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惟越致遮经

  释除一切行  所尊亦如是
  弃捐诸言教  故曰为无著
  锄捐诸尘埃  度脱动苦患
  救济于众生  名之曰无著
  察人不可得  欲垢亦如之
  诸法无可获  故曰为无著
  蠲去众颠倒  立心处不惑
  分别知法空  可曰为无著
  了解知空义  无有诸想着
  除去一切颠  号曰为无著
  捐除一切想  及人众恶念
  心无邪乱意  故曰为无著
  解空无所依  佛道不可量
  勖勉大精进  故曰为无著
  讲经所因缘  淡靖无调戏
  劝人立道德  与名曰无著
  真人修行慈  欲令众生安
  劝人不可得  故曰名无著
  本无讲经籍  加恩众生类
  未尝有人想  故曰为无著
  正真根力觉  为人分别说
  己身逮此慧  故曰为无著
  知人之寂定  清净法致道
  开演大圣教  故曰为无著
  不信诸万物  现目之所睹
  一切虚无有  是谓为无著
  无倚诸佛土  在国行仁义
  平等觉所处  为众生讲法
  真人觉正教  则睹于无见
  如谛观圣觉  是谓为无著
  成就自然国  今我得知之
  究竟无本始  是谓为无著
  除去诸所知  心不怀嗔害
  应真如无恨  习成寂然道
  定意而不灭  靖泊无所起
  念道亦如是  故谓为无著
  人物不增动  众生界如是
  亿萌亦普然  化立道之义
  群生及与道  所处永无念
  计慧悉平一  是谓为无著
  平等无像类  一切法亦然
  心正若如道  故曰无思念
  所谓为应真  诸法非所著
  能为人分别  寂尔而无倚
  为人讲法义  虽言而无教
  普度无量人  见众不有动
  众生无可获  诸民除断着
  拔人离邪见  度众勤苦恼
  一切法不起  所处亦无灭
  睹众生诸想  脱群民困厄
  无增坏诸色  痛痒亦如是
  想识于生死  济之令无他
  不动贤圣法  凡夫亦如斯
  立之以佛义  度使志无著
  众人怀果想  及缘觉之念
  超越于觉意  为人说此法
  以兴发道心  常依所布施
  戒忍亦如是  故讲无所倚
  知解之颠倒  兴习于精进
  以除斯诸想  故说无著法
  道意之所念  邪智若慧明
  于此无所倚  故说无著法
  是法不生念  了别无若干
  而说如此法  故说无所著
  自计己有身  声闻多所念
  以为除此想  故说无所著
  诸法非有思  解知不若干
  演说斯无根  故曰为无著
  父母兄弟子  空寂之所有
  则为生死行  不能成佛道
  慕妻及姊妹  所倚皆归妄
  设其不有依  故名曰无著
  造兴生死事  则有亲族念
  见因有情欲  吾宿之友党
  自念身有我  心驰众诸事
  分别堕颠倒  必则处魔教
  弃捐于生死  终始之灾患
  赞扬泥洹德  故说于无著
  所讲劳垢法  兴衰及诤讼
  斯皆言声耳  是曰为无著
  众所多竞利  放逸贪万物
  欲救此等类  故说无著法
  恋慕室家者  心念行学道
  顽钝意如斯  显举于无著
  唯见卑贱法  不睹真妙义
  弗省于众念  故度至无著
  除弃凡夫义  专精慕佛法
  拔去众民求  故曰为无著
  若睹善恶行  如是众数法
  无量人亦然  故救放无著
  以具诸相好  精进不可计
  而倚于此相  仁贤得济度
  庄严诸佛土  成就尊上法
  依怙觉正利  度之至无著
  无为法之义  若得或不获
  斯乃圣道行  则能立正愿
  无戒不睹犯  放逸及智慧
  闇昧软弱人  便着斯三事
  众生兴此相  诸念不可计
  蠲除若干意  故说无著法
  存慕圣众祐  亦念于无德
  分别凡人法  故说无所著
  以得如是行  男子及女人
  贤圣与凡夫  斯则兴二心
  人起此二事  愚行之所为
  用倚是二际  故度至无著
  回动不退转  兴造而不作
  欲以近圣道  故兴心此念
  获致于大道  不起无所灭
  心常怀想着  用求于无为
  于彼受众生  仁人念萌类
  以故曰无著  救济诸求想
