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谜语
- 犬窝谜话
犬窝谜话
毛宗岗(序始) 《隐美女诗》云:“六宫娇面艳桃般,吐萼含葩妃子颜。一曲春风谁属和,黄鹂柳外语间关。”(隐;红花、花蕊夫人、杜韦娘、啭春莺。)“赤城女降馆娃宫,媚态朱颜总不同;桃杏满园妬布锦,还输人面自然红。”(隐:吴绛仙、娇红、红绡、花不如。)
吴兴严石樵 (允肇)进士,有《花名谜》数十首。如:“青蚨百万散无踪,二姓飘零共一宗。渊客泪凝芳草露,樗材却冒管城封。”(隐:金钱、杨柳、珍珠兰、木笔。)“九苞天上羽仪新,列宿光芒动紫宸;绛帻一声更漏尽,西风别院正愁人。”(隐:凤仙、满天星、鸡冠、汉宫秋。“烛龙光射羽人衣,溽暑凉生六出飞。天挺孤标云路近,四时台榭总芳菲。”(隐:向日葵、六月雪、凌霄、长春。)“束素凌波潋滟浮,绿云斜戴碧搔头;并刀细断流黄锦,狼藉西风哂未休。”(隐:水仙、玉簪、剪秋罗、含笑。)馀不备录。
沈秋田【贺新郎】(隐美女)云:“静把丝桐理。(琴操)早只见筠帘半卷,月光双系。(绿珠)目断玉门凝望久,(关盼盼)独坐有谁相倚。(无双)想塞外,月明于水。(夷光)才到平明烟雾绕,(朝云)却东来紫气氤氲起。(步非烟)花片分飞如绮。(红拂) 空依女弟欢相聚。(妹喜)甘贫苦,绿芽凝翠,(茶娇)黄虀淡味。(无盐)闲倚刘郎花下听,(茜桃)两个黄鹂聒耳,(莺莺)总只在垂杨树里。(柳枝)遥望吴门一蕞尔,(苏小小)念丰姿,似玉同娇女,(如姬)想檀郎,应相忆。(念奴)
褚稼轩(人获)隐美女诗云:“桃花烂漫遍河梁,玄鸟双飞绕画梁;对此春光宜解闷,开怀正欲饮千觞。”(隐:张红桥、燕燕、莫愁、解忧 。)“阳春三月物华饶,掠水乌衣过小桥;崔护重来花已谢,只馀春柳尚垂条。”(隐:丽春、飞燕、桃叶、杨枝。)“扬子滩头南涧滨,锦鳞游泳乐天真;河东波浪何偏急,无那狂飙似转轮。”(隐:江采蘋、鱼玄机、薛涛、翾凤。)“声名藉藉岂虚称,如玉丰姿非等伦。万选果然应万中,门生衣钵递相承。”(隐:真真、温超超、钱钱、李师师。)“一叶梧飘白帝城临,蟾宫丹栗胜南金。衣篝火冷馀兰麝,更尽惟闻秋夜砧。”(隐:谢素秋、桂英、寒香、浣衣。)
汪啸尹(顼)戏作《闺怨》词(调寄【黄莺儿】),每句隐《西厢记》一句。云:跌绽凤头鞋。(脚跟无线)卷珠帘,(毕罢了牵挂)收镜台。(只少个圆光)懒拈针线恹恹待,(指头儿告了消乏)把象棋下来,(安排着车儿、马儿)把双陆打来。(又在巫山那厢)怎奈寸情遥逐征轮迈,(小则小心肠儿转关)酒醒才,(改变了朱颜)苍天叫破,(直凭响喉咙)哭倒在尘埃。(也有些土气息)
李圣许“月”字谜云:“俏冤家,切莫作小人行径,其实不曾。我若肯时,也不止在如今肯,空为我腰肢减一半,镇日里无主恨青春。待明朝日落时辰,也再休要閒去门前等。”又“心”字谜云:“闷来时只索去门前瞯,意中人为什么音信悬,怒伊行全不把奴留恋。思量究竟无头脑,憔悴容颜减半边。望神明发一个慈悲,方才了却从头愿。”
周栎园(亮工)曾有《闺情》干支谜二首。天干云:“颠倒不自由,[甲] 反哄了鱼儿上钩。[乙] 两人便把一人丢,[丙] 可惜人心不应口。[丁] 要成就终难成就,[戊] 一点儿巴不到心头。[己] 欲向平康将八字推求,[庚] 薄倖人藏头十分露丑;[辛] 任他人去恨悠悠,[壬] 兴發时抛却了弓鞋懒绣。[癸]”地支云:“实指望百年好事成姻眷,谁知道儿女缘悭了半边。[子] 纽丝儿不觉和肠断,[丑] 我待要卜金钱,演卦前川,又恐怕水儿流不到砚池间。