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秘史


第三十五回 赵王司马伦执权

  却说赵王司马伦既废贾后,及诛张华等,乃自专国政,总握兵权,自为相国,以孙秀为侍中。时百官俱听命于伦,而伦素旷达无智策,复受制于秀。于是孙秀威权震于朝廷,天下皆事秀,而无求于伦。  却说孙秀乃琅讶小吏,累官于赵国,以谄媚自达。秀既执机衡,遂恣其奸谋,多杀忠良,以逞私欲,于是京邑君子不乐其生,秀之诸党皆登卿相,并列大封,其余同谋者,皆超阶越次,不可胜纪。至于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座,故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而秀以苟且之惠,取悦人情;府库之储,不充于赐;金银冶铸,不给于私。故有白版之侯,君子耻服其章,百姓亦知其不终矣。  孙秀既立非常之事,司马伦愈敬重焉。当孙秀人见赵王伦曰:“斩草不除根,萌芽依旧发。今贾后虽废为庶人,犹在金墉,若不剿除,后必为患,殿下可速矫诏诛之。”赵王伦曰:“卿计正合孤心,你可密地使人持诏杀之。”于是,孙秀乃伪诏使王全赍金屑酒来金墉杀贾后。使者领命到金墉,入内请贾后跪听宣诏,贾后不听。王全开读其诏曰:贾氏专权,废弑皇太后,无妇之道;谋弑皇太子,无母之慈。祸乱国家,淫恶昭著。至忠之臣见遭诛戮,谗佞之辈反授权柄,致使天下之人谤朕不君。谓天地所厌,人神共怒,今赐金屑酒一壶,赐其自尽,勿得推故。  贾后虽不肯跪,然耳听其宣读。听讫,大骂赵王司马伦逆贼,将酒饮之而死。王全收敛,方始还都报知赵王司马伦。伦大悦,重赏王全。  

第三十六回 淮赵二王相谋害

  秋八月,却说赵王伦以淮南王司马允为骠骑将军,领中护军。司马允性沉毅,宿卫瓘将士皆畏服之。知赵王伦、孙秀有异志,欲谋讨之。伦、秀密知其议,即转司马允为太尉,外示优崇其爵,内实夺其兵权。淮南王司马允乃大怒,遂率国兵数百人直出,大呼曰:“赵王与孙秀谋反,我讨之,肯从者左袒!”于是从者甚众,司马允以其兵遂围相府,赵王伦亦引兵数千人出,与淮南王允战。两军相交,战不五合,赵王伦败死者数百人。伦走入府内,紧闭不出,允乃结阵于承华门前。  中书令陈淮欲应允,言于帝曰:“今日淮南王司马允与司马伦为争权,各以兵相战,望陛下委臣领禁兵,前去解和,不然必有一伤,而乱及中朝矣。”惠帝曰:“卿不可去,朕使别将去。”于是帝遣殿前将军伏胤以三百兵,持白幡前去解斗。  在相府前过,赵王长子汝阴王司马虔时在门下省见胤领兵过,即出,阴与胤誓曰:“君能为我,富贵当共之。”胤答曰:“殿下息言,吾乘幡入内杀之。”言讫,即驰至承华门,乃诈言曰:“臣奉诏以兵来解和,殿下火速开阵,与臣相见。”淮南王允以为是实,不提防,令开阵门受诏。伏胤直入,将淮南王允刺死,收其兵来见赵王伦。伦大喜,拜伏胤为大将军,入朝奏惠帝,言淮南王允谋反,夷灭允族数千人。  

