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碣石门刻石
  (上脱九句,此颂三句为韵。)遂兴师旅,诛灭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当作泰字。)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执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集解》徐广曰:「久,一作分。」)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史记。秦始皇纪》)
  ◇会稽刻石
  皇帝休烈,平壹宇内,德惠攸长。卅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齐庄。群臣诵功,本原事速,追道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忄敖猛,率从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男女诚。夫为寄,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轨度,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人乐同则,嘉保泰平。後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车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陲休铭。(申屠力《重刻会稽碑》拓本,又见《史记。秦始皇纪》,小异。)
  ◇句曲山白璧刻文
  始皇圣德,平章江山。巡狩苍川,勒铭素璧。(张铉《至正金陵新志》一,《茅山图考》注引《茅山记》曰:秦始皇三十七年,游会稽还,登句曲北垂山,埋白璧一双、深七尺,李斯篆刻文。又《真诰》引《茅君内传》)
  ◇秦权文
  廿六年,皇帝尽井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秦权拓本,又平阳斤拓本,皆有刻辞焉。「皆」字作「者」,属上句。「其于久远也」。作「远《医凤》)」,末有平阳斤三字。
  ◇刻始皇所立刻石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琅邪台刻石》拓本,又《泰山残石》、徐铉重摹《绎山刻石》、《绛贴》、《泰山篆谱》、《汝贴。之罘刻石》,又《史记。秦始皇纪》:「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
  ◇用笔法
  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篆籀以前,不可得而闻矣。自上古作大篆,颇行于世,但为古远,人多不详。但为古远,人多不详,今斯删略繁者,取其合理,参为小篆。凡书,非但裹结流快,终籍笔力轻健。蒙将军恬《笔经》,犹自简略。斯更修改,望益于用矣。用笔法,先急回,後疾下,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思之,此理可见矣。
  斯善书,自赵高以下,或见推伏。刻诸名山碑玺铜人,并斯之笔。斯书《秦望纪功石》云:「吾死后五百三十年间,当有一人替吾迹焉。」(《墨池编》)
  ◎周青臣
  青臣,始皇时为仆射。
  ◇进颂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史记。秦始皇纪》: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
  ◎淳于越
  越,齐人,始皇时为博士。
  ◇议封建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一作「之患」,以「臣」字属下句)无辅拂(一作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史记。秦始皇纪》,又《李斯传》:齐人淳于越进谏,始皇下其议。)
  ◎零陵令信
  信失其姓,始皇时为零陵令。
  ◇上始皇帝书
  荆轲挟匕首卒刺陛下,陛下以神武,扶揄长剑以自救。(《文选。吴都赋》刘渊林注引《秦零陵令上始皇帝书》。案《汉志》从横家有《秦零陵信》一篇,难秦相李斯,即此。)
  ◎阙名
  ◇诸儒生议封禅
  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菹皆,言其易遵也。(《史记。封禅书》,始皇即帝位三年,徵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请儒生或议。」又见《汉书。郊祀志》上)
  ◇群臣议始皇庙
  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轶毁。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先王庙或在西雍,或在咸阳,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自襄公以下轶毁。所置凡七庙,群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史记。秦始皇纪》:二世元年,令群臣议尊始皇庙,群臣皆顿首言。)
  ◇秦将诈称二世使人与李良书
  良尝事我,得显幸,良诚能反赵为秦,赦良罪,贵良。(《史记。张耳陈余传》,《汉书。张耳陈余传》)
  ◇辨士隐姓名遗秦将章邯书
  李斯为秦王死,废十七兄而立今王也。(《史记。李斯传》《集解》引杜预善文。)
  ◇东郡陨石刻文
  始皇死而地分。(《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始皇帝三十六年,石陨于东郡,民或刻其石。)
  ◎宦官
  ◎赵高
  高,诸赵疏属,为宦者。始皇举为中车府令,后兼行符玺令事。二世即位,迁郎中令,拜中丞相。寻行弑立,子婴刺杀之,夷三族。
  ◇诈为始皇书赐公子扶苏
  朕巡天下,祷词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毛,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史记。李斯传》)
  ◎仙道
  ◎安期先生
  先生姓安名期,琅邪阜乡亭人。师事河上公,善黄老,亦善为长短说。卖药海边,与蒯彻善。尝干始皇,又干项王,项王不能用其策。已而项王欲封之,不受亡去。刘向云:「时人皆言千岁翁。」服虔云:「古之真人。」案安期生事见《史记。乐毅》及《田儋传赞》,服说见《封禅书。索隐》。
  ◇留书报始皇
  后千岁,求我于蓬莱山下(《史记。封禅书正义》引《列仙传》,今本《列仙传》作「后年」,无「下」字。《抱朴子。极言篇》作「复数千载」,《艺文类聚》八十四引《抱朴子》作「后数千载。」)
  ◎徐福
  一作福,齐人。为始皇求仙,以童男女三千王州,不归。
  ◇上书请求仙
  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史记。秦始皇纪》)