  是则菩萨法  为现阿罗汉
  因以发法忍  自谓为无著
  讲说罗汉事  斯应为菩萨
  名住无所著  获致无上道
  佛告阿难。如来至真等正觉。赞叹说菩萨无著。亦当知之善权方便也。
声闻品第九
  佛告阿难。何故如来光耀菩萨为声闻乎。菩萨大士开化无数不可计人。令闻佛法分别经籍故谓声闻。使听圣道净不放逸故谓声闻。使听无为安隐甘露。根力觉意意止意断。具足此事速至道慧故谓声闻。令得空慧身无坚固。闇昧之人闭塞不解。所以者何。乃贪己身诸入之事眼存为色。了观如是则成佛眼。其目普见不可思议。眼无所倚。究竟此目致一切法。故谓声闻。计此诸法如呼之响。莫得着音。非有说者亦无听者。无香想香亦不有嗅。譬如有人卧出梦中。嗅种种香计此无香。此则或事思想所为。一切诸香人所嗅者。譬若如梦而无坚固。解斯音者则谓声闻。舌之味味亦复为空。若肉段如为舌。或智者了之不为味惑。譬如聚沫。以离诸论无可为喻。明者观之知无所有不可得。持想着味者则致恶罪。莫思六界以分别味。心则开解意不放逸。若知此者心想无为。各各分别谓所听义。而闻此空故谓声闻。晓了其诸入之事。听之为空身自寂然。未尝有生不知所起。无生不生则为圣道。故谓声闻。若所听者皆无所有。解身自然不起不灭。故谓声闻。听于布施惠以法行。不可思议佛犹此路致于佛道。心有所施不自见心。以无意志逮得圣慧。所以者何。如其所种必获其实亦不有果。说果之声听衣食施。计物之施所与薄耳。一切所舍法施为尊。无得贪惜莫怀施想。虽有所惠不得悕望。譬如幻人无有心意不与想念。欲成行者无得想施。所以者何。施不悕望则顺道行。故谓声闻。离诸所音一切尘埃都无所听。离诸有为。不可以音听受佛法。分别诸响而无所倚。所以者何。二事造声。虽有二事则无所有。因缘合致则有二事。用有人故而致法音。故谓声闻。于是佛颂曰。
  使无央数人  闻佛无念法
  以故谓声闻  则勇猛菩萨
  闻寂定之道  恬静不放逸
  无量人听法  故谓为声闻
  听澹泊安隐  诸乐非有像
  以故为声闻  至寂然无为
  听于觉根力  具足意止断
  自究竟斯事  故谓为声闻
  听身所有空  不可得坚固
  愚騃之所慕  故当时了体
  其目无所睹  不听亦如兹
  众生为见侵  闇塞不了了
  若得成佛眼  等自不可议
  致之在本无  开化诸闇昧
  无量人闻经  诸法非有兴
  此以得名号  称存于声闻
  其无所听受  了之如呼响
  不见有说者  亦复无所闻
  所以名声闻  令众人听受
  计本不有闻  莫为音所惑
  譬如人寐梦  嗅于无数香
  恍惚不可得  游逸嗅于空
  了香亦如此  未尝有嗅香
  无量人失志  菩萨令开明
  计舌无所猗  肉段不知味
  设使肉解甘  舌亦当识之
  无倚此诸想  念美为凶危
  六界不可念  分别诸味种
  菩萨大勇猛  目睹分别此
  因听而致之  故曰为声闻
  自分别己体  是则空自然
  能了此虚无  则无起不生
  若无所兴隆  则解此圣道
  令群黎听法  是则谓声闻
  计心言本净  无形不可得
  是者莫有人  听此为声闻
  犹如幻化生  灭尽则亦空
  若有睹众想  了之为声闻
  又听所施与  法施不可念
  是轨为圣路  尔乃成佛道
  随其本所种  获果亦如之
  不可思议施  成大道无念
  衣食施薄福  法施为最广
  未尝有悁惜  此则圣慧涂
  弘无想之心  布施不有着
  如是惠施者  疾致成佛道
  释去一切心  计耳无所闻
  超度诸合会  故谓为声闻
  因呼有响应  假使不着音
  则于众圣尊  佛法无有上
  诸可不闻响  一切而无倚
  不二无若干  畅音有声闻
  无数佛演法  令彼闻其音
  计所闻如响  乐人成佛道
  善游诸佛土  所闻不以乱
  平等觉所处  世尊无有上
  听千三千世  所住如虚空
  计人等猗寂  若泥洹无形
  世人所著想  计倚有四大
  是则为虚空  泥洹为想念
  解诸种如是  莫得计坚固
  本无生死者  不灭尽尘劳
  万物不究竟  计人弗可得
  此诸法寂然  未有睹众界
  令黎民听此  夙夜亦如之
