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注灯虎辩类

  行曰步武,无事曰赋闲,本属呆着。妙能曲具倒装,且有数虚字传神,颇觉有趣。
  太上忘情 【弗思耳矣】
  谓喜怒哀乐之事,淡然忘之也。晋·王衍曰:“太上忘情,最下者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锺,正在我辈耳。” 按:底句“耳”字踏实,自切合“太上”字;“弗思矣”回顾忘情,亦见适当。
  五十知非 【自怨自艾】
  《淮南子》:遽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按:底句“艾”字扣合“五十”,(见《礼》“五十日艾,服官政”。) “怨”字切中“知非”,而两个“自”字,又能传到暗中消息。
  十三舞勺 【童子六七人】
  《礼》:童子九年教之数日,十年使就传,居宿于外,学书习礼。十有三年学乐、通诗、舞勺。成童舞象、射、御。 按:题面“十三”,本说童子年龄当十有三。制谜者偏以“六七”之数巧为关合,极见运思之妙。
  胡云 【听其言也厉】
  周厉王名胡,“听其言”扣合“云”字,妙从对面写出,亦见心思。
  邹鲁世家 【居东海之滨】
  孔子鲁人,孟子邹人,二邑被孔孟之化,皆为文学兴盛之区。缙绅先生,久居其地,故称邹鲁世家。
  冀北空群难入画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韩昌黎文: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按:底句“乐”字别解为伯乐,“图”字别解为图画。回顾“难入画”三字,直造化工之妙。
  流芳百世 (《幼学》) 【三千年开花】
  《世说》:晋·桓温有大志,尝抚枕叹曰:“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年耶。” 按:三十年为一世,“百世”即扣合底句“三千年”,“流芳”更别解为“开花”也。
  农家宴会 (五言诗) 【把酒话桑麻】
  《东阳县志》:夏至,凡治田者,不论多少,必具酒肉祭土谷之神。祭毕,家人妇子,相与宴会。
  卖笑 【欣欣此生意】
  南宋《市肆记》:靓装迎门,争妍卖笑。盖谓娼妓以色媚人也。 按:题面“卖”字击动“生意”,体贴细腻。
  雨洒松梢 【树杪百重泉】
  《西厢记》:“法鼓金铙,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半天风雨洒松梢。” 按:底句“树杪”二字,回顾“松梢”;而“百重泉”三字扣合尤见浑脱。
  杳然 (《西厢记》) 【烧了断头香】
  按题面“然”通“燃”,会意“烧了”;“杳”即“香”字头断去一撇。
  桃李在公门 【越显红白】
  《唐书》:狄仁杰荐张柬之、桓彦范,卒为名臣。或谓仁杰曰:“桃李尽在公门。” 按:题面“公门”二字别解为“官署”,以桃花红、李花白,而位置于此,宁不越形显贵耶。
  国士无双 (古人姓名) 【单雄信】
  《史记》:蒜何曰:“诸将易得,至如韩信,天下无双。” 按:谜底“单”字关映题面“无双”,“雄信”二字针对“国士”,将酂侯对汉王语气,曲曲传出。
  日初出则沧沧凉凉 【冷朝阳】
  按:题面语见《列子》。沧沧凉凉,言不甚光热。底句“冷”字略顿,关合极见摇曳。
  馀勇可贾 【鬻拳】
  《左传》:欲勇者贾余馀勇。 注:贾,卖也。言已勇有馀,欲卖之。今谓人之作事,到底不懈者曰“馀勇可贾”。

  拆面就底
  拆面就底之法,须先审定谜底,然后措词挂面。于题面之调遣,或分开字部,或拆散字划,或一半拆字一半会意,使之表里关映,确切不移。盖制者当善读谜底,乃能巧悬谜面。射者尤当善相谜面,便不难寻求底句矣。

  举头望明月 (《诗经》) 【一日不见】
