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

  尔乃域之以盘岩,豁之以洞壑,疏之以沲度河汜似,鼓之以朝夕。尚书曰:沲、潜既导。孔安国曰:沲,江别名也。汜,已见上文。汉书,枚乘上书曰: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也。川流之所归凑,云雾之所蒸液。王逸,楚辞注曰:凑,聚也。琴赋曰:蒸灵液以播云。淮南子曰:山云蒸而柱础润。珍怪之所化产,傀奇之所窟宅。高唐赋曰:珍怪奇伟。子虚赋曰:珍怪鸟兽。说文曰:傀,伟也。又曰:奇异也。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桓子新论曰: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铸凝。冯衍爵铭曰:富如江海,寿配列真。说文曰:真,仙人变形也。班固公孙弘赞曰:异人并出。孝经援神契曰:五岳之精雄,四渎之精仁。左氏传乐祁曰:心之精爽,是谓魂魄。播灵润于千里,越岱宗之触石。公羊传曰:曷为祭大山河海?山川有能润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徧雨天下者,唯太山云尔,海润于千里。何休曰:云气触石理而出为雨,无肤寸之地而不徧也。河海兴云,雨及千里。及其谲变儵怳,符祥非一。动应无方,感事而出。孔安国尚书传曰:神妙无方。郑玄论语注曰:方,常也。经纪天地,错综人术。言以综为喻也。符祥上则经纪天地,下则错综人术。汉书五行志曰:厥风绝经纪。如淳曰:坏绝匹帛之属。周易曰:错综羣数。王肃曰:错,交也;综,理事也。仲长子昌言曰:错综人情。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若乃岷精垂曜于东井,阳侯遯形乎大波。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史记曰:五星聚于东井。阳后,阳侯也。高诱淮南子注曰:杨国侯溺死于水,其神能为大波。庄子曰:其死,登遐三年而形遯。奇相去得道而宅神,乃协灵爽于湘娥。广雅曰:江神谓之奇相。西京赋曰:怀湘娥。王逸楚辞注曰:尧二女坠湘水之中,因为湘夫人也。骇黄龙之负舟,识伯禹之仰嗟。吕氏春秋曰: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民。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俛耳曳尾而逃。壮荆飞之擒蛟,终成气乎太阿。吕氏春秋曰:荆有佽飞者,得宝剑于干遂,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舡,佽飞拔宝剑曰:此江中腐肉朽骨也。赴江刺蛟,杀之。荆王闻之,仕以执珪。高诱曰,干遂,吴邑。越绝书曰:欧冶子作铁剑二,曰太阿。悍要离之图庆,在中流而推戈。广雅曰:悍,勇也。吕氏春秋曰:要离走往见王子庆忌于卫,庆忌喜,要离曰:请与王子往夺之国。王子庆忌与要离俱涉于江,拔剑以刺王子庆忌,捽而投之于江,浮出,又取而投之于江,如此者三。其卒曰:汝天下之国士也,幸汝以成名。要离不死。归吴矣。悲灵均之任石,叹渔父之棹歌。楚辞曰:名余曰正则,字余曰灵均。又曰:望大河之洲渚,悲申徒之抗直,骤谏君而不听,重任石之何益。又曰: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史记曰:屈原作怀沙赋,怀石自投汨罗。怀沙,卽任石也,义与王逸不同。楚辞曰:渔父鼓而歌曰:沧浪之水清,可以濯吾缨。想周穆之济师,驱八骏于鼋鼍。纪年曰:周穆王三十七年征伐,大起九师,东至于九江,叱鼋鼍以为梁。列子曰:周穆王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骅骝、绿耳、赤骥、白仪、渠黄、踰轮、盗骊、山子。张湛曰:仪,古义字。感交甫之丧佩,愍神使之婴罗。广雅曰:感,伤也。韩诗内传曰: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卽亡矣。回顾二女,亦卽亡矣。庄子曰:宋元君夜半梦人被发而窥阿门曰:予自罕露之泉,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豫且得予。元君觉,召占梦者占之曰:此神龟也,元君乃刳龟以卜,七十钻而无遗策。司马彪曰:钻,命卜以所卜事而灼之。焕大块之流形,混万尽于一科。庄子曰: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司马彪曰:大块,自然也。周易曰:品物流形,混万尽于一科。言混万物尽归于一科也。孟子曰: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赵岐曰:科,坎也。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于灵和。春秋元命包曰:水者,五行始焉,元气之凑液也。考川渎而妙观,实莫着于江河。班固汉书赞曰:中国川原以百数,莫着于四渎,而河为宗也。
