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小说
- 补红楼梦
补红楼梦
到了次日,平儿正打量叫人传林之孝家的进来说话,恰值林之孝家的上来回事。平儿等他回完了事,吩咐明白了,便说道:“小红告了病,这些日子也很该好了。”林之孝家的道:“他还没好的清妥呢,还待调养几天,我就叫他上来伺候了。这孩子就是生的单弱的很么。”平儿道:“我不是要他进来伺候,我要给他说亲呢。”林家的道:“这是多谢奶奶的恩典了。“平儿道:“我看这孩子倒很好,聪明伶俐,做事说话儿都乖巧,怪惹人疼的。这会子也该是配人的时候了,我想要是给他配个小子,就可惜了这孩子了。我昨儿会见后廊上五奶奶,说起他要给芸哥儿讨媳妇儿,又怕的是手头并不宽绰,门户高的攀配不上,将就些的人家女孩儿又自己看不上眼。他说芸哥儿说的好,‘宁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我就想起小红来,告诉他,问他愿意不愿意呢?五奶奶说:‘这可是打着灯笼还没处寻呢,多谢婶娘的怜爱,就感谢不尽了。’我看那芸哥儿,人就很不错,将来总有出息的,你看着怎么样呢?”林家的道:“多谢奶奶的恩典,真是天高地厚了,这也是我女孩儿的造化。要不然。配个小子罢了,怎么敢给爷们扳亲呢?这都是想不到的事。”平儿道:“你明儿就教他进来罢,我也不要他服侍,给他在这儿静静儿的调养调养,我也要瞧瞧他,问问他呢。这会子是我的侄媳妇了,我那里还拿他当丫头么。”林家的道:“多谢奶奶抬举,这可是当不起呢。我明儿就教他进来给奶奶磕头。”说着,贾琏进来,到那边屋里去了,林家的便出去了。
平儿进到屋里,贾琏道:“那话说了没有。”平儿便把方才的话,告诉了他一遍,因道:“你这会子进来,又有什么事?”贾琏道:“兰哥儿的亲事定准了,打点下帖儿请梅姑爷、琴姑娘两个人做媒人。明儿下定,便过礼,就是老三娶亲的这一天,又省些费用,又添了热闹。到明年春天三月里过门。”平儿笑道:“这几天通是闹媒人了,咱们两天就闹了两个媒。今年比往年可大不同了,咱们家出了多少事,都是喜事,重重叠叠的,可是运气该转了。人人都说老太太的福大,老太太在日都没见过这么些喜事呢。”贾琏笑道:“头里人人都说凤姑娘能干,办事妥当。我看着总不如平丫头好,我自来心爱的是平丫头,可见今儿还是平丫头有福呢。”平儿笑道:“你这是怎么说,你再要这么着,我可不依。”贾琏笑道:“你不依,我可由不得你不依呢。”说着,笑了出去了。
林之孝家的回去,把这话告诉了他女儿一遍。小红心下明白,知道贾芸是求了贾琏、平儿的了,心里一块石头落地,真是喜出望外的了。林之孝家的道:“你明儿就进府去,给二奶奶磕头,谢谢恩典。二奶奶教你就在那里调养几天,不要你做事情呢。”小红道:“二奶奶教我在那里调养,不教我做事情,原是奶奶的好意,就是我怪不好意思的么,怎么样呢,妈妈明儿带我进去,磕了头就出来罢。”林家的道:“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奶奶教你进去,说要瞧瞧你,这就是疼爱你的意思。明儿回来,他少不得给你有格外的赏赐,虽然我要给你办嫁妆,到底多些东西倒不好么?”小红道:“那些姐姐、妹妹们都知道了,总要拿我取笑儿开心呢。我又不好说的,臊的人家脸上怎么过得去呢?”林家的道:“你这会子都给了爷们做亲了,又不是配了小子。才刚儿二奶奶不说么,说你做了他的侄媳妇了,还是丫头么?你比那些姐妹们高了一等了,他们怎好说你的呢?”小红心下细想,不能不去,只得点头答应。
