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文总集
- 文选
文选
注「庄子曰君惝然若有亡」 袁本此九字作「若有亡已见上文注」八字,是也。茶陵本复出而误。
注「曾高也空息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纂要曰帐曰幕」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甚见器重朝庭为荣」 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功成身退」下至「称疾笃」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四字。
注「送车数千两」下至「长安东都门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八字。
注「在河内县」 陈云「内」当作「南」。案:此据金谷集诗注引校也。
注「旁若无人」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伏虔通俗文曰」下至「曰诀」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二字。
注「燕丹太子曰」 陈云「太」字衍,是也。各本皆衍。
注「鼓锺并发」 袁本、茶陵本「鼓」上有「既」字。
注「服虔曰士负羽」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孟子曰」 袁本、茶陵本「曰」上有「注」字,是也。又送应氏诗注引各本皆无「注」字,盖脱。
注「程夫人」 案:「夫」当作「大」,各本皆误。范书蔡邕传「程大人」,卽此也。
注「或曰朱尘红尘」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司马彪注曰袭入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 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
注「先生鼓琴」下至「无故生离」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二字。
注「孟子见齐宣王」下至「修德之臣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字。
注「楚声子与伍举俱楚人举将奔晋」 袁本、茶陵本无「声子与俱楚人举」七字。
注「班荆而坐」 袁本、茶陵本无「而坐」二字。
注「颜延年」下至「结绶登王畿」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七字。
注「毛诗曰閟宫有侐」 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山 袁本、茶陵本「山」作「仙」。校语云善无此二句。案:此不当无,传写脱也。或尤卽以所见五臣补之,故与二本「山」、「仙」不同。
注「列仙传修芈者」下至「不知所之」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三字。案:此亦尤增多也。盖本并脱正文与注一节,而所谓真善注云何,无由知矣。
炼金鼎而方坚 案:「炼」当作「练」,盖善「练」、五臣「炼」而乱之。注中两见。此字茶陵本作「练」,是也。袁尽作「炼」,非。
注「列仙传曰王子晋」下至「憩于此」 袁本、茶陵本无此一百四字。
注「而见若士曰」 袁本、茶陵本重「若士」二字,是也。
注「诗溱洧章」下至「莫之能救云」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四字,有「毛诗曰」三字。
注「注芍药香草也」下至「结恩情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六字。
注「桑中章」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
注「送我于淇之上」下至「作诗以见己志」 袁本、茶陵本无此一百五十二字。陈云注引燕燕、竹竿二诗,并与本事无涉,盖误解也,云云。亦因不知此非善注耳。
注「汉书曰」下至「字子云」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三字,有「渊王褒也云杨雄也」八字。
金闺之诸彦 袁本、茶陵本「闺」下校语云善作「门」。案:此尤以五臣乱善也。
注「金闺金马门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案:尤增多此注,以就正文之误,甚非。
注「史记荀卿」下至「故曰谈天」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十三字,有「汉书曰司马相如既奏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七略曰邹赫子齐人也齐人为谚曰」三十七字。
注「赫修邹衍之术」 袁本、茶陵本「赫」上有「言」字。
文选卷第十七
论文音乐上
论文
文赋并序
陆士衡臧荣绪晋书曰:机字士衡,吴郡人。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少袭领父兵,为牙门将军。年二十而吴灭,退临旧里,与弟云勤学,积十一年。誉流京华,声溢四表,被征为太子洗马,与弟云俱入洛。司徒张华,素重其名,旧相识以文。华呈天才绮练,当时独绝,新声妙句,系踪张、蔡。机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故作文赋。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作,谓作文也。用心,言士用心于文。庄子,尧曰:此吾所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夫作文者,放其言,遣其理,多变,故非一体。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文之好恶,可得而言论也。范晔后汉书,赵壹刺世疾邪曰:孰知辩其妍蚩。广雅曰:妍,好也。说文曰:妍,慧也。释名曰:蚩,痴也。声类曰:蚩,騃也。然妍蚩亦好恶也。每自属文,尤见其情,论衡曰:幽思属文,着记美言。属,缀也。杜预左氏传曰:尤,甚也。士衡自言,每属文,甚见为文之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尔雅曰:逮,及也。