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绝尘

  文员外道:“贤侄,我想李刺史府中小姐,千金贵体,非贵戚豪家不能坦腹,贤侄是异乡孤客,行李萧然,既无势炎动人,又无大礼为聘,纵贤侄才貌堪夸,实非门当户对,恐未必然。”
  文探花道:“小侄初登黄甲,名列缙绅,叔父面前倘或诈言虚诳,上何以取信于君父,又何以结交于士夫,下何以出治于百姓。所以再三因循者,其中隐情难好与叔父道耳。”文员外道:“贤侄,果然有这样奇事,我愚叔替你喜之无尽。何不把前后事情,大略讲一讲,与我愚叔知道。”文探花不敢隐瞒,便把梓潼托梦,与小姐楼前题咏,小姐得病扮医,李岳捉奸,太守判婚,贾秋惊恐,前后缘由,备细说了一番。
  说不了,文员外便拍手大笑道:“贤侄,正是天赐姻缘,因此六合相凑。世间一饮一酌,莫非前定。既然如此,可修书一封,差人径往临安,一路驿递衙门,讨些人夫轿马,迎娶侄妇到我姑苏。大家共享荣华富贵,省得人居两地,彼此相悬,却不是好?”文探花道:“叔父有所不知,你侄妇是宦门弱质,从来不出闺门。老夫人止生一女,况且十分爱惜,时刻不离膝下,岂肯使他远涉千里程途。前月已着安童先赍 书去,小侄且待明日祭奠先人事毕,也就要到临安去了。”文员外道:“愚叔的意思,欲留贤侄在家,或郡中有甚分上,顺理的去讲几桩,也不妨事。这样看起来,又成画饼了。”
  说话之间,恰好安童从临安转来,竟到堂前,小小心心,先到员外跟前磕了几个头,又向探花面前磕头。文员外见他戴了大顶京帽,穿了屯绢海清,竟是舍人一般,有些大模大样,与当初在书房中伏伺的形相不同,到觉有些不认得了,便对探花笑道:“今日若非贤侄中了探花,这安童缘何带挈得他如此齐整。正所谓:一人有庆,万人赖之。”
  文探花便问道:“安童,可有回书么?”安童禀道:“只有小夫人一封回书在此。”探花接过手,拆开一看,恰原来是七言绝句二首。
  其一:
  罗帏寂寞几经秋,泪雨如倾恨未休。
  莫把骊词丢脑后,东头不了又西头。
  其二:
  自从捷报探花郎,与妾多添半面光。
  寄语郎君归莫晚,谁人不羡贵东床。
  文探花看诗毕,便道:“小姐,小姐,我岂是那等之人。一点诚心,惟天可表。”又问:“老夫人有甚话说?”安童复禀道:“老夫人拜上老爷,途路风霜,保重贵体。只要早早荣归,就是万千之喜。”探花道:“我行程在迩,何劳老夫人挂虑。”就分付安童:“速备鼓乐牲礼,准是明日祭奠太老爷、太夫人坟茔。一壁厢买舟早到临安,毋得违误。”
  安童领命,疾忙打点祭礼,并各项俱已完备。次日,请了叔父,同往先茔祭奠,致敬尽礼。祭毕,便与叔父作别起身。文安员外执意强留不得,只得整备酒席,于十里长亭之外,殷勤饯行。文探花也不忍一旦轻离叔父,但难舍小姐恩爱,虑恐久盼不到,或者再有前番光景,反为不妙。因此顾不得叔侄深情,所以勉强泪别。
  却说姑苏隔临安千有余里,计日趱程,不多日就到临安。那李岳叔丈,知道探花侄婿回来,便去换了深衣大服,亲自远远迎接。文探花就与邮亭中相见,一味亲情体面,并不提旧事半句。
  你看这李岳体面上虽是这等行,心中自知有愧,不曾唱得一个喏,到说了无数甜言媚语,装了许多奴颜婢膝。世上小人,欺贫抱富,前倨后恭,非止李岳一人而已。
