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文总集
- 文选
文选
注「荆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音万」二字,是也。
注「中车材」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音姜 」二字,是也。
注「智甲切」 袁本作「音甲」二字,茶陵本无。案:似袁本是也。
注「皮可作索」 袁本此下有「楈音胥枒以奢切」七字,是也。茶陵本无「楈音胥」,非。
注「皮可以为索」 袁本此下有「栟音幷榈音驴」六字,是也。茶陵本无,非。
注「柍未详」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于良切」三字,是也。
注「似桑」 袁本此下有「檍音忆」三字,是也。茶陵本无,非。
注「花头点也」 案:「花」下当有「须」字。各本皆脱。又袁本、茶陵本此下有「而体切」三字,是也。「体」当作「髓」。
注「以下黑」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豰呼木切」四字,是也。
注「张载吴都赋注曰」 案:张载当作「刘逵」。各本皆误。
腾猨飞蠝栖其间 茶陵本「蠝」作「●」,袁本作「●」。案:「●」字是也。注云「蠝」与「●」同,谓正文之「●」,可证也。
注「竹堇皮白如霜」 案:「竹堇」当作「●」,盖一字误分为二。袁本亦误。茶陵本改「堇」为「●」,非。
注「宋玉笛赋曰奇簳」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古罕切」三字,是也。案:古文苑载此赋云「奇筱异干」,此疑脱。彼「干」卽「簳」字耳。
注「二竹名」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箛公都切棰竹随切」八字,是也。
注「陆离犹参差也」 袁本无此六字,茶陵本有。案:此六字,袁在所载五臣向注中,无者是也。
注「蓊竹貌也」 袁本此下有「于孔切」三字,是也。茶陵本无,非。
注「雉」 袁本、茶陵本作「音雉」,二字在注中「尧山」下,是也。
注「自吝」 袁本、茶陵本作「浕自吝切」四字,在注末,是也。
注「今出南阳」 袁本此下有「音礼」二字,是也。茶陵本无,非。
注「骨」又注「●」 袁本作「滑音骨●音●」六字,在注末,是也。
注「言水洞出此穴没滑●潏疾流之貌也」 袁本无「言水洞出此穴疾之」八字,是也。茶陵本幷善入五臣,与此同误。
注「言广大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是也。案:二本在所载良注中。
注「说文曰欱歠也」 袁本此六字作「欱已见上文」,是也。茶陵本复出,非。
注「水行疾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他鸾切」三字,是也。
注「水行出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俎立切」三字,是也。
注「大声也」 茶陵本此下有「汃普八切」四字。袁本无。案:茶陵是也。
注「韩诗外传曰漻」 案:「外」字不当有。各本皆衍。凡本篇引韩诗外传曰「郑交甫」云云一条,韩诗曰「醴甜而不泲也」一条,韩诗外传曰「逍遥也」一条,及此一条,皆当作「韩诗传曰」,如东都赋注引「鲁诗传曰」之例。传者盖所谓内传。其「逍遥也」句有脱,各本皆同,无以补之。
注「水泪破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音戾」二字,是也。
注「疾流也」 袁本此下有「音域」二字,是也。茶陵本无,非。
注「鰅鱼有文采」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音禺」二字,是也。
注「似鲢而黑」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鲢音连」三字,是也。
注「与蚌同」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步项切」三字,是也。
注「古字通」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胡加切」三字,是也。
于其陂泽 袁本无「于」字,何校去。茶陵初刻无,修者有。案:无者是也。
注「知旅」 袁本、茶陵本作「知旅切」三字,在注中「积也」下,是也。
其草则藨苎薠莞 袁本、茶陵本「则」下有「有」字,案:有者是也。
注「葪之属」 何校「葪」改「●」。案:当作「蒯」,「蒯」卽「●」字也。
注「似莎而大」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扶袁切」三字,是也。
注「小蒲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胡官切」三字,是也。