[寅] 忽听得,柳阴中聒噪新蝉,又被那伐木丁丁响小园。[卯] 黑漫漫,一声霹雳空中震,霎时间云收雨散。[辰] 抽身起,独自走,又只见绿遍山原。[巳] 也曾许我急整归鞭,到如今抛却前言。[午] 昧心人哪管红日西沉,孤灯闪闪。[未] 本待要,向神明将他埋怨,且卸却衣裳一晌眠。[申] 只等到酒阑人倦,泪珠儿滚滚,似水如泉。[酉] 梦魂中,越地里走遍阳台。[戌] 骇的人纵辔扬鞭,猛可里,急忙忙,马儿都不见。[亥] 或曰后首非周作,观其闲字太多,不及前首简洁。其说可信。
“观其面则方,观其色则赤而有光,量其身则仅二尺五寸以长。问诗书,颇有分;问酒肉,颇久尝。可以居方面之位而坐镇乎雅俗,可以当台臣之职而高登乎庙堂。虽相君之面,不过平平耳;而相其大体,其中立而不倚者,殊足为四方之所供向,而不敢背立乎两旁。”此“桌子”谜也,是长面谜之最初发现者,惜不知何人所作。
其他清初谜语,不知姓名者,如:“普救寺 ,草离离,空花园,或借栖。夫人有病头难起,一炷香,卜祷神祗。天已暮,日沉西,张生长不见,雖见没佳期!老法聪半面觑,错认做白马将军至矣!”(俗詈僧为秃驴,半面是“马”字)射《四书》“晋國天下莫强焉”。“佯”射“何可废也?以羊易之”(或谓是清高宗作,非是)。“围棋盘里下象棋”射“子路不对”(或谓是苏东坡作,亦非)。“朋友之交也”射汉人“第五伦”。“挟泰山以超北海”射宋人“岳飞”。“双龙共守”射“宠辱”二字。“三宿而后出昼 ”射唐人“孟浩然”。“唐虞有,尧舜无,商周有,汤武无,古文有,今文无。”射“口”字。“春雨连绵妻独宿”射“一”字。“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不可在上,止宜在下。”亦射“一”字。“正月小,二月小,三月小”射“人”字。“粉蝶儿分飞去也,恐才郎心已成灰。年来一撇都丢下,太阳易去不回来。”射“隣”字。“四七二十八,不是二十八;三八二十四,不是二十四;五六是三十,又不是三十。”射《四书》“其实皆什一也”。“两山相连不相对,两山相对又相连,两山相对不相连,一支文笔插青天。”射“王曰叟”。“一字九横六直,天下文人不识。子路问于孔子,孔子也猜三日。”射“晶”字。“南面而立,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射“镜子”(今《红楼梦》通行本采入,大误!)。“一朵芙蓉顶上开,战衣不用剪刀裁。虽然不是英雄将,唱得千门万户开。”射“报晓鸡”。“一宅分为两院,五男二女成家;一时打得乱如麻,直到清明方罢。”射“算盘”。“一字十二点,随你书上选,凭他好生员,也要猜三年。”射“斗”字。“四脚无毛,一面无口,也吃得饭,也吃得酒。”射“桌子”。“一横一直,一横一直,一横一直;一直一横,一直一横,一直一横。”射“亞”字。“人道沙门都好善,哪知我却胜如他”射春秋人“淳于髠”。“满街兵部灯笼,那敌东山日月”射宋人、春秋人各一“司马光、左丘明”。“诸郎无一肯登科,都到县门来作吏。怎能得纡紫披朱,穿一领猿 裘而已。”射战国人二“伍子胥、申包胥”。“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射春秋人“孟施舍”。“瞻彼淇澳,漪漪非篆”射汉人“卫青”。“东几亩,西几亩,看看契儿自清楚”射战国人“田单”。“既无私,又无疑,自可为天下法,便败了也不算偷摸撑著,便走了也不是曳兵弃甲。”射春秋人三“公明仪、公子输、公子行”。“你家的长,我家的短,听得好不厌烦,难道你自己独不听见。”