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

  注「言微小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鰝大鱼音遐」 案:「鱼」字不当有,「」属上读。袁本、茶陵本无「音遐」三字,乃删音而误于衍字绝其句也。又上「●」下「犗」两音,二本无,亦删。
  注「又曰●兼有也」 案:「又」当作「说文」二字,各本皆脱误。
  注「其钓惟何」 袁本、茶陵本「惟」作「伊」。案:此尤改,非是。
  注「善曰家语曰」 袁本无此五字。案:无者最是,说见下。茶陵本亦无,但移此下「楚昭王云云」入后善注中,而依家语改其文,大误。
  注「使问孔子」 袁本无「使」字,是也。
  注「可剖而食之」 袁本「可」作「令」,是也。
  注「得此鸟鱼」 袁本、茶陵本无「鱼」字。案:此尤补也。下注「失其鳞翼也」,「失」上似各本脱「亡」字。
  注「战国策曰」 袁本「战」上有「善曰萍实见家语」七字。案:有者最是。茶陵本亦有「善曰」,但改「萍实见家语」为「家语楚昭王云云」,大误,说在上。
  注「蛟螭龙子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不出之也」 袁本、茶陵本「之」下有「珠」字。
  注「善曰回渊水也」 案:当作「善曰说文曰渊回水也」。各本皆脱误。魏都赋「回渊漼」善注可证也。
  注「大龟也」下至「目不明也门拨切谓之潜隐之穴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十三字。案:此尤所添,最误。刘注「昧冒也」,与目不明之「眛」迥不相涉,又于赋文义难通。「门拨切」一音,乃尤幷添,不在善音二本删之例。
  注「徇求也袭入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案:无者是也,但当有「善曰」二字,观下注可见。袁、茶陵作「刘曰」,「刘」卽「善」字之误也。
  注「风初貌」 案:「初」当作「利」。各本皆讹。
  注「太湖在秣陵东湖中」 袁本、茶陵本「在秣陵东」四字作「也」字,「湖」下有「水」字。
  注「军所以讨获曰实」 袁本、茶陵本作「军实所获也」五字。
  注「锺仪在晋使与之琴」 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允继也」下至「任南乐名」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四字。
  注「吴歈蔡讴」 袁本、茶陵本「歈」作「愉」,是也。
  注「翕习容裔」下至「容与闲丽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九字。
  注「诗曰唱予和女」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坻颓崩声也」下至「因为陇坻之曲」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九字。
  注「匏巴鼓琴」 袁本、茶陵本「匏」作「瓠」,是也。
  注「鄙曲也」 袁本、茶陵本无「鄙」字。
  注「汁犹惬也」 茶陵本「惬」作「叶」,是也。袁本作「叶犹汁也」,误。
  鲁阳挥戈而高麾 何校「挥」改「援」。案:以「挥」、「麾」文复言之,盖是也。各本皆误耳。
  注「楚辞曰日吉兮辰良」 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楚将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
  注「与韩遘」 何校「遘」下添「难」字,陈同,是也。各本皆脱。
  注「良辰之所以觉也」 袁本、茶陵本「也」作「速」,是也。
  注「以适己之盛观也」 袁本、茶陵本「观」作「欢」,是也。
  注「执玉帛而朝者」 袁本、茶陵本无「而朝」二字。
  注「先王谓舜等也信读为申」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字。
  注「与齐晋争衡」下至「号孙子兵书」 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十五字。案:无者最是。上文「起军」,下文「北征」,四字为句,尽「晋亚之」,皆引吴语文。五十五字在其间,误甚矣。可见凡增多者之决不当有也。
  注「晋恶之」 袁本、茶陵本「恶」作「亚」,是也。
  注「叔孙通列传曰」下至「犹世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三字。