注「菰蒋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蒋子详切菰音孤」七字,是也。案:「菰音孤」善自音注中字耳,正文「蒲」下「孤」乃因此窜入,误之甚者也。
注「茆凫葵」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茆亡绞切」四字,是也。
注「苦札」 袁本作「苦札切」,在注中「凫属」下,是也。茶陵本与此同,非。
注「步觅」又注「吐鸡」 袁本作「●步觅切鶙土鸡切」八字,在注中「谓之●鶙」下,是也。茶陵本与此同,非。
注「班孟坚」下至「鴐鹅鸿鹍」 袁本此三十字作「余已见上注」,是也。茶陵本复出,非。
注「鹚音磁」 袁本、茶陵本「鹚」上有「鸬良都切」四字,是也。
注「所蟹」 袁本、茶陵本作「所蟹切」三字,在注中「洒分也」下,是也。
注「老」 袁本、茶陵本作「音老」二字,在注末,是也。
注「去除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息列切」三字,是也。
注「干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呼但切」三字,是也。
注「直旅」 袁本、茶陵本作「直旅切」三字,在注中「麻属」下,是也。
注「之余」又注「烦」又注「析」又注「觅」 袁本、茶陵本作「藷之余切」四字,在注中「甘柘也」下,「音烦」二字在「小蒜也」下,「菥音析蓂音觅」六字在末,是也。
注「蓼辛菜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力鸟切」三字,是也。
注「蕊香菜」 案:「蕊」当作「●」,下同。各本皆讹。集韵廿六缉云「●,香菜」,卽本此。
注「橘属也」 袁本此下有「除耕切」三字,是也。茶陵本无,非。
注「陶隐居注曰」 袁本、茶陵本无「注」字,是也。
注「荪楚铫戈也」 何校「荪」改「苌」,陈同,是也。「戈」当作「弋」,各本皆误。又袁本此下有「苌音长」三字,是也。茶陵本无,非。
注「稃音敷」 袁本「稃」上有「秬音巨」三字,是也。茶陵本无,非。
注「陟滑」 袁本、茶陵本作「鵽陟滑切」四字,在注中「寇雉」下,是也。
注「小魚也」 袁本「也」下有「與鮮同」三字,茶陵本有「胥連切」三字。案:此当两有「与鲜同胥连切」六字。
注「甜美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徒兼切」三字,是也。
注「音精」 袁本、茶陵本此在注末,是也。
注「杀」又注「尸然」 袁本、茶陵本作「音杀」二字,在注中「茱萸也」下,「膻尸然切」四字在注末。是也。
注「于问」 袁本、茶陵本作「于问切」三字,在注中「酝投也」下,是也。
注「于公先生」 袁本、茶陵本「于公」作「祭于」。案:此尤所校改也。
注「鼓瑟吹笙吹笙鼓簧」 袁本、茶陵本无「吹笙吹笙」四字。茶陵「簧」作「琴」,袁亦作「簧」。案:此尤所校改也。
注「不脱履升堂」 案:下当有「曰宴」二字,各本皆脱。
注「玉谓之琱」 案:「琱」当作「雕」,观下注可见。各本皆误。
朱帷连网 案:「网」当作「纲」。注「网维网也」,二「网」字亦当作「纲」。茶陵本云五臣作「纲」。袁本云善作「网」。各本所见皆非也。
注「咸以折盘为七盘也」 案:「咸」当作「或」,各本皆讹。
注「揭高举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丘别切」三字,是也。
注「水波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徒盖切」三字,是也。
注「瀺灂陨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瀺士减切」四字,是也。
注「回波为浇」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公尧切」三字,是也。
注「说文曰」下至「若龙而黄」 袁本此十七字作「蛟螭已见西京赋」,是也。茶陵本复出,与此不同,皆非。
于是日将逮昏 袁本、茶陵本「逮」下校语云善作「遥」。案:「遥」但传写误,此盖尤校改正之也。
真所谓汉之旧都者也 袁本、茶陵本无「者」字,是也。
视鲁县而来迁 案:「视」当作「覛」。袁本云善作「视」。茶陵本云五臣作「覛」。各本所见皆非,善亦当作「覛」,但传写误「视」耳。
注「皇甫谧曰」下至「升为天子也」 袁本此四十二字作「尧以唐侯升为天子已见上文」,是也。茶陵本复出,非。
注「求癸」 袁本、茶陵本作「求癸切」三字,在注中「揆度也」下,是也。
察兹邦之神伟 袁本云善作「邦」。茶陵本云五臣作「都」。案:注中仍云此「都」,似善亦作「都」也。
注「说文曰崔」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是也。
注「逍遥也」 何校「遥」下添「游」字,陈同。案:各本皆无,未审其所据也。
注「剌邪也」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睢许规切」四字,是也。
注「古荧」 袁本、茶陵本作「古荧切」三字,在注末,是也。
注「周奇曰」 陈云「周」当作「李」,是也。各本皆误。
注「衯衯裶裶」 袁本、茶陵本此下有「芳非切」三字,是也。
