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灯论

  若计我真实  诸法各各异
  应知彼说人  不解圣教义
  释曰。云何不解圣教义耶。现见及验义皆不成。而执为实故名不解。此意如是。以是义故。此品中明不一不异。别缘起义。开示行者。是故得成。如梵天王问经中偈曰。
  离身不见法  离法不见身
  不一亦不异  应当如是见
  释曰。如是见者。谓不见彼见。如是等诸修多罗。此中应广说。
  释观薪火品竟。
释观生死品第十一
  复次前品已遮诸法无性空所对治。自性无故。今欲令他解悟生死无自体性。有此品起。外人言。第一义中有是五阴。何以故。由婆伽婆作别名说。及为尽彼故。勤方便说。此若无者。如来不应作别名说。亦不为尽彼故。作如是说。如无第二头。不可言眼病。由此有故。作别名说。及为尽彼故。说如是言。诸比丘生死长远。有来无际。诸凡夫人不解正法。不知出要。是故汝等为尽生死故。应随顺行。应如是学。由如是义说因有力。是故当知有彼阴等。论者言。汝虽引圣言而未详圣旨。是义云何。由佛世尊见诸凡夫。无始已来。于生死中未起对治。无对治故流转不息。从烦恼生业。从业生生。由生相续盛受诸苦。如世库藏。佛见此已故说是言。生死长远犹如幻焰。又生死苦种种无量。如来为欲尽生死故。建立众生于勤精进。若谛观察生死涅槃于第一义中无毫厘差别。若汝欲令第一义中生死涅槃有差别者。因义不成。若世谛中分别因者。譬喻无体。如佛先说生死无际者。为对破彼说无因辈明。有因为初。能生诸法。言有起者。如来为彼一分众生作如是说。有诸外道。欲求过失。问佛世尊。如偈曰。
  生死有际不  佛言毕竟无
  此生死无际  前后不可得
  释曰。未起圣道对治已来。由生老死相续不息。展转为因。初起无定。是故无际无边成立世谛中说。非第一义。有信心人。信婆伽婆不颠倒语。非不信者。何以故。颠倒心人说相似验。为对彼故。作如是说。彼劫初众生。身根觉聚皆由前世善不善业集因所成。何以故。能为苦乐法等起因故。如今现在身根聚等如是不共取境因故。可饶益长养故。能为他作饶益故。作他嗔喜因故。可散坏法故。为共取境界因故。如此等因立义譬喻如前广说。应如此知。外人言。生死有初。何以故。以有边故。法若有边非谓无始。譬如瓶等。由正智起时见生死边。如我所说因有力故。是故定知生死有初。论者偈曰。
  非独于生死  初际不可得
  一切法亦然  悉无有初际
  释曰。瓶等无初。何以故。展转因起故。初既不成。譬喻则坏。立义过故。汝言有边为因者。义亦不然。何以故。虚妄分别生死有因佛不记故。此义如后当说。外人言。若汝欲得生死无始者。如是生死亦应无终。何以故。以无始故。譬如丈夫。及彼虚空。论者言。汝言丈夫及余法无起者。于世谛中亦不应尔。何以故。法体不成。譬喻无故。彼稻谷等。世谛门中虽复无始。而见灭坏。汝立难者与义相违。复次有异聪慢者言。汝婆伽婆无一切智。何以故。彼说生死无初际。自欲显己无智故。譬如死尸无所觉了。论者言。遣执着故。作如是说。此义云何。诸外道等分别生死谓有初际。是故佛言无有初际。无初际者。即说生死无始。云何无始。以其无故。如是生死无始故。初际不可见。非婆伽婆于彼无智。复次生死无际者。此中立验。第一义中诸阴似先不如是有。何以故。无前际故。譬如幻主作幻丈夫。外人言。由无分别识取彼幻主所作幻人色等为境。彼诸色等于后时中亦如是有故。譬喻无体。论者言。幻主所作幻丈夫者。自无实体。见亦如是。由无分别识色境界中幻作丈夫自体空故。譬喻得成。无无体过。是故汝言生死是有及为尽彼故。引佛说为因者。此皆不成。外人言。第一义中有阴相续。是名生死。何以故。彼中有故。此若无者。彼中亦无。譬如兔角。由生死中有染有净故。生死是有。我所欲义既成立故。汝言为因不成及违义者。是则不然。论者偈曰。
  此既无前后  彼中何可得
  释曰。如彼中体不可得故。语义如是。譬如幻师幻作丈夫。于彼相续求中体者。无如此义。何以故。以前后不成中无体故。汝喻非也。如所说过。今还在汝如是谛观生死无体。偈曰。
  是故前后中  次第此不然
  释曰。前中后者。谓生老死。外人若言生死有自体。何以故。生老死有故。如石女无儿。不可说有生老死者。此执不然何以故。彼石女儿生老死初中后不成故。因义不成。譬喻无体。以第一义中一物生等自体不成故。复次云何生等初中后次第不成。应审观察。如偈曰。
