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大乘大集部
- 大方等大集经
大方等大集经
不眴菩萨言:“大德,云何八正道名为梵行?若以正见为梵行者,不见诸法名为正见,等见诸法名为正见,不见之见乃名正见;若不见者,云何得名为正见耶?若无正见,云何得名为梵行乎?无有思惟名正思惟,夫思惟者名为颠倒;若颠倒者,云何得言正思惟耶?一切音声皆悉平等,若善若恶,若一若二,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一切字、若一切声,是名为响;若是响者,云何得言为正语耶?声平等者,一切行法皆悉无常,是苦、无我,涅槃寂静。若能等观一切诸法,如涅槃相及演说者,是名正语。无身无身业,无口无口业,无意无意业。何以故?无业处故。若有业处则有我我所,若无我我所则无业果。若如是观,名为正业。若为寿命行于邪命,远离邪命故名正命。若观是等无我我所,无有众生、寿命、士夫;如其无者,何故得名为正命耶?于眼识色不生染著,眼识性空,以识性空故眼色亦空;若眼色识空,至意识法亦复如是。若如是观,是名正命。无有颠倒,断诸精进,名正精进。无精进法,无精进者,无有具足成就精进,无有精进为利益者。若能观察如是等法,是名正精进。若能等念一切诸法平等如空,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如一切法,阴、入、界等亦复如是。若能观于如是等法,是名正念。观一切法皆悉平等,无我我所。若能如是平等观者,是名正定。大德,若能如是观一切法性平等者,名八正道,是名梵行。非以数故名八正道,非八正道名为梵行,非世道故名为梵行,非著心故名为梵行,非二相故名为梵行,无作相故名为梵行。若见诸法无有住处,乃名梵行。”
尔时,不眴菩萨为诸大众说如是等梵行法时,五百比丘离诸烦恼,得阿罗汉果。
须菩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说是法!如离烦恼阿罗汉人,其所宣说等无有异。”
“大德,我今亦是远离烦恼,亦是阿罗汉,我亦远离声闻、缘觉烦恼诸法,我如法住故名阿罗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不眴菩萨,乐说无碍,不可思议辩才利智,随问而答。”
佛言:“须菩提,不眴菩萨得一切法自在三昧,以是故能随问而答。若有菩萨得是三昧,一切世间人、天、魔、梵,不能障其乐说无碍。”
尔时,帝释白佛言:“世尊,若有人于无量世中,具足功德乃能得见不眴菩萨,闻其所说。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是经,读诵书写,为人解说及闻法者,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辈,一切皆当如不眴菩萨作师子吼。世尊,我当拥护如是等人。”
佛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今至心护持正法。”
尔时,梵王复白佛言:“世尊,我当乐修舍定三昧,舍禅定乐,来护佛法及说法者令离病苦。随何国土有说法处,我当往彼至心听受。若有国土信受此经,供养三宝,我亦当为除灭恶相,令其土境清净安怗,正法治化。”
佛言:“善哉!善哉!梵王,汝真护法。若有人能如是护法,当知是人终不远离三宝之宝。”
尔时,四天王复白佛言:“世尊,我亦能护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是法者。”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知法者,是人乃能拥护是法。汝于我所得闻法已,即获法眼,断诸恶道。若复至心护持正法,不久当断一切诸有。”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当受持如是经典,为四部众广说其义。”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能受持如是经典,如佛所说等无有异,广为四众宣释分别。”
尔时,人、天、阿修罗、乾闼婆一切大众,闻经欢喜,赞叹善哉。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八海慧菩萨品第五之一
尔时,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与诸大众围绕说法。是时,三千大千世界大水盈满犹如大海,又如劫尽水灾起时。然诸世界国邑村落、城郭舍宅、山林树木,上至色界,无所娆害悉皆如故,而诸大众皆见是水。尔时,水中出生无量分陀利华,青琉璃茎,真金为叶,功德宝台,帝释宝须,周匝多有无量之华,纵广十里在宝坊中,高一多罗树。尔时,大众各各自见在此华上。其华尔时出大光明,遍照十方无量世界。尔时,大众心生欢喜:“我等今者必当得闻殊胜妙法。”
尔时,弥勒菩萨即从坐起,前礼佛足,右绕三匝,于莲华上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水犹如大海,又如劫尽水灾起时,复出无量分陀利华,大光如是遍照十方无量世界?”