  文探花虽是一意容忍,也未免要从中点缀,就说道:“小侄婿是飘流荡子,昔为偷花贼,今作探花郎,皆赖叔丈深情,所以得有今日。不然,非死填沟壑,即流落江湖也。”李岳道:“探花大人,岂不闻君子有容人之量,又道大人不作小人之过。若再提起前言,诚令人赧颜无地矣。”有诗为证:
  其一:
  深谋密网真奸险,罗织贤良恶匪轻。
  谁想今朝重见面,差惭无地可为情。
  其二:
  黄堂笔下完婚日,预识荆卿是贵人。
  假使谨持三尺法,而今相见也生嗔。
  “但是令岳母与尊夫人,俱悬望多时,万勿迟延。请起驾到府中,待小叔公慢慢的赔一个礼罢。”文探花只得一面含着笑,一面分付从人,即便起身。不多时,就到了李府门首。李岳先进去报与老夫人、小姐知道。
  你看这文探花,这回喜色轩昂,竟不似当初出门的模样。但不知到府中见了老夫人与小姐,又有甚么说话?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回
  饰前非厅前双膝跪 续后韵页上两留题
  诗:
  何处吹箫绀宇澄,香肩并倚拥华灯。
  题来宋玉 多情赋,谱入文鸳心字经。
  我辈风流原有种,娘行诗句自关情。
  珠圆玉合浑闲事,笑整云鬟响碧珩 。
  这文探花到李府中,先请老夫人出来拜见,然后再见小姐。老夫人便不是当初相诗,愈加殷勤几分,遂说道:“恭喜贤婿,今日衣锦荣旋。虽则是你文门之福,实于李氏亦有光辉。”一巡茶罢,小姐出来。文探花与小姐相见,叙了寒温,遂起身一同进去换了公服。
  不多时,那李氏门中许多诸亲百眷,各执贺礼,都到堂前拜贺,要请探花相见。文探花从新换了公服,出来堂前,见贺客满堂,仔细一看,十个里头倒有九个不曾会面过的。这也是通俗世情,势发一齐来,所以都是要来趋奉的意思。文探花与众亲逐个个行礼,无论尊卑长幼,都留坐下待茶,内中有两个问道:“今日文探花回来,正是二叔公得志之秋,缘何倒不见他?”内中又有几个晓得前番那桩事的,回答道:“他却有些没嘴脸来见探花哩。”
  说不了,只见门上人进来,报道:“本府高太爷赍礼来恭贺,已到大门首了。”众人一齐回避到耳房里去。文探花忙不及步行出来,直到大门首,迎接进来。高太守上堂,行了奉贺之礼,依师生坐下。高太守道:“贤契,昔为偷花客,今作探花郎。可见蝶悬蛛网之作,一大姻缘矣。”
  文探花微笑道:“门生若非老师洪开一面,几为缧绁中人,何敢仰望今日,这正是老师再造之恩。”高太守道:“我与贤契有通家之雅,欲请尊夫人一见,不识尊意如何?”文探花道:“本欲令寒荆出来拜谢,但恐见了老师,回想前情,含羞无地矣。”高太守道:“当初是千金小姐,如今是诰命夫人,忝在通家,相见何害?”文探花便分付请小姐出堂。
  那小姐听说高太守请见,没奈何,含着娇羞出来趋谒。走到堂前,见了高太守,霎时间忍不住两颊生红,连忙退到帘后,低低万福了,转身就走进去。有诗为证:
  百媚千娇出绣房,含羞无语见黄堂。
  低低万福称帘后,两颊新红上海棠。
