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集经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戒。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所有世间出世间一切胜妙果报。彼诸果报皆因持戒而得。何以故。依因净戒根本力故。善男子。譬如一切草木丛林依地为根本。如是一切世间出世间妙果依戒为根本。菩萨摩诃萨住于持戒。能与一切天人作大福田。复能满足施者功德。善男子。菩萨住于持戒生欢喜心。心欢喜故不生忧恼。不忧恼故心得踊悦。得踊悦故得身心倚。身心倚故心得乐心。心得乐心故而得三昧。得三昧故得如实知。以如实知故。菩萨于一切众生生大慈悲。菩萨作是思惟。我今以此如实三昧法门如实知。为令一切众生成就。是菩萨以大慈悲心熏修。依彼大慈悲心。修持增上戒增上三昧增上慧满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今修持妙戒。不动不放逸。我忆念一切众生而修持戒。何以故。若菩萨不忆念一切众生持戒则非菩萨戒。是故我今为令一切众生得安隐乐。修持净戒。复次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菩萨出家修持净戒。则能远离一切世务之事。菩萨着于染衣。则能满足舍一切所爱之物。菩萨受持净戒。则能满足身口意清净。菩萨爱念持戒。则能满足六通。菩萨宴坐持戒。则能满足菩提分法。菩萨闻于妙法修持净戒。则能满足四无碍智。菩萨推求多闻智慧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不自高心。菩萨亲近善知识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一切功德。菩萨修持施波罗蜜戒。则能满足一切智智。菩萨如所闻法如说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为大法师。菩萨如所闻法思惟持戒。则能满足得陀罗尼。菩萨念菩提心修持净戒。则能超过一切诸恶得满足戒。菩萨不生害心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不失菩提心。菩萨不失菩提心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不失三宝心。菩萨作是思惟。若有能护修持戒者。世间所有可护之者皆悉能护。是名菩萨摩诃萨念戒。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舍。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所有一切可舍之法。皆悉摄于二种舍中。谓法舍财舍。善男子。菩萨资生施者。悉能满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净佛国土教化众生。菩萨法舍者。亦能满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能断烦恼及以烦恼习气。复次善男子。菩萨于资生能舍悭心。舍法因缘能过声闻辟支佛地。复次舍财者能清净生身。舍法者能清净法身。复次舍财功德能舍父母生身。何者有此舍力。唯除初地菩萨。一切世间所无。舍法者能成就为意通力。谁有此力。唯除诸佛如来及住地菩萨。一切世间所无。复次舍财能教化众生。施法能令得解脱。复次舍财能得聚集功德。施法能令到于彼岸。复次舍财能施半。施法一切舍。复次施财能得断烦恼解脱。施法能成就离智障解脱。复次舍者若能舍于虚妄分别。此舍中最胜第一。谓舍虚妄分别之心。何以故。菩萨舍于虚妄分别。是故名为清净。菩萨问曰言虚妄者此说何法。答曰善男子。言虚妄者。说不实戏论法。问曰云何名为不实戏论。答曰若人如是思惟。我贪我嗔我痴我染。我净我不净。我行世间我入涅槃。如是等一切皆是不实虚妄分别戏论之法。何以故。一切唯是因缘。而为无我无我所无众生无人无命无我无寿者无作者无教者。彼诸因缘自性空寂。远离心心意识。彼诸因缘。不能思惟不能分别。不能染不能净。不能行世间不能入涅槃。是故菩萨。能知如是虚妄法。不能作是思惟。是其实有。舍如是心故名为舍。菩萨若能念如是法。名为念舍。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三种舍。谓舍大舍增上舍。何者是菩萨摩诃萨舍。谓饮食谷米仓库衣服骑乘灯明香熏华鬘涂香末香幡盖幢帐车舆璎珞帐首冠金银珍宝。诸如是等。不为恼害众生之具。唯除能害众生之事。余一切物无有不舍。是名菩萨摩诃萨舍。何者是诸菩萨摩诃萨大舍。