第三十七回 孙秀害潘岳石崇

  却说潘岳,字安仁,荥阳人也。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谓是终贾之俦也。先是武帝时,帝躬藉田,潘安仁曾作赋以美其事曰:五辂鸣鸾,九旗扬旆。有邑老田父,或进而称曰:“损益随时,理有常然。高以下为基,人以食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今圣上图匮于丰,防俭于逸。展三时之宏务,期仓廪于盈溢。固尧汤之用心,而存救之要术也。  潘岳因此才名冠世,为众所疾,遂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  自负其才,郁郁不得志。后迁为给事黄门侍郎。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事贾谧,每候其出,与石崇辄望尘而拜。《惜愍怀文》,岳之辞也。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谧《晋书限断》,亦岳之辞也。其母曾诮之曰:“尔当知足,而于没不已乎?”岳终不能改。既仕宦不达,乃自作《闲居赋》。其赋曰:岳读《汲黯传》,至司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尝不慨然而叹也。曰:“嗟乎!巧诚有之,拙亦宜然。”仆自弱冠涉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耳。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虽通塞有时,抑亦拙者之效也。昔通人和长舆之论余也,固曰拙于用多,称多者,吾岂敢言拙?则信而有征。方俊乂在官,百工惟时,掘者可以绝意乎宠荣之事矣。太夫人在堂,有赢老之疾,尚何能违膝下色养,而眉屑从斗筲之役乎!于是览止足之分,舒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租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贾。孔子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潘岳美姿容,少时曾挟弹出洛阳道游,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时张载生甚丑陋,每行遇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返。  岳先事贾谧,谧荐为黄门侍郎。而岳常轻孙秀,因此购隙。  秀既得志,每有杀岳之心,未得其便。至是朝中伦、秀秉政,遂存害岳之意焉。  秀又闻石崇有爱妾,名曰绿珠,色美而艳,又善吹笛,秀使人来崇家求之。此时石崇正与绿珠在金园别馆,方登凉亭,临清流,集群姬在侧。使人直入凉台,见崇曰:“孙侍中闻足下家有美妾,极善歌舞,使某求一,足下意允否?”崇曰:“有。”乃尽出其妇数十人以示使,皆蕴兰麝,披罗縠.祟谓使人曰:“子所择佳者,即以奉承。”使人曰:“君诸姬服御,丽则丽矣,然吾受侍中之命,止索绿珠,不知谁是?”石崇勃然曰:“绿珠乃吾所爱,不可得也!”使人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侍中之暴,君侯已知,愿加三思,勿使噬脐无及。”崇曰:“不必多言矣!”竟不许。使人出,回报孙秀,说崇不肯。孙秀大怒,乃入见赵王司马伦曰:“昨闻石崇与潘岳二人密谋,要与淮南王允等报仇,若不早除,将至乱矣。”  司马伦曰:“岳、崇有异,卿可诛之。”秀既得命,即出府堂,矫诏使介士二百人,收石祟与潘岳二家。时石崇正与绿珠宴于楼上,介士到,曰:“奉诏收二人,速下楼!”石崇大惊,哭谓绿珠曰:“我今为汝得罪,不知遂驾何所?”绿珠亦泣曰:“君侯为妾得罪,妾当效死君前,岂敢奉事二姓,为君羞耶?”  言讫,自投于楼下而死。介士逼崇急行,崇曰:“吾不过流徙交广,何相逼耶?”言讫与行。及执至东市,方知处斩,石祟大哭,叹曰:“奴辈利吾家财耳。”收者答曰:“知财能为祸,何不早散之?”崇默然不语。时介士执潘岳至,谓之曰:“安仁卿何说复尔耶?”岳泪曰:“可谓白首同所归矣。”岳先题《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今果应其谶,故潘岳言之。俄而监斩官到,将二人并家属尽斩之,籍没崇之家财焉。  却说河内太守刘颂见政出群下,付托非人,乃草具所陈于惠帝曰:“頠惟万载之事,理在二端。天下大器,一安难倾,一倾难正。故虑经后世者,必精下之政,使万世赖耳。”  表上及陈政要休付与人,宜亲万机。惠帝曰:“不能行矣。”因此朝野不安,大乱焉。  