  高太守又吃了一巡茶,正待起身,忽听门首一派鼓乐喧阗。文探花便问:“鼓乐是哪里来的?”随从的答应道:“是李二相公来作贺的,闻得太爷在此,以故不敢进来,暂在门外。”高太守问道:“是哪一个李二相公?”文探花回答道:“就是妻叔李岳,当日与门生做对头的。”高太守道:“原来就是此人。况且李老先生的令弟,又探花的叔丈,相见何妨,不须回避。快请进来相见。”
  李岳在外面听说高太爷请他相见,他便迂阔起来,大摇大摆,走到堂上。见了高太尊,欲行庭参,双膝跪下,口称:“李岳叩见。”高太尊向前一把扶起,道:“兄是太卿令弟,探花叔丈,比别不同,起来只行常礼。”李岳起来,深深作揖,又与探花作了揖,就在旁边坐下。
  高太守道:“汝本是好好一个叔丈,只因前番不会做了人情。”李岳道:“当初若不是李岳激励探花一场,恐未必有今日这个田地。”高太守大笑道:“你这两句,虽然近于牵强,无非要探花宥了前愆的话头。今日我说一个分上,君子有容人之量,贤契万勿以此事介怀。”李岳一眼把探花看定。探花见高太守说这句话,只得微笑道:“谨领。”高太守又把闲话说了一会,遂起身作别。
  文探花与李岳直送到大门外,同走进来。刚到堂前,那李岳不知耳房内有无数亲戚在内,一把扯住探花圆领袖子,一个软膝打将下去,探花随手扯起。有诗为证:
  其一:
  只为心中抱不平,曾无委曲待书生。
  今朝一举登科日,眼底须防不认情。
  其二:
  输情下礼饰前非,不似当初敢作威。
  若得探花心转日,死灰还有复燃机。
  李岳正要说几句粉饰的话,不想又被众亲戚们在耳房里出来瞧见。内中有两个尖嘴的,连忙叫道:“叔公装这个模样,如何使得?”李岳回转头来,见被许多人瞧破,气得两只眼睛突将出来,羞得一副脸皮没处遮掩,只得勉强与众人作了几个揖。本欲抽身便走进去,被这班人扯住了,缠缠绵绵,热一句,冷一句,春秋了好一会,弄得他十分不快活起来。众人晓得他性子平常是暴躁的,恐他反了面,不好意思,只得放他进去。
  李岳见了侄女儿,一心只要奉承他喜欢,没奈何,管不得自家家里人取笑,就深深唱几个喏。小姐道:“叔叔,你日常间不肯过礼于人,今日见了侄女儿,缘何做出这个光景?”李岳迎着笑脸道:“侄女儿,你说来的话好不伶牙俐齿,不枉做了探花夫人。如今世上前倨后恭的人尽多,岂止小叔一个,望小姐看你父亲一面。况你父亲身上,又无三男四女,止得小姐,余外只得小叔。一家惟有和你是亲人。我为因性拗,平昔常有冒犯,万乞宽恕,不要挂怀。少刻侄婿进来,要求好言帮衬。”
  正说之间,文探花已送众亲出门,走到面前。李岳又深深作了几个揖,说道:“小叔公已具有贺礼在外,虽然菲薄,聊表芹意。若不禀过贤侄婿,不敢着他进来。”文探花道:“小侄婿自来无一些好处到老叔公,何敢当此厚赐。”李岳见有些好口风,连忙跑出大门外去,叫众人拿了礼物,送到堂前。打开拜匣,取了礼帖,恭恭敬敬,双手送上。文探花展开一看,上写道:
  谨具:
  金花贰对,彩缎肆端。生鹅贰对,生鸡贰对,活肉壹方,活鱼肆尾,
  荔枝壹盘,龙眼壹盘,胡桃壹盘,胶枣壹盘,山羊贰牵,鲁酒贰尊。
  奉申
  贺敬眷侍教生李岳顿首拜
  文文探花道:“既承老叔公厚情,不好见却。只领了羊酒,余皆返璧。”李岳道:“些须薄礼,都是自己的,并非借办,望乞全收,方为见爱。”至再至三,文探花见他恳求不过,又是老夫人撺掇,尽数收下,赏赐来人。就令整酒,这回却是个家筵,不请外客。上面坐的老夫人,下面李岳,左边探花,右边小姐。有诗为证:
