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文总集
- 全辽文
全辽文
三辰宣精。五山飞英。灵气交感。忠贤间生。风雲协会。金石输诚。衮职斯补。天步惟清。(其一。)
显允我王。命世作辅。学综天人。才兼文武。钧国得璜。干君负俎。内秉鸿枢。中□□睹。(其二。)
赤符肇应。绿绶载纡。桓珪申命。史笔专书。行作师表。言成典谟。忠将义立。化与仁孚。(其三。)
熙务鼎司。优贤玉帐。砺山带河。出将入相。寄重藩宣。功归寅亮。简在帝心。系我人望。(其四。)
献纳百揆。弼谐两朝。平勃佐汉。夔龙致尧。烟阁图像。雲台议劳。政还藻扆。身退林皋。(其五。)
秩峻三师。封疏一字。逆旅遐年。浮雲贵位。考终致期。月制襄事。百身莫渎。天不憖遗。鲁圣有开。天资多才。佩象环而德迈。振木铎以功偕。王道方盛。儒风诞恢。时不之利。泰山则颓。晋相有赫。世载博识。洞象纬以察时。炳文章而华国。二陆从风。五荀承式。年不之与。台阶云坼。
天子悼兮国人伤。宇无栋兮川无梁。涂刍列兮祖庭张。
萧鼓咽兮铭旌扬。燕台蓟门兮对峙。其处在兮其人亡。
桐山西兮桑水东。龙耳岗兮马鬣封。夜舟藏兮泉隧通。
夕鸟飞兮垅树空。天长地久兮不泯。王之名兮王之功。(拓本。)
(按志文前题“故贞亮私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洛京留守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尚父兼政事令上柱国陈王食邑二万五千户食实封贰仟伍佰户清河张王墓志铭并序”六十五字。又“宣政殿学士崇禄大夫行礼部尚书兼知制诰修国史上柱国弘农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五百户食实封叁佰伍拾户杨佶撰”四十八字。一九六九年北京西城桦皮广出土。无志盖,墓圹遗物甚少。但有大量勾纹砖,似已遭盗掘。)
附跋
(张俭《辽史》卷八○有传。试以《墓志》校《俭传》,可补正传文者有以下数事:)
〔一、传文言:“俭,宛平人”,又云:“(重熙)十二年(一○四三)薨,年九十一,敕葬平县”。按《墓志》:“重熙二十二年(一○五三)正月二十九日,启手足于圣宗皇帝所赐之第,享年九十有一。……诏遣昭文馆直学士诸宫制置使李珂充敕祭发引使,以其年五月十日归全于析津府宛平县仁寿乡陈王里,从先太傅之茔,礼也。王讳俭,字仲宝,其先清河人,后徙蓟北,遂占籍焉。”〕
〔传仅有姓名,阙“字仲宝”。俭年九十一岁,卒于重熙二十二年(九六二──一○五三),传文脱前“二”字,遂差十年。据《地理志》:析津、宛平为两县,开泰元年改蓟北曰析津、改幽都曰宛平。俭籍蓟北,则是析津人。名字、籍贯、生卒年为列传基本项目,三者均应据志补正〕。
〔二、关於张俭奉使及使还迁官,《墓志》称:“诏充贺南朝皇帝生辰国信副使,展币成仪,拭珪复命,开泰元年,迁政事舍人,知枢密直学士”〕。
〔按李寿《长编》:大中祥符四年(统和二十九年、一○一一)十二月:“契丹遣使长宁军节度使耶律汉宁、副使太常少卿张俭来贺明年正旦”。《志》言贺生辰,《长编》作贺正,《墓志》出于行状追忆,《长编》根据《实录》、政府记载,应以《长编》为是。《圣宗纪》:开泰二年春正月,以张俭为政事舍人。即使还迁官,传文未著奉使及迁官。〕
〔三、《墓志》:“开泰二年,正授枢密直学士同修国史:三年,加尚书工部侍郎、知制诰;四年春,迁枢密副使;夏六月,授宣政殿学士、守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冬十月,授枢密使,加崇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兼修国史,特赐翊圣佐理功臣;五年秋,加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加赐竭节功臣;七年冬,加政事令。”〕
〔传文止有“开泰中,累迁同知枢密院事”。详略悬殊,均可据《墓志》增补。
