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话本
- 廿一史弹词
廿一史弹词
用文才,多智士,贾董荀程。(武威人贾诩,少时阎忠异之,谓有良平之奇。先从张绣,劝绣降曹,表为执金吾。操领冀州牧,以为大中大夫,军国大事悉以谘之。临淄侯植有夺适之议,操问于诩,诩不对,曰:属有所思。问何思,答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子遂定。丕立,以诩为太尉。初,操遣使请河内太守张扬,假涂西至长安,定陶人董昭说扬曰:曹今虽弱,实天下英雄也,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昭更为操作书与李傕等致殷勤。后操从荀彧策,西迎天子,董承拒之,昭以杨奉兵强而少援,作操书与奉,奉喜,表操为镇东将军,潜召操。操乃将兵诣洛阳,引昭问计,昭进以都许之策,且曰: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操从之。自是得肆行无忌。操曰:公仕才辨策略,真世之奇士也。拜司徒。颖川荀淑孙彧,举孝廉,何颙奇之曰:王佐才也。闻操有雄略,与从子攸归之。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以为奋武司马。首进奉天子之策,凡灭袁绍、擒吕布、定关中、下荆州,皆其设奇制胜,算无遗策。位侍中光禄大夫,参军事。攸深密有智防,操与语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计事,天下尚何忧哉。以为军师,谋谟帷幄,人莫知其言。东阿人程昱,先依兖州刺史刘岱,岱为黄巾所杀,昱归操。操令守鄄城,昱曰:鄄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神武,与文若昱等牧而用之,覇王之业可成也。操从其言,谋无不合。初,操与绍共起兵,绍曰:吾西据河北,阻燕代,南向以争天下,庶可济乎?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善御之,无所不可。史称操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 武威,今凉州卫。董昭,字公仕。公达,荀攸字。景升,刘表字。文若,荀彧字。荀淑,字季和,许州人)
好发冢,巧立名,摸金郎将。(操特置发邱中郎将,摸金校尉数十员。天下冢墓,无问新旧,发掘骸骨,暴露草野。凶酷残忍如此)
伪争刘,教后代,篡窃留心。(孙权称臣于曹,陈说天命。操以示外,侍中陈群等劝操正大位,操曰:若天命归吾,吾为周文王矣。陈明卿曰:自比文王,明使其子篡位也。又注见后儿孙句下。)
西边有,汉中王,拥兵蜀郡。(刘备据有西蜀,击操败之,遂收汉中,后立为汉中王)
东败与,孙讨虏,赤壁鏖兵。(孙权据江东,为讨虏将军。赤壁鏖兵,注见四卷赤壁句下)
想兼并,力难加,徘徊顾望。(曹操素怀兼并之志,军四十万攻吴,相守月余。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欢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撤军还。后操取汉中,张鲁降,主簿司马懿曰:刘备虏璋,蜀人未附。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操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引还。法正说备曰:操不因此时以断巴蜀,而留夏侯渊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举众往讨,必克汉中矣。仲谋,孙权字。)
觑山河,不得已,鼎足三分。(初,诸葛亮谓孙权曰:将军与刘豫州破曹,则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成矣。顾氏曰:元德仗钺西南,与北之魏东之吴宰割山河,三分鼎峙)
临死向,铜雀台,分香卖履。(操作铜雀台于邺,令宠妾居。及病笃,曰:吾婕妤妓人,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可也。操死,为疑冢凡七十二处。 铜雀台,在彰德府临漳县治南,上铸大铜雀,高一丈五尺,置之楼顶)
假慈悲,将恶担,推与儿孙。(司马公曰:操身后事,孰大于禅代。今操遗令,家人婢妾无不处置,而无一语及禅代事,其意若曰:禅代自是儿孙所为,吾未尝教为之。是寔以天下遗子孙,而身享汉臣之名也。捷录曰:操遗令数百语,不及禅代,意欲身受汉臣之荣,而嫁篡逆之恶于子孙。)
汉献帝,可怜生,一丝残喘。
没巴鼻,无倚靠,寄命他人。(帝白迁许以来,守位而已,左右侍御,莫非曹氏之人。操每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惧,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后操使华歆牵伏后出,后徒跣行泣而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耶?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
