。坐道场时无量化佛犹如油麻遍满虚空。诸佛同声而告我言。善男子云何而求成等正觉。我白佛言我是凡夫未知求处。唯愿慈悲为我解说。是时诸佛同告我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当为汝说。汝今宜应当于鼻端想净月轮。于月轮中作唵字观。作是观已于夜后分。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十方世界如恒河沙三世诸佛。不于月轮作唵字观。得成佛者无有是处。何以故唵字即是一切法门。亦是八万四千法门宝炬关钥。唵字即是毗卢遮那佛之真身。唵字即是一切陀罗尼母。从此能生一切如来。从如来生一切菩萨。从菩萨生一切众生乃至少分所有善根。善男子此陀罗尼具如是等不可思议威德功用。穷劫演说劫数可尽。此陀罗尼功用威德不可穷尽。尔时世尊欲重显示此陀罗尼胜功德故。而说偈言。
若离烦恼尘 能断一切垢
离垢心清净 此宝炬总持
若身口意净 平等起慈心
光明如净月 此宝炬总持
解脱诸二见 远离念与疑
得智慧想心 此宝炬总持
入于念智门 大智功德具
如空际无垢 此宝炬总持
不断三宝种 远离三种垢
脱三有惑苦 此宝炬总持
灭尽贪嗔痴 阴翳诸烦恼
不为劫浊乱 此宝炬总持
上中下世界 所有诸音声
妙入无尘相 此宝炬总持
具足甚深法 无边诸字句
脱我所二见 此宝炬总持
妙建立四行 具足于四禅
随顺得解脱 此宝炬总持
得胜义法眼 四摄梵住圆
五通为先导 此宝炬总持
建立妙念处 常随顺正断
恒修四神足 此宝炬总持
具信等五根 安住于五力
速住七觉分 此宝炬总持
八正道引摄 住于止观峰
俱解脱前导 此宝炬总持
自在行地满 常随解脱道
永断一切过 此宝炬总持
光明普照世 如净日月轮
能令眼清净 此宝炬总持
天眼妙清净 慧眼无翳障
法眼亦清净 此宝炬总持
能净烦恼魔 及净蕴魔道
死魔已降伏 诸魔军退灭
总持自在住 那由他刹中
见那由他佛 听闻无上法
闻斯广大法 真明力念持
文义悉皆圆 广为众生说
住此总持者 于法微细知
分别诸因缘 心智刹那灭
满此总持者 无著无所依
三智眼已明 安住三解脱
得此最胜持 广说真言要
获多总持法 无量难可称
诸定及解脱 无量无有边
游戏诸通明 无边门悉具
如大海无量 能纳诸细流
如是最胜明 无边法归处
欲悟无尽智 善入无尽声
永灭结缚源 说此真明法
若欲诸色相 种族悉崇高
生生殊胜身 获得如意宝
能入甚深教 忍不出不生
智地不动摇 说此总持法
无数诸菩萨 求无上菩提
得此陀罗尼 菩提不难得
十方一切佛 说法利众生
得此最胜明 辩才常不断
得此真明法 说法皆不空
知身根乐殊 无量众生喜
住此真明法 转于最胜轮
众生脱苦源 最胜乘安住
那由他亿劫 赞叹此功能
此功德无边 佛说不能尽
尔时秘密主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闻说此已。欢喜踊跃即起合掌。右绕世尊经百千匝。还复本座恭敬瞻仰。佛说此陀罗尼功德品时。三十二那由他菩萨得此陀罗尼。无量无数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十
阿阇世王受记品第十
尔时会中摩伽陀国主阿阇世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来今在菩提树下我之国土。说陀罗尼及曼荼罗。既有如是无量功德。何以摩伽陀国。风雨不节旱涝不调。饥馑相仍怨敌侵扰。疾疫灾难无量百千。唯愿世尊断我疑网。