全汉文
卷一
高帝
惠帝
文帝(一)
卷二
文帝(二)
景帝
卷三
武帝(一)
卷四
武帝(二)
卷五
昭帝
宣帝(一)
卷六
宣帝(二)
卷七
元帝
卷八
成帝
卷九
哀帝
卷十
吕后
程姬
昭上官后
公孙婕妤
元王皇后(一)
卷十一
元王皇后(二)
定陶傅太后
孝成许皇后
班婕妤
赵皇后
赵昭仪
卷十二
吴王濞
齐王襄
淮南王安
赵王彭祖
中山王胜
刘长
燕王旦
昌邑王贺
淮阳王钦
楚王延寿
梁王立
卷十三
义帝
项王
刘舍
陈馀
宋义
宋昌
孔鲋
孔臧
孔安国
孔衍
孔光
卷十四
韩信
萧何
张良
陈平
周勃
郦食其
娄敬
张苍
韩王信
韩颓当
季布
陈武(一作“柴武”)
申屠嘉
陶青
薄昭
张武
贾山
卷十五
贾谊(一)
卷十六
贾谊(二)
贾捐之
公孙臣
新垣平
卷十七
淳於意
卷十八
晁错

卷十九
严青翟
严忌
严助
韩安国
羊胜
公孙诡
公孙乘
邹阳
卷二十
枚乘
淮南小山
路乔如
邹长倩
卷二十一
司马相如(一)
卷二十二
司马相如(二)
廷尉翟公
张汤
缯它
杨贵
卷二十三
董仲舒(一)
卷二十四
董仲舒(二)
田蚡
郑当时
王恢
公孙弘
石庆
卷二十五
东方朔
卷二十六
唐蒙
张骞
许裒
司马谈
徐乐
卷二十七
严安
终军
主父偃
路博德
霍去病
霍光
庄芷
庄熊罴
卷二十八
卜式
兒宽
延年
苏武
常惠
李陵
李广利
胡建
桑弘羊
孔仅、东郭咸阳
番系
田仁
卷二十九
赵充国
丙吉
魏相
蔡义
令狐茂
车千秋
黄霸
士伍尊
卷三十
张敞
张竦
田延年
卷三十一
杜延年
杜钦
杜业
卷三十二
杨敞
杨恽
眭弘
路温舒
大鸿胪禹
张寿王
丞相属宝
王吉
王骏
于定国
冀州刺史林
龚遂
严延年
卷三十三
萧望之
萧育
金安上