四、太平以后之仕历,传言:“太平五年(一○二五)出为武定军节度使,移镇大同;六年,入为南院枢密使……拜俭左丞相,封韩王。帝不豫,受遗诏辅立太子……赐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拜太师、中书令,加尚父,徙王陈。”〕
〔按《百官志》三,太平四年已称“左丞相张俭”。《纪》太平五年三月壬辰,以左丞相张俭为定武军节度使同政事门下平章事,五月,以张俭为彰信军节度使;六年三月戊寅,以大同军节度使张俭入为南院枢密使、左丞相兼政事令。辽无彰信军,《纪》漏移镇大同,致纪传互歧,《纪》无封韩王,亦彼此不同。太平十一年(一○三一)十一月,俭奉敕撰《圣宗哀册》署衔:“推忠翊圣保义守节同德功臣、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左丞相、守太傅兼政事令、监修国史、上柱国、鲁国公,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一千户臣张俭”,又与《纪》、《传》不一致。 〕
〔按墓志:“太平元年(一○二一)以左丞相之秩,升中书令之上,……兼进封鲁国公,增加邑户,改赐推忠匡时守节功臣。五年春,以武定旌节兼相国以授之,赐佐时全□□□□……夏六月,复诏假节于彰国,冬十二月,又诏镇节于大同……六年春三月,再授枢密使、左丞相兼政事令、监修国史、鲁国公□□□□翊圣保义守节功臣。仍于南京赐之北第。景福元年(一○三一)六月,册命为太傅,加赐同德功臣。重熙元年(一○三二)十二月,进位太师,增实赋五百室。四年春致仕,授洛京留守、尚父,行河南尹、进封秦国公,增食赋七千室,改赐贞亮弘靖耆德功臣,守太师兼政事令如故,六年,特封韩王,十一年冬,进封陈王”。通过《墓志》可以解释部分《纪》、《传》不同。亦有记载岐互,如《纪》作彰信,《志》作彰国,应以彰国为是。因西京应州彰国军(今山西应县)、奉圣州武定军(今涿鹿县保安)、雲州大同军、重熙十三年升西京(今大同市)、三地距离近,当时均属西京。辽无彰信军,彰信为彰国之误。《圣宗哀册》署衔,在兴宗即位之初,册命为太傅,加赐同德功臣以后。进位太师在重熙元年十二月,故册文署衔称“守太傅”。正合。〕
〔传言“受遗诏辅立太子”,是圣宗遗诏辅兴宗,“赐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拜太师、中书令,加尚父”为重熙四年之事。连文顺叙,显然增加误解。“保义守节”为旧号,《墓志》题称“故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与《传》合,《志》文改赐,实为加赐。宰相致仕,《纪》、《传》均缺略未书。致仕后,始进封秦国公。封韩王在重熙六年,即致仕后二年,《传》言封韩王在圣宗朝,则误以重熙六年为太平六年。徙王陈则重熙十一年之事。即兴宗用张俭策,遣使萧特末、刘六符入宋取得增币之后,进封陈王。并应据《墓志》勘正。〕
〔至于传中所载俭知遇情节与政绩,则《墓志》所未有,可见传文固另有源据也
俭叔父琪,往年曾有《墓志》出土,亦杨佶撰。近又出土俭孙女馆《墓志》。《俭志》详三代,参以琪、馆两志,列《张氏世系表》如次:〕
礼
常左│
侍散│
骑│
│
正
少卿守左检大│
师赠太仆校中│
太仆射尚大│
子 书夫│
│
┬────────────────┤
│ │
琪 雍
德龙字│ 太赠赞│
县门伯│ 傅太善│
令、玉│ 子大│
文 │ 夫│
俨 ──────────────俭
少赠│ │
傅太│ │
子│ │
─────┤ │
另 嗣 次 长 嗣嗣禹
复是张 颛郑中左复 嫁女嫁女袋赐轻尉大进宗甫称
弟嗣嗣 之弘晋仆│ 郑 王 紫车少夫士
兄宗初 姊节国射│ 弘 景 金都卿守朝
辈、, 女公兼│ 节 运 鱼尉上卫议
。嗣疑 郑娶侍│
─────┤
馆 峤
嫁嫁(女)前朝
耶马 知议
律直 忠大
氏温 顺夫
、 军守
二 节司
女 度农
前 副少
后 使卿
○广济寺佛殿记(太平五年 宋璋)