  若谓生是先  老死是其后
  生则无老死  不死而有生
  释曰。若汝意谓生为先者。应离老死独自而生。若定有物离彼生者。如此物体。终不可得。譬如火马。自体无起。何以故马非火故。语意如此。先无今起名生。新新变异名老。命根断坏名死。复次不死而有生者。谓前世不死如是而生故。然非所欲。复次此中立验。老死之先不得有生。何以故。彼自体故。譬如火在暖先。复次若汝欲避如此过失。作如是言。先有老死。后有生者。是亦不然。如偈曰。
  若先有老死  而后有生者
  未生则无因  云何有老死
  释曰。无法未生而有老死。以依止无体故。语意如是。复次此中立验。先生老死。是则不然。何以故。以彼为体故。譬如住外人言。老死随着生故。无如是过。论者偈曰。
  生及于老死  俱时则不然
  生时即死故  二俱得无因
  释曰。何故不然。生时即死无如此义。何以故。生无体故。此义世间所无。生无体者。得何过失。二俱得无因过二谓老死同时故。以共生故。如老死非生因今生亦非老死因。是故老死同时起者。此义不然。由此观察故。偈曰。
  若彼先后共  次第皆不然
  何故生戏论  谓有生老死
  释曰。以是义故。第一义中不应起戏论。如品初所说。以生老死为因。成立生死者。此义不成。以不免前所说过失。如生老等。约前后中观察不成。自余诸法皆亦类破。此复云何。今当显示。如偈曰。
  如是诸因果  及与彼体相
  受及受者等  所有一切法
  不但于生死  前际不可得
  如是一切法  悉亦无前际
  释曰。一切法者。谓能量所量知及所知。得解脱者。解脱行等。如彼所立因果体相。是皆不然。其义云何。今说少分。谓第一义中彼稻谷等芽先不有。何以故。以其果故。如芽自体。若汝欲得因先果者。是亦不然。何以故。第一义中因先无果。以无因故。僧佉人言。有如是因。能了彼果。论者言。汝谓有因能了果者。是亦不然。何以故。彼因种种果亦别故。譬如泥团作彼瓶等。复次能了之物。及所了物。彼有别异。此无别异。如日宝珠灯及药草光有差别。瓶等无别故。若谓因果同时者。是亦不然。以第一义中稻芽二种不得同时。何以故。一时起故。如牛二角。复次垂[古  頁]等相在牛体先。无如此义。何以故。依止无体故。如壁与画。如是相先有体。是亦不然。何以故。以其体故。譬如大丈夫体不在丈夫相先。又如地不先坚。复次体相二法同时起者。是亦不然。何以故。同时起故。譬如香味。如前广破。如品初成立。及与彼过所说苦空。令人了达。是品所明。以是义故。此证得成。如般若波罗蜜经中说。佛告极勇猛菩萨言。善男子。色不生不死。如是受想行识不生不死。若色受想行识无生无死。是名般若波罗蜜。复次极勇猛。如涅槃无际。一切法亦无际。如是等诸修多罗。此中应广说。
  释观生死品竟。
般若灯论释卷第八
释观苦品第十二
  复次苦无自性。所对治空。遮定执故。有此品起。外人言。第一义中有是诸阴。何以故。由苦故。此若无者。则无彼苦。如第二头。阴是苦者。如经偈曰。
  苦集亦世间  见处及彼有
  以是义故。第一义中有是诸阴。论者言。虚妄分别于苦不然。如偈曰。
  有人欲得苦  自作及他作
  共作无因作  彼果皆不然
  释曰。第一义中种种无量如理观察。彼皆不然。云何观察。苦非自作。如偈曰。
  苦若自作者  则不从缘生
  释曰。由自作故。则不藉因缘。是故苦从缘起。即无此义。而彼不然。复欲得故。此义云何。谓从缘起。如偈曰。
  由现阴为因  未来阴得起
  释曰。第一义中诸阴相续名调达者非调达作。何以故。藉缘起故。譬如一有由现阴为因牵后阴起义正如此。复次鞞世师言。身等诸根觉聚虽别而我无异。彼一遍住亦是作者彼作此苦故。是自作。若言诸行刹那刹那生灭。无常者。此说有过。得何等过。此心刹那俱生之苦。不即此苦刹那心作故。非自作亦非他作。何以故。他所作业自受果者。此义不然。汝意若欲令他作者则违自悉檀。论者言。此中立验。汝言丈夫即是作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以其常故。譬如虚空。以常验故。知非作者。丈夫作者法自体破立义过故。复次若汝定谓我作此苦即不从缘起有如是过。此义云何。以我法中名苦为我。