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

  注「吕氏春秋曰」下至「为六合」 袁本此二十字作「六合已见两都序」,是也。茶陵本复出,非。
  注「陟升也」下至「谓舜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一字。案:无者是也。说见下。
  玮其区域 茶陵本「玮」作「伟」,云五臣作「玮」。袁本作「玮」。案:袁用五臣也,失着校语,此以五臣乱善,皆非。
  龌龊而筭 案:「龌」当作「握」。茶陵本云善作「握」。此以五臣乱善,非。袁本失着校语,而善注引汉书作「握」,未误,此幷改「龌」,益非。
  顾亦曲士之所叹也 袁本、茶陵本「顾」作「固」,陈云当作「固」。案:似「固」字是也。
  旁魄而论都 何校称潘稼堂耒云「都」字衍,涉下「论都」而误。今案:所说是也。「旁魄而论」与上「握龊而筭」偶句,各四字,不当偏赘一字。
  注「吾子谓西蜀公子」下至「其形如蹲鸱故号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十三字。案:无者最是。尤延之初刻亦无,后乃添入,故修改之迹,至今尚存。凡此等语,皆五臣以后,不知何人记在行间者,尤校此书,意主改旧,遂悉取以增多,而读者相沿,罕能辨正。幸袁、茶陵二本均未尝误,各得反复推验,决知其非,特详载之,用俟刊正。以下尽同此也。
  注「蜻蛉县禺山」 案:「蜻」当作「青」,「禺」下当有「同」字。各本皆误。续汉书郡国志可证。
  注「四合为九」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各以数至」下至「度阳九之厄」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六字,有「有九厄阳厄五阴厄四合为九」十二字。案:二本最是。此所增多,缪戾不可读。
  安可以俪王公而着风烈也 案:「俪」当作「丽」,「着」当作「奢」。刘注引「丽王公也」,「丽」字之证。善注「奢,靡也」,尚书曰「弊化奢丽」,「奢」字之证。袁、茶陵二本所载五臣铣注云云,作「俪」作「着」。各本皆以五臣乱善,与注不相应,甚非。
  注「王莽末时王蜀」下至「丽着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十二字,有「王此土而亡诸葛亮相此国而败」十三字。案:二本最是。
  注「汉武柏梁台卫尉诗曰」 袁本、茶陵本无「卫尉」二字。
  由克让以立风俗 茶陵本云五臣有「俗」字,袁本无校语。案:此与「建至德以剏洪业」偶句,「俗」似传写脱,尤校改正之也。
  故其经略 茶陵本「故」下校语云「善作固」,袁本无校语。案:「固」似传写误,尤校改正之也。
  包括干越 袁本「干」作「于」,注同。茶陵本作「干」,与此同,注亦作「干」。今案:正文当作「干」。善引汉书及音义当作「干」,引春秋杜预注当作「于」。「春秋曰」上当有「一曰」二字。今注或尽作「于」,或尽作「干」,皆未是。
  注「婺女越分翼轸楚分非吴分故言寄曜寓精也」 袁本、茶陵本作「越楚地皆割属吴故言婺女翼轸寄曜寓精也」。案:二本最是,尤改甚非。
  注「南越志」下至「出入此穴」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一字。
  注「会稽余姚县萧山瀵水所出」 何校「姚」改「暨」,「瀵」改「潘」,陈同。案:据汉书地理志,校是也。各本皆讹。刘昭注续汉书郡国志引赋此注。今本「潘」作「潜」。考颜师古「潘音甫元反」,然则「瀵」、「潜」皆非。
  注「嵬嶷高大貌」下至「山水阔远无崖之状」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七字。
  注「武林水所出龙川」 袁本、茶陵本作「武陵龙川出其垧」。案:各本皆非也,当作「武林水出其山」,谓汉书地理志钱唐之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也。二本涉上节正文而误。尤所校改未是。
  注「磈磈」下至「山深险连延之状」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五字。
  注「数州之间」 袁本、茶陵本「数」上有「故曰」二字,是也。
  注「长迈不回之意」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潮波汨起」下至「昏暗不明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九字。
  注「奫潫」 袁本、茶陵本无「潫」字。
  注「皆水深广阔也奫」 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注「瓌异龟鱼皆在水中生长」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字。
  注「航舡之别名」 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长者数十里小者数十丈」 袁本、茶陵本「数」上有「有」字,「十」作「千」,无「小者数十丈」五字。
  注「东人谓斧斤之斤为鱕」 案:「鱕」当作「鐇」。各本皆讹。
  注「乌贼鱼腹中有药」 袁本、茶陵本无「腹」字、「有」字。案:「中」「药」最是。
  注「如珍宝矣利如剑」 袁本、茶陵本「矣」作「以」,是也。「以」字下属。