振和鸾兮京师 袁本、茶陵本「鸾」作「銮」,是也。
注「郑玄礼记注曰」下至「有銮和之节」 袁本此十九字作「和銮已见上文」,是也。茶陵本复出,非。
注「神农氏作」 陈云下有脱文。今案:当连引注「作起也」,以注正文「起焉」,而各本脱去。干「圣人作」,释文载郑云「起也」。但未审善果引何家耳。
注「文王子孙」 案:「子孙」当作「孙子」。各本皆倒。
三都赋序
左太冲善曰:臧荣绪晋书曰:左思,字太冲,齐国人。少博览文史,欲作三都赋,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稔,门庭藩溷,皆着纸笔,遇得一句,卽疏之。征为秘书。赋成,张华见而咨嗟,都邑豪贵,竞相传写。三都者,刘备都益州,号蜀;孙权都建业,号吴;曹操都邺,号魏。思作赋时,吴、蜀已平,见前贤文之是非,故作斯赋以辨众惑。
刘渊林注三都赋成,张载为注魏都,刘逵为注吴、蜀,自是之后,渐行于俗也。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善曰:子夏诗序文也。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善曰:法言文也。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善曰:两都赋序文。先王采焉,以观土风。善曰:礼记曰: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郑玄曰:陈诗,谓采其诗以观视之。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地淇澳于六之产;善曰:毛诗卫风曰:瞻彼淇澳,绿竹猗猗。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善曰:毛诗秦风曰:在其版屋,乱我心曲。毛苌曰:西戎版屋也。故能居然而辨八方。善曰:河图龙文曰:镇星光明,八方归德。难蜀父老曰:六合之内,八方之外。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凡此四者,皆非西京之所有也。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失至于兹。善曰:兹,此也,假称珍怪也。若斯珍之流,不啻于此多。尚书曰:不啻如自其口出。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盖韩非所谓画鬼魅易为好,画狗马难为工之类。且夫玉巵纸移无当去声,虽宝非用;巵,一名觯,酒器也。当,底也。善曰:韩子,堂溪公谓韩昭侯曰:今有白玉之巵无当,有瓦巵有当,君宁何取?曰:取瓦巵也。侈言无验,虽丽非经。善曰:刘廙答丁仪刑礼书曰:崇饰侈言,欲其往来。而论去声者莫不诋丁礼讦斤谒其研精,作者大氐音旨举为宪章。善曰:墨子曰:虽有诋讦之人,无所依矣。说文曰:诋,诃也。讦,面相序罪也。尚书序曰:研精覃思。司马迁书曰: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也。礼记曰:宪章文武。积习生常,有自来矣。传曰:习实生常。善曰:左传,叔孙曰:叔出季处,有自来矣。
余既思摹莫蒲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善曰:周礼曰:外史掌四方之志。郑玄曰:志,记也。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忤长者,莫非其旧。善曰:汉书音义,应劭曰:魁梧,丘墟壮大之意也。韩子曰:重厚自尊,谓之长者。何则?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善曰: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升高能赋者,颂其所见也。善曰:毛苌诗传曰: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善曰:释名曰:称人之美曰赞。匪本匪实,览者奚信?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虞书曰:禹别九州岛,任土作贡。定其肥硗之所生也,而着九州岛贡赋之法也。周易曰:君子以慎辩物居方。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文选考异
注「三都者」下至「以辨众惑」 袁本无此四十六字,有「徧于海内」四字,是也。茶陵本幷五臣入善,与此同,非。
注「三都赋成」 袁本「三」上有「臧荣绪晋书曰」六字,是也。茶陵本与此同,非。
注「音旨」 袁本、茶陵本作「氐音旨」三字,在注末,是也。
注「面相序罪也」 案:「序」当作「斥」,各本皆讹。陈云别本作「斥」,今未见。
注「忤」 袁本、茶陵本作「音忤」,在注中「丘墟壮大之意也」下,是也。
注「虞书曰」 陈云「书」下脱「序」字,是也。各本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