射汉人、春秋人各一“张耳、李耳”。“二人姓虽稍别,叙来都是我的舍侄,一个是颇聪明,一个是忒煞强屈。”射战国人二“叔孙通、叔孙敖”。“唐尧既尔高蹈,太伯又复逃荆,张良博浪一椎秦,汉家演得梨园一本。”射晋人二、战国人、宋人各一“陶潜、豫让、韩世忠、刘伶”。“三代只有中间好,读书读到九千九百还嫌少,馀功还去教儿曹,不啻梁惠王:‘之于国’了。”射《四书》篇名四“公孙丑、万章、告子、尽心”。“夫妻猜拳,一个叫:梅花;一个叫:八马。”射“語”字。“何仙姑独守洞府”射《三字经》“七雄出”。“大媳妇守寡”射《四书》“长子死焉”。“两个男的,两个女的,两个死的,两个活的。两个有名字的,两个没名字的。”射“华周、杞梁之妻”。“左看三十一,右看一十三。合拢来看是三百六十三”射“非”字。“子路率尔而对曰:非也;颜渊喟然叹曰:末由也已; 夫子莞尔而笑曰∶若是也,直在其中矣。”射“乜”字。“四个头,六只眼睛,四只手,十二双脚”射《四书》“牛羊父母”。“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跳,一个跑,一个吃人,一个吃草。”射“骚”字。“从左看到右,此字在口头。从右看到左,居间却是我。”射“仲”字。“上是马,下是字;下是马,上是字;两头是马,中间是字。”射“交”字。“井田三万六千亩”射《四书》“则是方四十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亥”射“歲”字;又射“蜀”字。“少牢头,小娘脚;形容似美人,天性却老辣。”射“姜”字。“秀才一桌”射《礼记》“其数八,其味酸”。“上头去下头,下头去上头,中间去两头,两头去中间。”射“至”字。“九十九,逢十进一,逢十进一,四除八进一”射《四书》“白圭曰”。“普天之下,惟我最大。鼓起两眼,见人便打。”射玩具“地牌”。“上去一,下去十一”射《四书》“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射“徐”字。
又有清初笔记所载之谜,并朝代而亦不知者,姑汇录之以俟考:“单身机匠,难织龙袍”(曹娥格)射“大红纱裙”四字;又“板户公堂,折脚露丧”射请客语“闲舘蹔屈”四字;“斑犬良赋,趋龟空肚”射复东语“敬當赴飲”四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大部中,此方清洁。若非坚执定,本来面目从何得。”射“镜子”。“多一点太冷,少两点又小,换了一画便是木,夹直两边便是川。”射“水”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腰间掛个葫芦,到知阴阳之理。”射“卜”字。“一胎生四人,全亏二哥哥,保定一家两口。大哥哥虽不成人,也自他先前下手。”射“儉”字。“南方有一人,身背两葫芦,喜的是杨柳木,怕的是洞庭湖。”射“火”字。“小小身儿不大,千两黄金无价,爱搽满面胭脂,留在书房戏耍。”射“图书”。“木了又一口,不作杏字猜,若作杏字猜,便是呆秀才。”射“極”字。“一半进,一半出,一半干,一半湿。”射“屋瓦”。“路迢迢而非遥,石叠叠以无山,雷轰轰而不雨,雪飘飘而不寒。”射“磨子”。“有了一个口,再加一个口,莫作吕字看;正了四字多两点,横了目字多两点,莫作貝字看。”射“回、囬”二字。“上又无画,下亦无画,下又在上,上又在下。”射“卜”字。“三王是我兄,五帝是我弟,欲罷不能,因非成罪。”