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
- 佛说陀罗尼集经
佛说陀罗尼集经
礼拜印咒第二十六
二脚膝着地坐。先合掌。左右指头总叉入。平齐右押左。作此印竟。礼拜观世音及礼三宝。两膝徐徐双下着地。坐定头着地礼咒曰。
唵(一)阿[口 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侄他(七)钵啰尼钵吒(智亚反八)毗知若(二合)波夜弥(九)婆伽(上音)梵(上音十)摩诃迦嚧尼迦(十一)莎诃(十二)
是法印咒。若作道场及常供养。随所逢见诸佛会处随喜之时。当作是印至心诵咒。称赞三宝作礼一拜。遍诸十方一切刹土恒河沙俱胝诸佛。皆与受记。灭除礼者万生已来罪障。悉除豁尽无余。临命终时。所礼诸佛皆来迎接。横截业道不经诸难。直入佛会必定证得无生法忍。成不退地。
毗社富啰迦印第二十七(唐云甘果子印)
左右二腕相着。左右头指已下四指。头相着。开掌中央。并二大指直申。头各当头指中节倒。下屈出左右掌背下节此。印与上乞儿咒同。
毗居唎多印第二十八(唐云嗔印第一面)
起立。并脚指齐。屈左手小指。以大指押甲上余三指磔开。直申。将以三指横着额上。以右手虎口。叉右腰侧。四指向前。面作嗔形。是法印咒。若作此印摧。伏一切恶魔外道皆无所畏作。此印处一切鬼神永皆无也。
离罗印第二十九(唐云高慢印第二面)
准前唯改左手中指已下三指屈在掌中。头指屈中节。与大指头齐头。开二分许。着眉间上。指头向下垂。面作宽容。莫作嗔形。是法身印。若作此法。六道众生一切皆得离诸苦难。
婆羊揭唎印第三十(唐云大嗔印第三面)
准前唯改左大指。屈向掌中。以中指下三指。屈把大指。头指直申。指头向口。勿令着。口舌与头指。一时俱动。面目杀(沙界反)怒。作大嗔形。是法身印。亦名毗唎俱致若。作此法一切鬼病悉皆除差。
娑驮印第三十一(唐云软心印第四面)
准前立地。以左手叉左腰侧。右手头指无名指小指。屈向掌中。以大指。押头指与无名指上。中指直申着眉间。中指头向下垂。面作宽容莫作嗔形。是法身印。若人日日作此印法烧香供养。蒙观世音菩萨欢喜。随其所欲皆得称意。
阿噜陀啰印第三十二(唐云大怒印第五面)
准前立地。唯改右手。中指直竖。以头指[打-丁+必]在中指背上。头当上节。并屈无名指小指。少曲。中指与无名指头。开二寸许。大指直竖。大指头与中指头。开四寸许。大指头着于顶上。中指头向前。莫着头。
是法身印。若作此印。一切恶人恶鬼神等。皆悉变心转作好心。
特崩(二合)沙尼印第三十三(唐云破平障难印亦云诃遣印第六面)
准前立地。唯改右手屈臂节。斜出外。总申五指。相博横掌。以大指侧当胸。勿令着胸。是法身印。若治鬼病。即以此印掌向右斫之。日日烧香作此印者。蒙观世音菩萨欢喜。诸恶障难悉灭无余。所有一切诸恶鬼神。皆不得近亦不能得便。
闇耶印第三十四(唐云得胜印第七面)
准前立地。左右二手各屈大指在掌中。以中指下三指。各把大指。左右头指头侧相着。左右中指以下。三指背中节相着将。于眉上翻着。头指头向下垂。
是法前印。若作此印。降伏一切鬼神天等。悉皆怖畏。当用治病。
毗阇耶印第三十五(唐云最胜印第八面)
当起立地。二脚相离二尺许。脚指并齐。左右中指屈中节在掌中。次以并二大指押上。左右头指无名指小指头皆相着。三指侧皆开。合腕。以二大指下节。当额上着。指头向上。是法身印。若作大功德道场坛时。起大云雨大风动者。当作此印诵咒一百八遍。将盐末和白芥子。一捻一咒投火中烧。其云风雨应时即止。若入坛弟子。被鬼入身令其病者。如上烧之其病即差。若作法时。恐有恶人来触恼者。如上烧之。恶人即去必生善心。后作法竟欲放却时。咒酥一遍一投火烧。一百八遍即放得脱。
阿目多印第三十六(唐云无能压印第九面)
当起立地。左右脚跟头相向着。大屈二脚膝。如坐不坐。左右中指下三指各屈在掌中。左右三指中节相向拄着。二头指竖。头斜相着。以二大指头亦相着。以博中指侧。将以先着胸上。次举其印。以左右中指下三指上节。着于额上。头指头向上。观世音菩萨。在于佛前作此印时。欲界天魔皆悉战栗。诸鬼神等悉皆倒地。诸佛菩萨金刚天等。悉皆大喜同时赞叹。尔时观世音菩萨语诸鬼云。汝等魔鬼莫倒莫怖。汝等起坐。我于今日作此法印。诸四部众学此法者。莫令短命作病难等。若人日日作此印法种种供养者。即得大验。死生阿弥陀佛国。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波罗质多印第三十七(唐云无胜印第十面)