  注「如童」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字。
  注「山言此人等仙如蝉之脱壳」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一字。
  注「槁叶落」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
  毕世而罕见丹青图其珍玮 袁本、茶陵本无「而」字,其下有「象」字。案:此尤添删之,观下文偶句,盖是也。详刘注云「象类」者,解上文「比焉」之「比」,非正文有「象」,或误认而衍之耳。
  注「书曰舜南巡狩陟方死」 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有「善曰」二字。案:二本最是。
  注「子宅湫隘」 袁本、茶陵本「隘」作「阨」,茶陵修改亦作「隘」。案:此盖刘引,自作「阨」。
  注「帝王居之」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而与夫●木龙烛也 袁本、茶陵本「●」作「寻」,注同。案:此盖亦尤改之耳。
  而与桎梏疏属也 袁本、茶陵本「与」下有「夫」字。案:此尤本脱耳。
  注「适为夫子时也」 袁本、茶陵本「为」作「来」,是也。
  注「庄子曰有系」下至「悬绝曰解」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九字。
  注「亦如此也善曰」 袁本、茶陵本「也」下有「确薄也」三字。善注末无此三字,是也。
  ●诡之殊事 袁本、茶陵本「●」作「崫」,注同。案:此盖亦尤改之耳。
  注「轮已崇则人不能登也轮已庳」 袁本「登也轮」三字作「升」字,二「已」皆作「以」。案:袁本是也。刘引自如此,茶陵本与此同,皆取考工记改之耳。
  注「不委细之意」 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粗谓宾言其梗槩」 案:「谓」当作「为」。各本皆误。陈云别本「为」。今未见。
  注「梗槩粗言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文选卷第六
   京都下
  魏都赋魏曹操都邺,相州是也。太冲赋三都,以吴、蜀递相顿折,以魏都依制度。
   左太冲
  魏国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诰曰:「异乎交益之士,孟子曰: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睟然见于面,不言而喻。赵岐曰:睟,润泽貌也。眉上曰衡。盱,举眉大视也。异,异也。尚书尧典,四岳曰:异哉!善曰:汉书曰:武帝置交州;又改梁曰益,有益州。又曰:公盱衡厉色,振扬武怒。音义曰:眉上曰衡,谓举眉扬目也。字林曰:盱,张目也。尔雅曰:诰,告也。盖音有楚夏者,土风之乖也;善曰:孙卿子曰:人居楚而楚,居夏而夏,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史记曰: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颍川、南阳,夏人之居,故至今谓之夏人。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论语曰:性相近,习相远也。善曰:周易曰:辞有险易。春秋说题辞曰:中国之性,习俗常操。虽则生常,固非自得之谓也。传曰:习实生常。善曰:孟子曰:使自得之。赵岐曰:使自得其本善性也。昔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聊为吾子复翫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者也。庄子曰: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又曰: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善曰:毛诗曰:德音孔昭。