  彼不兴众念  我化诸人闻
  使人得听法  如此为弟子
  所闻无所闻  故叹曰声闻
  雄人念往古  听受最上法
  睹不分别经  一切法一切
  讲音无所偏  救度一切会
  为众人说法  是则为声闻
  则讲无为界  清净不放逸
  谛观无说法  佛法亦如之
  睹法不去远  佛之所讲扬
  彼法亦不近  是故无所猗
  所以谓弟子  听采随此教
  劝化于群黎  斯乃为闻法
  阿难我是故  讲说声闻化
  假号曰弟子  则菩萨大士
  佛告阿难。是故如来至真等正觉。叹说菩萨为声闻。当知是义亦善权方便也。
阿惟越致遮经卷第三
缘觉品第十
  佛告阿难。何故如来颁宣。菩萨为缘觉乎。于是菩萨目睹诸法。何谓目睹一切法空。无有像类而不可坏。现在觉观法不可灭。故谓缘觉。诸佛经籍不可思议。晓了诸萌悉如泥洹。无有内外则不可获。一切诸法不起不灭。人之本际则泥洹也。所号本净但着言耳。则无所有法不可逮。因名演称语无所达。所以者何。其言则空。口之所说不解已无。法本之际佛道之无。分别观斯故曰缘觉。自察色阴但是声耳。此色阴者。计于色生唯有名矣。以离言声则无有阴。其色阴者无身。无我。所以者何。因口作号所言亦空。不起不灭所言自然。不着吾我不得久存况口言乎。目睹色阴则为痛痒。痛痒阴灭则不有名。因口之说号为痛痒。痛痒阴身无我。所以者何。所谓痛阴其言则空不起不灭。言不着身则无所住况于言乎。晓痛痒阴。即观想阴若寂想阴则无思想想阴号耳无身无我。所以者何。口之所说思想阴者。其言则空不起不灭。分别言已不着自然。心无所立何况口言。观想阴已则生死阴已灭。行阴则无生死。所谓行阴无身无我。所以者何。所号行阴言其则空。不起不灭但着言耳。不得久存况口所说。观行阴已则有识阴。假使识阴惔然寂灭。则此识阴但阴声耳。所以者何。其号识阴是则空耳。不起不灭其言自然。无所住止况言说乎。是五阴者皆无所有。分别本无故曰缘觉。所以者何。斯口之言缘对而致无缘不缘诸因讲说有言无言。五阴之事。于此一切永无所著。不造众因故曰缘觉。于是佛颂曰。
  目睹一切法  分别知之空
  不着于诸色  究竟莫有相
  现在观此法  解空知自然
  分别了澹泊  不可得根源
  现在获于斯  晓五阴如此
  则为平等觉  缘觉无思念
  众生志无为  其心不可获
  本际无有起  净无无思议
  一切人不起  观见无所灭
  诸法无动兴  是谓为无为
  众生皆泥洹  省察是所趣
  无人犹若影  故曰为无为
  不用是名称  群黎为泥洹
  不起无所灭  如口所叹咏
  敢可说悉空  人不解非言
  是故为众生  示现说泥洹
  口所发假言  无处亦无念
  因口而有训  求本不可得
  阴不在本际  口言无所显
  诸声所称说  人际亦无念
  一切愿泥洹  本无及始际
  澹然无放逸  则救有所将
  本净游乎响  众生亦复然
  无形则空寂  本净无心念
  法本为若此  假名而赞扬
  其源不可得  所以有言说
  不以谀谄事  而可分别解
  其际则空无  便了众生本
  其言不依讲  口言无所显
  诸群黎如此  则不着人本
  所发阴则空  其声无所别
  其说亦如此  而际亦复然
  其无谛如是  觉已无所念
  是则平等道  缘觉无思议
  觉了于本色  此但阴声耳
  寂灭斯色阴  则无有言声
  自然释之去  是则曰无形
  吾我既自然  睹之无有处
  因言谓之阴  色本不有身
  其声皆归空  不起亦不灭
  因口而告言  求本不可得
  其说因痴兴  号之谓色阴
  现在观识阴  诸声无所有
  此阴以寂灭  则无有响阴
  于此远离身  所谓吾我者
  计已自然空  未尝有坚住
  口之所缘阴  识阴则虚空
  口言本则寂  不起无所灭
  若有所颂说  察之悉本无
  无黠之所言  故演为色阴
  诸音无有说  其限不可得
  不起无所灭  无处而不决
  无尘劳侵欺  亦不造诸法
  不执无所舍  莫调不泥洹
  彼亦无寂灭  不有所睹见
  不乐施欲埃  不怠不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