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舍已。能舍所爱妻子男女大小奴婢仆使臣佐吏民舍宅园观国土王位。是名菩萨摩诃萨大舍。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增上舍。善男子。菩萨成就于舍及以大舍故。成就增上之舍。所谓能舍手足耳鼻头目髓脑血肉筋骨唇舌牙齿连肤爪发。如是一切悉皆能舍。是名菩萨摩诃萨增上舍。又善男子。菩萨念如是舍大舍增上舍。我当毕竟成就舍大舍增上舍。尔时得名念舍菩萨。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念舍。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天。善男子。菩萨念清净天。所谓念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如来。云何念。念彼修行。念功德。念不生。念所受境界。念始行。念修行。念成就。是名念天。复次善男子。菩萨念诸天。云何念诸天。修善业行得胜果报。何者是善业行。所谓十善业道。远离不善业道。以此善业因缘。得彼诸天色妙乐清净诸根胜妙果报。又菩萨于彼胜妙果报。起随喜心而生大慈。以彼妙乐果报。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作是念。欲令众生得天妙乐。复为成就彼诸善根。发大精进于生恶道众生起大悲心。菩萨作是思惟。我应教一切众生修行善业。令生天上即于天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作是念已。教诸众生修善生天。令不退失彼天妙果。即从彼乐得无上乐。所谓如来寂静妙乐。是名菩萨念天。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念处。尔时无所发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不见苦为苦  以见苦即空
  若不离于苦  空法不可得
  欲得见空者  应见于苦义
  以苦为空义  彼空无为故
  苦无有作者  以苦非作法
  离苦谁作者  而亦无前后
  无有实集者  若能实集苦
  此中何处集  以苦非作者
  苦无所从来  去无所至处
  与何法共合  离苦何处有
  说爱以为集  若能集于苦
  爱实无有爱  离爱云何集
  以苦无所来  是谁得未来
  说灭以为定  离于去来法
  诸法自性灭  根本清净明
  诸法同寂静  以离前后际
  法若是先生  后则应有灭
  离灭云何生  离生无彼灭
  如是求智慧  说名无漏道
  说道如筏喻  以必舍筏喻
  若聚集舍法  彼法何应乐
  舍道住妙洲  是名得解脱
  说得解脱相  不诤于诸法
  以于一切法  证真如道故
  发毛及爪齿  脂肤血肉骨
  涕唾大小便  肝胆以脑膜
  心肺大小肠  聚积名为身
  虚妄分别宅  智者如是观
  无有实作者  及离于受者
  犹如空聚落  如是虚妄身
  说受名为受  彼受谁能受
  受者离于受  差别不可得
  智者如是念  彼智者观受
  其相如菩提  寂灭清净明
  身中不见心  心中不见心
  是人离热恼  虽离而不喜
  见法唯是心  远离于分别
  不舍真如行  以得无障境
  诸法不自生  亦复非他生
  离诸数尽相  平等如虚空
  如实知此法  智者无去相
  知法亦不住  以住于平等
  若能如是念  于诸法不动
  是人到彼岸  如诸佛福田
  知诸法名佛  一切处无垢
  聚集清白法  安隐诸众生
  念寂及妙色  亦念诸功德
  菩萨满诸法  必得无上道
  是菩萨供养  三世诸如来
  法中念不动  以常定境界
  善缚坚固铠  念妙法境界
  得无上菩提  菩萨坚固行
  如法我亦然  若作如是念
  此念法应知  所谓诸菩萨
  离我及我所  如法我亦然
  若能如是念  名修妙法念
  诸佛弟子僧  是无上福田
  必得佛菩提  常念如是人
  如海不可量  我念如是人
  回此诸功德  令一切成佛
  善修不退戒  我念彼戒行
  所有诸功德  尽欲与众生
  回向无上道  令得毕竟乐
  如是名念戒  能与众生乐
  舍资生及法  亦舍诸烦恼
  有福为众生  回向无上道
  如是成舍念  不住于二道
  离相自然行  所在如日照
  一切凡圣人  皆从善业得
  以彼诸因果  大悲施一切
  如是诸妙行  为与增上乐
  即于彼天中  成无上正觉