射“四”字。“两画一大,两画一小”射“秦”字。“好面花腔皷,皮破未曾补。捉住一个彪,走了一个虎。”射“彭”字。“问管仲,曰:人也。”射“他”字。“三点水,六点水,称呼同,左有不同。”射“州、洲”二字。“四山纵横,两日绸缪;富字他为脚,累字他为头。”射“田”字。“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射“呆”字。“生员与和尚口角,和尚不成和尚,生员不成生员。”射“赏”字。“九画为一个白十字”射“亞”字。“木字口中栽,非杏又非呆,若将困字猜,便是呆秀才”射“束”字 。“三人同日去观花,百友原来共一家,禾火二人相并立,夕阳之下一双瓜。”射“春夏秋冬”四字。“头戴尖顶帽,身挂一张弓。问君何处去?深山捉大虫。”射“強”字。“两人两土两个口,不论贫富家家有。若是有人猜得着,请他两包一白酒。”射“墻”字。“两个女子一般庞,一样打扮心两样, 一个贪财无厌,一个好色无双。”射“要、耍”二字。“一字形如鸡卵,常在月宫游玩,左有白虎为邻,右有青龙为伴。会猜的要猜到明日天光,不会猜的要猜到明年月。”射“卯”字。“遇弱便欺,撞硬就住,有穴即入,无孔不钻。”射“风” 。“丝虽多,湿里搓不得个线;经虽密,干了织不得个绢。”射“雨” 。“行也是走,坐也是走,立也是走,眠也是走。”射“鱼” 。“行也是立,立也是立,坐也是立,卧也是立。”射“鹤” 。“看时有节,摸之无节,两头冰冷,中间滚热。”射“黄历”。“大的少过小的,小的多过大的;大的不说小的,小的专说大的。”射“书注”。“小小身材不大,金银原无订价,抹涂满面胭脂,常在花前月下。”射“印”,用印必在年月之下,花押之前也。“少年白发老来黑,有事秃头闲戴巾,任你先生管得紧,管得松来不管身。”射“笔”。“南阳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开八阵图,要捉飞来将。”射“蜘蛛”。“壬申生,乙酉养,日日吃肉,只是不长。”射“虱”。“原任竹州廉使,转升湖广御史,惊动五部尚书 ,敢追翰林学士。”射“扇”。“来质不须言,赴东君,自可怜。人居两地空相恋,财华日厌,年华日添。乐昌镜合重相见,怨嫦娥佳期早赴,抛别恐无缘。”射“当票”。“身儿圆圆,有耳不听旁人言,有脚不闲行,有口不言是和非。有时热心肠,有时冷意思。”射“香炉”。“傍妆台,端正好;踏莎行,步步娇;上小楼,节节高。”射“梯”。“乙丑生辰,亥宫坐命,水星过度,气孛来临。一生有跌扑之灾,幸有贵人扶持。”射“气球”。“尺四寸以长,日月星辰系焉。所求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射“秤”。“一拳 石之多,吾力足以举百钧,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射“秤锤”。“千里同行不恋家,不贪酒色不贪花,水火刀兵俱不怕,日落西山失了他。”射“人影”。“小小一个身材,生来不惹尘埃,家住一汪秋水,被人呼作耍孩”射“目中眸子”。“丢在这里,只在这里,缚在这里,便跑了去。”射“草鞋”。“一曲盘绳初转,善饮寒潭春暖,霎时喷吐檐前,四海五湖皆满。”射“过山龙”。“不用放在桌上,用时丢在地下。”射“筶(又名木珓)”。“吾十有五,三十而立,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射“双陆”。“有根不着地,有叶不开花。