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遗续拾

迩来率府长史张旭,卓然孤立,声被寰中,意象之奇,不有不全其古制,就王之内,弥更减省。或有百字、五十字,字所未形,雄逸气象,是为天纵。又乘兴之後,方肆其笔,或施於壁,或扎於屏,则群象自形,有若飞动。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也。旭常云:“或问书之妙,何得齐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变通适怀,纵合规矩;其次纸笔精佳。五者备矣,然後能齐古人。”仆尝闻褚河南用笔如印印泥,思所以,久不悟。後因阅江岛间,平沙细地,令人欲书,复偶一利锋,便取书之,劲明丽,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荩草正用笔,悉欲令笔锋透过纸背,用笔如画沙印泥,则成功极致自然,其迹可得齐於古人。
又崔长史云:“其为书也,推意结字,以断天下之疑;垂明示象,以纪天下之德。山川草木,反覆於寸纸之间;日月星辰,回环於尺牍之上。”汉光武以中兴之主,急在安人,乃至去上林池御之官,废骋望弋猎之事,其以手赐万国者,皆一扎十行,细书成文也。灵帝时,中郎伯喈硕学多闻,经籍去圣人久,俗求正宗六经。灵帝许之,遂令伯喈丹书於碑,使工镌刻,立於太学门外。于时晚儒後学,咸取正焉,观视摹写,车乘填溢。岂惟一台推妙,十部称贤而已哉!古之君子,夙夜强学,不宝尺璧而重寸阴,或缉柳编蒲,或聚萤映雪,寝食靡暇,冀其业广,匪直禄取一朝,故亦誉流千祀,勉旃为之,(《书苑菁华》十二)
按:与《全唐文》三百五所收不同。
☆崔仲海
仲海,元宗朝官元氏县丞。
○县令庞履温清德碑阴记
古人有以睹河特派员而思夏(缺)义自参毗佐,三考于兹,初□□他邑关官,或承乏外摄。次年以郡总丁赋,而役在使乎!迨归府从事,一周星矣。自公之暇,听诵舆人,故宰庞公其人亡,其德不朽,有政理碑在龙山观。事往岁迁,久之不树,埋没空院,人莫能知。今良宰李公,德厚君子,继美前政,宣滞德音乎!尝试论之,不谋同志,乃观其所制,永嗟遗烈。属秋峙,雨深莓苔,林石倾欹,文字隐翳。呵仆者刷清尘黩,命匠人揆度形势,审龟背以勘碑,喜鱼头之全鲁。上唱下和,封之建之,庶黄茧之词,昭然可见,墨绶之美,永矢不谖。时上获宝符建元之十有四载,冬孟□哉生魄,县丞博陵崔仲海字长□□□并记。(《常山贞石志》九《八琼室金石补正》五十五)
☆张尹
尹,南阳人。
○灯台颂(并序)
夫大觉希夷,以声色,法门高炬,曾燎群生,即无因之因,照有道之道也。故知不为人我,□宗称涅,佛号燃灯,由来授记。爰以村坊道俗,同造石台,良工琢磨,超乎法相。且天开宝塔,有诸异香,地踊莲花,无□清净。种种微妙,庄严道场,其犹以灯燃百千炷,契佛明行,故号长明。乃为颂曰:
忽兮忄晃兮天中天,佛与法兮世所先。明一心兮遍沙界,传一灯兮照大千。复说理门无住相,复说董修有福田。欲解大乘明解缚,去就还须到本原。十地流通无碍,万法圆融即涅。借问此台能供养,永□终朝常洞然。大唐天宝十一载七月十五日造。(《常山贞石志》九、《八琼室金石补正》五十八)


●卷二十二
☆贾至
《全唐文》三百六十六有传。
○百家类例序
以其婚姻承家,冠冕备尽则存谱。大谱所纪者,唯尊官清职,传记本原。分为十卷,爰列百氏。其中须有部折,各於当族注之。通为百氏,以陇西李氏为第一。(《唐会要》三十六)
☆王缙
《全唐文》三百七十有传。
○大臣入朝见百寮奏
《春秋》之义,臣子一例。今後有大臣入朝,百寮望请朝罢于中书行相见之礼,其宴饥准故事于鸿胪亭集。(《唐会要》二十四)
☆刘晏
《全唐文》三百七十有传。
○恳让吏部尚书表
伏以天官之职,师在冢卿,任当选仕之权,班居诸曹之首,至密者可以启事,至明者可以论材,内者无能,何堪就列?且转输之务,国家之常,千仓万庾,陛下之粟也;槁工楫师,陛下之人也。纵万亿及秭,达于京师,邦赋获殷,军储克赡,此亦常理,于臣何功?况受任以来,淹引岁月,减耗颇有,委积非多,经费所支,尚贻圣虑。在臣之责,实亦难逃,夙夜惕厉,不遑启处,岂敢取众人之力,以为己劳,守臣下之分,因而受遗。速其官谤,紊以朝经,愿回震光,乞寝前命。(《册府》四百六十四)