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尚书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利害由好恶。孔安国尚书传曰:藻,水草之有文者,故以喻文焉。佗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言既作此文赋,佗日而观之,近谓委曲尽文之妙理。论语,鲤曰:它日又独立。赵岐孟子章句曰:它日,异日也。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此喻见古人之法不远。毛诗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注:则,法也。伐柯必用其柯,大小长短近取法于柯,谓不远也。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言作之难也。文之随手变改,则不可以辞逮也。庄子,轮扁谓桓公曰:斵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疾不徐,得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也,有数存焉。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盖所言文之体者,具此赋之言。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汉书音义,张晏曰:伫,久俟待也。中区,区中也。字书曰:玄,幽远也。老子曰:涤除玄览。河上公曰: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幽通赋曰:皓颐志而不倾。左氏传,楚子曰: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遵,循也,循四时而叹其逝往之事,揽视万物盛衰而思虑纷纭也。淮南子曰: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秋暮衰落故悲,春条敷畅故喜也。淮南子曰:木叶落,长年悲。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懔懔,危惧貌。眇眇,高远貌。怀霜、临云,言高洁也。说文曰:懔懔,寒也。孔融荐祢衡表曰:志怀霜雪。舞赋曰:气若浮云,志若秋霜。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言歌咏世有俊德者之盛业。先民,谓先世之人,有清美芬芳之德而诵勉。毛诗曰:王配于京,世德作求。又曰:在昔先民有作。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论语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安国注曰:彬彬,文质见半之貌。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韩诗外传曰:孙叔敖治楚三年而国霸,楚史援笔而书之于策。尚书中候曰:玄龟负图出洛,周公援笔以写也。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收视反听,言不视听也。耽思傍讯,静思而求之也。毛苌诗传曰:耽乐之久。广雅曰:讯,问也。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精,神爽也。八极、万仞,言高远也。淮南子曰:八弦之外,乃有八极。包咸论语注曰:七尺曰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晣而互进。尔雅曰:致,至也。埤苍曰:曈昽,欲明也。说文曰:昭晣,明也。倾羣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杨子法言曰:或问羣言之长,曰羣言之长,德言也。宋衷曰:羣,非一也。周礼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也。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言思虑之至,无处不至。故上至天渊于安流之中,下至下泉于潜浸之所。剧秦美新曰:盈塞天渊之间。楚辞曰:使江水兮安流。毛诗曰:洌彼下泉,浸彼苞稂。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怫悦,难出之貌。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联翩,将坠貌。王弼周易注曰:翰,高飞也。说文曰:缴,生丝缕也,谓缕系矰矢而以弋射。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论语,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华、秀,以喻文也。已披,言已用也。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高唐赋曰:须臾之间。司马迁曰:卒卒无须臾之间。庄子,老聃曰:俛仰之间,再抚四海之外。吕氏春秋曰:万世犹一瞬。说文曰:开阖,目数摇也。尸闰切。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小雅曰:班,次也。抱暑者咸叩,怀响者毕弹。言皆击击而用。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孔安国尚书传曰:顺流而下曰沿。源,水本也。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言或本之于隐而遂之显,或求之于易而便得难。之或为未,非也。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周易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言文之来,若龙之见烟云之上,如鸟之在波澜之中。应劭曰:扰,驯也。庄子曰:君子尸居而龙见。大波曰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妥帖,易施貌。公羊传曰:帖,服也。