  尔时无所发菩萨摩诃萨。奋迅慧菩萨摩诃萨。是二大士及无量眷属。俱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绕百千匝。奉承尊意退坐一面。并诸眷属亦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二人。于胜楼阁妙宝台上说法集时。诸佛如来。于一切法。悉知见觉无有障碍。世尊。我等二人所说法集。随顺佛意不耶。尔时佛告二菩萨言。善男子。如汝所说诸佛如来。于一切法。悉知见觉无有障碍。善男子。汝等二人所说法集善顺我意。善男子。一切菩萨所有言说。皆是诸佛如来威神之力。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快说此妙法集。若有诸菩萨欲说法集者。应如汝等所说。善男子。汝等所说妙法集者。则为已作诸佛如来所作之事。善男子我于汝等二人所说法集。生随喜心。尔时慧命舍利弗。语无所发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以何义名无所发。无所发菩萨言。大德舍利弗。若有菩萨。休息一切身口意业。不着一切所作之事。不求一法不离烦恼不欲得法。见过去未来诸法真如平等。亦不见法有下中上。是故名为无所发。复次大德舍利弗。一切诸法皆无所发。以本无故。舍利弗。法若有始则有所发。诸法无始无始。云何言有所发。慧命舍利弗言。法若如是汝云何言说于法集。无所发菩萨言。大德舍利弗。我无所发而说法集。无所发菩萨。谓舍利弗言。舍利弗于意云何。汝之所问为有所发问。为无所发问。若言有所发问者。依何因缘而有所发。然不离于法而有法所发。不离于法而有所问。大德舍利弗。若是无发问者。则为入我所说法集。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我有所问汝亦有说。云何而言无所发耶。无所发菩萨言。大德舍利弗。汝之所问我之所说。皆如幻说。如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真如法界所说应知。大德舍利弗。夫幻人者。无心无心数法。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无心无心数法。若如是者云何有发。大德舍利弗。如因幻师幻有所说。如是菩萨摩诃萨依真如法界能有所说。应如是知。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譬如幻师所作幻事。非实非不实。若如此者汝亦应尔。非实非不实。无所发菩萨言。大德舍利弗。诸佛如来。觉一切法皆如幻相故。说诸法虚妄如幻。舍利弗言。如是善男子。诸佛如来。觉一切法如幻。说一切法如幻。无所发菩萨言。大德舍利弗。犹如彼幻非实非不实。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实非不实。应如是知。无所发菩萨言。舍利弗。若诸法有实不实者。不应说言一切诸法犹如幻相。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汝何所为行菩萨行。无所发菩萨言。大德舍利弗。我行菩萨行。不为于义非不为义。何以故。若有菩萨为义行者。如是菩萨则有所见而行于行。若有所见而行其行。如是菩萨则不随顺诸佛如来。何以故。若有所见而行其行者。如是之人。尚不能随无生法忍。何况即入无生法忍。若离无生法忍。则不随顺诸佛如来。若不为义而行于行。如是之人行于邪道。行邪道者此则无实义。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若不为义非不为义。如是菩萨于何处行。无所发菩萨言。大德舍利弗。随在何处。一切毛道凡夫所行。菩萨即彼处行。舍利弗言。善男子。毛道凡夫于何处行。无所发菩萨言。大德舍利弗。随诸佛如来于何处行。毛道凡夫即彼处行。而毛道凡夫不知诸佛随处行。我亦彼处行。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若毛道凡夫不知诸佛所行境界。云何而言诸佛如来随何处行。毛道凡夫即彼处行。无所发菩萨言。慧命舍利弗。汝今能知佛境界不。舍利弗言。善男子。我但如彼文字而取。云何能知诸佛境界。善男子。然诸声闻。从于如来。闻声分别。而言得知。善男子。诸佛境界无量无边。而不离诸佛境界更有凡夫境界。无所发菩萨言。大德舍利弗。若不离诸佛境界更有凡夫境界者。舍利弗向言。诸毛道凡夫不知佛境界。此言云何。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诸佛如来超过世间。毛道凡夫行于世间。是故诸毛道凡夫。不知诸佛境界。无所发菩萨言。大德舍利弗。于意云何。诸佛如来有所得。有所住。有所利益不。舍利弗言。善男子。诸佛如来无法不知。知一切法。觉一切法已。能于有为法中。利益众生。