到了次日,林家的便带他进府,上来给平儿磕头。平儿向林家的道:“给他在这里玩玩散散就大好了,等他照常好了,五奶奶那里有了日子了,我再教你带他回去。”林家的答应去了。
平儿进房,小红便跟了进去,平儿道:“你现在可还吃药了没有?”小红道:“药有一个多月没吃了,天天吃丸药呢。每日一样吃饭,就是没了气力,心里有些懒闷,没有大好。”平儿叫他到面前来,拉了他的手,摸摸他的膀子,见瘦弱可怜,因说道:“你这也没什么病,不过要把心散散,多吃些饮食,调理调理就好了。”小红脸已红了,平儿见定儿在旁,便教他倒茶去。小红忙道:“我倒去罢。”平儿笑道:“你是我的侄媳妇了,该叫我二婶娘呢。我还要你倒茶么?”小红忙跪下说道:“虽蒙奶奶的恩典,我在这里要不伺候,一者心里不安,再者脸上过不得,这些姐妹们跟前,也不好看,还求赏照常办事。”平儿拉起他来,定儿已倒了茶来了。平儿笑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这会子你病还没大好,我且不教你伺候,等病好了,再照常办事就是了。”因向定儿道:“你和他到你们那里坐坐儿玩玩儿去,你就对他们说,不许拿他取笑儿开心,我知道了是不依的。”又向小红道:“他们要是谁这么着,你就来和我说。”两人答应出去,往下房里来。
彩明、秋纹两个,正在那里坐着说话儿呢。秋纹一见他二人进来,便先笑道:“小芸二奶奶来了,请坐,我们还没过来请安呢。”小红的脸早已飞红,定儿道:“秋纹姐姐,你这是怎么说啊,奶奶才吩咐了,教我来给你们说,不许拿小红姐姐取笑儿开心呢。他才进门,你就这么着,怪不得奶奶说,可见奶奶想得周到呢。”彩明道:“不要闹,小红妹妹,你坐着。咱们姊妹们,好好儿的坐坐说说话儿。惟有秋纹妹妹,他总是这么样,喜欢嘻嘻哈哈的,怨不得奶奶说啊。我们这个奶奶,比头里的奶奶还明白,高多着呢,待人的好处不要远比,看他待小红妹妹就知道了。头里的奶奶有这样的恩典吗?他从前也是和我们在一块儿的,这会子做了奶奶,接着当家,要不是心里明白透露,这些人能够服他吗?头里的奶奶是一味利害,人人害怕他的,这个奶奶是一味宽厚和平,人人悦服他的。一个是金刚努目,一个是菩萨低眉呢。”秋纹道:“这话倒是的。这会子我们都在这里谈心,上头没人伺候呢,我上去了。”说着,便出去了,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林黛玉在太虚幻境,自从凤姐等三人去后,每日与香菱讲究诗词,倒也快乐。一日,二人正在谈诗,晴雯在旁煎茶伺候,只见金钏儿笑嘻嘻的进来,向晴雯道:“你今儿在家里没出去,你可没得看见这个稀罕的事儿。”晴雯道:“什么稀罕的事儿?”金钏道:“我才刚儿和那些仙女们六七个人斗草玩儿,大家都寻了些各样的草,都到牌坊里头警幻仙姑的宫门口,大家赌斗呢。仙姑和妙师父,也在那里瞧我们玩儿。”