夫闻弘高威德。运大神通。金刚座中。果结菩提之树。灵鹫山上。经宣菡萏之花。显中印以为师。应东方之现相者。我世尊之启洪圣也。是以明帝梦从於汉室。佛宝初光。奘公取至於唐时。法轮渐转。故自三千界神化之后。五百年象教已来。通觉路於群方。辟空门於历代。引宽定水。舒广慈雲。粤有僧弘演。武清井邑生身。发蒙通远文殊阁院落发。离俗归真。幼尚忍草流芳。长惟戒珠护净。竭■〈扌忽〉持之力。振拔沈沦。弘方便之机。赞裨调御。属以新仓重镇。旧邑多人。悉谓响风。咸云渴德。载勤三请。深契四弘。此则振锡爰来。宁辞越里。彼则布金有待。永奉开基。因適愿以经营。遂立诚而兴建。矧於此也。南披拂镜水。秘宝莹珠。北负画屏山。潜珉辉玉。凤城西控。日迎碣馆之宾。鳌海东邻。时辑灵槎之客。而复枕榷酤之剧务。面交易之通衢。雲屯四境之行商。务集百城之常货。嗷嗷冒雨。扰扰蒙尘。是宜近彼人稠。增完永固。所贵多依佛住。弘济无疆。然得富庶倾必。溢袖盈襟。奉财施之如林。宾寮率已。连镳继轨。赍俸给之若市。得非不畏入畏。念兹在兹。材呈而风举雲摇。匠斫而雷奔电击。乃以凿甘井。树华亭。济往来之疲羸也。建法堂。延讲座。度远近之苦恼也。或饰铸容图像。恭敬者利益而不穷也。或开精舍香厨。依止者担荷而无阙也。至於有一日必葺。无四体不勤。以励乃至精。坚乎密行。而隆其业者也。噫。累功岁久。报力时亏。念光阴之不停。嗟羸老之将至。宜退知为之事。好修课诵之因。乃谓门人道广曰。吾以拨土匡时踏荒成办。然稍增於缔■〈扌冓〉。奈网备於规模。营西位之浴堂。已凭他化。创中央之秘殿。未遇当仁。今汝空祠众中玄识高上。虽勤修慧炬。谅堪称兴。而播植福田。得未周圆。度人宜体於三轮。证果俾升於二梵。讵劳谦於后进。当善继於前修。广法师谛听斯言。恭承彼事。应当根之善。立匪石之心。行不逸游。举步而惟思师训。谈无戏论。出言而即报佛恩。曾启处以何安。念克终而无怠。复虑防於传法。议须假於兼人。幸会头陁僧义弘。雅好游方。巡礼将周於四国。洞谙化道。致斋频会於万僧。见善则迁。与物无竞。因率维那琅琊王文袭等数十人。異口同音而请。信心不逆而来。共结良缘。将崇胜概。繇是劳筋苦节。有广上人之率群材。贯骨穿肌。有弘长老之集多众。叠水浮陆行之迹。专家至户到之心。或采異於曹吴。或访奇於般尔。度功量费。价何啻於万缗。纠邑随缘。数须满於千室。乡曲斯听。人谁不从。独有檀那。潜征翠琰。所谷令闻不朽。咸可纪於石铭。惟希净办既坚。共勿轻於金诺。此所谓千人之邑耶。悉愿时资润屋。日广精蓝。愈固虔诚。即趋良会。故始岁则可以霜挥斤斧。烟迸钩绳。栾栱叠施。棼橑复结。能推剞劂。五间之藻栋虹梁。巧极雕锼。八架之文楹绣桷。巍巍乎。非众心回向。孰规轮奂之有如此者。及再期。则可以鳞比鸳瓦。雲矗花砖。粉布圬墁。霞舒丹雘。奇摽造立。三门之满月睟容。妙尽铺题。四壁之芳莲瑞相。郁郁乎。非众心合应。孰奉庄严之有如此者。次於南则殊兴峻宇。正辟通门。度高低掩映之差。示出入诫严之限。屹然左右对护法之金神。肃尔纵横。扃安禅之宝地。然谓瞻思罕状。报应难名。盖作一行所致。是期三年有成。窗轩疏不夜之明。周阿流耀。坛座簇长春之色。内奥含英。至哉。其基构备也即如彼。其功德圆也又若此。爰处一方乾位。以为千古日宫。不惟资闾里之安康。抑亦占郊畿之宠壮。确乎不拔。上侔化出於摩尼。粲然可观。下拟葺成於那烂。能事云毕.素愿酬终。可以开示众迷。可以灭除多罪。莫不惟道是仗。求福不回。有奉香花。有赍缯盖。具八关而敬礼。渐悟超凡。崇六事以恭参。潜期入圣。或农商侣至。睹之者生善而归。或渔猎人来。瞻之者断恶而去。即而香界初就。道场永开。律仪修而白玉无瑕。戒行止而青松有操。阎浮业广。咸归精进之门。兜率观成。悉有开生之路。適谋论撰。可叙因缘。庶记录以具存。用刊修而克永。捧柔翰而爰状其事。趋敝居而屡记其词。然璋罢典泥书。早疏砚席。连钟风树。久不文言。念於监督之间。最是归依之所。即难推让。惟谢精研。但资立意为宗。聊以直书其事。而铭曰。
佛兴中印。教遂东流。空门开奥。慧炬烛幽。粤有真性。夙著徽猷。布金因请。振锡爰投。慈悲恤苦。化度思柔。招担独力。基■〈扌冓〉数秋。羸老将至。胜■〈既上木下〉难周。门徒下命。轨躅前修。兼人幸会。合志勤求。千室为邑。百种何忧。精蓝同奉。润屋咸抽。环材呈巧。宝殿延休。阎浮利济。睹可优游。此有归仗。馀无比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