义意如是。复次若言丈夫作业即是自作非不藉余因缘共作后得起者。是义不然。何以故。由无量因共我作苦应如是知。如彼干草及牛粪等为火作缘。义意正尔。复次调达之苦非调达我作。何以故。由苦故如耶若苦。汝前说言。若刹那诸行等无别作者。彼业所作即是自作者。今当答汝。第一义中苦不可说故我无过。彼世谛中相以相续因果不别。世间咸见作如是说。如言彼处灯来此庵罗树是我所种。此亦如是。后时有相与彼前思相续。因果不别前有相思。此刹那作名为自作。由前刹那思所积集善不善业。彼业灭时与后为因。如彼灯焰前为后因。如是展转相续乃至得果。故非不作而得。亦非作已失灭。若汝意谓诸行刹那先所集业不受后果。何以故。以其异故。如别相续者。是义不然。如偈曰。
  处处缘起法  不即是彼缘
  亦不异彼缘  不常亦不断
  释曰。我悉檀如是。汝立异故为因者。此义不成。何以故。由先心刹那所传来业。对治未生。相续与果。以功能胜异故。譬如以紫矿汁浸摩多弄伽子种之。后时花中有紫矿色不违世谛。复次说有丈夫者言。一边作业。一边受果。无如上过。论者言。彼一边者不作而得。此一边者已作失坏。以作业边永不得果。有此过失。外人言。我是一故无过。云何知一。与一数相应故。论者言。我与一数相应无如此义。何以故。由有故。譬如一数。以是义故。苦非自作。亦不他作。此义云何。如偈曰。
  若前阴异后  后阴异前者
  此阴从彼生  可言他作苦
  释曰。若人欲得他作苦者。法体不成。立义有过。而实不然。云何不然。此中立验。第一义中调达后阴于先阴非他。何以故。调达阴故。譬如后自阴体。又彼苦体。相续不别故。立义譬喻如前应知。复次执有人者说如是言。他所造业自受果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诸位差别皆人作故。名自作苦。亦名他作。二家所立者。我无此过。论者言。汝但有此语。是亦不然。如偈曰。
  若人自作苦  离苦无别人
  何等是彼人  言人自作苦
  释曰。何等是苦。谓五阴相。离彼苦阴无别有人。云何而言。人作于苦。复次若汝执。言人与五阴不一不异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但于五阴施调达名。无人可得。以缘起故。譬如瓶等。如是第一义中彼人不成。人既不成。无作苦者。复次他人作苦。是义不然。如偈曰。
  若他人作苦  持与此人者
  离苦何有他  而言他作苦
  释曰。离苦无人。前已遮故。人有别体令证知者。以无验故。如是自作苦不可得。先已立验晓诸未解。是故偈曰。
  自作若不成  何处有他作
  若他人作苦  彼还是自作
  释曰。无自作苦而指示言他作苦者。此语不然。如别相续决定报业。言他作者。无如此义。是故偈言。何处有他作。语意如是。汝言位有差别人无异者。此为妄语。以是义故。若自作苦。若他作者。此皆不然。复次异尼犍子作如是言。人自作苦故苦是自作。而苦不即人名为他作。是故自作他作二门得成。论者偈曰。
  自作苦不然
  释曰。无人作苦。此义如是。由苦无自体人无体故。若谓苦体是人者。义亦不然。何以故。偈曰。
  苦不还作苦
  释曰。如先偈言。苦若自作者。则不从缘起。此之二句。如彼已遮语意如是。复次若苦还作苦者。即是果还作果。又苦自起不待因缘。此之二种世所不见。汝前说言。苦不即人此人作苦名他作者。此说不善。如偈曰。
  若他作苦者
  释曰。外人意欲以人为他。此人无体不能作苦。何故不作。以其空故。空则无物。云何起作。无起有体者。智人所不欲。是故偈曰。
  无他谁作苦
  释曰。无此他义。语意如是。以是义故。自作他作此皆不然。俱作者言二作苦故无过。为遮此故。阿阇梨偈曰。
  若一一作成  可言二作苦
  释曰。一一不作如先已遮。苦非自作亦非他作。是故汝言二作苦者。此义不然。亦不无因。何以故。此无因执。如无起品已遮。此中偈曰。
  自他二不作  无因何有苦
  释曰。此品前来所说遮苦若无因者。则亦无苦。无因有苦。无如是义。由第一义中苦不可得。语意如此。如是种种观察彼苦无体。外人品初言。有诸阴以苦故为因者。第一义中此执不成。如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