晴雯道:“斗草就算个稀罕的事儿么?”金钏儿道:“你听罢,人家还没说完呢,你就拦人家的话靶儿。我们正斗到热闹中间,只见正南上远远的轿马人夫、旗锣伞扇过了一队,又是一队,都向正北上去了。我只当是拜咱们来的什么客呢?问了问仙姑,他才说今儿是腊月二十三了,过去的都是各府州县的灶王爷。我就问他,咱们怎么也不祭送灶王呢?他说灶王爷不敢当咱们的祭,他明儿反倒要把收下人家的灶糖,差人送些来给咱们吃呢。你说这事儿,稀罕不稀罕呢?”晴雯道:“这也没什么稀罕处,咱们在家里的时候,那一年腊月二十三又不祭送灶王呢?金钏儿道:“不稀罕也罢,明儿灶王爷送了糖来,你就不用吃。”
黛玉听了,笑道:“我们如今住在这里,连四时八节也都不知道了。”香菱道:“这正是‘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了。提起斗草来,我记得那年子在园子里,和芳官他们也是斗草玩儿,把一条大红新裙子都弄泥了穿不得,还是袭人姐姐把他自己的一条新裙子拿来给我换了穿的。这斗草原是春夏天的玩意儿,冬天草木都枯了,那里去寻呢?这里腊月里竟还有花草,真是四季长春,比那人间真有霄壤之分了。”黛玉道:“斗草原是午日之戏,当日唐朝安乐公主,午日斗百草,欲广其物,曾遣人驰驿南海祗洹寺,剪维摩诘像上谢灵运之须,总不过是以稀罕为贵罢了。这会子说起祭灶来,这不是离年尽不远了么?元妃娘娘的生日到了,咱们可打点些礼物送送呢。”香菱道:“这正是的呢,明儿大家商量商量,倒是大家公办罢。“黛玉点头。
过了几日,便是除夕。太虚幻境的景况,并不像人世繁华热闹。惟有松盆柏子,香篆氤氲,和那茶果清谈,酒肴消夜而已。次日元旦,乃是元妃诞辰,大家公送了九件礼物的祝敬。警幻仙姑领着林黛玉、妙玉、香菱、尤二姐、秦可卿、瑞珠儿等一齐到赤霞宫来,迎春替元妃迎客,大家进宫见了元妃,先行朝贺之礼,然后谢恩,依序坐下。先叙了一回闲话,乃命摆上筵宴,大家畅饮。众仙女们奏起钧天雅乐,又歌了一回霓裳羽衣之曲,音响节奏非人世所有。
须臾乐止,元妃笑道:“这些歌舞,实在也听厌了。依我的意思,今日姊妹们聚会,不必拘泥常礼,倒不知大家猜拳行令,倒觉有趣些。”黛玉等大家俱各立起身来,答道:“今日乃娘娘千秋,又是元旦令节,体制攸关,臣妹等何敢放肆。”元妃笑道:“这些年,我在宫里,实在教这礼数把我拘的受不得了。今儿好容易离尘超世到了这里,已非宫闱可比了,怎么你们仍然还要拘礼,教我也难了。也罢,拿笔砚过来,我前儿看见了绛珠仙草十分可爱,我就以此为题,做了七律一首,你们能诗的,可以步韵,各人和作一首,岂不雅趣呢。”大家听了,又道:“娘娘聪明天纵,学问渊源,臣妹等学识浅陋,焉敢续貂。”元妃笑道:“不必过谦。”只见仙女送上文房四宝来,元妃提笔一挥而就,递与黛玉。黛玉接来,仔细读道:
自是灵河不朽身,偶因一念谪红尘。分来秋夜潇湘雨,占断风花上苑春。青甫入帘香彻骨,苔初绕砌翠迎人。芳姿别有销魂处,未许凡葩强效颦。
黛玉读罢,连声赞颂,又逊谢奖赏太过,实不敢当。遂又递与香菱、妙玉、迎春等,大家看了一遍,都称赞不已。元妃笑道:“换热酒来,大家吃一杯助助诗兴。”仙女们斟上热酒,大家又饮了一巡。香菱便拈起笔来,笑嘻嘻的也写了一首,出来躬身呈与元妃道:“婢子初学,俚句不足以辱娘娘凤盼。”元妃接来一看,不知写的是几句什么?请看下回便见。