第三十八回 赵廞起兵据蜀城

  冬十一月,赵王伦以齐王司马冏有废贾后之功,升为游击将军。齐王冏大怒,曰:“废贾后,吾戮力共成。汝为相国,吾当游击!”心甚不平。孙秀闻知,惧其有变,乃计使赵王伦出齐王冏为东平将军,令其镇许昌,齐王冏意亦不满。次日,赵王伦使孙秀议废贾后之功,孙秀乃集众于朝堂,议加赵王伦九锡。吏部尚书刘颂曰:“昔汉之锡魏,魏之锡晋,皆一时之用,断乎不可。周勃、霍光其功至大,不闻有九锡之命也。”  张林欲杀之。孙秀曰:“杀张、裴已伤时望,不可复杀颂。”  乃止。百官看见张林欲杀颂,惧不敢逆,俱各从议。秦帝下诏,加赵王伦九锡之礼。复加其子司马乂及孙秀、张林等官,并居显要。赵王伦及诸于顽鄙,无有识见。而孙秀狡猾贪淫,所与共事者皆邪佞之士,惟竞荣利而无有深谋远略,志趣乖异,互相憎疾。然孙秀子孙皆形貌短陋,如奴仆之下者。秀乞帝女河东公主而为驸马,众为耻之。时贾后已诛,后宫久虚。孙秀奏惠帝,以其党尚书郎羊玄女羊氏立为皇后。  却说赵王伦欲篡位,恐贾氏之亲在外为变,矫诏征益州刺史赵廞为大长秋,以成都刺史耿滕代之。赵廞乃贾后姻亲,闻朝廷征,甚惧,恐入朝见害,心下自思,晋衰,阴有据蜀之志。  乃心生一计,即发仓廪以赈流民,厚遇李特兄弟,以为爪牙。  特等持势聚众为盗。耿膝密使人上表道:“流民刚剽,蜀民懦弱,主不能制客,必为乱阶,宜使还本地。”廞闻之大怒,屡欲攻滕。会朝廷诏至,以滕代己为刺史,乃乘此以计,使益州文武千余人迎滕于小城,待至杀之。  时滕守成都小城,廞守益州大城,益州文武千余人至小城迎滕,滕欲趋去。功曹陈恂谏曰:“今使君与刺吏构怨已深,彼还在未离,岂可即去?不如留小城以观其变,‘然后檄诸县,合村堡,以备秦氏,方可以往也。不然,必坠其计矣。”滕不从,收拾本部,行至益州。赵廞遣兵五千伏城内,滕入无备,遂被所杀,余众尽降。  于是,赵廞就以滕兵来攻西夷校尉陈总,总甚忧。主簿赵模曰:“彼兵未至,今当速行招众,助顺讨逆,谁敢动者!”  总缘道停留,北至鱼涪津。廞军已至,止隔一百余里。模又曰:“事急迫,火速散材募兵以拒,不然我寡敌众,难以决战。”  总又不听,众遂自溃。廞兵大至,总出马与战,未十合,被斩于马下。招集其众,遂降。于是,赵廞始勒兵还益州,自称为益州牧,置僚屑,易守令。李庠等亦以四千骑归之。赵冏委以心膂,使其招募六郡壮勇二万余人,以断北道。  却说散骑常侍张轨,以时方多难,阴有据河西之志,因见赵王伦曰:“西凉盗贼生发,屡屡攻陷诸郡。臣请为将去讨,不日可平。”赵王伦从之,即以张轨为凉州刺史,令其去讨。  于是张轨即出朝,以宋配、汜瑷为谋主,以军二万人来凉州,与鲜卑寇狼交战。两军对圆,寇狼出马与轨交锋,不数合,斩狼于马下,尽降其众。轨与汜瑷等引军入据凉州,招集军马,粮草堆山,因此威名震西土。  