  丈夫自古谁无毒,今日相逢不认真。
  只为李家骨肉少,强教仇敌当亲人。
  当夜满门欢聚,畅饮到二更时分,兴还未阑。李岳道:“贤侄婿鞍马辛苦,请早安息罢。”一齐立起身来,各去安寝。文探花与小姐遂携手同进绣房,这一个欢爱光景,两个都是久渴的,说不尽许多详细。有诗四绝,诗曰:
  其一:
  恩爱轻分两度秋,罗衫湿尽泪空流。
  今宵重整鸳鸯被,撇却年来几许愁。
  其二:
  灯前诉尽别离愁,只有相思无尽头。
  最是清风明月夜,痴心一片倩谁收。
  其三:
  花开花落又开花,得意皇都便省家。
  不是一番能努力,几乎落魄滞天涯。
  其四:
  从来久别赛新婚,握雨携云总十分。
  莫把工夫都用尽,留些委曲再温存。
  次日起来,叫打轿先去拜高太守。太守就留进后堂,整酒款待。两人饮到半酣,高太守叫传梆取那个手卷来,上面共有五六十首诗赋。文探花展开一看,原来当初那一首蝶悬蛛网与咏竹帘的,都载在上边。
  高太守道:“实不瞒贤契说,我只目下要起身回去,囊中却无一文私蓄,刚刚只有这个手卷,都是这临安府中众乡绅先生与名人妙作,特采集将来,类成一个手卷,也不枉在临安做官几年。只是后面还空几页,尚悭题咏,敢求贤契再赐妙作二绝,全美其事,永为光彩。”文探花道:“老师乃是当代名公,硕德重望,声闻天下,誉入九重。今作大邦贤守,一文不染,万姓衔恩,非寻常士大夫可及。即先辈乡绅,尚不敢妄措一言,门生以新进小子,年轻德薄,又无班、马之才,诚不足为老师轻重。倘赘片词,贻人议论。”
  高太守道:“贤契青年甲第,名播乡邦,又翰林雅望,加人一等矣。仰仗休光,幸勿再却。”文探花道:“重承老师注意,敢有他辞。敬求老师命题。”高太守笑道:“任凭尊裁。”文探花道:“谨领。”站起身来告别。高太守道:“只是简慢,不敢久留。”就教送过大觥,两下立饮五六觥,然后送出府门。
  说这文探花回来,当夜就与小姐商议,作诗送与高太守。夫妇二人各赋一首,以酬当时作合之恩。文探花遂作诗曰:
  珪璋瑚琏器,作郡守一方。
  三载仁恩大,千秋俎豆 香。
  盗息民安业,年丰谷满仓。
  政成还复命,不日佐岩廊。
  李小姐诗云:
  汉有会稽守 ,临行取一钱。
  投之千仞渊,澄清今尚传。
  复见高公祖 ,士民呼青天。
  遮道泣留挽,借冠愿一年。
  文探花便把册页展开,将诗二首写上。但见笔势纵横,墨迹淋漓,真有走动龙蛇之妙。次早着人送上高太守,高太守满心欢喜道:“好一个才子,写作俱全。我得了这一个门生,也不枉在临安做一任太守。”随即打发来人,致谢文探花。
  不数日,高太守就来作别。文探花备办赆仪,整酒饯行,十分齐整。高太守只收赆礼,辞免酒席。又辞临安各乡绅,择日起行。文探花直送出数百里之外,方才回转。好一个高太守,三载黄堂,半文不染,行李萧然,只有仆从数人相随而已。临安士民思慕恩德,脱靴造祠,还欲诣阙保留,送之者如市,有诗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