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史弹词

汉归曹,吴入晋,取次销沉。(汉降于曹,曹禅于晋,晋又灭吴。而天下始尽归于晋)
司马晋,五十年,五胡大乱。(晋自司马炎有天下,传至愍帝,凡四主,共五十三年,是为西晋。其时五胡扰乱,怀愍后蒙尘。五胡者,鲜卑匈奴氐羌羯五等胡人也。氐音邸,又音低。羌音腔。羯音结。)
走江东,承旧统,百岁云奔。(西晋亡,司马睿渡江即位,传至恭帝。凡十一主,共一百零四年,是为东晋)
南北朝,两相持,不能混一。(宋齐梁后梁陈为南朝。元魏西魏东魏北齐后周为北朝)
气相吞,力厮并,一百余春。(南北两朝共一百六十九年)
宋齐梁,传陈国,俱都江左。(宋刘裕篡晋,传八主,六十年。齐萧道成篡宋,传七主,二十四年。梁萧衍篡齐,传四主,五十六年。陈陈霸先篡梁,传五主,三十三年。俱都金陵。又后梁萧詧,称帝江陵,传三主,三十年。隋灭之。 金陵,今江南江宁府上元县。江陵,今荆州府江陵县。)
索头魏,分齐周,北地称尊。(元魏拓跋珪,匈奴索头沙漠汗之后。传十六主,一百六十年。孝武时,高欢奉静帝居邺都,为东魏;宇文泰奉文帝都长安,为西魏。后欢子洋夺东魏为北齐,泰子觉夺西魏为后周。北齐传五主,二十六年。后周传五主,二十八年。索头,鲜卑别部也,姓拓拔氏,其俗以索辫发,因号索头。邺,今河南彰德府临漳县。长安,今陕西西安府长安县)
周并齐,隋篡周,平陈一统。(周武帝灭齐。隋杨坚篡周,又南平陈后主,而天下一统,尽归于隋矣)
四十年,弹指过,海内风尘。(隋自杨坚传至恭帝,凡三主,三十八年)
唐高祖,立根基,二十一帝。(唐李渊受隋禅而有天下,传至哀帝,凡二十一主)
三百年,捱不到,付与朱温。(唐共二百八十九年,为朱温所灭。)
朱温起,号梁朝,归于李氏。(后梁朱温,共十六年,为唐李存勖所灭。)
李唐亡,石晋继,刘汉相承。(唐李存勖前后四主,共十四年,为晋石敬瑭所篡。晋两主,共十一年,为北番所掳。晋臣刘智远乘晋灭称帝为汉,父子共四年。)
郭氏周,紧相连,通称五代。(后周郭威灭汉,无嗣,传妻兄子柴荣,凡三主二姓,共十年。合梁唐晋汉周,谓之五代。)
五十年,十三帝,流水浮云。(五代起梁朱温,终周恭帝,凡十三主,共五十三年。)
宋太祖,占中原,无多日月。(宋太祖赵匡胤,受周禅而有天下。在位十七年)
西北边,辽金夏,不相住争。(大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传至宣宗,几十主,二百一十年。大金阿骨打灭辽称帝,传末帝,凡九主一百一十九年。西夏李曩霄,傅至南平主,凡十主,一百九十年。中间又有西辽耶律大石,因大辽灭而称帝,传至天禧帝,凡五主七十一年)
三百载,十八君,汴杭闽广。(宋自太祖至帝昺,几十八主,共三百一十七年。都汴,为北宋。自高宗南渡,都杭州,为南宋。后帝昺航海至闽、广而亡)
到头来,元世祖,一鼓而吞。(宋亡,天下归于元矣。)
胡元氏,并宋金,中华一统。(元蒙古人,姓奇渥温氏。世祖忽必烈,并宋平金,混一南北而有天下)
急慌慌,忙过了,九十三春。(元自世祖至顺帝,凡十主,九十三年)
廿一史,笑谈间,从头数徧。(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唐太宗晋书、沈约南宋、萧子显南齐、姚思廉梁书陈书、李百药北齐、魏收北魏、令狐德棻周书、魏征隋书、李延寿南史北史、刘煦宋祁唐书、欧阳修五代史、元脱脱宋辽金三史、宋濂王祎元史,谓之廿一史。 司马迁班固,注见后史记汉书句下。陈寿注见前三国志句下。班固为西汉书。南宋元嘉初,范晔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又谓之东汉书。唐太宗贞观中,诏太子司议郎敬播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考证类例,咸出敬播。齐沈约修南宋书;裴子野删为宋略三十卷,言宋史者,以裴略为上,沈书次之。初江淹受诏为齐志,沈约复着齐纪,萧子显自表于梁武帝修齐书。梁史官姚察初录梁陈事未就而陈亡,隋文帝问之,察因以所议着篇,成辄上奏,又不克就。且死,属子思廉继其业。唐贞观中,思廉表父遗言,有诏听续,因采谢旻顾野王等诸书,总括为梁陈二书。李德林在齐预修国史,创纪传书二十卷,至开皇中续撰,增多至三十八篇。唐贞观初,敕其子百药仍其旧录,杂采他书,演为北齐书五十卷。初,齐天保中,诏魏收修魏书,收纳金增减善恶,且党北朝,贬江左。于是众口喧然,号为秽史。隋开皇中,诏魏澹别成魏史,断自道武,下迄恭帝,为纪及列传合九十二篇。