无所发菩萨言。若舍利弗如是知。何故言诸佛如来超过世间。此是大德舍利弗不思量而说。舍利弗。若如来超过世间。即如来无所得无所住无所作利益。舍利弗。汝言已坏。尔时慧命舍利弗。语无所发菩萨言。善男子。我先已坏非适今也。曾于过去。退善根及一切智智心故。善男子。我于仁者乐说辩才。深生随喜。愿一切众生皆得是辩才。说此法集时。八万菩萨得无生法忍。六万天子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千比丘转声闻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诸比丘佛为授记。各于种种佛国土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无所发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知可取能取法。佛言。善男子。若菩萨知一切法。菩萨尔时善知可取能取法。无所发菩萨言。世尊。云何善知一切法。佛言。见一切法如梦幻乾闼婆城阳焰火轮水中月化镜中像。无所发菩萨言。世尊。何者是一切法而见如梦幻乾闼婆城阳焰火轮水中月化镜中像。佛言。善男子。言一切法者。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善男子。是名一切法见如梦幻乾闼婆城阳焰火轮化水中月镜中像。能取者。谓眼耳鼻舌身意。可取者。色声香味触法。菩萨摩诃萨悉见知觉能取可取诸法。亦能善说。是故名为一切智者。若一切智者。是人离使烦恼。若能离使烦恼。是人无我无我所。如虚空无分别。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以得平等心故得一切处寂静心。得寂静心故名为法行自然坚固者。于一切众生作上首者。一切法中无障碍者。大慈大悲者。不可动转者。三藐三佛陀者。无所发菩萨言。世尊。菩萨欲得如诸佛如来妙法。云何修行。佛言。菩萨欲得诸佛如来如是法。应生平等心犹如大地。以能忍受一切众生诸不善行及恶语言故。又应生平等心犹如净水。以能洗除身及众生虚妄分别微烦恼垢故又应生等心犹如猛火。能以智火焚烧自及诸众生烦恼薪故。又应生等心其相如风。以能远离一切着故。又应生等心犹如虚空。以一切处无障碍故。善男子。如师子王。菩萨亦尔。以一切处不惊不怖故。譬如龙象。菩萨亦尔。以调伏心荷负一切众生诸重担故。譬如大雨。菩萨亦尔。以其降澍妙雨故。譬如日光。菩萨亦尔。以智慧光。照一切众生故。譬如明月。菩萨亦尔。以一切众生随其所在见者爱乐故。譬如大商主。菩萨亦尔。将导众生趣一切智大宝洲故。譬如良医。菩萨亦尔。以能疗治一切众生烦恼病故。如拔刺者。菩萨亦尔。以能拔出一切众生于诸法中疑惑故。譬如海导师。菩萨亦尔。以能善知一切智知诸方义故。譬如船舫。菩萨亦尔。以能善度诸世间众生大海水故。譬如众水河池等。菩萨亦尔。以能资润一切众生故。如王大道。菩萨亦尔。平等能津通诸众生故。譬如宝洲。菩萨亦尔。以能具足一切菩提分法故。譬如如意宝须者皆得。菩萨亦尔。能与众生无量利益所求法故。譬如良马。菩萨亦尔。以能运代疲苦众生故。譬如大海。菩萨亦尔。智慧甚深难测量故。譬如须弥山。菩萨亦尔。于佛菩提不倾动故。譬如一切诸妙宝树。菩萨亦尔。以能具足胜庄严故。譬如阎浮檀金。菩萨亦尔。以希有难得故。譬如帝释王。菩萨亦尔。于诸法中能得增上自在力故。譬如大梵王。菩萨亦尔。具足寂静诸威仪故。譬如护世四天王等。菩萨亦尔。以能护持胜妙法故。譬如转轮王。菩萨亦尔。以能修行十善业故。譬如大臣。菩萨亦尔。以能守护诸佛如来秘密法故。菩萨应生出家心。以善住沙门法故。菩萨住沙门法中。以寂静身口意业故。菩萨住阿兰若处。以成就禅定三昧三摩跋提通明解脱故。菩萨住禅定中。以得真如甚深空故。菩萨住寂静处。以能教化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成就咒术妙药圣人法故。菩萨安住明智。以能具足成就三明故。菩萨住于胜寂。以得殊妙六通法故。菩萨住多闻慧。以能善知阴界入等差别法故。菩萨住于师处。以能善知一切诸论故。菩萨住法师地。以能离饮食供养说法教化故。菩萨善住毗尼法中。以能远贪嗔痴等诸烦恼故。菩萨住于摩夷处。以能一切处寂静故。菩萨住于柔软心。以能远离一切所求故。菩萨不住掉心。以能远离贪烦恼故。菩萨不住高心。以能远离嗔烦恼故。菩萨不住诸恶语言。以能远离痴心故。菩萨不住杂乱语言。以能成就善护言语故。菩萨住于大师。以能修行大乘法故。菩萨善住荷担负重。以能成就大菩提心故。譬如大水。菩萨亦尔。以能利润受用众生故。譬如大城。菩萨亦尔。以能满足一切智智功德故。譬如僮仆。菩萨亦尔。以大慈悲代诸众生勤苦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