恰回首,魏曹丕,称王劫禅。(操卒,子魏王丕立,自为丞相冀州牧。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艺,言魏当代汉,见于图纬,魏群臣因表劝丕篡位。献帝乃使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诏策禅位于丕。)
贬山阳,流落做,小可藩臣。(丕废献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自废至薨,又十四年。太子早卒,孙康立,传三世又七十五年。迄晋永嘉末,始殁于羌氏,国除。 山阳县故城,在河南怀庆府修武县西北三十里,一名浊鹿)
四百年,汉家邦,龙楼凤阁。(西汉二百一十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
一场空,单剩下,兔迹孤尘。
汉高祖,怎生般,五年灭楚。(高祖年三十八起兵,四十一破秦为王。又五年四十六灭楚为帝)
楚重瞳,齐出力,三载亡秦。(楚汉共起兵。凡三年灭秦)
秦楚灭,汉龙兴,二十四帝。(前汉自高祖至孺子婴,凡十三帝。后汉自光武至献帝,凡十二帝)
转回头,翻覆手,做了三分。(献帝禅位,昭烈即位,吴魏三分天下)
前人创业非容易 后代无贤总是空 回首汉陵和楚庙 一般潇洒月明中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鬬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西江月
明朝整顿调弦手 再有新文接旧文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四
第四段 说三分两晋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坵。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鬬。 诗曰:
虎鬬龙争势若何,百年豪杰苦无多。将军老在秋江上,手捻银髭作浩歌。
一自沙场战罢归,剑芒生涩马空肥。风穿伏虎莲花帐,尘锁蟠龙帅字旗。战策兵书慵再展,龙韬虎略有谁知。昨宵梦到相持处,血迸金鎗污铁衣。
诗出大才闲遣兴,话谈今古要分明。夜来说到游春处,今日还寻载酒人。载酒寻花饶意兴,谈今论古费评论。书中有女颜如玉,傅粉涂朱未算真。朱粉回头如一梦,好书一字价千金。千金难买闲风月,百岁空争虚利名。谁会谁能谁不济,几行青史见原因。功名总是虚脾汉,成败谁非错用心。若个长沙悲贾傅,几人楚泽吊灵均。劝君莫为闲愁老,漫把新词听一巡。
早来说秦汉两朝故事,秦始皇并吞六国以来,止有二十五年,至子婴亡国。汉高祖亡秦灭楚,至东汉献帝之末,享国四百十一年,天下三分。曹丕篡汉称魏,刘备并取刘璋,孙权自称吴王,各有长短。
蜀汉者,刘备即位于西蜀,自称汉帝[章武 在位三年],后谥为昭烈皇帝。传其子后主刘禅[建兴 延熙 景耀炎兴 在位四十年],通共四十三年,降于魏而汉亡。
魏者,曹操初封魏王,子丕篡汉,是为魏世祖文帝[黄初 在位十七年]。传其子明帝叡[太和青龙景初 在位十三年]齐王芳[正始 嘉平 在位十四年]高贵乡公髦[正元 甘露 在位六年]陈留王璜[景元 咸熙 在位六年],凡五主,共五十六年,禅于晋而魏亡。
吴者,孙权据江东为吴大帝[黄武 黄龙嘉禾赤鸟 大元称帝二十三年],传其子会稽王亮[建兴 五凤 太平 在位六年]景帝休[永安 在位六年]鸟程侯皓[元兴 甘露 宝鼎 建衡 凤皇天册 天玺 天纪 在位十七年],凡四主,共五十九年,降于晋而吴亡。蜀魏吴谓之三国。曹魏先灭了蜀汉,又五年,晋王司马昭专权,其中司马炎方篡了曹家。又过十六年,灭了东吴,天下一统,俱归于晋。晋又分东西两代。
西晋者,司马炎有天下,是为晋武帝[泰始 咸宁泰康在位二十五年]传之惠帝[永熙 元康 永康 永宁 太安 光熙 永兴 在位十七年]怀帝[永嘉 在位六年]愍帝[建兴 在位四年]凡四主,共五十三年。怀愍先后蒙尘,为刘聪所灭。
东晋者,琅琊王司马睿,相传小吏牛金通其母夏侯妃所生,冒司马氏之姓。渡江南来,是为晋元帝[建武大兴 永昌在位六年]传之明帝[大宁 在位三年]成帝[咸和 咸康在位十七年]康帝[建元 在位二年]穆帝[永和 升平在位十七年]哀帝[隆和 兴宁在位四年]废帝[太和 在位六年]简文帝[咸安 在位二年]孝武帝[宁康太元在位二十四年]安帝[隆安元兴义熙 在位二十年]恭帝[元熙 在位二年]凡十一主,通共一百零四年。宋刘裕篡夺而亡。
今将三国并西东二晋一百九十九年君臣事要略,且品题少资清听。
三国分,事头多,不相统制。
赌神通,凭手段,各用能人。
觑国势,据中原,曹丕篡汉。(曹丕篡汉,据有中原。陈寿三国志,以天下之制与魏,以列国待汉。通鉴因之,以魏纪年。司马公曰:汉传于魏而晋受之,不得不取其年号以纪其国之事。昭烈虽云中山靖王后,然不能纪其世次,不敢以绍汉氏之遗统也。)
论君臣,依正理,汉主为尊。(尹氏曰:曹丕篡位,汉祚无主,昭烈帝室之冑,正位于蜀,绍汉承统,名正言顺。朱子作纲目,以昭烈承献帝后,盖取春秋之义,示天下万世之正论也)
刘先主,擅枭雄,拊髀人物。(按名号例曰:凡正统之君,秦汉以下曰帝;无统之君,汉以后称帝者曰某主。陈寿志三国,以正统予魏,志昭烈称刘先主。纲目革其号,大书昭烈皇帝。初,昭烈诣孙权,求都督荆州。周瑜疏曰:刘僃擅枭雄之资,而有关张熊虎之将,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备尝流涕对表曰:吾尝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复不骑,髀里肉生。日月如流,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枭,勇往也,仲马曰:谓善鬬也。史照曰:犹如陆博得枭者胜。雄,武备也。 谥法:明德有劳曰昭,有功安民曰烈)