  注「言已上鱼龙潜没泳其中」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字。
  注「淮南子曰水浊则鱼噞喁」 袁本、茶陵本「淮南」作「文」。案:二本是也。「喁」字不当有。此善自引文子,尤以淮南子主术训改之,其两见皆无「喁」。各本涉正文而衍。
  注「鸡鸟也好鸣」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漪盖语辞也」 袁本、茶陵本「漪」作「猗」,下同。案:二本是也。刘注为「漪」,善注为「猗」,尤幷改善作「漪」,甚非。
  注「黖黖」下至「疾貌」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七字。
  注「物皆极之也」 袁本、茶陵本「之」作「大」,是也。
  注「绵邈广远貌」 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冯隆高貌迢递远貌」 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谓洲渚」 袁本、茶陵本「渚」下有「也」字,是也。
  注「深奥之貌」下至「丽于岛屿之中」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五字。
  注「生其华仙人所食」 袁本、茶陵本「生」作「食」,无「仙人所食」四字。
  注「汉书歌曰」 袁本、茶陵本无「书」字。
  注「无华」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字。
  注「玲珑明貌」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朱称郁金赋曰」 案:「称」当作「穆」。各本皆讹。鲁灵光殿赋注引作「穆」,不误。
  嗟难得而缕 案:「嗟」当作「羌」,注同。袁本皆作「羌」,是也。茶陵本亦误「嗟」。又案:刘注:「尔雅曰:嗟,楚人发语端也。」尔雅无此文,疑「尔」当作「小」,卽西都赋善注所引之「小雅曰:羌,发声也」耳。又案:蜀都赋「羌见伟于畴昔」,刘氏不注,五臣改为「嗟」,此未改。鲁灵光殿赋「羌瓌谲而鸿纷」,张载有注,五臣亦未改。前说善「羌」、五臣「嗟」,乃其大槩,仍不可执一为例有如此。
  注「道书曰」下至「下曰真人」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四字。
  注「蔼蔼盛貌」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神异经曰」下至「出则天下大水」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八字。
  注「蓲华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
  注「通□冬生」 袁本、茶陵本「□」作「曰」。案:疑「曰冬」当作「冬日」也。
  注「干之亦」 袁本、茶陵本「亦」作「赤」,是也。以三字为一句。
  注「其华离娄相贯连」 袁本、茶陵本「娄」作「楼」,是也。
  注「可食槟榔者」 陈云「食」下脱一「食」字。今案:此盖当衍「可」字耳。各本皆衍。
  注「以合石贲灰」 案:「石」当作「古」,见下注。各本皆讹。
  注「布濩」下至「分布覆被貌」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三字。
  注「蔕花本也菲菲花美貌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字。
  注「芬馥色盛香散状」 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木则枫柙●樟 袁本、茶陵本「●樟」作「豫章」,注同,是也。案:此尤误改。
  平仲桾櫏 袁本、茶陵本作「君迁」,是也。案:此尤误改,注仍作「君迁」未改,可证。字书虽有「桾櫏」字,但刘既不从「木」,善又与刘同,不得取而改之。凡今所论是非,意皆专主善何作。
  楠榴之木 案:「楠」当作「南」,注中作「南」,各本皆同。袁、茶陵二本「楠」下有「南」音,盖五臣「楠」而乱之。「南榴」复二字,为一木名,与「柟」之别体作「楠」无涉,五臣误也。
  注「尤好可以作器」 袁本、茶陵本无「好」字,是也。
  注「宗生」下至「覆万亩之地」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十字。
  注「庄子曰」 袁本、茶陵本「子」作「周」,是也。
  注「叶重迭貌」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轮囷谓屈曲貌」下至「相纠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九字。
  注「枝柯相重迭貌」 袁本、茶陵本无「枝柯」二字,「迭」作「之」。
  注「缛绣」下至「露垂貌」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一字。
  注「言木枝叶」下至「如律吕之畅」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五字。
  其上则猨父哀吟 袁本、茶陵本「则」下有「有」字,「猨」作「猿」,是也。