尔时世尊赞阿阇世作如是言。大王善哉善哉快问斯义。于未来世能多利益一切众生。大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王如王所言。于我国中常有饥馑怨敌等者。此守护国界主陀罗尼。以十六俱胝那由他陀罗尼而为眷属。此大金刚城曼荼罗。三千五百曼荼罗以为眷属。然彼一切皆以信心而为根本。以深般若而为先导。大菩提心及大悲心以为庄严。大王一切善法皆悉从此陀罗尼生。一切罪恶不信因果以为根本。大王汝今不信因果。耽五欲乐如大猛风。吹其信心及菩提心。大悲总持悉皆远逝。大王今者虽有眼耳如聋盲人。不闻雷霆。不见日月。何以故汝王名字尚不自闻况于余声。何谓王名。夫言王者即啰惹义。啰字声者所谓苦恼声。啼哭愁叹无主无归无救护声。王当慰喻作如是言。汝莫苦恼。我为汝主当救护汝。拭泪慈愍而抚育之。言惹字声者是最胜义。是富贵义是自在义。是殊胜义是勇猛义。是端正义是智慧义。是能摧灭一切众生憍慢自高陵篾他义。大王汝于今者不信因果。亲近恶友提婆达多。杀所生父囚系饥饿。渴乏不死而刖其足。复令调达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复放护财。狂醉恶象暴践如来。大王汝今复有极大重罪。所谓挑坏一切众生清净法眼。断灭诸佛真正之法关。闭人天涅槃之门。开示三涂生死恶趣。所以者何汝是国王出游园苑。严备象驾一万二万。巾驭车马二三十万以为翊从。复以百姓所有膏血用涂象马。时阿阇世王闻此语已。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惟忖不省曾以百姓膏血用涂象马。世尊何以作如是说。佛言大王王之象马。一一皆以郁金龙脑栴檀沉麝。和为香埿用涂象马。如是等香皆出百姓。征科百姓如压油麻。贫匮困苦千户资财。不能充给一象之费。是故当知百姓膏血甚为易得。如是香等求之甚难。大王若疑当自巡按一切囹圄。万姓受苦过大地狱。大王逼夺百姓所有资财赏赐豪贵。遂令富者。日益奢侈。贫乏之者转益贫穷。令诸贫人孤茕困苦。投足无地皆求出家。如是之人无有和上及阿阇梨。自被袈裟不受禁戒无法自居。令诸有情心生轻贱不欲见闻。固是大王挑其法眼断灭佛法。闭人天路开恶趣门。是故我言大王不闻自己名字。以是因缘如何更得此陀罗尼神力加护。大王我今当说古昔因缘。王当谛思解了其义。大王乃往古世有佛出现。名迦叶波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佛说法初善中善后善开示梵行。彼时有王名讫哩枳。于彼如来深生净信。王于中夜得二种梦。一者梦见有十猕猴。其九猕猴摄乱城中。一切人民妻妾男女。侵夺饮食破坏什物。仍以不净而秽污之。唯一猕猴心怀知足。安坐树上不扰居人。时九猕猴同心恼乱。此知足者作诸留难。驱逐出于猕猴众会。第二梦者见一白象。犹如大山当帝王门。首尾有口皆食水草。虽恒饮啖身常羸瘦。时王寤已生大恐怖。召占相者以原其梦。占者白王九猕猴者即是九王。其知足者即是大王。是则九王同心篡夺大王宝位。象二口者即是九王食自国邑兼食王国。王闻此语惊怖毛竖而心未决。思欲见佛以断所疑。即敕左右严备种种供养之具。一心往诣迦叶佛所到已作礼。持诸供具上献如来。曲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于昨夜得不善梦唯愿世尊为我解说使断疑网。