第三十九回 司马伦废帝自立

  辛酉永宁元年,却说赵王司马伦召侍中孙秀入,谓曰:“吾欲废帝自立,如何?”孙秀曰:“今朝廷至弱,权在殿下,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殿下可于府堂聚会百官,商议其事。若有不从者,立斩之。则昔指鹿之事,正在今日。”  司马伦大喜,便教大排宴会于府堂。  次日,请百官饮宴。是旦,飞骑往来于城中,遍请公卿。  公卿皆惧伦、秀之势,谁敢不到?司马伦见百官到了,令各入席,自徐徐带剑亦入席。各讲礼讫,令从人执盏劝酒。待酒行数巡,司马伦自举杯劝诸大臣饮酒,令停酒止乐。伦曰:“今有大事,众官听察。”于是众皆肃听。伦曰:“天子为万乘之主,以治天下。今帝戆騃而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况先帝有密诏,言惠帝昏愚,未可为君。吾欲以帝为太上皇,吾自权监国,候有德者立之,此事若何?”当百官立于筵前,曰:“殿下所见差矣。昔商朝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汉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罪三千余条,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懦弱,并无罪过,莫非不可!”司马伦大怒曰:“天下乃吾家之天下,汝等何得逆吾?若顺者生,如忤必诛!”群臣莫敢再言,于是百官自出还第。  次早,赵王司马伦使孙秀领兵列于朝门外,自仗剑带甲士数百人,直入殿上,群臣皆惧。司马伦请帝升殿,大会文武,如有不到者斩。是日,大臣皆列班次,司马伦掣剑在手,曰:“帝昏庸,不堪掌理天下,今告太庙,以惠帝为太上皇,令其徙居金墉。今有郊天策诏,群臣静听。”言讫,令孙秀读其诏曰:昔武帝不幸崩逝,孝惠皇帝嗣位,承绍海内,仰望太平。  而惠帝昏庸,政出后宫。弑皇太后,不孝于母;杀皇太子,不慈于亲。凶德彰露,昏蒙弱暗似此,岂堪继承大统!今公卿大臣孙秀等请告主庙,以惠帝为太上皇,限即日迁徙,不许迟延。  赵王司马伦素有仁德之风,成周之懿,朝野仰识,天下共知,宜登大位,以任社稷。是斯诏示群众,和宜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知悉。  孙秀读诏讫,命左右扶惠帝下龙床,解其玺绶,令其北面而立。惠帝号哭,群臣亦悲。孙秀自扶赵王司马伦登位,群臣拜舞,皆呼万岁。君臣礼毕,赵王伦谓惠帝曰:“废一帝,立一帝,古来有之。汝虽不德,朕念至亲,不忍加害于卿,汝速徙金墉,非宜呼不许入朝。”谕讫,命介士至,取车仗护送惠帝并宫妃人等于金墉城居住,改金墉为永昌宫,月给粮米并供膳。  赵王司马伦既登了帝位,孙秀专政,总领内外兵权,于是赵王伦益重孙秀。凡下诏令,秀辄改革,有所予夺,自书青纸为诏,或朝行夕改者数四,百官转易如流。赵王既登大位,吏在职者皆封侯。因府库之储不足以供应,侯铸印不给,或以白版封。  