  文选考异
  咨五才之并用 案:「才」当作「材」。善注中引左传,各本皆作「材」可证也。袁本所载五臣向注作「才」,茶陵本已删。度其所删,亦必是「才」耳。皆不着校语,与尤本同为以五臣乱善。
  注「东别为沱」 袁本作「已见上文」,是也。茶陵本复出,与尤同误。
  注「说文曰沬」 案:孝说文此字从「末」,但善难蜀父老音「妹」,颜师古音汉书亦然。又索隐云音「妹」,又音「末」,唯小司马又音为从「末」耳。然则在当时往往从「未」作矣。善引说文多不合,当仍其旧。又案:蜀都赋善音「武盖反」,亦从「未」也。
  注「信陵县西二十里」 案:「信」当作「江」,郡国志所载荆州南郡江陵县也。各本皆讹。
  注「应劭汉书地理志曰」 何校「志」下添「注」字,陈同。今案:此下所引皆班志文,盖善元作「应劭汉书地理志注曰:沅水出牂柯,汉书地理志曰」云云,今各本脱「注」下十二字而不可通也。引应「沅水出牂柯」,与上引「山海经出象郡」异说,正下文「入沅,水经云入江」之例。
  注「在广陵兴县」 何校「兴」改「舆」,是也。各本皆讹。
  注「山名安地德者也」 案:「山名」当作「名山」,各本皆倒。
  注「悰」 案:此五臣音,茶陵本有「昨宗切」,在注中,水声也。下乃善音,袁本亦误去,与尤本皆非。
  注「开达山南」 何校改「开」作「闇」,是也。各本皆讹。陈云一作「闇」,今未见。
  注「音伏」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字。案:无者非也。说见前。
  注「音学」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字。案:无者非也。说见前。凡以后放此者,不悉出。
  注「客」 案:此五臣音也。茶陵本云五臣作「硌音客」,袁本作「硌音客」,用五臣也。云善作「硞」。考集韵二十一麦有「硞克革切」,云「礐硞」,水激石不平貌。然则上「力隔」二字,乃真善「硞」字音,必本是注末有「硞力隔切」云云也。各本皆误系之于「礐」字下,而尤本又以五臣「硌」字音音「硞」,益不可通。
  注「楚人名渊曰潭府」 袁本「府」下有「已见上文」四字。案:此尤误删也。潭,句绝,「府已见上文」五字为一句,谓海赋「水府之内」引刘劭赵都为注也。茶陵本亦误与此同。
  注「宏」 袁本、茶陵本作「汯音宏」三字,在注末,是也。
  注「似胎浑混」 袁本、茶陵本「混」作「沌」,下皆同,是也。陈云当作「沌」。
  注「孕妇三月而胎」 袁本、茶陵本无「胎」字。案:此精神训文也。今本作「三月而胎」,必善所引者作「」,尤延之校改,遂误两存。
  注「大浪踊跃」 袁本、茶陵本「踊」作「踽」,是也。
  注「叫」 案:此五臣音。茶陵本云五臣作「浇音叫」。袁本作「浇音叫」,用五臣也。又云善作「绕」。盖善不为「绕」字作音,尤衍,甚非。
  注「漰渤水声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渤蒲没切」四字,是也。
  注「临海水土记曰」 袁本、茶陵本无「临海」二字。案:以下所引皆作「临海水土物志」,疑「记曰」当作「物志」二字也。
  注「鲔属」 陈云别本「属」上有「鳣」字。案:今未见,考尔雅注当有。
  注「王鳣之大者」 案:「鳣」字当重,各本皆脱。
  注「●似绳」 袁本、茶陵本「似」下有「鱦音」二字,是也。
  注「郭璞曰」 茶陵本此下有「●音滕」三字。案:此在中山经注,今本作「●音腾」,字与善引不同,然可借证其当有。
  注「晒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爆蒲角切」四字,是也。
  注「尾跂」 袁本「跂」作「岐」,茶陵本亦作「跂」。案:此亦在中山经注,今本作「岐」,或善引不同。
  注「音团如扇之团」 案:「团如」当作「如团」,此在南山经注,今本不误。
  注「生乳海边曰沙中」 袁本、茶陵本无「曰」字,是也。
  注「子工」 案:此五臣音。茶陵本有「蝬子公反」四字,在注中「三蝬似蛤」下,乃善音。袁本亦误去。
  注「呼甘」 袁本、茶陵本作「呼甘切」三字,在注中「有文」下,是也。
  注「毗」 案:此五臣音也。善自引郭璞曰「音毗」,在注末,五臣袭之耳。各本皆误两存。后凡放此者,不更出。
  注「说文曰研」 袁本「研」作「砚」,是也。茶陵本亦误「研」。
  或焆曜崖邻 案:「邻」当作「粼」。善引说文可证,见下。五臣乃作「邻」,向注云「畔也」,是其明文。各本皆作「邻」,又不着校语,以五臣乱善,非也。
  注「邻水崖间邻邻然也」 袁本三「邻」字皆作「●」。案:此「粼」之别体字,最是。茶陵本亦皆作「邻」,与此同误。