  「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善曰:周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史记曰:邹衍称引天地剖判以来。淮南子曰:大丈夫无为,与造化逍遥。尔雅曰:权舆,始也。剧秦美新序曰:权舆天地未袪也。班固汉书述曰:彰其剖判。体兼昼夜,理包清浊。善曰:列子曰:明之分察,故一昼一夜。又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流而为江海,结而为山岳。善曰:班固终南山赋曰:流泽遂而成水,停积结而为山。列宿分其野,荒裔带其隅。岩冈潭渊,限蛮隔夷,峻危之窍也。潭,渊也。屈平卜居曰:横江潭而渔。善曰:汉书曰: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野。杨雄交州箴曰:交州荒裔,水与天际。方言曰:窍,空也。蛮陬子侯夷落,译导而通,鸟兽之氓也。陬、落,蛮夷之居处名也。一名聚居为陬。善曰:广雅曰:落,居也。杜笃通边论曰:亲录译导,缓步四来。论衡曰:四夷入诸夏,因译而通。说文曰:译,传四夷之语者。汉书,贾捐之上书曰:骆越之人,与禽兽无异。毛苌诗传曰:氓,民也。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易曰: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善曰:喉、衿,以身及衣为喻也。战国策,顿子曰:韩,天下之喉咽也;魏,天下之胸腹也。李尤函谷关铭曰:衿带咽喉。声类曰:衿,衣交领也。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善曰:左氏传,北宫文子曰:有其国家,令问长世。周书,成王曰:朕不知字民之道,敬问伯父。说文曰:甿,田民也。东方朔集曰:文帝以道德为篱,以仁义为藩。毛苌诗传曰:藩,屏也。杨雄城门校尉箴曰:盘石唐芒,袭险重固。毛苌诗传曰:屏,蔽也。而子大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思禀正朔,乐率贡职。善曰:言不曾与众庶翼戴上者,等其威仪,而附着于大中之道也。国语,越王勾践曰:苟闻子大夫之言。贾逵曰:亲而近之,故曰子大夫。尚书曰:庶明厉翼。孔安国曰:众庶皆明其教而自勉厉,翼戴上命。左氏传曰:士会曰:贵有常尊,贱有等威。庄子曰:附丽不以胶漆。王弼周易注曰:丽,着也。尚书曰:皇极,皇建其有极。孔安国曰:皇,大;极,中也。谓大中之道也。又曰:禀,受也。论语比考谶曰:正朔所加,莫不归义。又撰考谶曰:穿胸儋耳,莫不贡职。汉书曰:单于非正朔所加。东观汉记曰:百蛮贡职。而徒务于诡随匪人,宴安于绝域。荣其文身,骄其险棘。善曰:诡随匪人,言诡善随恶,同于匪人,又自宴安于其绝域也。毛诗曰: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毛苌曰:诡随,诡人之善,随民之恶。毛诗曰:独为匪民。左氏传,管仲曰:宴安酖毒,不可怀也。李陵书曰:出征绝域。汉书曰: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文身断发。蔡雍樊陵碑曰:进路孔夷,人情险棘。毛苌诗传曰:棘,急也。缪默语之常伦,牵胶言而踰侈。饰华离以矜然,假倔渠屈强巨两而攘臂。非醇粹之方壮,谋踳舛驳于王义。孰愈寻靡于中逵,造沐猴于棘刺。李克书曰:言语辩聪之说,而不度于义者,谓之胶言。周官曰:形方氏掌制邦国之地域,而正其封强,无华离之地。班固云:不变曰醇,不杂曰粹。庄子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踳驳。言恶也。楚辞天问曰:靡九逵,枲华安居。韩子曰: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臣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王悦之,养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请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卫人曰:臣为棘刺之母猴也,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燕王因养卫人,而不能观母猴。郑人有台下之冶者,谓王曰:臣为削者,诸微巧必以削削之,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王试观客之削,则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何以理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客之削也。客曰:臣请取之。因逃。冶人谓王曰:上之无度量,言谈之士,多棘刺之说也。善曰:周易曰:君子或默或语。广雅曰:胶,欺也。郑玄礼记注曰:矜,谓自尊大也。毛苌诗传曰:然,是也。汉书,伍被曰:倔强江、淮间。孟子曰:冯妇善搏虎,攘臂下车,众皆悦之。楚辞曰:王色頩以开颜,精纯粹而始壮。华,口哇反。司马彪庄子注曰:踳,读曰舛。舛,乖也。驳,色杂不同也。