第四十回 司马冏起兵废赵王

  三月,齐王司马冏因废贾后得权。见赵王司马伦篡位,乃密召偏将军王义入内而谓曰:“今司马伦篡位,吾欲起兵讨伦,返正车驾,汝等有何高谋复安天下?”王义曰:“若举大义,可传檄召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义,及新野公司马歆并匈奴左贤王刘元海,令其纠率诸侯,同讨篡逆。  若诸侯领兵至阙下,声赵王司马伦篡位之罪,中外夹攻,可诛其党羽,迎返惠帝正位,桓、文之勋矣。“司马冏曰:”汝谋正合我意。“于是同乃使人持檄往各诸侯王处,求各起兵讨伦。  其檄曰:贼臣孙秀谄附逆王,废帝金墉,共谋篡位,天地不容,人神共怒。公等分茅列士,理合勤王,共讨篡逆,望执鍪弧先登,毋使防风后至。  却说成都王颖得檄,召邺卢志入内问曰:“赵王伦篡位大逆,今齐王传檄诸镇合兵讨伦,孤恐兵少,卿意若何?”志曰:“扶顺讨逆,百姓必不召而至,宜从之。”于是,成都王立起招军旗,远近皆应集,众至十余万。然颖心中犹豫不敢发。  嬖人王某曰:“今殿下起兵讨伦,其如赵王亲且强,齐王疏且弱,依臣之意,不如助赵攻齐为是。”当参军孙询大言曰:“赵王凶逆,天下当共诛之,何亲疏强弱之有耶?小人何得妄言军国大事!”于是,颖方发兵以应齐王冏讨逆伦。  却说河间王颙与齐王有隙,虽传檄书至,反遣张方领兵去助司马伦。忽探事人回报,齐王与成都王二处兵威大盛,共有四十万众。河间王即召张方回兵,计曰:“今成、齐二王军盛,汝莫助赵,且以兵助齐王。于是,张方以兵五万来应齐王。是时长沙王司马义、新野公司马歆、左贤王刘元海各路兵皆到,因此齐王军威大振,号称一百万众,俱至都下安营。  却说司马伦闻知大惊,急召孙秀问之。秀曰:“兵来将对,水来土掩,何须惊恐?宜遣将迎之。”于是,司马伦遣孙辅、张泓、司马雅率兵十万拒齐王;遣孙会、士猗、许超率兵十万拒成都王。分拨已定,各去迎敌。  却说张泓出阵,见齐王全军皆出,兵威甚锐。泓军寡弱,退走三十余里,自相践踏,折兵四万余人,扎住营寨,谓司马雅曰:“彼众我寡,战则不胜。不若乘彼胜无备,往劫其营,何如?”雅曰:“然!”吩咐一更造饭,二更起行。  却说齐王冏得胜回寨,谓诸将议曰:“今日虽胜一阵,亦因众寡不敌,彼必谓我得胜无备,来劫我营。汝等各引兵四下埋伏,待吾号炮响时,各引兵杀回,必获全胜。”各各依计埋伏去讫。将次三更,张泓引兵杀至寨,见是空寨,情知中计有伏,忙退兵。只听得号炮连天,伏兵尽起,前后左右火把齐明,照耀如白日。鼓声振地,将张泓人马围在垓心。张泓只得接战,两下混杀直至天明。看部下兵折去大半;左冲右突不能得出。  正在危急,忽司马雅引生力兵万人杀入重围,救得张泓回营。  计点残兵,仅存一万余人,退人城中。  却说成都王前锋至黄桥,正遇孙秀之子孙会与士猗等兵至,两下交战。卢志出马与许超交锋,未五合,志敌许超不住,引兵退走四五里下寨,损折人马。成都王曰:“敌兵甚盛,不如旋师。”卢志曰:“胜负乃兵家常事,岂以一战小挫而自怯哉!且彼兵得胜必骄,骄则必败。臣有一计,明日殿下引兵攻其前,臣出奇兵抄其后,前后夹攻,管保克敌。”颖从之。‘是夜,志引精兵万人从小路抄孙会营后,伏于溴水之侧。  且说司马伦闻会得胜,遣人以节封会、猗、超等为大将军,赍白金二百斤,赏黄桥之功。因此会、猗、超毕持旄,军政不一,又恃胜一阵,不作准备。故成都王兵直至寨前,而会、猗之兵尚未准备。闻知,举止无措,众皆溃散。成都王挥军奋击,大破之。会等急退至溴水之上,卢志以精兵出截,两下夹攻,杀得尸如山积,血若川流,孙会等鼠窜入城去讫。成都王传檄齐王冏、河间王颙及诸侯王会得胜之兵,乘势济河。  却说朝中闻此消息,莫不欣喜。有左卫将军王舆率兵五千人入宫,三部司马为应于内,攻中书省,执孙秀出斩之。王舆率兵大开城门,纳五王及诸侯兵马入城。齐王冏带领甲士收逆王司马伦,及执其眷属党类,并孙秀三族人等俱斩于市曹。将司马伦幽于永昌宫,候旨发落。于是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及长沙王司马义、新野公司马歆、匈奴左贤王刘元海、左卫将军王舆等会集群臣,备金舆玉辇,齐诣金墉城,迎接惠帝还朝复位。  是日,惠帝车驾从端门入,升殿复登大宝,乃永宁元年辛亥夏四月也。群臣顿首谢罪,惠帝悉赦之。乃宣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至前,再三慰劳曰:“拨乱反正,三卿之力也。  凡百官为伦所拜者皆斥免,台省府卫仅有存者。“自兵兴六十余日,战斗死者近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