时王具陈所梦白佛。佛言大王王之所梦。不在于王勿生忧惧。王善谛听当为王说。此是未来五浊恶世。有佛出现号释迦牟尼。灭度之后遗法之相。大王十猕猴者即是彼佛十种弟子。王白佛言世尊何名彼佛十种弟子。迦叶佛言一贫畏不活而作沙门。二奴有怖畏而作沙门。三怖畏债负而作沙门。四求佛法过失而作沙门。五为胜他而作沙门。六为名称而作沙门。七为生天而作沙门。八为利养而作沙门。九为欲求未来王位而作沙门。十真实心而作沙门。时彼大王白彼佛言。世尊此十沙门其相云何。彼佛答言大王贫畏不活作沙门者。多有众生不信因果。贪求财宝互相侵夺。遂感天地雨泽不时。五谷不登不充官税。饥贫所逼鬻卖男女。无所投寄披挂遗弃树上袈裟。自剃须发作沙门像。无阿阇梨亦无和上。无戒无法相似沙门。长时受行一切恶法。入僧伽蓝自称我是律师禅师法师大德。坐居众首谓余僧言。汝等皆是我之弟子。于清信士族姓长者婆罗门家。出入游从多造过失。是名第一贫畏不活而作沙门。大王云何名为奴有怖畏而作沙门。谓下贱奴婢作是思惟。云何一生受他驱策。逃窜出家是为第二。大王云何名为怖畏债负而作沙门。谓有众生公私债负。息利既多酬还不遂。既被逼迫逃逝出家。是为第三。大王云何名为求佛法过失而作沙门。谓诸外道心生嫉妒遂共集议。谁有聪明利根辩慧。入佛法中学彼所有世出世法。窥其是非还归我众。对于国王大臣长者。树论议幢出其过失。摧坏破灭彼佛正法。是名第四。大王云何名为求胜他故而作沙门。谓或有众生闻有某甲披衣落发。多有伎能通达三藏。心生热恼便即出家学经律论。所修善法皆欲胜彼。是名第五。大王云何名为为名称故而作沙门。谓或有人窃自思惟。我若在家无有名称。我应剃落披衣出家。勤学多闻受持禁戒。于大众中坐禅入定使物知名。是为第六。大王云何名为求生天故而作沙门。谓或有人闻诸天中长寿快乐。我无方便而得上生。遂即剃发染衣出家。修持善法皆愿生天。是为第七。大王云何名为为利养故而作沙门。谓或有人先有财宝更求胜处。得好精舍房院华饰。可以栖迟受用自他所有财产。是名第八。大王云何名为欲求未来帝王位故而作沙门。谓有众生见于国王。自在尊崇富贵安乐。便生爱乐遂求出家。所修善根惟愿当生得居王位。是名第九。大王云何名为真实心故而作沙门。谓有众生虽生刹利大臣族姓婆罗门家。或生长者居士商主富贵之家盛年美貌。观诸财色富贵荣显。犹若浮云泡幻电光生灭不住。遂起厌离发菩提心。亲友珍财一切皆舍。出家慕道秉持律仪。学法修禅精勤匪懈。凡有所作皆为众生。唯求无上菩提之果。是名第十真实心故而作沙门。大王当知如王所梦。见一猕猴少欲知足。独处树上不扰人者。即是释迦如来遗法之中真实沙门。其九猕猴扰乱众人。同心驱摈一猕猴者。即是释迦如来遗法之中前九沙门。无沙门法故总名为相似沙门。同行恶行共驱于一真实沙门出于众外。大王此恶沙门破戒行恶。污秽一切族姓之家。向于国王大臣官长。论说毁谤真实沙门。横言是非云是恶人破戒行恶。不合与我持戒比丘同共止住布萨说戒。亦不合同居一寺舍同一国邑。一切恶事皆推与彼真实沙门。蒙蔽国王大臣官长。遂令驱逐真实沙门尽出国界。其破戒者自在游行。而与国王大臣官长共为亲厚。大王彼释迦牟尼如来所有教法。一切天魔外道恶人五通神仙。皆不能坏乃至少分。而此名相诸恶沙门。皆悉毁灭令无有余。如须弥山假使尽于三千界中草木为薪。长时焚烧一毫无损。若劫火起火从内生。须更烧灭无余灰烬。尔时迦叶波佛为讫哩枳王。重说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