  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按:题面“举头望明”四字作一顿读,意谓仅望“明”字之“月”,则底自然透露。
  四明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先由底句以“一”与“三”和数为“四”,以“日”与“月”联合为“明”。再由题面“四”拆去一,余数为三。“明”分开’日”,右旁存“月”。以之关合,曲折异常。
  晝 (《书经》) 【聿求元圣】
  周公名“旦”,称为“元圣”。由题面“晝”字拆作两部,一指点,一会意,当然了解。
  造 (《左传》) 【举之牛口之下】
  按:题面拆作三部分看。底句上一之字顿读,以之关映。犹云“欲举‘之’字,当于‘牛、口’之下。”
  怅我生之己离望美人兮不见 (古文) 【牛一羊一】
  按:题面“生”离,即为“牛一”字样;“美”不见“人”,即为“羊一”字样。良工苦心,宜乎脍炙人口。
  即景 【望长安于日下】
  由题面“景”字拆开。京,会意长安。(《环宇记》:长安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即汉长安故城。惠帝时筑,亦名斗城。) 按:底句顺读时领会语气,则题面“即”字。自不抛荒。
  鸢 飞 (四书) 【弋不射宿】
  由题面“鸢”字拆开,连全句读之。转作“弋鸟飞”,与底句关合,自然稳惬。
  重游 【不远千里而来】
  按题面“重”字,即“千里”二字之联合,故云不远,“游”即关映而来。亦颇融洽。
  信有罪矣 【言人之不善】
  《左传》:“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
  甥 【是在世子】
  按题面“甥”字由左右拆开。生,即扣合“在世”;男,系“子”字之会意。
  元旦 (幼学) 【是清明前一日】
  按底句“前”字顿读,即转会清、明二代之前,用以扣题面“元”字。“旦”字上下拆开,逆看即为“一日”。
  明心 【日月五星】
  由题面“明”字拆开,即为“日月”。心,在二十八宿位置第五,便扣合“五星”。
  供词 【与人共话】
  凡诉讼者,经官厅审问,记其所述之言,曰供词。 按:题面“供”字拆开,即扣合底句“与人共”;词,系“话”字之会意。
  管 (五言诗) 【同是宦游人】
  一作官吏 ,便是宦游人。题面由“管”字每部拆开,转读“个个官”,而“同是”二字,自然融会个中。
  廂 (《西厢》) 【眼看着衾儿枕儿 】
  由题面拆开:“目”字扣合“眼看见”;馀一“床”字,惟床所有衾枕而己。剥蕉抽萤,意趣层生。
  葉 【世间草木本无情,犹有相兼并】
  按:题面“葉”字,“世”居中间,“草(艹)、木”本是无情,然犹上下相见,便能会意“兼并”。
  三多 (节名) 【七夕、除夕】
  “多”字平分,即两个“夕”,三“多”当然分为六“夕”。扣合谜底,是从进一层即让开一步着想。曲折之妙,足见匠心。
  拆底就面
  拆底就面一法,扼要处务由底句分部拆开,别具意义,一一符合题面,始能中肯。余谓射此类谜,倍难于拆面就底。盖运法在题面者,字句显豁,犹易推测。而运法在底句者反是,不有特别心思,未易摸捉。学者苟能悉此法门,则平时既有把握,临坛自不难获隽矣。

  中和节 (《诗经》) 【明明在下】
  唐·李泌请以二月朔为中和节,取居春之中而和暖也。令民以彩囊盛百谷瓜果相遗问,曰献生子。闾里酿春酒以祭勾芒,祈丰年。百官进农书以示务本。上悦,乃下令与上己、重阳、为三令节。 按:底句“明明”二字,拆作二“月”、二“日”,如是对于“二月朔日”,当然在下也。
  一人卜 (四书) 【三分天下有其二】
  由底句“天下”二字拆开,于三分中,题面早得其二也。
  人君之象 【天无二日】
  按:底句“天无二”三字作一顿读,犹云“天”字上部假定无二划即为“人”字。所馀“日”,即关合君象。