佛言:“弥勒,下方过于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国,有一世界名宝庄严,其土有佛,号海智神通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有菩萨名曰海慧,欲来至此大宝坊中,与无数菩萨俱共已断一切数想,欲来听是大集经典。”
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彼佛世界去此甚远,海慧在彼,颇得闻此佛所说不?”
佛言:“舍利弗,如汝今于我前所闻,彼亦如是。如汝今日及诸大众睹见于我,海慧菩萨见我亦尔。”
“世尊,菩萨摩诃萨所有神通不可思议,住于极远无量世界,而有如是无碍天眼、无障耳通。世尊,谁有闻是不思议事,而当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唯除下劣不肖人耳!”
尔时,海慧菩萨具足无量神通之力,于一念中在彼国灭,忽然现此大宝坊中。即入三昧,令此大众悉得遥见,彼佛世界所有人民,城邑聚落、屋舍殿堂、山林树木、飞鸟走兽,及见彼佛与诸大众围绕说法。现是事已,即从三昧安详而起,前礼佛足,右绕三匝,以其世界所有香华、种种伎乐,供养于佛,作如是言:“下方世界海慧神通如来,致问无量,如来身命及以大众悉安隐不?”却坐一面宝莲华上。
时,有梵王名曰修悲,作是思惟:“何因缘故有是大水,满此三千大千世界而非水灾?我今当往问于世尊。”即与六万八千梵俱诣如来所,头面敬礼,右绕三匝,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此中三千大千世界,七宝莲华庄严遍满,无量菩萨各各次第坐宝华上,三千世界大水盈满?”
佛言:“梵天,善男子,此是海慧菩萨摩诃萨神通之力。”
梵天言:“世尊,如来所说大集妙典,犹未讫耶?”
佛言:“梵天,如来所有乐说无碍不可穷尽。梵天,佛与无量菩萨大众,观察法界,讲论法界,法乐微妙亦不可尽。”
梵天言:“世尊,如来所言海慧菩萨,其谁是耶?”
佛言:“梵天,汝今不见坐宝莲华,其华纵广满十由旬,为诸菩萨之所恭敬赞叹者乎?其身色像光明炜烨,唯除如来,余无及者。”
尔时,梵天见已即生恭敬之心,头面礼拜,作如是言:“若有得见如是正士,得大利益!我今遇之,亦复如是。世尊,如是正法当久近住?”
佛言:“善男子,如是正法如如来寿。我涅槃后,是诸菩萨亦护是法。何以故?此经即是过去、未来、现在佛印。”
尔时,海慧菩萨踊在空中高七多罗树,示现己身智慧之力,为令大众生信心故,庄严此经故,而说偈言:
“下方有土过尘数, 有佛海智神通尊,
常为众生演说法, 我闻能受为人说。
我今来此大众中, 供养恭敬十力尊,
所来眷属诸菩萨, 为破法中细疑心。
我今敬礼最无胜, 如法而作上供养,
为欲庄严上菩提, 教化众生无上道。
若观诸色无有相, 亦能断离三种受,
若无相貌及种性, 是人能礼无上尊。
若不贪著我我所, 亦复修集于中道,
观一切法如虚空, 是人能礼无上尊。
若不贪著诸境界, 亦能寂静于内入,
于诸法界不生著, 是人能礼无上尊。
若见如来真法身, 能竖无上大法幢,
见一切法如幻相, 是人能礼无上尊。
若见无施无受者, 无作无受亦如是,
若无正见及邪见, 是人能礼无上尊。
亦不定在菩提中, 又不决定在生死,
远离一切诸烦恼, 是人能礼于如来。
若有至心修善法, 净身口意三业等,
亦能调伏于诸根, 是人能礼无上尊。
若忍诸法无有我, 不成菩提舍众生,
为菩提故持净戒, 是人能礼无上尊。
若观诸法犹如焰, 众生平等如虚空,
净心不作诸心想, 是人能礼无上尊。
为诸众生受大苦, 为菩提故修忍辱,
观一切法如水月, 是人能礼于正觉。
观无众生命士夫, 亦为众生修菩提,
观法念念灭尽相, 是人能礼无上尊。
受地狱苦心不退, 勤加精进修集道,
闻诸法空心不怖, 是人能礼无上尊。
一切境界无挂碍, 犹如空中动手者,
亦观三世相平等, 是人能礼无上尊。
若魔不能知其心, 是人能得大神通,
若说法字义无尽, 是人能礼无上尊。
若能遍闻诸佛音, 闻已受持广宣说,
不见三宝差别相, 是人能礼无上尊。
如来具六波罗蜜, 无有去来如虚空,
了了知诸众生界, 是故我礼无上尊。
如来成就大功德, 终不生于似我慢,
我今敬礼佛色像, 是身世间不能作。