●第十二回 警幻仙诗和贾元妃 薛宝钗书寄林黛玉
话说香菱拈笔和诗一首,出席躬身呈上元妃。元妃接来一看,见上写道:
不羡盈盈掌上身,幽芳一缕静无尘。康成书带留佳话,茂叔芸窗占早春。号绛果堪餐秀色,名珠恰似近鲛人。湘君有意怜仙骨,白玉雕栏护翠颦。
元妃看了,惊喜道:“我倒不如菱姑娘有这样诗才,真可敬可羡呢。”黛玉道:“他的天分本高,又且专心致志,所以学了没多几年,如今竟居然老手了。”元妃笑道:“如此说来,一定是你的徒弟了。”黛玉笑了一笑。
只见妙玉也提起笔来道:“小尼也要献丑。”遂也写了一首呈与元妃。元妃接来看道:
三生石上认前身,留得芳徽接后尘。翠黛依然当日恨,红心不减昔时春。爱他袅袅风前影,感我萧萧槛外人。侍者神瑛他日至,动摇重展旧眉颦。
元妃看毕,笑道:“妙师的诗真妙,香艳之中,仍带烟霞之气。只是结句词语近谑,只怕林妹妹要罚你一大杯呢!”黛玉忙接过诗来,看了一遍,笑道:“槛外人不应有如此诗句,妙师父,你自己说罢。”妙玉道:“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信笔而来,不觉有犯,罚我一杯就是了。”仙女们斟上酒来,妙玉吃了一杯。
黛玉趁着妙玉饮酒的空儿,提起笔来也就和了一首,躬身送上元妃。元妃接来念道:
蘧蘧梦觉旧时身,珠悔沉渊绛委尘。为报当时甘露泽,酿成今日太虚春。灵河辜负三生愿,湘馆凄凉再世人。一自东风吹恨去,任他眉黛减青颦。
元妃念毕,大家都道:“到底是潇湘妃子与众不同。”
元妃笑道:“我们警幻仙姑自然是不屑与我们唱和的,我们小蓉大奶奶,我是知道的,诗上原本有限。二妹妹,你为什么也不作一首呢?”迎春笑道:“臣妹平日原不大作诗,方才也正高兴,在肚里打稿儿,也想诌几句的。如今见了这四首诗,把我的诗兴早吓到九宵云外去了。”
说着,只见警幻仙姑也成诗一首,写呈元妃道:“贫道山腔野调,勉强续貂,以博一笑。”元妃接来念道:
解识前身即后身,碧天如洗绝纤尘。愆期雨露生余恨,泽遍虚无酿好春。翠黛难舒形化石,红心不朽草成人。东风唤醒红楼梦,不问荣枯与笑颦。
元妃看毕,笑道:“仙姑大才,正所谓:‘不食人间烟火语’了。我们的诗描写未工,今见大作,真是珠玉在前,我们都自惭形秽矣。”众人看了,都大加赞叹。
迎春道:“可惜宝姐姐、琴妹妹、云妹妹、邢妹妹、三妹妹他们这几个人不能在座,若有他们,今儿又成了诗社了。”元妃叹道:“幽明异路,我们如何能与他们唱和呢?我仔细想来,我们的字迹,他们除了扶乩是万不能够见的,倒是他们的字迹,我们倒能够见的呢。”黛玉问道:“幽明路隔,他们既不能见我们的字迹,我们又怎么能见他们的字迹呢?”元妃道:“你原来不知道么?即如昨儿是除夕,今儿是元旦,朝廷家皆有祭祀的定例,礼部撰的祭文一经宣读焚化,我这里就得了。那些庶民百姓家,所有逢时遇节焚化的金银币帛以及悼挽的诗文,只要填注姓名明白,再没不得的道理。”秦可卿道:“林姑娘来这里还没多少时,怨不得还不知道。侄妇来这里多年了,每逢年节时令,总有家里焚化的金银币帛,都在牌坊外边堆着呢。因今儿五鼓伺候朝贺,还没教人收取去呢。”