頩,普丁反。王逸楚辞注曰:宁有草蔓衍于九逵之道?靡,蔓也。剑阁虽嶚,凭之者蹶,非所以深根固蔕也。善曰:剑阁,蜀境也。郦元水经注曰:小剑戍去大剑,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广雅曰:嶚●,高也,力雕反。又曰:蹶,败也。善曰:老子曰: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蔕,长生久视之道。声类曰:蔕,果鼻也。洞庭虽浚,负之者北,非所以爱人治国也。善曰:洞庭,吴境也。史记,吴起曰: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恃此险也,禹灭之。毛苌诗传曰:浚,深也。郑玄周礼注曰:负,性恃也。汉书音义,服虔曰:师败曰北,南北之北。老子曰:爱人治国,能无知乎?彼桑榆之末光,踰长庚之初辉。善曰:东观汉记,光武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毛诗曰: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况河冀之爽垲苦改,与江介之湫子小湄。善曰:左氏传,齐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湫隘嚣尘,请更诸爽垲。楚辞曰:长江介之遗风。薛君韩诗章句曰:介,界也。毛苌诗传曰:水草交曰湄。故将语子以神州之略,赤县之畿。魏都之卓荦吕角,六合之枢机。邹衍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八十一分居一耳。中国名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岛,禹之所叙九州岛也,是以不得为州数。中国外,若赤县神州者九,所谓九州岛者也。范雎说秦王曰:魏、韩,中国处而天下之枢也。善曰:河图括地象曰:昆仑,谓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帝王居之。小雅曰:略,界也。周礼曰:方千里曰王畿。西都赋曰:卓跞诸夏。卓荦与卓跞音义同。吕氏春秋曰:神通乎六合。
  「于时运距阳九,汉网绝维。奸回内赑备,兵缠紫微。翼翼京室,眈耽眈帝宇,巢焚原燎,变为煨烬,故荆棘旅庭也。殷殷寰内,绳绳八区,锋镝纵横,化为战场,故麋鹿寓城也。不饮酒而怒曰赑。诗曰:内赑于中国。汉室之乱,起于阉官,故曰内赑也。紫微宫在南城下,于时兵所围绕。光熹元年四月,灵帝崩。八月,大将军何进入省见太后,黄门张让、郭进等斩进。进部曲将兵突入尚书阁,阁闭。虎贲中郎将袁术等攻阁。日暮,术等起火烧阁。初平元年十二月,董卓迁都长安,其夜烧洛阳南北宫。易曰:鸟焚其巢。尚书曰:若火之燎于原。春秋谷梁传曰:寰内诸侯,非天子之命,不得出会。尹更始曰:天子以千里为寰。伍被谓淮南王曰:昔伍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台也。臣今见宫中荆棘露沾衣也。善曰:春秋保干图曰:五运七变,各以类惊。宋衷曰:五运,五行用事之运也。孔安国尚书传曰:距,至也。汉书,阳九厄曰:初入,百六,阳九。音义曰:易传所谓阳九之厄。汉书曰:汉兴,禁网疎阔。管子曰:国有四维,四维不张则灭。王逸楚辞注曰:维,纮也。尚书曰:崇信奸回。毛诗曰:商邑翼翼。汉书,客谓陈涉曰:伙,涉之为王沉沉者。应劭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沈,长含切,与眈音义同。谢承后汉书曰:阳球为司隶校尉,虎视帝宇。广雅曰:煨,烬也,乌瓌反。广雅曰:煨,烟也。杜预左氏传注曰:烬,火之余木也,似进反。毛苌诗传曰:殷,众也。毛诗曰:子孙绳绳兮。长杨赋曰:洋溢八区。言广大也。说文曰:锋,兵端也。又曰:矢,锋也。战国策曰: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伊洛榛旷,崤函荒芜。善曰:服虔汉书注曰:榛,木丛生也。贾逵国语注曰:芜,秽也。临菑牢落,鄢郢丘墟。善曰:汉书,齐郡有临菑县。牢落,犹辽落也。洞箫赋曰:翩连绵以牢落。东观汉记曰:第五伦自度仕宦牢落。汉书,南郡有故鄢县。吕氏春秋,烛过曰:子胥谏而不听,故吴为丘墟。而是有魏开国之日,缔构之初。万邑譬焉,亦独犫昌由麋之与子都。培塿之与方壶也。善曰:周易曰:开国承家。广雅曰:缔,结也。犫麋,古之丑人也。吕氏春秋曰:陈有恶人焉,曰敦洽犫麋,椎颡广额,色如漆赭,陈侯悦之。毛诗曰:不见子都。子都,美丈夫也。左氏传曰:太叔曰:培塿无松栢。培,步苟反。塿,路苟反。方壶,二山名,已见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