城里城外有,家家不种他。”射“豆芽菜”。“六梁六柱六个头,六个狮子滚绣球。世上人人都作揖,大小官员也低头。”射“面盆架”。“两足长,两足短,头上顶漆碗,腰间插有管。”射“善富” 。“皎皎青天,一轮明月,两人对谈,一人不说。”射“镜子”。“三千兵马上木州,弯角将军来领头,小秦王独坐中军帐,尉迟恭压阵在后头。”射“秤”。“四角尖尖草束腰,浪入锅中走一遭,若还遇了唐三藏,将来剥得赤条条。”射“粽子”。“此物出在东海西,又无鳞甲又无衣,虽然不入红绿眼,常与诗人作嘴儿。”射“海狮”。“生根岀自白管州 ,搬来住在竹山头。乌龙江内去取水,白云深处去闲游。”射“笔”。“铁船摇木橹,船中载热货,锦缎是江河,慢慢摇船过。”射“熨斗”。“天上飞禽有乳,地下走兽无头。”射“蝙蝠 、螃蟹”。“头顶天地玄黄,身披草服衣裳,遇了龙师火帝,打出珠称夜光。”射“发焠”。“一物原非是剪裁,巧样人儿做出来,深深拜下泪满腮。欲寻短路投水死,恩情不断再回来。”射“吊桶”。“两片一条,紧扣不饶,风发火起,拔出乱跑”射“锁门”。“来时明星朗月,去时黑暗无光,一片热心肠,撇在荒台上。”射“流星”。“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斯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射“被窝戏”。“卖的不要叫,买的先知道,及至买成了,两家都不要”射“草标”。“有放心而不知求,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射“鬼头戏”。“但见争城以战,不是杀人盈城。是气也,而反动其心。”射“走马灯”。“团团游来又来游,无个明人指路途,除却心头三昧火,良共快马一齐休。”亦射“走马灯”。“当年守节,何等清高,今日失节,做个下流人。”射“流水筒”。“一轮明月照孤舟,月照孤舟水不流,明月动时舟不动,孤舟明月两悠悠。”射“研槽”。“竹夫人身怀有妊,怀的是一朝天子,若要天子见面,除非倒转乾坤。”射“钱筒”。“二百五十个铜钱”射《书名》“千字文”。“父的父神头鬼脸,子的子鬼脸神头”射《四书》人“公孙丑”。“钱玉莲抱石投江,王十朋独守空房,钱安抚为官清正,邹尚书告老还乡。”射《千字文》“节义廉退”。“一隻八姐三分重 ”射《四书》“轻煖”。“杨柳青青是我栽,路旁人死我去埋,城内打鼓城外响,杀猪屠户吃长斋。”射“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一树黄梅个个青,打雷落雨满天星,三个和尚四方坐,不言不语口念经。”射“未之有也”。“楼上饮酒侧又侧,赤脚东君作陪客,麻衣孝子笑呵呵,我与旁人看不得。”射“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一乘轿子两人台,跷脚跟班随后来。”射“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君子从来陋巷居,小人偏得住华廬,若得四角齐声去,两处园亭尽是虚。”射“好惡”二字。“瞻之在前,忽焉 在后,乐然后笑,人不严其笑。”射“蹴踘”。“吴江人,七条心,如今两个人,合得一个心。仔细看看,原是两个吴江人。”射“德”字,谚有“吴江人,七条肠”语,中有“十四”字,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