  往来无白丁 【问管仲】
  由底句等字拆作“门口个个官中人”。题面措用成语,以之会意。无不吻合。
  千山 (四书注) 【重出而佚其半】
  按:题面“千山”二字,即系“重”与“出”等字各佚其半也。
  秦 (蒙经) 【始春秋】
  按:底句“春秋”二字,当运笔时,“春”字先书“ ”于上半,“秋”字先书“禾”于左方,故“秦”字上下部,得“春秋”二字之起始也。
  市隐 (《西厢》) 【闹中取静】
  按:底句“取” 字顿读;题面“市”字,系从“闹”中取出。隐,即“静”之会意。
  妻妾之美 (植物) 【甘蔗】
  《孟子》:今为妻妄之美奉之。按:底句“蔗”字,拆作上下二部。俗以妻为草头,《礼》以妾为众庶。
  动乎四体 (剧目) 【活捉】
  《中庸》:见乎蓍龟,动乎四体。 按:底句“捉”字分作“手足”看,便扣合题面四体。而四体有运动,则手足便灵活可知。
  一妻两妾美如玉 (口语) 【奈何】
  俗谓妻为大妇,妾为小妇。底句“奈”字拆开:大,会意一妻;二小,会意两妄;何,拆“可人”本司空图《诗品》“可人如玉”。
  七八 (星名) 【虚心箕尾】
  按:底句“虚心箕尾”本四项星名,恰巧“虚”字之心为“七”,“箕”字之尾为“八”,则“心”与“尾”等字,竟转易名词。运思巧妙,无非特具眼光。
  我数毕罗汉 【樽】
  《西厢记》:我数毕罗汉,拜罢圣贤。 按:谜底“樽”字拆作“十八尊”。妙有成语以为关映,何等趣味。
  梦鸡而疾不起 【醉】
  《晋书》:谢安夜梦乘桓温车,行十六里,见白鸡而止。莫有解者。后温亡,代温居相,历十六年而得疾。安方悟曰:十六里,十六年也。见鸡而止,是年太岁在酉,我病殆不起矣。果卒。
  别四十年逢一夕 【舞】
  《说文》:卌,为四十。 以“舞”字中藏“卌”,又藏“年”字,附“夕”字。作者将“卌”与“年”字别开,又逢一“夕”。运思灵妙,奏技神奇。
  两弦上下一轮中 【閒】
  按:谜底先拆出一“門”字,假作两个“月”字看,恰好一缺上弦,一缺下弦。而其中则一轮满月也。
  伐木声中遇洞宾 【哥】
  《诗》:伐木丁丁按:题面“洞宾”扣“吕”字,但两个“口”嵌于“丁丁”字内,故用“声中、遇”等字以刻画之。
  一曲阑干一篆香 【惡】
  按:谜底“惡”字拆作上下二部。题面巧合,“一曲阑干”系指“亞”字,“一篆香”指“心”字。象形、假借,各臻美妙。
  落照雁行斜 【是】
  按:谜底“是”字拆作“日下人”读。题面以“落照”扣合“日下”,“雁”行扣合“人”。妙在以“人”字一撇一捺,只八分位置,故又以“斜”字刻画之。措词浑雅,衡鉴精微,江湖家岂能望其项背。
  古者画师顾恺之下厥惟道子 【虞】
  晋·顾恺之,人称顾虎头;唐·吴道玄,自号吴道子。均以善画名于时。
  江东子弟兵 【翚】
  《通鉴》:项羽起兵杀会稽守殷通,夺其印授,率吴中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按:谜底“翚”字拆开,扣合题面处,自能融贯来历。
  公子重耳 【爺】
  按:谜底拆作三部分。上部“父”字,题面以“公子”扣之,盖俗呼祖父曰阿公,故公之子即云父也;下部左旁为楷法之“耳”,右旁系“邑”部(俗云:邑耳),两个互见,故以“重耳”扣之。
  花前月下 【葛】
  按:谜底拆作二部分。上半草头部,即扣“花前”,云花之前部也;下部“曷”字,本《诗韵》入声类中,有“六月、七曷”,是“曷”即居“月”下也。
  半翦梅 【栩】
  题面一语,系曲牌名。底字扣合处,犹云“栩”字系“翦梅”等各得一半也。
  半放紅梅 【繁】
  由底字分部拆开。攵、糸、每,即题面“放、紅、梅”之一半也。
  半老觀音 【覩】
  作法如前。黏合贯串,语半神全。
  一半功名一半财 【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