○检点祭器奏
诸色祠祭,委礼仪使撰礼料为常式,祭前点检祭器及馔物明衣,有不在者,所由量事料决。其行事官若出斋宫,及不到,明衣及料不得妄。(《唐会要》二十三)
☆包佶
《全唐文》三百七十有传
○请详定开元时令奏
开元删定《礼记月令》为《时令》,其音及义疏并未刊正。其《开元礼》所与《月令》相涉者,请选通儒详定。(《唐会要》七十七)
○明立私钱赏罚奏
江淮百姓近日市肆交易钱,交下粗恶,拣择纳官者,三分才有二分,馀并铅锡铜汤,不敷斤两,致使绢价腾贵,恶钱渐多。访闻诸州山野地窖,皆有私钱,转相货易,奸滥渐深。今委本道观察使明立赏罚,切加禁断。(《唐会要》八十九)
○社稷改用太牢奏
春祭社稷,准礼,天子社稷皆太牢。至大历六年十月三日敕,中祀少牢。社稷是中祀,至今未改。(《唐会要》二十二)
☆刘秩
《全唐文》三百七十二有传。
○政典
我皇帝思侔前古,永传後裔,下无山甫将明之才,乃听百药偏昧之说,从群臣之小议,挫为国之大经。设爵无土,署官不职,王泽不布,人无承化,遂令刑辟未弭,国用不殷,权柄擅于后氏,社稷绝而复存。揆久安之由,在于取顺而难为逆;绝欲夺之原,在于单弱而无所惮,此即事之明验也。百药不详秦、汉、晋、宋、齐隋得失之异,谓不足法,复忽清于贾、曹、刘、陆成败之说,委之天命。天之所命,人事而已,弃人事,舍天理,灭圣智,任存亡也。故建侯者,所以正冢嫡,安父子之分,使不相猜贰,岂藩屏王室已哉!夫先王之尚封建也,非止贵於永久,贵其从化而省刑。故郡建则督责,督责则刑生,国开则明教,明教则从化。从化之行,因於封建。封建则诸侯之制与天子备同,备同而礼杀,礼杀然後可宣教化,宣教化则仁义辰,仁义长则尊卑别,尊卑别则祸乱息,此封建之所以易为理也。郡县之理,可以小宁,不可以久安,可以责成,不可以化俗。呜呼!上无尧舜犹可也,有尧舜之德,欲广其泽,舍此何以哉?自汉以降,虽封建失道,然诸侯犹皆就国。今封建子弟,有其名号,而无其国邑,空树官僚,而无莅事,聚居京辇,食租衣税,国用所以不足也。(《唐会要》四十七)
☆李玭
《全唐文》三百七十三有传。
○选人自觅保识官奏
宗子诸亲、斋郎、室长选人,准格,每年遣诸陵庙丞等右保识官。今请选人自于诸司求觅清资,及在任宗子京官充保识,以凭给解。伏乞编入吏部选格,以为久例。(《唐会要》六十五)
☆柳浑
《全唐文》三百七十七有传。
○请改名奏
顷为狂贼点秽,臣实耻称旧名,矧字或带戎,时当偃武,请改名浑。(《南部新书》甲)
☆李泌
《全唐文》三百七十八有传。
○学士去大字疏
伏蒙以臣为集贤殿大学士。窃寻故事,中书令张说中朝元老,硕德鸿儒,恳辞大字,众称达礼。其後至德二载,崔圆为相,加集贤殿大学士,其後因循,遂成恒例。伏望削去大字,崇文馆大学士亦准此。(《唐会要》六十四)
☆归崇敬
《全唐文》三百七十九有传。
○上丁释奠讲论奏
上丁释奠,其日准旧例,合集朝官讲论五经文义。自大历五年以前,常行不绝。其年八月以後,权停讲论。今既日逼,恐须复依旧奏。(《唐会要》三十五)
○请罢裤褶奏
按三代典礼,两汉史籍,并无裤褶之制,亦未详所起之由。隋代以来,始有服者,事不师古,请罢之。(《唐会要》二十四)
○御署祝版奏
每年春秋二时释奠,祝版御署讫,北面而揖。臣以为其礼太重。按《大戴礼》:师尚父授周武王丹书,武王东面受之。请参酌轻重,庶得其宜。(《唐会要》三十五)
☆严武
武,字季鹰。房琯荐为执事中。坐琯事,贬巴州刺史。久之,擢剑南节度,加检校吏部尚书。年四十,卒。
○御史给公乘奏
应在外新除御史赴台,停止店肆,事亦非宜。仍令所在给公乘发遣,以为永例。(《册府》、《唐会要》六十二)
○巴州古佛龛记
巴州城南二里,有古佛龛一所。