百遭输,志不折,新野屯兵。(备初依公孙瓒,得为平原相,陶谦表为豫州刺史。谦卒,命迎备,遂兼领徐州。袁术争徐州,吕布袭之,备降于布。布又攻备,败走归操,以为豫州牧。后与操击杀布,进左将军。旋起兵徐州讨操,败奔袁绍。复为操败于汝南,奔刘表,表令屯新野。操下荆州,备走夏口。苏子由曰:方其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狼狈于荆州,百败而其志不折)
伸大义,访贤才,草庐三顾。(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自比管仲乐毅。备访贤士于司马徽,徽告以诸葛孔明庞士元,备欲召之,徐庶曰:此人不可屈致,宜枉驾顾之。三往,亮始见,因曰:汉室倾颓,孤欲信大义于天下,计将安出?亮曰: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益州刘璋闇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信义着于四海,若跨有荆益,西和诸戎,外结孙权,天下有变,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后亮上后主出师表曰: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琅琊,在青州府诸城县。襄阳,府名,属湖广。隆中,在襄阳府城西北二十五里,下有隆中书院。益州,今四川成都府。宛,今南阳府。洛,即洛阳。秦川,长安正南山名,秦岭水流出秦川;又关中别号为秦川。 司马徽,字德操。徐庶,字符直。诸葛亮,字孔明。庞统,字士元)
起卧龙,偕凤雏,鱼水同心。(襄阳龎德公,尝谓孔明为卧龙,士元为凤雏。至是司马徽语备,备得亮,情好日密,关张不悦,备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龎士元初为耒阳令,鲁肃致书云:士元非百里才。备与语,大器之,用为治中,亲待亚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尹氏曰:当汉之末,士之随世就功名者多矣,孰谓一世人龙如孔明者,方且高卧隆中,抱膝长吟,略无意于当世。使昭烈不垂三顾之勤,则将槁死岩穴耳。及其一起,君臣既合,鱼水同欢,其与聘莘野访渭滨者,如出一辙。 耒阳,县名,属衡州府)
败长坂,走江陵,人心愈固。(初,刘表二子琦琮,表为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遂爱琮而恶琦,出琦为江夏太守。表卒,琮嗣,未几曹操军至新野,琮举州降,操遂进兵。时备屯樊城,琮降而不以告备,久乃觉,则操已在宛矣。或劝备攻琮,荆州可得。备曰:刘荆州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死何以见刘荆州乎。将其众去,荆州人多归之。或曰:宜远行保江陵。备曰: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操以江陵有军实,恐为所据,将精骑追及当阳之长坂。备弃妻子,与孔明等数十骑走,张飞抵后,据水断桥,操不敢近。赵云抱备子禅,与关羽船会,得济沔,遇刘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长坂,在当阳县。江陵,县名,属荆州。樊城,在襄阳府城北。当阳,县名,属安陆府。夏口,在武昌府荆江中,正对沔口。沔水,在汉阳府城西南三十里,源出襄水,南入江,与汉水合)
结孙权,鏖赤壁,俊杰云蒸。(初,孙权闻刘表卒,遣鲁肃说备抚表众同心敌操。比肃至南郡,而琮已降,肃迎备于长坂,宣权意,且曰:孙讨虏兵精粮多,今为君计,莫若遣心腹自结于东以共济。遂同进住樊口。操顺江东下,备遣诸葛亮随肃见权说之,肃请召周瑜定计。瑜至,权意始决,遂以瑜督三万人,与备并力迎操,遇于赤壁。操引次江北,瑜部将黄盖曰: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鬬舰,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幕尾。先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着前,余船次进,去北军二里,同时火发。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营,人马烧溺殆尽。瑜等率轻锐断其后,雷鼓大进,操引军走。备瑜水陆并进,追至南郡,操军死者大半,备遂狥荆州,江南诸郡皆降。初备访士于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备自新野南奔荆楚,羣士从之如云。 赤壁,山名,在武昌府东南九十里,一说在蒲圻县西北二十里,北岸乌林,与赤壁相对。南郡即荆州府。樊口,在武昌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