起立地。先大屈左脚膝。正直[跳-兆+尃]踏地。脚指向前。右脚斜直申向右边。脚指向前。反叉左右头指无名指。在掌中右押左。左右小指中指头相着。并二大指直竖。莫着头指侧。合腕举印。向右腋上着。是法身印。诵前大咒七遍已竟。然后更举。向额上着。更咒七遍。随何国土作此法者。五谷丰熟人民无病。能破一切诸外道法。
魔罗栖那波啰末(平音)陀儞印第三十八(唐云破魔军印第十一面)
合腕左右大指小指并竖。左右头指中指无名指各屈。头各相离一寸许。诸指头侧各开半寸许。举之以腕下在头顶上着之。屈右膝如前身印左膝。申左脚如前印右脚。观世音菩萨。在于佛前作如是言。我今有十一面。各出一印。若人见闻及学此法如法行者。四重五逆及恒沙罪一时消灭。犹如猛火烧诸草木。随何国土。有此法处。与我自身现住无异。此十一印总用最初大陀罗尼。
咥哩(二合)首罗印咒第三十九(唐云头戟印)
右手屈小指。以大指押甲上。磔申余三指。叉右腰侧。左同右。唯屈左臂向上。以腕背当腋上着之。身坐。咒曰。
唵(一)阿[口 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侄他(七)陀啰尼(八)陀啰尼(九)毗陀啰尼(十)嗔陀(上音)尼(十一)频陀(上音)尼(十二)莎诃(十三)
是法印咒。若人日日香汤洗浴。若日日不能浴者。八日十日十四日十五日。香汤洗浴入道场中。作二肘水坛。其坛中心着一香炉。烧沉水香。诵阿弥陀经。一切处用皆悉得验。自身所有一切罪障。日日作印数数忏悔至心诵咒。一切罪障皆悉消灭。
观世音索印第四十
左手屈小指。以大指押甲上作孔。右手大指从孔下入。以四指把卷。左三指磔竖。若作如上二印法者。一切鬼等及诸难事皆无所畏。
观世音母印第四十一
左手屈小指以大指。押甲上作孔。右手小指从下入孔。以大指押甲上。状如钩锁。二无名指头相着。二中指各。[打-丁+必]在二无名指甲背头相着。二头指头各在无名指甲根侧。头勿相着。开一分许。头指来去咒曰。
那(上音)谟(上音)阿[口 梨]耶(一)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二)菩提萨埵(去音)耶(三)摩诃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五)跢侄他(六)迦(上音)吒毗迦(上音)吒(七)刚迦(上音)吒(八)迦(上音)吒毗迦(上音)吒(九)刚迦(上音)吒(十)婆迦婆(上音)底(十一)毗社曳(十二)莎诃(十三)
此印及咒通一切用。
观世音母娑罗(上音)跢印第四十二
准前唯改二头指头相着用前母咒。
摩诃摩罗印第四十三(唐云结花鬘印)
准前唯改二无名指开之。二头指屈中节头相拄。离无名指。
是法印咒。用前母咒。取一净盆以盛香水。当作此印以搅香水。咒三七遍。次举此印印自顶上。如是三遍即用前咒。香汤洗浴着新净衣。入于道场护身结界。请观世音种种供养烧香散华。咒师在于观世音前。当作此咒。随心所愿心口乞愿。皆悉得验。
观世音檀陀印第四十四(唐云策七宝仗印)
准前唯改合二无名指头。右大指申之。以二头指头相拄。右小指钩左小指根。用上母咒。是法印咒。若人日日作此印者。得四禅定。命终以后得生西方无量寿国。成阿鞞跋致。如上四印通用观世音母咒。
观世音君驰印咒第四十五
立地并脚。左手把卷屈臂向上。腕当肩前。勿令着肩。腕内向肩。右手申臂向下。五指总申。掌背勿着脾。咒曰。
那(上音)谟(上音)阿[口 梨]耶(一)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二)菩提萨埵(去音)耶(三)摩诃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五)跢侄他(六)唵(七)毗郎(轻呼)伽(上音)儞(八)莎诃(九)
鸯俱(去音)舍印第四十六(唐云钓印)
合腕并二大指直申。二头指屈中节头相拄。勿着于大指头。二中指头相着。二无名指屈中节头相着。其头当中指上节侧。二小指直竖头相着。头勿着无名指侧。掌内开之。
般那摩印第四十七(唐云莲华印)
准前唯改中指。开头二分许。向顶上着通一切用咒。白芥子及灰用之。
跋折啰母瑟知(二合)印第四十八(唐云金刚卷印)
准前鸯俱舍印。唯改二头指。少曲。各在中指背。当上节勿着。一分许开之。二大指并押中指中节侧。
阿(上音)叉摩罗印亦名跢赊波啰蜜多印第四十九(唐云十度彼岸印亦云数珠)
准前。唯改二小指。各屈在掌中。两掌侧相着。二大指各屈头。当头指下节侧。以上五印。总共通用前君驰咒。