令狐德棻为唐秘书丞,武德中建言:唐承南北五代,无正史,请加撰次。乃诏德棻陈叔达等共成周史。唐贞观中,诏颜师古孔颖达修述隋史,魏征总其事,序论皆征作。李延寿父太师,尝以宋齐梁陈同隋,欲拟吴越春秋编年,未就而卒;延寿追终先志,更依马迁体,总序八代,北起魏尽隋二百四十二年,南起宋尽陈一百七十年,为南北二史。刘煦,石晋宰相也,因唐常述旧史,增损为帝纪二十、列传一百五十,凡二百卷。谓之旧唐书。其书烦略不均,是非失实,至宋仁宗时,诏欧阳修宋祁删修唐史,纪表志修主之,列传祁主之,凡废传六十一,增传三百三十一,志三表四,谓之新唐书。开宝中,诏扈蒙与卢多逊等修梁汉周史,史成而褒贬失真。仁宗命欧阳修重加修定,为五代史。元元统六年,脱脱为中书右丞相,诏修宋辽金三史,召翰林欧阳元为总裁。发凡举例,凡论赞表奏,皆元属笔。明洪武中,诏宋濂王祎修元史。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沈约,字休文,武康人,谥隐,仕齐为步兵校尉;梁武帝受禅,拜尚书仆射,加侍中,迁丹阳尹。所著有晋书百卷、南宋书、齐纪、梁武帝纪若干卷。萧子显,字景阳。李百药,字重规,定州人,官宋正卿。魏收,字伯起,曲阳人,北朝官仆射。刘煦,字日辉,涿州归义人。宋祁,字子京,号小宋,谥景文。欧阳元,字原功。)
是和非,长共短,细有评论。
要知就里分明处 细简残篇着意听。
滚滚龙争虎鬬,匆匆兔走乌飞。席前花影坐间移,百岁光阴有几。 说古谈今话本,图王霸业兵机。要知成败是和非,都在渔樵话里。 西江月
明朝有意来相访 绿水青山别是春。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二
第二段 说三代 南乡子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霉,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
诗曰:
混沌初分气候淳,标枝野鹿看君臣。三皇五帝宾天去,辛苦阇浮世上人。
世上生灵作业多,功名富贵反成魔。常怀杞国忧天闷,不见康衢击壤歌。仗剑提刀争日月,伏尸流血换山河。白头钓叟秋江上,笑指清鸥下碧波。
诗出大才闲遣兴,话谈今古便惊人。沙金璞玉求良匠,流水高山待赏音。玉在石中谁辨宝,金藏沙里未为真。淘金必索披沙拣,取玉须教破璞寻。琴对子期弹雅操,马逢伯乐长千金。龙光未识思雷焕,奇字难知问子云。美酒要逢知己饮,好诗须向会家吟。讲谈尽合周公礼,褒贬咸遵孔圣文。断简残篇藏故典,冰弦玉轸播新闻。高人满座垂清听,始信书生用意深。
适间提说历代总要,不曾开列君臣大体贤愚、国运短长、流传世次,今将三皇五帝之后,从夏禹传家以至商周二代,直至战国七雄,略陈大概。
夏后氏者,禹王受虞舜禅位为天子,建有天下之号曰夏[在位二十七岁],传一十七帝。其名曰:
启[在位九岁] 太康[在位二十九岁] 仲康[在位十八岁]帝相[在位二十七岁] 少康[在位二十二岁] 帝杼[在位十七岁]帝槐[在位二十六岁] 帝芒[在位十八岁] 帝泄[在位十六岁]帝不降[在位五十九岁] 帝扃[在位二十一岁] 帝廑[在位二十一岁]帝孔甲[在位三十一岁] 帝皋[在位十一岁] 帝发[在位十三岁]帝桀[在位五十二年]放于南巢,天下归商。共享国四百五十八年。
商汤氏者,代夏伐桀,抚有天下[在位十三祀]。传十三君,其名曰:
外丙[在位二祀] 仲壬[在位四祀] 太甲[在位三十三祀](按孟子曰:汤崩,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史记曰:汤在位十有三祀而崩,太子太丁早卒,次子外丙立二年,仲壬立四年,崩。太丁之子太甲立。程子曰:古人谓岁为年,汤崩时,外丙方二岁,仲壬方四岁,太甲差长,故立之。今考皇极经世史,无外丙仲壬名世,且通鉴编年:丁未三十祀,王崩,嫡孙太甲践位,戊申商王太宗太甲元祀。汤以丁未崩,甲以戊申立,历数甚明。外丙仲壬之时辨矣。)
沃丁[在位二十九祀] 太庚[在位二十五祀] 小甲[在位一十七祀]雍己[在位一十二祀] 太戊[在位七十五祀] 仲丁[在位一十三祀]外壬[在位一十五祀] 河亶甲[在位九祀] 祖乙[在位一十九祀]祖辛[在位一十六祀] 沃甲[在位二十五祀] 祖丁[在位三十二祀]南庚[在位二十五祀] 阳甲[在位七祀] 盘庚[在位二十八祀]小辛[在位二十一祀] 小乙[在位二十八祀] 武丁[在位二十九祀]祖庚[在位七祀] 祖甲[在位三十三祀] 廪辛[在位六祀]庚丁[在位二十一祀] 武乙[在位四祀] 太丁[在位三祀]帝乙[在位三十七祀] 帝辛[在位三十二祀]帝辛者,纣也,周师入,衣宝自焚,天下归周。共享国六百四十四年。