  注「●与獝同」 案:当作「●●与獝●同」,各本皆脱。
  注「红茏舌」 案:「舌」当作「古」,各本皆讹。
  注「二」 案:此五臣音。茶陵本有「毦耳利切」四字,在注中「皆草花也」下,乃善音。袁本亦误去。
  注「毦与茸」 袁本、茶陵本无「与」字,是也。
  注「涯灌则丛生也」 袁本、茶陵本则作「厓侧」二字,是也。
  注「日眉」又注「具侧」 案:此正文五臣作「踦」,故「踦」下音「巨眉」,「」下音「具俱」。袁、茶陵可证,但不着校语,为以五臣乱善耳。善作「●局」,音义具在注中,尤本依而改正,是矣,但仍赘此音而又误其字,则失之。陈有校语,殊误,今不取。又「局」、「跔」同字,载集韵。陈云别本作「跔」,注同,今未见其本。
  注「已见同篇」 袁本「同篇」作「上文」。案:善注例云「上文」,是也。茶陵本改为复出,其所见仍当是「上文」耳。
  注「名曰獭其状如」 陈云「獭」当作「●」,「」当作「獳」,是也。案:此引中山经注文。下「」同。
  注「与獭同」 案:「与」上当有「●」字。各本皆脱。
  注「呼犊为●」 案:「●」当作「●」,下文云「●与●同」,谓引此「●」与正文「●」同也。今尔雅正作「●」。
  注「●夔牛之子也」 袁本此上有「然此」二字,是也。茶陵本全删此三字,益非。又案:此「●」亦当作「●」。
  景炎霞火 陈云据注「霞」当作「赮」。案:所校是也。前「壁立赮驳」,袁、茶陵二本有校语云善作「赮」,五臣作「霞」,此必同彼,但失其校语耳。后「吸翠霞而夭矫」,亦当有误。
  江含嚬而●眇 案:「」当作「婓」,注引列仙传作「婓」,可证。各本皆以五臣作「」而乱之。吴都赋「江婓于是往来」,五臣作「」,此同彼也。
  注「●●音绵」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案:此盖「●与绵同」之误,或其下仍有「音绵」二字。
  涉人于是●榜 袁本、茶陵本「●」作「檥」,是也。注同。
  注「并船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补浪切」三字,是也。
  注「杜预左氏传曰」 案:「传」下当有「注」字。各本皆脱。
  注「企与跂同」 袁本、茶陵本「同」作「通」,是也。
  注「海润于千里」 何校「海」上添「河」字,陈同。各本皆脱。
  注「言以综为喻也」 袁本、茶陵本「综」作「织」,是也。
  阳侯遯形乎大波 陈云据注「侯」当作「后」。案:所校是也。善作「后」,五臣作「侯」。袁本所载翰注「阳侯,波神」,各本皆以五臣乱善而不着校语,非也。
  注「杨国侯」 案:「杨」当作「阳」。各本皆讹。此览冥训注也。今本云「阳侯,陵阳国侯也」。盖善节引之。
  注「生性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案:此尤所校添。
  感交甫之丧佩 案:「丧」当作「愆」。袁本作「丧」,有校语云善作「愆」,可证。茶陵本亦作「丧」,而无校语,与此皆为以五臣乱善。
  注「孟子曰水」 陈云别本无「水」字。案:茶陵本如此,袁本仍有。
  
  文选卷第十三
  
  物色鸟兽上
   物色四时所观之物色而为之赋。又云:有物有文曰色。风虽无正色,然亦有声。诗注云:风行水上曰漪。易曰:风行水上,涣。涣然卽有文章也。
  风赋刘熙释名云:风者,泛也,为能泛博万物。又云:风者,放也,动气放散。曾子书曰:阴阳偏则风。物理志曰:阴阳击发气也。
  宋玉史记曰:楚有宋玉、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王逸楚辞序曰:宋玉,屈原弟子。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史记曰:楚怀王薨,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又曰:楚有谓顷襄王曰:王綪缴兰台。徐广曰:綪,萦也,七见切。宋玉景差侍。有风然而至,景差,亦楚大夫。说文曰:,风声。楚辞曰:风兮木萧萧。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河图帝通纪曰:风者,天地之使也。五经通义曰:阴阳散为风,风气无根也。管子曰: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枳,木名也。枳句,言枳树多句也。说文曰:句,曲也,古侯切,似橘屈曲也。考工记曰:橘踰淮为枳。庄子曰:腾猿得枳棘枳句之间,振动悼栗。又曰:空阅来风,桐乳致巢,此以其能苦其性者。司马彪曰:门户孔空,风善从之。桐子似乳,着其叶而生,其叶似箕,鸟喜巢其中也。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者下或有因字,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