广雅曰:帖,静也。王逸楚辞序曰:义多乖异,事不妥帖。岨峿,不安貌。楚辞曰: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妥,他果切。帖,吐协切。岨,助举切。峿,鱼吕切。罊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周易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淮南子曰:太一者,牢笼天地也。说文曰:挫,折也。韩诗外传曰:辟文士之笔端,辟武士之锋端,辟辩士之舌端。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广雅曰:踯躅,跢跦也。郑玄毛诗笺云:志往谓踟也。蹢与踯同,跢跦与踟跦同。苍颉篇曰:吻,唇两边也,莫粉切。字林曰:吻,口边。流离,津液流貌。刘公干诗曰:叙意于濡翰。毛苌诗传曰:濡,渍也。濡,如娱切。汉书音义,韦昭曰:翰,笔也,协韵,音寒。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言文之体必须以理为本。垂条,以树喻也。广雅曰:干,本也。郑玄礼记注曰:繁,盛也。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楚辞曰:情与貌其不变。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书,犹今之也。史由急就章曰:急就奇觚。觚,木简也。论语先进篇,子路帅尔而对。毫,谓笔毫也。王逸楚辞注曰:锐毛为毫也。毛诗曰:听我藐藐。毛苌曰:藐藐然不入。
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兹事,谓文也。左氏传,仲尼曰:志有之,言足以志,文足以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不文,行之不远。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春秋说题辞曰:虚生有形。淮南子曰:寂寞,音之主也。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毛苌诗传曰:函,含也。古诗曰:中有尺素书。列子,文挚谓叔龙曰: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杜预左氏传注曰:恢,大也。按,抑按也。言思虑一发,愈深恢大。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说文曰:蕤,草木华垂貌。纂要曰:草木华曰蕤。字林曰:森,多木长貌。以喻文采若芳蕤之香馥,青条之森盛也。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尔雅曰:●飖谓之猋。长杨赋曰:翰林以为主人。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文章之体有万变之殊,中众物之形,无一定之量也。淮南子曰:斟酌万殊。纷纭挥霍,形难为状。纷纭,乱貌。挥霍,疾貌。西京赋曰:跳丸剑之挥霍。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众辞俱凑,若程才效伎,取舍由意,类司契为匠。老子曰:有德司契。论衡曰:能雕琢文书谓之史匠也。在有无而僶俛,当浅深而不让。毛诗曰:何有何无,僶俛求之。俛僶,由勉强也。论语,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虽离方而遯员,期穷形而尽相。方圆,谓规矩也。言文章在有方圆规矩也。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其事既殊,为文亦异。故欲夸目者为文尚奢,欲快心者为文贵当。惬,犹快也,起颊切。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言其穷贱者,立说无非湫隘;其论通达者,发言唯存放旷。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以言志,故曰缘情;赋以陈事,故曰体物。绮靡,精妙之言。浏亮,清明之称。汉书,甘泉赋曰:浏,清也。字林曰:清浏,流也。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碑以叙德,故文质相半;诔以陈哀,故缠绵凄惨。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博约,谓事博文约也。铭以题勒示后,故博约温润;箴以讥刺得失,故顿挫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颂以襃述功美,以辞为主,故优游彬蔚。论以评议臧否,以当为宗,故精微朗畅。彬蔚,已见上文。汉书音义曰:畅,通也。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奏以陈情叙事,故平彻闲雅;说以感动为先,故炜晔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论语,子曰:辞达而已矣。文颖汉书注曰:冗,散也,如勇切。言文章体要,在辞达而理举也。
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万物万形,故曰多姿。文非一则,故曰屡迁。琴赋曰:既丰赡以多姿。周易曰:为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言音声迭代而成文章,若五色相宣而为绣也。尔雅曰:暨,及也。又曰:迭,更也。论衡曰:学士文章,其犹丝帛之有五色之功。杜预左氏传注曰:宣,明也。虽逝止之无常,固崎锜而难便。言虽逝止无常,唯情所适,以其体多变,固崎锜难便也。逝止,由去留也。崎锜,不安貌。楚辞曰:嵚岑崎锜。崎,音绮。锜,音蚁。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泉。言其易也。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言失次也。谬玄黄之袟叙,故淟涊而不鲜。言音韵失宜类绣之玄黄谬叙,故淟涊垢浊而不鲜明也。礼记曰:朱绿之,玄黄之,以为黼黻文章。楚辞曰:切淟涊之流俗。王逸曰:淟涊,垢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