周武王者,父曰文王,纣时封为西伯,至武王伐纣,而有天下[在位七年]。传三十七君,其名曰:
成王[在位三十七年] 康王[在位二十六年] 昭王[在位五十一年]穆王[在位五十二年] 共王[在位一十二年] 懿王[在位二十五年]孝王[在位一十五年] 夷王[在位一十六年] 厉王[在位五十一年]宣王[在位四十六年] 幽王[在位一十一年] 平王[在位五十一年]桓王[在位二十三年] 庄王[在位一十五年] 厘王[在位五年]惠王[在位二十五年] 襄王[在位三十三年] 顷王[在位六年]匡王[在位六年] 定王[在位二十一年] 简王[在位一十四年]灵王[在位二十七年] 景王[在位二十五年] 悼王[无纪年]敬王[在位四十四年] 元王[在位六年] 真定王[在位二十八年]哀王[在位三月] 思王[在位五月] 考王[在位一十五年]威烈王[在位二十四年] 安王[在位二十六年] 烈王[在位七年]显王[在位四十八年] 慎靓王[在位七年] 赧王[在位五十九年],共享国八百六十七年,天下归秦。
通计三代,共一千九百七十年。夏禹、商汤、周武,为三代开基圣主。启贤继禹,少康中兴;合商有三宗: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谓之贤圣之君。周自成康继武、宣王中兴,其余者或长或短,各有事迹。今按史记,写入词文。

话说起,三代君,尊称夏禹。(三代,夏商周也。尧封禹于有夏,故建有天下之号曰夏,禹为夏开基圣祖。夏,今山西平阳府夏县。)
姓姒氏,乃轩辕,黄帝元孙。(尧赐禹姓姒氏。禹,黄帝轩辕氏元孙。轩辕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于僰道之石纽乡。 姒,词上声。一书云:禹母吞薏苡而生,因姓。僰音卜)
其父鲧,帝尧时,廷推治水。(尧时洪水为灾,四岳举崇伯鲧可治水。尧曰:鲧方命圮族。不可用。岳曰:试可,乃已。帝用之,戒曰,钦哉)
为无功,身得罪,殛死黄熊。(鲧障洪水,九载无功,尧命舜殛于羽山。人物考云:殛鲧投水,化为黄熊,因为羽渊之神)
续父业,任司空,躬乘四载。(鲧治水无功,殛死,舜举禹使续父业,任为司空。禹伤父功不成,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水乘舟,陆乘车,泥乘橇,山乘撵,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橇音敲,形如船而短小。撵音菊,以铁为之,形如锥,长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
娶涂山,呱呱泣,不顾私情。(禹娶涂山氏女曰憍,生子启,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禹弗子。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憍音骄。呱音孤)
瀹济漯,排淮泗,注江注海。(禹疏九河,瀹济漯,排淮泗而注之海,决汝泗而注之淮,决汉而注之江。 济水发源王屋山顶崖下,名曰沇水,自沇而下,伏于地中,及其东出二源合流,始名为济。自是又伏流河中,截河南出,溢而为荥。自荥而下,又伏而东流,东北会青州之汶水,又北东而入海。兖州东南据济,西北截河。漯水乃河之支流也。淮水出胎簪山,流于桐柏山,东会于泗沂,入于海。泗水出泗水县陪尾山,经曲阜嵫阳济宁界,入于淮,东流入海。汉水出嶓冢,东流方名为汉,又东流则随地得名,至于汉阳府大别山入江。江水发源岷山,东流至大别,与汉水会。彭蠡溢出大江,循南岸而行,与江汉颉顽趋海。江居中曰中江,汉自北岸入曰北江,同入于海。)
任九州岛,作贡赋,禅代为君。(初,舜分天下为十二州,禹复为冀兖青徐雍豫梁荆扬之九州岛,任土作贡,庶土交正,成赋中邦。详载禹贡一书。舜禅位于禹,舜崩,禹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归禹,乃即位。)
绝旨酒,拜昌言,下车泣罪。(仪狄作酒,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遂疏仪狄,绝旨酒。人有昌言,则拜之。 下车泣罪,注见一段泣罪句下)
叙九畴,铸九鼎,镇国安民。(舜命禹叙洪范九畴,叙畴语详洪范篇。九畴注见一段锡洛句下。九鼎注见一段九鼎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