右山南西道度支判官卫尉少卿兼侍御史内供奉严武奏:臣顷牧巴州,其州南二里有前件古佛龛一所。旧石壁镌刻五百馀铺,划开诸龛,化出众像,前佛後佛,大身小身,琢磨至坚,雕饰甚妙。属岁月绵远,仪形亏邮,乃扫拂苔藓,披除榛芜。仰如来之容,爰依鹫岭;祈圣上之福,新作龙宫。精思竭诚,崇因树果,建造屋字叁拾馀闾,并移洪锺壹口,庄严福地,增益胜缘。焚香无时,与国风而荡秽;然灯不夜,助皇明以烛幽。曾未经营,自然成就。臣幸承恩宥,驰赴阙庭,辞日奏陈,许令置额,伏望特旌裔土,俯锡嘉名。降以紫泥,远被云雷之泽;题诸绀宇,长悬日月之光。兼请度无色亻殳有道行者柒僧,永以住持,俾其修习。
敕旨:其寺宜以光福为名,除依。乾元三年四月十三日。(《金石苑》二、《八琼室金石补正》五十九)
☆乾济
济,乾元中大理评事巴州长史。
○唐救苦观世音菩萨像铭
兹救苦观工音菩萨像者,巴州刺史严武奉报烈考中书侍郎远日之所凿也。乾元二年正月十三日,大理评事兼巴州长史韩济铭曰:
於铄使君,孝心不忘。□□菩萨,灵相克彰。昊天永永,思报无疆。□□岩岩,庶乎有常。(石刻)
☆崔巨
巨,字为式。大历中右补阙、殿中侍御史。
○大唐宣州刺史薛公碑
按:《新安志》(九)及《实刻丛编》(十五)引《复斋碑录》,皆作崔巨撰,文见《全文》阙名,今存其目。
☆独孤及
《全唐文》三百八十四有传。
○郑驸马孝行记
特进驸马都尉荥阳郑潜曜,字某(五字,《英华》作郑赞潜曜其字),睿宗外孙,元宗之甥,代国长公主之才子也。睿敏而文,生知纯孝。开元中,长公主寝疾,公年二十八,觿燧侍左右,带不解面不靧者累月,尝药请祷,忧恳备至,而徉无瘳。乃刺血濡翰,书为策(《英华》作荣)祝,请命于上下神只,愿以身代亲之身,乞灵祈死,泣尽继血。既而诚达於神,感而遂契,彻筵俟命,焚其章草(《英华》作毕),独神道许三字在乎(二字作存於)煨烬之中。翌日,长公主疾间,公固命左右勿敢言。於其请天之章,公之客尹灵琛之辞也。向微灵琛言之,则人莫知之者矣。君子谓天道远,人道迩,其死生冥运,吉凶阴骘,未尝与人(《英华》作天)同功也。而孝子竭诚,上元为感,神符灵贶,来若响答。乃知行或精至,则幽明(《英华》作冥)不能逃其应,而况人乎!郑氏之行,其事亲也,可谓孝矣。惟武王、周公,与天合德,三坛之祝,宜有丕应。若公者也(《英华》作地),在绮襦纨袴之中,非有植璧秉珪之礼,而精诚上之,神亦降福,非德性纯至,其孰能致感如此其速者欤!
公开元二十八年,尚元宗第十二女临晋长公主。公主柔明而贤,辅佐以礼,公力行好学,处贵不骄,跋履夷险,无替忠信。历太仆、光禄,嗣荥阳郡公,佩金印,列长戟,垂三十馀载,克荷大业,而崇其家声。善而必庆,为不诬矣。惧他日史氏阙疑也,故著之於篇。(本集十七、《文苑英华》八百三十)
☆田伏宝
伏宝,恒州人。
○造象刻经记
弟子田伏宝,为先亡父兄、见存母弟,往为门亏十善,不树福缘,侄岩殒命於同罗,女子夭辞於白日,虔心告佛,罄志归依。敬就三门石柱,刊《阿弥陀佛蜜多心经》,以乾元凶年四月五日镌镂功毕。桑海有改变迁移,经像固存乎不朽。合家眷属,法界有缘,同沾斯福。(《常山贞石志》五)
☆贾耽
《全唐文》三百九十四有传。
○华夷图玉山记
玉山与天际,势联北斗,又名玉斗山。循山之麓升降,凡十有五里,至大洋坂,地宽旷约数百亩,而奇峰秀岭,怪石深池,环列于前後左右,真仙灵之窟宅也。山有龙潭一十八祭,又有二十四奇,曰玉耶峰、银尖峰、七盘峰、狮子峰、石牛峰、云盖降、蟠龙峰、金鸡墩、洗墨池、望香墩、九莲池、天门峰、飞泉峰、屏风峰、誓坡石、浴佛池、彩霞岩、过云洞、连理木、天圣松、金刚岭、石鼓山、罗汉峰、志初岩。真一邑胜概之尤者也,故县亦由此名。(《游名山记》)
☆刘太真
《全唐文》三百九十五有传。
○诸道供纸张奏
准贞元元年八月二日敕,当司权宜停减诸色粮外,纸数内停减四万六千张。续准去年八月十四日敕,修为经书,令诸道供写书功粮钱,已有到日,见欲就功。伏请於停减四万六千张内,却供麻纸及书状藤纸一万张,添写经籍。其纸写书足日,即请停。又当司准格,楷书八年试优,今所补召,皆不情愿。又准今年正月十八日敕,诸道供送当省写经书及校勘五经学士等粮食钱。今缘召补楷书,未得解书人。元写经书,其历代史所有欠阙,写经书毕日,馀钱请添写史书。(《唐会要》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