郑吉
辛武贤
辛庆忌
韦玄成
侍郎章
戴长乐
王生
盖宽饶
郑昌
毓延寿
孙会宗
欧阳地馀
徐福
卷三十四
贡禹
匡衡
卷三十五
刘向(一)
卷三十六
刘向(二)
卷三十七
刘向(三)
卷三十八
刘向(四)
卷三十九
刘向(五)
卷四十
刘歆(一)
卷四十一
刘歆(二)
卷四十二
王褒
严遵
卷四十三
王尊
耿寿昌
王商
史丹
王章
王禁
王凤
王立
王仁
王闳
王音
许嘉
甘延寿
陈汤
张博
卷四十四
翼奉
京房
卷四十五
杨兴
韩宣
谷吉
谷永(一)
卷四十六
谷永(二)
韩昌 张猛
董宏
尹忠
尹更始
张忠
卷四十七
何武
朱云
侯应
薛宣
诸葛丰
朱博
卷四十八
王嘉
师丹
孙宝
陈咸
郑朋
胡常
平当
卷四十九
翟方进
翟义
范延寿
公乘兴
张匡
冯逡
孙禁
许商
赵增寿
涓勋
刘辅
杜邺
卷五十
毋将隆
马宫
鲍宣
梅福
郭舜
尹赏
申咸
龚胜
卷五十一
扬雄(一)
卷五十二
扬雄(二)
卷五十三
扬雄(三)
卷五十四
扬雄(四)
卷五十五
李寻
梁太傅辅
彭宣
郑崇
谯玄
何并
阎崇
方赏 毕由
陈咸
郑子真
卷五十六
解光
郭钦
冷褒 段犹
夏贺良
贾让
耿育
杨宣
议郎龚
永信少府猛
伶玄
卷五十七
宦官
弘恭
列女
淳於缇萦
大乳母
卓文君
乌孙公主解忧
冯嫽
敬武长公主
卷五十八
王莽(一)
卷五十九
王莽(二)
卷六十
王莽(三)
王舜
王邑
王谏
王临
王宗
卷六十一
刘立
刘佟
刘庆
刘京
公孙禄
孙建
满昌
唐林
甄邯
陈崇

平宪
谢嚣
刘咸
张永
崔篆
严尢
哀章(袁宏《后汉纪》作“褒章”)
但钦
陈钦
区博
卷六十二
关并
张戎
韩牧
王横
鲁匡
冯英
田况
费兴
甄阜、梁丘赐
王况
卷六十三
外国
南越王赵佗
赵胡
吕嘉
东越王馀善
军臣
狐鹿姑
呼韩邪
郅支单于
乌珠留单於
鄯善王尉屠耆
乌孙昆弥
龟兹王绛宾
仙道
修羊公
鬼神
天皇大帝
西王母
武帝
段孝直

卷一
◎高帝
  帝姓刘氏,讳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初为泗上亭长,秦二世元年起兵,称沛公。明年,楚怀王以为砀郡长,封武安侯。以子婴元年西入关,项羽立为汉王,都南郑。以汉五年破项羽,即皇帝位,都长安。在位十二年,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亦曰高祖。有《传》十三篇。(《汉志》在儒家,本注曰:「高祖与大臣述古语及诏策也。」)
  ◇重祠诏(二年)
  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汉书·郊祀志》上)
  ◇立吴芮为长沙王诏(五年二月)
  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汉书·高纪》下)
  制诏御史,长沙王忠,其定著令。(《汉书·吴芮传》)
  ◇以亡诸为闽粤王诏(五年二月)
  故粤王亡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诸侯伐秦,亡诸身帅闽中兵以佐灭秦,项羽废而弗立。今以为闽粤王,王闽中地,勿使失职。(《汉书·高纪》下)
  ◇罢兵赐复诏(五年五月)
  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军吏卒会赦,其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汉书·高纪》下)
  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诸侯子及从军归者,甚多高爵。吾数诏吏,先与田宅,及所当求於吏者,亟与。爵或人君,上所尊礼,久立吏前,曾不为决,甚亡谓也。异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今吾於爵非轻也,吏独安取此?且法以有功劳行田宅,今小吏未尝从军者多满,而有功者顾不得,背公立私,守尉长吏教训甚不善。其令诸吏善遇高爵,称吾意,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