佛光胜于一切光, 其意殊妙亦最上,
一切众生不见顶, 是故我礼一切胜。
如来知诸众生解, 随解而为演说法,
能知烦恼之对治, 是故我礼于世尊。”
尔时,海慧菩萨偈赞佛已,从空而下,白佛言:“世尊,我今于此欲少咨问,唯愿如来哀愍听许。”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随意致问,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海慧菩萨言:“世尊,我先闻有净印三昧,若有菩萨住是三昧,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愿如来说是三昧,令诸菩萨普皆得闻,闻已皆当庄严修行,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佛言:“善男子,至心谛听,吾今当说。善男子,如净宝珠,匠者琢磨,价值无量,人所珍重。善男子,菩萨初发菩提心已,修集善法多闻思惟,观察法界净于初心,初心既净咸为诸佛菩萨敬念,即便获得净印三昧。
“善男子,净宝珠者离九种宝。何等为九?一者、金性,二者、银性,三者、琉璃性,四者、玻瓈性,五者、玛瑙性,六者、莲华性,七者、砗磲性,八者、功德宝性,九者、珊瑚性。是名为九离。是九性名净宝珠,其价无量,转轮圣王之所受用。是珠光明,余光不及。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亦复如是,离九种性得净印三昧。何等为九?一者、凡夫性,二者、信行性,三者、法行性,四者、八忍性,五者、须陀洹性,六者、斯陀含性,七者、阿那含性,八者、阿罗汉性,九者、辟支佛性。离是九性,入佛种性,得净印三昧。以其净故,胜于一切声闻、缘觉,施于一切众生光明。
“善男子,净宝珠者耐磨穿押,是故此珠名无瑕玼。善男子,净印三昧亦复如是。善男子,云何净印三昧?修集五戒,具十善法,修行慈悲怜愍众生,见他事业亲往营理,爱念一切修舍意净,常念众生以四摄法,摄取一切专念六念,调伏诸根少欲知足,不断圣种息诸斗讼,坏于憍慢,恭敬供养诸师、和尚、耆旧长宿,不轻于他,求法护法,远离恶法,于佛法僧信心无坏,心常缘念一切善法,不赞己身常称他德,知恩报恩净诸威仪,具于忍辱,求舍摩他,修陀罗尼,心等如风、地、水、火、空,常乐出家,修集寂静、持戒、精进,亲近善友,净于诸根,眼、耳、鼻、舌、身、心无碍,观于不净为坏贪结,修集慈心为破怨亲,观十二缘为坏无明,远离一切障碍之法,施法无吝,具足成就六波罗蜜,不求余乘,内外清净观生死过,于菩提道心不悔退,教化众生于大乘中。善男子,菩萨具足如是等法,净不净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宝珠。”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若有修集大慈心, 具足成满十善法,
是人定见弥勒佛, 故菩提心难思议。
修集大悲为众生, 亦常教化于大乘,
为除烦恼修舍心, 故菩提心难思议。
具足修集念智慧, 及能调伏于自心,
能修知足及少欲, 是故菩提心最胜。
远离一切诸恶法, 其心柔软于众生,
增长一切诸善法, 是故菩提心最胜。
恭敬供养师和尚, 绍继增长圣种性,
远离一切诸憍慢, 是故菩提心最胜。
其心质直不欺诳, 常乐寂静化众生,
除去憍慢不轻他, 是故菩提心最胜。
护持正法能听说, 化诸众生离烦恼,
至心专念无上乘, 是故菩提心最胜。
供养三宝信四谛, 远离诸恶修善法,
不瞋不恚于众生, 是故菩提心最胜。
客烦恼起生惭愧, 即向十方佛忏悔,
修集善法调诸根, 是故菩提心最胜。
净身口意知业果, 知恩念恩知酬报,
信十二缘净威仪, 是故菩提心最胜。
具舍摩陀修智慧, 具足持戒乐菩提,
受大苦恼心不动, 是故菩提心最胜。
其心平等如四大, 视诸众生如虚空,
常乐出家修菩提, 是故菩提心最胜。
贪乐寂静净身心, 修行法行观四谛,
实语法语真义语, 是故菩提心最胜。
有所说法而安住, 勤修精进坏魔业,
于所修法无懈怠, 是故菩提心最胜。
亲近善友佛菩提, 能度众生生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