是法印咒。若人日日香汤洗浴。入于道场护身结界。种种供养作此法。是人定得阿鞞跋致。
阿弥陀佛印咒第五十
小开腕。并二大指。屈节头向下。二小指各屈。以二大指头着侧。中指头相着。二无名指二头指。各屈中节头相拄。大指来去咒曰。
那(上音)谟(上音)阿唎耶(一)阿弥陀婆(去音)耶(二)跢他揭多(去音)耶(三)阿啰诃(上音)羝(四)三藐三菩陀(去音)耶(五)跢侄他(六)唵(七)阿弥唎跢婆跛迻(八)阿波跛娑(上音)耶(九)莎诃(十)
作坛法时用此印咒。
释迦牟尼佛眼印咒第五十一
反叉无名指及二小指在掌中。二中指直竖头相着。并二大指直申。二头指屈中节头相拄。以押二大指头上。合腕咒曰。
唵(一)毗嚧阇(上音)儞(二)莎诃(三)
地天印咒第五十二
合腕。二头指及小指。反叉在掌中右押左。二中指及二无名指。直竖头相着。二大指并竖。押二头指侧。大指来去咒曰。
唵(一)婆孙陀[口 梨](二)阿那陀若(三)钵啰(二合上)波啰(上音)怛儞(二合)(四)莎诃(五)
是法印咒。若作大坛赎地之时。用此印咒以为地契。略说印檀陀罗尼竟。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有能依行观世音教作咒法者。彼善男子善女人。用白栴檀。作十一面观世音像。其木要须精好坚实。不得枯箧。其像身量长。佛一肘(若人肘量二肘一磔)若不得者。一尺三寸作之亦得。作十一面。当前三面作菩萨面。左厢三面当作嗔面。右厢三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有一面当作笑面。其顶上面当作佛面。其十一面各戴华冠。其花冠中。各各安一阿弥陀佛。其像左手把一澡罐。其澡罐口插一莲华。右臂垂下。展其右手。以串璎珞施无畏手。其像身上。刻出璎珞种种庄严。作其像身。若以金银鋀石画等。悉皆得之。
尔时其人造此像已。欲求心中所愿成者。从白月一日入于道场至十三日。入道场时。香汤洗浴着新净衣。净衣三具。一日之中三时换衣。晨朝日中及日暮时。各着一衣。上屏之时脱舍净衣。着污衣裳。行道之人一食长斋。不食余味。唯食大麦乳糜。安道场处必须净室。掘地治法如前七日坛中所说。泥拭鲜洁香泥涂地。复以香水遍洒其地。在其室中量八肘地。纵广正等。四角竖柱周匝悬幡。正坛中央施一高座。置十一面观世音像。像面向西。以种种华散道场内。唯烧沉水苏合等香。从初一日乃至七日。三时各诵根本大咒一百八遍。未须献食。从八日中时至十三日。日别一献种种饮食及余果子。所献之食不着盘上。唯敷净草。新净瓦器并诸叶等盛献饮食。于十四日十五日中。倍加种种上妙香华种种肴膳及余杂果。倍胜于前以为献佛。其行法者。唯敷莎草以为坐具。胡跪恭敬正面向像。于十四日及十五日。在其像前然栴檀火。取苏摩那油一升。净铜器盛置行者前。复须沉水香粗细如箸。寸截数满一千八段。
尔时行者。后十五日日中以后。取一沉香涂苏摩那油。咒之一遍。投前所烧栴檀火中。如是次第尽千八段。尔时行者。于其二日全不得食。至十五日夜静之时。观世音菩萨来入道场。其栴檀像自然摇动。尔时三千大千世界。一时振动。其像顶上佛面出声。赞行者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来看汝。所有愿者悉令满足。时有四愿何等为四。一者愿我不离坐处。即得飞腾虚空而去自在无碍。二者愿我在于一切贤圣众中。无所障碍得三菩提。三者愿我常作持咒仙人中王。四者愿我现身。即得随从观世音菩萨。是名四愿。尔时行者于四愿中。随意乞者。时观世音即与一愿。其四愿中若不得者。更至后月十五日朝更立道场。于道场中置二躯像。于其像中有舍利者。还以十一面观世音像。置舍利像边。应须一千八茎好华。其行法者在于像前。敷草为坐胡跪恭敬。取其一华。咒之一遍散着像上。如是乃尽一千八华。尽其华已。尔时观世音像正前菩萨面出大雷声。尔时行者安心定意不得恐怖。雷声出时一切振动。尔时行者口常诵咒。雷声出时即当乞愿。发声唱言。南无观世音菩萨。弟子何时能救一切众生种种苦恼。何时当满一切众愿。时观世音随愿即与。当与愿时。天龙八部诸鬼神等皆无障难。当用牛黄置草叶上。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用观世音心印。印咒一千八遍。和其暖水洗浴其身。一切障难一切恶梦。一切疾病皆得除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