  争接县垂 茶陵本「接县」作「县接」,云五臣作「争接县垂」。袁本作「接县」,用五臣也。此盖亦尤改耳。
  注「子」下至「见人啸」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一字。
  注「居树上」 袁本、茶陵本作「树上居」,是也。
  注「东吾诸郡皆有之」 案:「东吾」当作「江东」。各本皆误。下注「箭」亦有此句,是其证也。
  注「上涌云乱叶翚散」 袁本、茶陵本「上」作「腾」,是也。陈云「乱」下有「枝」字,案:古文苑所载有,陈据之校耳。
  注「于菟虎也江淮间谓虎为于菟」 袁本二「菟」字皆作「涂」。茶陵本初刻同,后改「菟」。案:「涂」是也。依此则正文当是「涂」字。袁、茶陵二本「菟」下有「徒」音,盖五臣「菟」而各本乱之矣。
  注「魑魅魍魉」 袁本「魑」作「螭」,是也。茶陵本亦误「魑」。
  注「颖锋也」 案:「锋」当作「镮」。各本皆误。
  则篔筜箖箊 袁本、茶陵本「箖」作「林」,注同,是也。案:此尤误改。
  柚梧有篁 案:「柚」当作「由」,注中作「由」,各本皆同。「柚」下「由」乃五臣音,盖五臣「柚」而乱之。
  注「可以为射筒筒及由梧竹」 案:「射筒」当作「筒射」。各本皆倒。「筒」句绝,「射」下属。详刘注意,篔筜也,林箊也,桂也,箭也,射筒也,由梧也,篻也,簩也,凡八竹,此但可以为「筒」耳,非单名筒也。
  注「汉书律历志」 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伶伦乃之昆仑山之阴嶰谷之中取竹斩之以其厚均者吹之」 袁本、茶陵本此二十四字作「伶伦乃之昆仑阴取嶰谷之竹斩其厚均者而吹之」二十字,是也。
  注「凤鶵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
  注「周本纪曰」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有「皆」字,属下。
  注「非梧桐不栖」 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驯扰善也」 案:当作「扰驯也」。各本皆讹。
  注「长直貌蓊茸」 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萧瑟声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婵娟言竹妍雅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注「碧鲜」下至「出竹」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三字。
  棎榴御霜 茶陵本「榴」下校语云善作「刘」。袁本作「榴」,用五臣也。此盖亦尤改耳。各本注中皆作「榴」,疑注字有讹,而尤误据之。
  注「味大甘美」 袁本、茶陵本无「大」字、「美」字。
  注「如猪膏」 袁本、茶陵本「膏」作「脂」,是也。
  注「一作北景」下至「故名」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六字。
  注「金华采者」 案:此各本皆有脱,无可补。何、陈校添「金有华」于「采」上,云别本。今未见,恐误涉下善注耳。
  注「言其如硩擿」 袁本「如」上有「有」字,是也。茶陵本亦脱。
  注「鸡见而骇惊也」 袁本、茶陵本无「惊」字。
  注「又重累貌」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又下「崴乌乖切●故乖切」八字,亦无。案:下八字当有。凡音各本不同,二本删耳。
  注「潜颖谓潜深而有光颖」 茶陵本二「颖」字,皆作「颎」。袁本亦作「颖」。案:依文义「颎」字为是。依此则正文当是「颎」字。茶陵校语云五臣作「颎」,与尤所见皆传写误。袁本作「颎」,用五臣,唯无校语,或所见未讹欤?
  注「珠玉潜伏土石」下至「黩黑茂貌」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九字。又下「硩勑列切」四字亦无。案:下四字当有,二本删者,因正文下有「勑列」二字也。下放此,不更出。
  注「四隅谓边远也」 袁本、茶陵本无「谓边远」三字。
  注「沾穴」 袁本、茶陵本「沾」下有「此」字。
  注「桴舟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
  注「因以残半弃水中」 袁本、茶陵本「残」作「其」,「水中」作「之」,是也。
  注「畛畷」下至「有径有畛」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六字。
  用累千祀 袁本、茶陵本「祀」下有「也」字。茶陵云善无。袁无校语。案:此与下文「焕炳万里也」偶句,恐无者传写脱。
  注「二十五世矣夫差益强大得为盟主」 袁本、茶陵本「矣夫差益强大得」七字作「益强夫差」四字。
  注「大城周匝」 袁本、茶陵本无「匝」字。
  注「亦有水陆门皆」 案:「皆」下当有「有楼」二字。各本皆脱。
  注「言经营造作之始」下至「长远貌」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字。
  注「西都赋曰」 袁本、茶陵本「赋」作「宾」,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